不妨用下普瑞馬法則:

一般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想要做某件事情,但過了好久發現還是沒有做;或者覺得有力氣使不出來;或者總覺得生活是灰色和抑鬱的,等等。

這類情況反映在生活中,就是生活好像總是被一種惰性纏繞,知道那不好,但又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來改變。你如果有興趣堅持嘗試一周一下普瑞馬法則,你會發現你整個人會很不同了,如果能繼續堅持,那惰性生活方式就會永遠不敢再接近你,而你將在人生獲得你願意的成就。

先可以用一天到兩天時間給自己做一個行為記錄,把你通常每天要做的事情記下來,包括記錄你所有的生活活動。這樣,即使粗粗地記,大約也會有幾十件。然後把其中一些吃飯穿衣等必須完成的事情剔除。此後,你把剩餘下來的幾十件事情按照你的興趣排列,把你最不喜歡做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把你最喜歡做的事情放在最後一位。

最後,你就可以在以後一周內進行行動了。每天一早起來,從你最不喜歡的事情開始做起,並且堅持做完第一件事情,再做第二件事情……一直做到最後一件你喜歡的事情。

在整個過程中,你開始會稍覺得困難,但你只要花很少的力氣稍稍堅持,你就能順利進行下去。千萬在中途不要跳躍那些你不喜歡做的事情。

對於改變惰性生活方式,這種方式具有很大的效果。而對於經常有抑鬱心情的人,這種生活方式將直接改變表現為抑鬱的行為,而很容易地使抑鬱的情緒結束,而只要堅持,抑鬱的生活方式就會永遠結束。通過結束惰性或抑鬱的行為,而結束惰性或抑鬱的心理。

如果你試試,並且多一些堅持,你將發現,生活著,工作著,是多麼輕鬆有趣的事情!


說下我的看法。

執行力的關鍵我認為是事情的可行性。有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有一個經過評估的明確的執行節點時間表。對於員工做好培訓,明晰的知道每一個時間節點做什麼,達到什麼目標,有明確的獎懲辦法。領導者及時督促,收集問題,解決問題。

這樣才能談到執行力,否則一切存在於紙面之上的東西,都只是空談。


看了別人的回答,你可以用工具做一個項目跟蹤表!


要看你有什麼制度或流程能保證它而已,誰都有執行力,問題是結果反饋與執行力實效不對等。


從小事做起!


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對想這個事情。和運營做轉化一樣的道理:

一、主觀層面

想不想執行的問題。所以一般在要執行一個任務之前,最好把緣起,意義目的,做完以後的好處,重要性跟大家都交代清楚,尤其是和他們個人的關係,比如做完以後會得到好處,實際物質上的,經驗積累上的,成長上的等等……

很多執行不力多是因為覺得和我沒有關係,愛咋咋地,不能指望所有人都積極,都有主觀能動性吧,所有要把利益關係儘可能交代清楚,但這個不是畫餅,否則後面更慘,信任感要一次一次建立。

二、客觀層面

執行過程中會有什麼問題?要提前思考到,有的情況是我願意做,但我不知道怎麼下手,就要求負責人能比較清晰地對任務進行拆解,有節點,最後能落實成具體可執行的一個一個的事件。

不能籠統,要一層一層拆下去,要每個人負責的內容清晰明確,不虛,有下手處,有考核點。

提前了解困難,該誰出面協調協調,該誰解決解決,掃除執行障礙。

三、及時反饋

有了成果要及時同步反饋,比如每天一個短短的立會(站著開),固定節點討論問題,更新進度,讓每個執行的人感受到進度,並且這個進度與自己相關,好的不吝惜表揚,不好的針對問題做總結和改進意見,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就像自己養個孩子一樣看著長大。

最後的最後,要給所有人一個交代,好或者不好都要交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