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長不看版:只有醫生才能做診斷、開處方

嚴格來說,我們國家沒有「心理醫生」。心理醫生是大眾對心理學從業者一個很籠統的稱呼,我能想到和心理醫生相關的職業有: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幾類

精神科醫生,所學專業為臨牀醫學、精神病學、臨牀心理學等,醫學學位,需要考取執業醫師證,一般工作在精神/心理專科醫院或者綜合醫院的精神科/臨牀心理科,能夠做診斷,有處方權,能夠開藥,同時也能夠做心理治療。但目前由於我國醫療資源的短缺,大部分精神科醫生以藥物治療工作為主,能夠分給心理治療的時間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另外,有些綜合醫院的臨牀心理科、心身科等科室的醫生被稱呼為「心理科醫生」,實際上他們也是精神科醫生。

心理治療師,是醫院內從事心理治療及心理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士,屬於醫療系統內「醫技護」三大職稱中的技師職稱。所學專業一般為應用心理學,而且絕大部分心理治療師是醫學院校畢業的,接受過一些醫學訓練,但一般沒有醫學學位,多獲得理學(應用心理學或者臨牀心理學)學位,所以沒有處方權,不能開藥。

心理諮詢師,是在醫院外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專業人士,所學專業為心理學、應用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心理學專業。按道理來說,需要獲得相應的心理學學位(大的分類下可能會是理學學位、教育學學位),但目前由於我國相應制度不健全等歷史遺留問題,有許多社會上的心理諮詢師是沒有心理學學位的。沒有處方權,不可以做診斷。

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是指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會慈善、殘障康復、優撫安置、醫療衛生、青少年服務、司法矯治等社會服務機構中從事專門性社會服務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樣沒有處方權,不可以做診斷。


精神科醫生(診斷,處方權)

心理治療師(診斷)

心理諮詢師(輔助)


心理醫生一般指醫院的做心理治療的人,有一些有診療權,因為本身就是醫生。而有一些是沒有的,因為他們只是醫院的一個工作崗位,專門做心理諮詢的,但是因為是醫院的,統稱心理醫生。

心理諮詢師就基本上是社會人士,不能用藥和診斷。當然有時候有些醫生會出來做一些個案,所以他們又是可以的。

在行業內一般其實不嚴格區分稱呼上的區別。是否能診斷或者用藥等等主要就看ta是不是精神科醫生或者其他醫生等等,有沒有醫生執照,沒有就不行,不論是不是在醫院。


樓上 @清水長天 的答案有一個錯誤,和一處不嚴謹的地方。

  1. 「精神分析」不是一種病症(這裡是不是想說「精神分裂」?)
  2. 「心理醫生」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廣義上來說(以「治療心理疾病」來定義),心理治療師和精神科醫生都可以算是心理醫生,但是前者卻是沒有處方權,不能開藥的。所以並不是「心理醫生」就一定能開藥。

以下是回答:

解決心理問題基本上可以用三種模式:

生物醫學模式、心理學模式、社會模式。

生物醫學模式主要用藥、心理學模式主要用各種心理諮詢理論方法、社會模式主要從社會層面給予幫助。

這三種模式由不同人來操作,就產生三種不同的職位: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治療)師、社工

而「心理醫生」是個什麼呢?究竟是使用生物醫學模式的精神科醫生,還是使用心理學模式的心理諮詢(治療)師?

這個概念很模糊,不太清楚要怎麼討論。所以暫且先放下。

而在中國,以上三種之中,只有精神科醫生有診斷權,其他兩種職業都沒有診斷權。


心理醫生可以診斷可以開藥,心理諮詢師不能。


區別大了,首選心理醫師是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開些藥物,而心理諮詢師是不能開藥的。有勝任力的心理醫生可以接待有精神分析,人格分裂等一些重症來訪者,而心理諮詢師只有在重症來訪者康復以後有心理醫生陪同下做輔助治療。


心理諮詢師一般是在社會機構工作的,如果在醫院工作通常叫心理醫生,可以下心理學診斷,不可以下精神科診斷,沒有處方權,不可以開藥。

精神科醫生擁有處方權,可以下精神科診斷,可以開藥。


可以做心理治療的是心理醫生,可以心理諮詢的就是心理諮詢師。

心理諮詢師沒有診斷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