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源自於執著,

有追求所以執著。

佛家所言的無欲無求,

理論上是成立的,

世間的一切已經不再重要,

還需執著些什麼?

然而人之所以為人,

與生俱來的感情與生命共生,

要拋開成佛,就是放棄作為人的存在。

在基督宗教角度,不是拋開慾望,

而是控制慾望,把一切交給主,

讓聖靈充滿自己,就不會有太過多的慾望而作惡。

學習活得豐盛。

慾望與追求雖是作惡的根源,但完全拋開了,把家庭自私的放下了,不是作惡了嗎?

痛苦是二元思維下的兩難困局。

簡單借用一個例子,在黑暗的環境中,僅存的是一點微弱的燭光,

你千方百計的想守護它,並想要更多的燭光,到處尋找,但無功而回。

風雨無情,守住最後的燭光已乏力,

這個時候,你能放下嗎?相信不容易,因為你相信,背後一整個家庭都靠這一點光生存。

為了家庭,會否因此作惡,奪去其他的?這裡是一個兩難局面,靠自己的力量是沒有突破口的。

然而有明月的光照進來,有太陽的光照進來,那一點微不足道的燭光,還需要執著嗎?

只要你相信太陽每天都是升起來,帶來光明,那為何要執著那一點點的燭光?

宗教是一元思維的,因為人看不到時間,不知道明天,但神是看得見,並安排了最好的。

燭光是你認為需要的,但神比你更清楚你需要的。


無欲無求大概只有死了才能達到,畢竟活著就有喫穿住行。
無物可求 無望可待 無所依傍
無欲無求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這個人不上進。如果你不想自己不上進的話,換個東西追求吧,無欲無求不適合你。少私寡慾還好點~

您好,感謝邀請。

您的問題讓我想起了學誠法師在北京師範大學講座後交流時(優酷上有視頻),一個學者提出的問題,「中國佛教怎麼樣在滅人慾,存天理方面,怎麼把食色兩個字破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道德凈化,社會和諧,請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是這樣回答的,「這個欲他有善法欲,他也有惡法欲。那麼善法欲,那就是人的願望了;惡法欲,那就是人的煩惱。那麼我的理解,我們人的善法的欲,那麼他是需要的,他這個就是菩提大願。如果是煩惱的一種慾望,那就是不對的。欲它本身通三性,它不是說就是純粹是惡的。」

這樣來看一切未成佛的眾生都是有欲有求的,菩薩有善法欲,普度眾生的菩提大願,有對無上正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追求。

無欲無求的生命只有佛了,普度眾生的宏願通過三阿僧祇的修行,最後一世發現、建立、傳播佛法實現,自身也得到了無上正等覺。

可能對我們每個人,如何專註在自己的善法欲上,如何有正確的追求才是每時每刻該思考的問題。


一種生命祥和的欣喜
謝邀。1,慾望確實會帶來很多痛苦,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永遠欲求不滿,痛苦不堪。2,無欲無求沒體驗過,只能從先人思想中腦補一下,先無欲無求,然後無無欲求,以己之形能以隨己之天道,悠然而自得。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