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自行車的傳動系統,是不是有槓桿效應的應用?輸出力矩與槓桿的長度關係是什麼樣的?另尋求一名機械製造方面的工程師,特別是精通傳動系統的。有意者私聊。

這組齒輪傳動系統是否符合槓桿原理與應用?


所有的齒輪傳動系統都和槓桿原理有關,且支點就在齒輪傳動桿上。

單個基本齒輪的結構,實際上可以看成是無數個槓桿中心相交,均勻排列組成的。

自行車的傳動系統就是典型的槓桿原理,只不過這裡還牽扯到力的傳遞(鏈條)。但是,自行車的這套轉動系統的「槓桿原理」應用,並不在只表現在前後齒輪上,而是腳踏板/前齒輪/後齒輪/後輪,這一整套系統。

先說一下力的關係:

由於腳踏板的半徑大於前齒輪,因此腳踏板相對前齒輪就更省力;前齒輪半徑大於後齒輪,因此前齒輪相對後齒輪更費力;後齒輪半徑小於後輪,因此,後齒輪相對後輪更費力。所以總的來說,自行車的轉動系統其實是個費力裝置。

再來說一下轉速的關係:

轉速比的關係實際上可以利用前後齒輪齒數比關係的關係來分析。由於腳踏板和前齒輪同軸且是硬性連接,因此兩者轉速相同,後輪和後齒輪同理。那麼,前齒輪的齒數大於後齒輪,因此前後齒輪的轉速就會大於前齒輪,因為前齒輪一圈假設有50個齒,而後齒輪一圈只有25個,那麼前齒輪轉一圈,後齒輪就已經轉兩圈了。這個轉速比也是腳踏板和後輪的轉速比。

(以上僅限於傳統無變速自行車)

那麼,變速自行車為什麼能夠省力呢,因為變速自行車的齒輪能夠實現前齒輪半徑小於或等於後齒輪,這樣的話,前齒輪相對後齒輪就變成了省力了。但是,這樣的變速,使得後齒輪的轉速比前齒輪慢了,因此,後輪轉速就慢了。

除了這種簡單的基本齒輪傳動以外,其他齒輪系統,如錐形齒輪機構,行星齒輪機構,齒輪齒條機構,擺線齒輪機構等,無一例外,都是和槓桿原理密切相關。就個人了解,唯一區別於其他齒輪原理的就是蝸輪蝸桿齒輪機構,這種機構能夠自行鎖止,因為蝸輪無法帶動蝸桿(奧迪托森差速器的原理就比較類似這種齒輪組)。


這個要求比永動機還要秀,這直接憑空生成能量了。熱學三定律的棺材板壓都壓不住。


琢磨了半天,大概能理解一點你問這個的意思

齒輪的速比,你可以理解為支點兩端槓桿長度的比值

而槓桿兩端的力與支點兩邊槓桿的長度成反比。

如果齒輪是速比是100的話,可以基本理解成輸出端的力矩就是輸入端的100倍,但是轉速是輸入端的1/100。實際由於機械效率,是達不到這麼多的哈。

但是這倆的原理基本是反的,轉動的軸心位置不一樣,非要靠槓桿的原理,那怕就是偏心齒輪了。

但是偏心齒輪在我看來更適合的作用是用來獲得往複的位移,和槓桿的目的又不一樣。

但是剛才百度一下,發現還真有用偏心齒輪獲得傳動比的,然而我覺得到時候強度設計,工藝以及裝配恐怕都不太好掌握,果然我還差的太遠了。


這倆好像不搭邊啊。齒輪傳動包括鏈輪傳動,是利用等線速度,藉助半徑改變角速度。槓桿是利用力矩相等,藉助半徑,改變力的大小。兩者目的不一樣啊。


功率不可能憑空生成吶,傳動系統只會損失功率不會增加功率,但可以增加輸出扭矩,或者增加輸出轉速,二選一。


可以帶動,但那台機器的輸出不會放大,不然牛頓要來找你麻煩


你先想想你問的問題


變速箱傳動比就是個槓桿的變形 大小輪的比值 和杠杠的比例特別像 也可以看做是個特別的杠杠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