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到底是牢籠還是體驗?感覺初心易得,終點難至。

一些相關問題和思考:

這是最好的時代,時代的趨勢是什麼,生活的脈絡是什麼?

我們是跌跌撞撞至今變為了偽裝者還是天真爛漫未曾改變?

我們要什麼?時代要求什麼?

不可否認,現在的節點是城市化進程中的節點。未來是高度城市化,還是逆城市化?相信大家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們普通人,能做什麼,要做什麼,活著是什麼?生活是什麼?毋庸多言,言多必失,大家大概都有不同的判斷和追求。

過去的過去,現在的現在,以後的以後……什麼是永恆?大家可能會說是時間,也許某些理科思維的朋友認為是絕對運動,而我要說的是,有意義的,不就是你我他存在這個社會嗎?如果沒有人,社會怎麼能稱之為社會?只是冥冥漠漠或弱肉強食的自然界罷了,而如果沒有你我他,怎樣能夠交流,怎麼能夠產生社會,怎麼能夠不斷創造並發展社會?捫心自問,如果沒有「我」,怎麼能夠感知世界,怎麼能夠「參與」進社會,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性格和理念相互交匯,有的殊途同歸,有的同途殊歸,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做著形形色色的事,一生沒有交集。正因為有了人,纔有了異彩紛呈的人類社會景觀,不管是歷史文化,還是地域民俗,從城市到鄉村,從祖國到異國,所有人不管真假,美醜,善惡,都參與了社會裡。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衡量,有著不同的體驗,也會產生更多的價值觀念和人生信條。只要人存在,且數量足以構成社會和文明,每天就會有新鮮的或翻新的「故事」發生,這些故事的感知,是參與進來的不同人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性纔是永恆!

於是我們不難得出結論,不管是城市化也好,逆城市化也好,社會或進步或退步,科技或發展或停滯,人性,卻是在一天又一天參與一個又一個「故事」裏。

那麼,朋友們,明白我的意思了嗎?生活也好,人生也罷,大致都是相通的意思,人生沒有劇本,我們每個人都在時空的舞臺上「演奏」,我們蠻以為別人會對我們的「演奏」有什麼評價,我們不同人也「不自覺或自覺」地期待種種不同評價,我們因別人之看法而互相自我「印證」,時而歡喜時而惆悵,時而欣慰時而憤怒……

可是,朋友們,我們不應該再「演奏」下去了,時空並不是舞臺,我們也不是表演家,我們人生不會也不能綵排,這些觀念,還有諸多外界強加給我們(或潛移默化)的看法,使我們忘卻了初心,拋棄了最初的信仰或理想,只是在某幾個沉思發獃的夜晚或黃昏(或某個時刻),我們猛然從腦海里看到了孩提時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自己。

我們或許這時釋然了,或許悔恨交加,或許抱憾而歸……

永恆的東西,有人說是時間,有人說是絕對運動,有人說是宇宙,有人說是自然界。我剛剛提到了人性。可是,朋友們,縱然以上是永恆的,或理解為偉大的,而我們的可感知的人生,豈不是急促而短暫的嗎?又回到了開頭,我們活著,或者說生活,其意義何在呢?可以想像這麼一副圖景:從襁褓中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到蹦蹦跳跳的做遊戲、上幼兒園、小學,或許一直到中學,大學,乃至更多的可能情景,我們戀愛、工作、組建家庭、撫兒育女、贍養老人、垂垂老去……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的一生大約就是如此吧。

不管是城市化還是逆城市化,給時代的註腳無非是以後歷史書上一句話或一篇課文再或一小節。而我們,真真實實的感知著周圍,真真實實感受了時代的呼吸,再或者有些人真真實實觸碰了時代的脈搏。

不同的人,不同的際遇,不同的性格或理念或信仰,有著不同的人生,而在時間量度(或者說自我體驗)上,一樣是一輩子。

再回到開頭,我們到底要什麼?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想要什麼?我們做自己還是做著「演奏家」?如果人性本善,世界本屬於真善美,我希望我們,不要偽裝,不要活的那麼累,不要過度焦慮和不安,我們很簡單,做自己,過簡簡單單的生活,簡單不代表生活體驗不豐富,不代表人生不精彩。如果自我體驗是好的,再貧窮的人,精神也是富有的,如果處處偽裝,心累的活著,再富足的享受,精神生活也是貧瘠的。

我這麼說,意思是,心在,人就在,生活就會有追求的精彩,人生也會有多種可能的未來。

如果是作文,也許這裡該結尾了。然而我並不是要寫作文或有意向大家宣揚什麼我的理念。我儘可能是在分享、在交流、在倡導。

一個人的人生,是短暫的,而人性,是永恆的(人類不滅亡的話)。我們人類社會,有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方習俗。好像從人類誕生以來,階級鬥爭就沒有停止過。原始族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這裡不贅述,戰爭與和平,發展與停滯,恐慌與安定,各種矛盾,不一而足。彷彿有人存在,就註定要鬧出各種爭端來似的。我們呢?是眾多人類的一份子,有時不得不被裹挾(可指大多數普通人),有時不得不被簇擁(可指領袖人物或負有盛名人物),我們知道,好多選擇,情非得已,好多抉擇,別無他選。我們明明想要簡單的,卻活生生活的無比複雜。我們明明是當初意氣風發的少年少女,最後大多數卻活成了自己當初不喜歡、甚至鄙夷的角色。這是什麼造成的?這是時代浪潮的拍打嗎?按馬克思哲學辯證法來看,有環境因素,也有自身因素。這裡不探究是什麼因素,諸位朋友可以自己思考。

去掉偽裝,撕除面具,推開時代「重擔」,我們回歸了原來的自己。

尋,歸,一直追尋,最終歸宿。從兒時到老年的一直追尋,從誕生到不斷變化以至塵埃落定的「歸宿」。簡單與繁蕪,真切與強裝,熱血與心冷……

一切都在進行時,生活的片段充滿著人生。感謝世界賜予我們人類社會與生命,而我們是我們自己的神靈。

(未完)


生容易,死容易,活不容易,越難越要活。

生命只有一次,是一場無法回放的絕版電影。

活著是為了不輸給自己,而不是贏別人。


是的,本來想寫著,看到你的解析,其實你也知道了!

存在,追尋,和歸途!

人活著的意義,其實是懵懂無知的天真爛漫,初出茅廬的熱血奮勇,青春不改的迷茫無措…而現在多數人在這個階段都出現這個問題!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因為他Ta們開始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動力,身體和思想不受控制的混亂了,思緒不斷的發展出現,小心思小好奇小點滴的…都影響著Ta們,沒有人指引、帶領,自己又沒有眼界和心胸,太過於侷限,所以太過於糾結於自己,陷於痛苦之中!

人活著的意義,其實有很多,每個人也都不一樣,卻又殊途同歸,四海歸一…

二十是一個轉折點,你不惑,你解惑。

你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成長,新的動力,新的眼界與生活…

若是你抑鬱了,確診了,請相信!這是對你的考驗,扛過了它,你會快速成長長大!我知道在這期間你很痛苦,甚至想過很多次去四*,但請你堅持堅持再堅持,看醫生信指導恆喫藥。你可以的,一定會好起來的!然後你會是一個全新的自己。它的好,是循環往複,螺旋式上升的好,所以從高降回低的時候,記住,只是暫時的,心態很重要,再堅持,它又會回到高處。不要因此而被折磨的沒有耐心了!生活就是無數的考驗,也許就是你前期過的太舒坦了,毫無波瀾,所以你才覺得這是天大的災難,不是的,誰都有痛苦有考驗,只是每個人的階段不一樣,體驗也不一樣…

我正在爬升中,我努力堅持奔向太陽?

接下來,我要為我的人生充滿意義!(*∩_∩*)

追尋,勇敢,發現,實現,從心而發…


我以前一直在找尋生命的意義,總處於迷茫和找尋的狀態。覺得物質和內心每天都要有新的體驗和收穫。

慢慢發現人生不是按部就班的循序漸進,也不是累積就一定有個累積的結果。人生煩惱和意料之外太多了。

現在明白,喫好每頓飯,走好每步路,偷懶就好好偷懶,看綜藝就好好的看,多從心底讚賞平時沒發現的美好事物,不去跟隨大腦回閃的負面記憶。

生命就是從無到有(知識層面),從有蛻變回無(智慧層面),貫穿人生所有主軸是學習。


鳥在籠中,恨關羽不能張飛;

人生在世,要八戒還需悟空。


核心目的是快樂,獲得快樂便實現了意義,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快樂,最好是一生不留遺憾,快樂地死去,而人的一切行為本質就是在追尋自由與平衡,想要在不斷地滿足自我需求的前提下不斷地解放自己,讓快樂的效率越來越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