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熊貓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理應對其進行保護。但是我們平心而論,我國花費大量資金,大量人力物力去保護國寶大熊貓。可在我們保護大熊貓的同時,又有更多的生物走向了滅絕。的確大熊貓勝在可愛上,本人也覺得大熊貓非常的可愛,也促進了我國與其它國家的外交。但是它懶惰,不願意繁育後代,且對食物挑三揀四,或許滅絕根本就是應該的。我們保護這些稀缺的動物,應該是為了保護物種多樣性,使生態系統保持穩定,但僅僅一個大熊貓又能改變什麼?除了資金,它還能帶給我們什麼?

Ps:再次聲明一次,我不仇視大熊貓,謝謝!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題主確實不仇視大熊貓,但是對大熊貓和大熊貓保護事業了解的,並不多。

大熊貓不該滅絕

關於這一點,我在下面幾個問題的回答有更全面的描述,題主要是感興趣,可以看看。

截止到18世紀,為什麼始熊貓到大熊貓歷經800萬年都沒滅絕? - 好漂釀喔的回答 - 知乎

在大熊貓的棲息地,大片竹子開花會危及大熊貓的生存,這是為什麼呢? - 好漂釀喔的回答 - 知乎

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受追捧? - 好漂釀喔的回答 - 知乎

這裡只對題主的提到的幾點,進行回應。

但是它懶惰,不願意繁育後代,且對食物挑三揀四,或許滅絕根本就是應該的。

大熊貓懶惰?

大熊貓以竹子為食,竹子的能量低,所以大熊貓每天要花大量的時間在吃上。跟人類比,當然可以覺得大熊貓懶。但是這種跨物種的比較,是不公平,跟螞蟻和蜂蜜相比,人類豈不是也很懶。

大熊貓不願繁育後代?

大熊貓繁育有著名的三大難題,但是那是圈養大熊貓的問題。根據科學家的觀察,野外大熊貓的年增長率能到4%,人類呢?被秒成渣渣。

1998年,圈養大熊貓繁育三大難題均告突破。讓專家來說說,是怎麼做到的:

那怎麼辦?

以貓為本啊!儘可能按照它們的習慣,滿足它們的要求。在野外,它們平時有自己的領地,交配季節又能自由來往。每到春天,我們就讓它們串籠子,自己選配偶。在野外,它們的食物要自己去找。我們也把食物藏起來,讓它們去找,多活動,多鍛煉。在野外,它們一天到晚都在吃。我們就改變了8小時工作制,實行「24小時熊貓」,不間斷供餐。在野外,雌貓生產是在樹洞或山洞裡。我們就把樹洞搬回來,鋪上樹葉。嘿,她們一懷孕就住進去,直到分娩。 雄性大戰呢?它們怎麼打?怎麼打得開?

現代科技啊!我們把野外的五雄大戰,六雄大戰,用錄像機錄回來,放給它們看。打得頭破血流,叫得驚天動地,打贏了才有交配權。熊貓有靈性,一看就懂。我們的種公獸盼盼就是這樣,越看越勇,不戰而勝,才有了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才有了家族興旺的子孫後代。

讓圈養大熊貓恢復天性。

大熊貓對食物挑三揀四?

大熊貓主食竹子和竹筍,但是竹子也有很多種。在人類看來都一樣的竹子,在大熊貓看來卻是不同口味。

據調查,僅四川的竹類累計就有19屬,近164種,其中,箭竹屬達23種,可供大熊貓食用的有40餘種,而主食的竹子近30種

四川竹子的分布面積大,種類多、處於營養生長期,出筍多,一年和二年生竹子在種群中占的比例大。

而且在大熊貓這個體型的動物,只有它吃竹子,完全沒有競爭,食物四季充足。

那為什麼,還有「竹子開花,熊貓挨餓」的說法,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在大熊貓的棲息地,大片竹子開花會危及大熊貓的生存,這是為什麼呢? - 好漂釀喔的回答

除此之外,有新聞報道,有野生大熊貓,衝進蜂農養蜂地,吃了11箱蜂蜜;有野生大熊貓,衝進農民家裡,吃羊。這些都是可以搜到的。

保護大熊貓的價值

大熊貓沒有上面的問題,為什麼瀕危了,因為棲息地被破壞和偷獵。從1950年代到90年代,大熊貓的棲息地減少了4/5。

到了80年代,全國建立了幾十個保護區,很多大熊貓棲息地還在被濫砍濫伐,保護區內的偷獵活動仍然猖獗。

為了保護大熊貓,關鍵在於保護它們的棲息地。98年後,隨著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等幾大生態工程的實行,以及對於大熊貓偷獵行為的嚴刑峻法,和嚴格執行。大熊貓的棲息地開始緩慢恢復,逐步擴大。因為對棲息地的保護,棲息地中的其他動植物也都得到保護,並且帶來了一個驚喜:

2014年,科學家,在唐家河保護區,發現了我國瀕危保護動物,歐亞水獺。這是首次在四川發現這種生物。

這就是大熊貓作為傘護種的巨大價值。

另一方面,大熊貓棲息地在岷江,沱江、漢江等大河的上游,保護了大熊貓的棲息地,也就保護了這些河流。

可在我們保護大熊貓的同時,又有更多的生物走向了滅絕。

這句話,好像在說,「大熊貓擠佔了其他動物的保護資金」,或者「大熊貓使得人類不關心其他動物」,又或者「光保護大熊貓有什麼用啊,還是有很多生物滅絕了」。

很多生物走向滅絕,正是因為人類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財力來挽救,可這是大熊貓的問題嗎?

通過大熊貓,吸引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和支持,不斷提醒人們動物保護的重要性。大熊貓吸引到的資金也會用到其他動物身上。

請問,除了大熊貓,有多少人能隨口說出十個我國瀕危物種的名字?沒有大熊貓,還有多少人,會想起,關心其他瀕危動物?

這就是大熊貓作為旗艦種的價值!

大熊貓保護工作依然嚴峻

2013年,iPanda熊貓直播上線後,開啟了「雲吸貓」時代,滿屏幕亂爬的熊貓寶寶,讓人覺得大熊貓雖然「珍」,但是已經不「稀」了。

但是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

第四次大熊貓野外調查(2015)發現共有野生熊貓1864隻,而1977年第一次野外大熊貓調查時就有2549隻,也就說也70年代的水平都沒恢復到。

而這1864隻還分布在33個局域種群,其中22個種群大熊貓數量少於30隻,有滅絕的風險。特別是18個小於10隻的種群,具有高度滅絕風險。

部分大熊貓局域種群面臨生存風險,棲息地破碎化嚴重,圈養大熊貓種群間遺傳交流不足,保護管理能力仍需加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矛盾十分突出,保護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需要全國上下更加重視和支持大熊貓保護工作


謝邀。

值得。

它滅絕了我會傷心,全世界傷心的人應該過億了,這麼多玻璃心全碎了很不好的。

更何況保護大熊貓的好處遠不止於此。


推薦大家看《最後的熊貓》,這是一本和熊貓保護有關的書。


說起熊貓,大家眼前一定會浮現出一個黑白交錯的、圓滾滾的、彷彿戴著墨鏡的可愛形象。每天就坐在地上,背靠著牆,賣賣萌,啃著竹子,簡直不能更幸福了。


沒錯,熊貓現在的生存狀況較過去幸福了許多。在 20 世紀初,野生熊貓的數量也就一千來只,而到了今天,估摸有兩千隻了,野生熊貓的種群數量翻了近一倍。2016 年年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將熊貓的受威脅等級,從「瀕危級」降為「易危級」。

熊貓的生存狀況明顯得到改善,這一切都源於 1980 年開啟的一個項目,一個由中國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也就是 WWF,合作的熊貓項目。如果沒有這個項目,熊貓這一物種說不定就不存在了。


而這個熊貓項目的帶頭人,就是本書的作者,喬治·夏勒,他也是第一個受委託在中國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展工作的西方科學家。


喬治·夏勒是一位美國動物學家,他在非洲、亞洲、南美洲都有開展過動物學的研究,他的一生都致力於野生動物保護,曾被《時代周刊》評為世界上三位最傑出的野生動物研究學者之一。


也許你會想,這不就是一本寫熊貓的書嗎,估計就是寫寫熊貓怎麼吃、怎麼繁殖、怎麼睡覺,我都知道熊貓很萌了,看這書幹嘛,看熊貓的直播不就好了?另一方面,你也許會覺得熊貓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嗎,這本書居然還叫「最後的熊貓」,一看就是跟不上時代的舊知識,更沒有讀的必要了。


但我想說的是,《最後的熊貓》並不只是一本介紹熊貓的動物學知識的書,讀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了解熊貓項目那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熊貓項目里充滿了艱辛、波折和各方博弈。熊貓保護不僅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故事的波瀾程度並不亞於一本小說。


除了了解這段歷史,你對動物保護也會有新的認識。讀這本書之前,也許你會以為保護熊貓就是建一個保護設施,比如一個動物園、一個研究所之類的,然後輔以人工飼餵、人工繁殖,最後使其得以繁衍生息;讀完這本書之後,你就會知道動物保護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也會知道要想真的做好熊貓保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上面介紹完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接下來,我就為你詳細說一下這本書的內容。


這本書主要說了四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為什麼 WWF 要與中國政府開啟熊貓項目? 第二個要點是:熊貓項目具體是做什麼的? 第三個要點是:為什麼熊貓項目初期進展得並不順利? 第四個要點是:怎樣才能真正保護好熊貓?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 WWF,WWF 的中文名稱是世界自然基金會,該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護世界生物的多樣性。從 WWF 建立開始,他們就選擇了熊貓作為機構的 logo。WWF 選擇熊貓作為 logo 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既然 WWF 的主要任務是保護世界生物的多樣性,那選擇珍稀動物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熊貓當時的數量也就一千多點,是地球上最瀕危的物種之一,可見熊貓有多麼珍貴。


第二點,當然了,瀕危的動物有很多,不止熊貓這一種,有些物種在當時甚至比熊貓還要稀有,被稱為極危物種,但 WWF 偏偏選擇了熊貓,肯定還有其他的原因。這個原因正是眾所周知的,因為熊貓可愛,相比其他動物有更高的顏值,比如娃娃魚,看起來就是一種黏糊糊的兩棲動物,奇怪的模樣很難引起大眾的憐愛之情。而熊貓這種看起來人畜無害的生物,全世界的人民都喜歡,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一個好看的 logo 能給組織帶來更多的關注,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保護動物的行列。所謂的「顏值即正義」也不過如此。


正是以上兩點,從 1961 年 WWF 創始之初,他們就決定使用熊貓來做 logo。 雖然 WWF 選擇了熊貓作為 logo,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做過熊貓的相關研究,因為熊貓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其他國家並沒有,總部在瑞士的 WWF 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後來有人問他們,既然你們選擇了熊貓作為自己的 logo,不去做熊貓的相關研究,這不太好吧,給人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WWF 說我們也想啊,但是從新中國成立到 20 世紀 80 年代,一直都沒什麼機會。後來提出問題的這個人作為牽線人,給北京寫了一封熊貓研究項目的合作信,才促成了這個項目。


不過既然是合作,光是 WWF 有想法也不行,萬一中國不想合作,那熊貓合作項目也無法開始。前面介紹了 WWF 合作的契機,接下來要介紹中國方面接受合作的原因。中國方面接受合作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本內容來自講書

講書

最後的熊貓

蘇澄宇

《最後的熊貓》的作者夏勒博士 1980 年以特聘專家的身份,參與了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政府合作的「熊貓項目」,在四川山區進行了長達五年的熊貓研究。這本書真實還原了那段充滿艱辛、波折和各方博弈的熊

¥0.00 會員免費


大熊貓保護用的錢。。是他們自己掙的。。


其實有一個傘狀保護物種什麼的概念,就是保護大熊貓要維護一片生態環境,於此同時也保護了一大批物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