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首先來說,喫這些小喫喫的就是一個情懷,喫的是一個講究。這是一代傳一代傳到根兒裏的東西。我今兒不跟你們談正不正宗,我每天一早起就想來碗兒羊雜兒,放勺兒麻將,來倆火燒,就一個字,地道。你可以選擇放香菜也可以不放。上了歲數兒牙口兒不好的大爺大媽來碗兒豆汁兒,就倆焦圈或者油條,一點兒也不膩。有的酒膩子點碗兒炒肝兒從兜兒裏再掏瓶兒白的,跟老街坊對兩杯。遛完鳥兒的大爺往店門口兒一座,一碗兒老豆腐一油餅兒。講究!老北京的早點都藏在北京的縫隙裏。最原始最淳樸最返璞歸真的味道。不要為了某樣小喫而來某個城市,因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風情組成的畫面搭配著這個城市的飲食特色才會讓你喫著可口。當然也有的說鹵煮好膩啊,炸醬麵太讓我失望啦。羊雜兒怎這腥呀怎麼下口啊你說。就一句話不同的水土養育一方人,蘿蔔青菜還各有所愛呢您說是麼?但我身邊大多數外地長居的夥伴,瓷器還是喜歡得多,喫個桃兒不還有過敏的呢您說是不是。


懂行的人喫文化喫歷史。

烤鴨外高溫保證口感,內低溫滋補身體。

豆汁兒的廉價與營養救了多少窮苦人。

鹵煮做法變化印證了八旗的沒落。

清真館子告訴你回漢的紛爭與融合。

炸醬麵讓你體驗一下晉商的影響力。

艾窩窩名稱變化代表著君王與民同樂。

等等不再枚舉。

北京小喫,麻煩您前邊加個 字。

老北京小喫適合現代人的口味?怎麼可能。

外地人對這些東西失望太正常了,這又不是光靠齒舌能品嘗的。

你需要一個通曉老理兒的北京人,邊喫邊講這些說近不近說遠不遠的故事,耳聞目染,才知道老北京小喫為什麼流傳到了今天。


北京的小喫味道寡淡,但口感柔滑~五味調和還不容易上癮,功夫主要在口感而不是味道上,是高手手筆。。。但這個年代節奏這麼快,出去喫都是為了減壓,喫這麼寡淡的食物還花了這些錢,估計會更抑鬱啊。

當然稻香村的糕點也是非常好的。據說六必居的鹹菜也是一絕。


江浙滬地區。去北京喫的第一頓是鹵煮這類,我不愛喫蒜,所以,稻香村裡的零食我身邊的人沒一個人喜歡喫…糕點的話份量比蘇南地區厚實,蘇南的比較軟綿,烤鴨和我們那邊飯店的味道差不多哈哈哈,我們那邊學的技術也到家了,主要我也沒能仔細去品嘗小喫,只顧著打卡景點了………


瀉藥。

我不是北京人,但我去過北京旅遊。

當初很後悔沒有做好攻略,在晚上去了王府井小喫街。

我當初幻想有多麼多麼好喫,因為我查過北京的特色小喫有炸灌腸,豆汁兒,還有焦圈。

當時我就去一家說是北京正宗小喫的裡面,點了以上的東西。

炸灌腸根本不是炸的,是煎的,豆汁兒不做評價,焦圈也根本不脆。

當時就一下子失望了,因為時間關係,沒來得及再去其他地方喫。

當然我對北京小喫還是有很大的憧憬的!!!

希望有沒有北京的朋友推薦一些好喫的特色小喫的地方哈哈哈下次有機會再去喫。

ps.護國寺小喫裏的煎餃超好喫!!蘇州這裡沒看見過護國寺,不知道是不是北京的特產店?


並沒有失望,因為在自己看來很多小喫確實是好喫,比如梅園的乳酪,稻香村的炸串,豌豆黃山楂糕,芸豆卷驢打滾,焦溜丸子,麻醬糖餅什麼的,確實就是很好喫呀(′?ω?`)

對於鹵煮炒肝兒這類的,我自己不喜歡腸子所以基本喫不了,炒肝兒也是把肥腸挑出去再喝。但鹵煮炒肝兒那種帶著蒜香的濃厚味道真的香,所以不喫腸子並不妨礙我認為鹵煮炒肝兒是好喫的。要說北京文化或者童年記憶的加成肯定有的,但主要的還是真的覺得這是好喫的美食(??ω??) 倒不會糾結到底是否正宗了。北京小喫非常非常廣泛多樣,並不是隻有豆汁,所以因為豆汁就說北京小喫都是黑暗料理或者都很難喫的我是真的理解不能,口味差異再大也不至於覺得梅園乳酪麻醬糖餅都不好喫吧?而且魯菜系大類下的地方菜系口味難道沒有很多相通之處麼?唯一比較失望的大概是現在能喫到這些小喫和家常菜的館子太少了不好找。當然王府井小喫街那種壓根連北京小喫都不是的不在討論範圍。

我爺爺家附近超市買的煎餅果子,感覺比全聚德的烤鴨不知道好喫到哪裡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