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因為能讀懂他的文字吧

讀懂他的內心世界就像理解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一樣


對於他的喜歡是源於他的文字。早年入過行伍的原因,他的文字裏有一種陽剛。作為祖上從湖南搬過來的後代,他文章裏夾雜的方言讀起來就覺得很親切。

自小就在山水間長大,所以沈寫的那些地理就彷彿讓我回到了童年,那個整日裏爬山涉水的童年。

家鄉也有少數民族,有彝族有白族有藏族有回族,讀起他的文章,文字裏撲面而來的民族氣息,感覺他寫的不是湘西,而是我的家鄉。

他的字裡行間有一種野性美,野得像是山裡自然生長的一塊奇石。他的文字有一種流水般清澈的柔美,住在水邊的人一定能很清晰的感受得到這種柔。

我一直覺得他把所有的湘西的靈氣都給了三三,把苗族所有的堅毅都給了小翠。每當想起三三,腦海里很自然地就反應出來了一個畫面,一個小姑娘,蹲在池塘邊像是守財奴一樣守著她的魚塘。她的眼睛很大,撲靈撲靈的。

想起小翠,一個姑娘戴著草帽,撐著小船,船上跟著一條老黃狗,背後是一座古塔。皮膚是古銅色的,看著遠方,也許是在等人,也許沒有。

看多了路遙史詩般的壯烈,陳忠實記錄的民族史,餘華筆下掙扎的底層。突然讀到沈從文,就像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兵,放馬南山之後的手足無措。

一時間無從下手。直到在後記裏,讀到他的自述,大概意思是這樣的:我想寫一些被人所遺忘的東西,那些過去了的讓人心溫潤的東西。這時候才恍然大悟,那時候是在打戰,後來全國上下都在搞運動。

沈從文除了山水,除了苗家風物,還有月亮,不知道看了多少悲歡的月亮。在《月下小景》裏,他的月亮是這樣的:一派清光灑在兩人身上,溫柔的撫摩著睡眠者的全身,山坡下是一部草蟲清音繁複的合奏。

而在《漁》裏,他的月亮是這樣的:月亮的光照到灘上,大石的一面為月光所不及,如躲有鬼魔。水蟲在月光下各處飛動,振翅發微聲,從頭上飛過時,儼然如蟲背上皆騎有小仙女。

如果說汪曾祺是一個菜市場,熱鬧非凡。那沈從文就是小溪上的一片月光,靜謐而純澈。

中國文學不該忘記這樣一片安靜的月光,即使他後來做文物研究,寫出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這樣的大家書籍。不知道這是文學的一個遺憾還是文物界尋到了知音。

關於沈從文,大家都知道他精神出軌,卻不知道他的《扇坨》,大家都知道他的情書,卻不知道他的《水手和情婦》。就像所有人都知道老舍那句:「一個女子的臉紅,勝過一大段對白。」卻不清楚那是生活的逼仄啊,哪裡來的浪漫可言!

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人學會了斷章取義。如果他泉下有知,他是不會怪罪的。一個被流水洗滌的靈魂,早已平靜入睡。


謝邀,沈從文看得不多,讀過《邊城》。兩個原因: 1、文字讓我聽見流水聲,樹木蒼翠欲滴。 2、人很隨和,老好人。生在不好的時代。


可是我不喜歡他啊~不喜歡的理由就是本來很原生態的很美好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看他寫的,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那點事兒,可能是我自己思想不純潔吧~


在他身上能看到一種不合時宜的倔強和堅持。一種混合著水手和讀書人的氣質,一種熱愛生活,熱愛故鄉的情愫。旺盛的生命力,對於世界充滿了好奇心,不斷向世界介紹家鄉的美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