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是分成很多學科嗎?如政治史、思想史、哲學史、文學史、經濟史、文化史和科技史,等等。那麼,一個普通的歷史系,不可能囊括各個學科的專家。排除了各個學科的專家後,那麼,歷史系研究的是什麼史呢?也就是說,歷史系的研究對象究竟是什麼?是不是應該叫做綜合史?即綜合了各個學科專家關於本學科歷史研究成果之後,集大成而提出的歷史?


本科階段一般是給你塞一堆通識課讓你瞭解下歷史學家基本上在幹什麼,研究生開始才細分區域、時間段。研究歷史的人也未必都在歷史系,就拿我自己的學校來講,搞思想史、教育史的不少在哲學系和神學系,中世紀研究部門也是一半文學一半歷史,古典系也如此(古典系還要多出考古一塊)。


對學生來說,歷史系本科就是基礎,中國史和世界史都需要學習,是必修課程。這是基礎歷史,此外是史學史和史學理論方法學習。其次是根據每個學校教師陣容開設的選修課程,比如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英國史,六朝史,敦煌學等,這些可以算專題史。

對本科生來說,就是全面深入的再一次學習所有歷史,掌握史學研究理論方法。然後對一些專題有所瞭解和深入。

到研究生以上。就可以做某個斷代或者某個專題的具體問題研究了。

對老師來說,也是基本可以以斷代和專題來概括。研究隋唐史的,研究宋史的,或者研究經濟史的,歷史地理,文獻,史學史等等。基本只要人類活動的痕跡,都可以作為研究範疇。


問得很好,我試著給你講若干種思考,供你參考:

  • 歷史學這門學問,可以細分,但這種細分並非「從一開始就有」,而且其中不同的門類,從出現,到被認為「是正經的歷史學」,時間也是有早有晚。
  • 你看,畫一棵樹,光是去數樹上有多少枝條,枝條上有多數樹葉,這是一種思考方式。
  • 檢查不同的樹枝,看哪些在前,哪些在後,推測為什麼樹枝長成現在的形狀,這是另一種思考方式。
  • 我們一般把第二種叫做「歷史學的方法」,也就是時時刻刻基於時間維度思考。當然也分類,也談因果,但歷史學的分類與因果永遠不是在一個抽象的平鋪白紙上畫出來的。
  • 研究什麼,當然是很重要的問題,但是在現代學術世界裡,更具區分度的,是「怎麼研究」。
  • 我們來舉個例子。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個人計算機從極為前衛的概念變成了商業現實,這是一系列事件。商學院的人、計算機系的人、歷史系的人都會去注意這一系列事件,那麼,你會真的把它分成幾份,讓不同學科的人各自拿一份走嗎?


不請自來,還請見諒

本人歷史系本科,目前中國近現代史碩士在讀,希望能幫到您。

據我目前瞭解,本科教學方面,不同學校歷史系情況不同。如果以東北師大為例的話,一般本科生在大一大二會統一學完中國史與世界史兩部通史課程,在大三的時候則會有相應的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等專門史以及民國史,明清史等斷代史專題。除此之外,還會涉及到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地理,考古學相關基礎課程的學習。

題主所說的「學科」,嚴格而言屬於「研究方向」。題主判斷沒有哪個歷史系能夠包括研究所有方向的先生們,這個判斷我基本認同。但是,因為學術傳承、地域條件以及先生們研究方向結構等很多因素,導致不同的歷史繫有不同的研究強勢方向,也就是常說的所謂「研究重鎮」。比如東北師大以古典史(古埃及,兩河,希臘羅馬等)見長,南京大學以中華民國史研究見長,華中師大以中國近現代史見長等等。所以具體而言,歷史系並非研究各個學科綜合的集大成歷史(不過也不是沒有,題主可以瞭解一下法國年鑒學派),而是基本會有自己主打的研究方向。

個人理解,題主所提及的「綜合了各個學科專家關於本學科歷史研究成果之後,集大成而提出的歷史」更像是研究綜述。不過歷史學研究方向的確定,取決於研究者在閱讀一手材料時所找到的興趣點,矛盾點以及問題點,由此進行一系列深入研究。

綜上。


現在不可能再有百科全書式的歷史研究了。中國傳統歷史研究基本是政治軍事為主。現代歷史研究加入了一些社會科技內容。但是受制於學術養成的限制,歷史系不可能包羅萬象。比如數學史,中國古代數學史,這就不是歷史系的人能夠啃得動的了。


這。。。題主是不是對歷史學有什麼誤解?

大學歷史學專業一般不細分,研究歷史的基礎是通識,所以一般前兩個學期是學通史,之後會分門別類的講授一些專題史,其中還有史學理論的學習。畢業論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方向來寫。也就是說,大學的歷史學專業是不分方向的。(連基礎都不打,分方向能研究出個啥?)

碩士研究生才開始細分方向。之後的就不多說了。


本科基本不研究,研究生要看你係部的教師大部分是什麼方向


一般本科階段歷史學是要學中國史,世界史兩通史的,當然囊括政治、思想文化、經濟、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歷史,到研究生之後才開始細分各個研究方向,例如各朝代史的研究方向,民族史,史學史,科學技術史等等


通史或學科教學

集大成者也是有,但基本都是沒人響應的呼籲...


政治史、思想史、哲學史、文學史、經濟史、文化史和科技史

都不是歷史學內的。。。。。

這羣帶史的妖艷賤貨,都不是歷史學。

其實題主的問題不是對歷史理解有問題,而是邏輯思維出現了問題,陷入了詭辯之中:

好比題主是人,人有器官:。。。。。。,某人少了某器官,某人不是人。同樣的把一些器官堆疊起來,就是人了。

關鍵題主舉的還不是器官,是身上的裝飾,這就滑稽了。


題主這個是似而非的問題,說明瞭普通人入歷史學的門多難。


人家不叫研究,叫治史,治,你懂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