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悲憤為食慾?

哈哈開個玩笑……

實際上跟題主擔心的相反,繁殖和生存本身就是有點對立的。

如果一隻動物尤其是雄性完全不考慮繁殖,它的生存幾率是會大大增加的。

比如一隻雄性的蟲子,本來它靜悄悄的趴那兒啃葉子吸樹液,活得挺好。可是,基因驅使它為繁殖而冒險,比如發出鳴叫聲去吸引異性,結果順便把位置暴露給天敵;又或者為了爭奪配偶,跟情敵打得頭破血流,虛弱無力跳不動然後被天敵吃掉……

換成大型動物,結果也一樣。大型動物們發情期會有各種匪夷所思、奇奇怪怪,跟平時完全不一樣的冒險舉動,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開屏的開屏,打架的打架,還喜歡到處留下自己的氣味……把自己暴露在更大的生存危機中。

人類當然也沒有例外,雖然表現得比較含蓄,但是自古也有很多男人干出類似烽火戲諸侯,衝冠一怒為紅顏之類的事情。而且科學研究顯示,雄性激素會縮短人的壽命,如果把男人變成太監,壽命會延長5-10年。


正常生存呀,不過可能抑鬱死掉。


每個生命都是一台以蛋白質為鋼鐵的高達,而駕駛高達的則是基因。如果失去了生育能力,多數基因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從內部摧毀高達。這也是多數生物在自然失去生育能力後會很快死去的原因。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例如騾馬,獅虎獸,和一些先天缺陷後天疾病導致失去生育能力的生物,但在整個生物群體面前這只是絕對少數的,否則這種生物就只會走向滅絕,他們的基因也就失去了傳承的可能。不過要提出這裡人類絕對是例外中的例外,身為基因設計的高達,確「反叛」了基因。這點就好似科幻片中人工智慧覺醒後反叛,以保護的名義控制了人類。因為除了那些先天和後天因病傷沒有生育能力人之外,人還會主動控制生育。而且人也是少數在自然失去生育能力後還會存活相當長的時間的生物。(這點或許是基因控制,或許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女多生育從而間接的多傳遞自己的基因)。


繁殖和生存是種群繁衍的兩條平行線。對個體來說,繁殖並不是生存必須的。不能繁殖絲毫也不妨礙生存。甚至於,因為繁殖需要大量時間、能量和精力,失去繁殖能力對個體生存還有一定幫助。


該怎麼活怎麼活,參考騾子。

對於那種因缺陷或外傷失去生育能力的,依舊按照一般生存方式存活,要知道自然界中的動物也並不是每個個體都有機會留下後代,它們也是照樣生存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