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遍,並不覺得難懂,但是裡面推薦的書在中國很多都找不到,想再打深一點基礎,請問有什麼合適的書可以推薦一下


不同意一上來就推薦一大堆著作的。如果是自學,不建議直接上手西方經典理論家的原著!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建議先從教材入手!概論的話波普諾的書是不錯的。接下來的話有幾點建議:第一是上手西方社會學理論的教材。推薦中國的三大西方理論教材,人大劉少傑版(最清晰最全面),北大版(更深入更生動但是不夠完整),南開版(言簡意賅適合做導引),還可以配合特納的《社會學理論的結構》。建議理清理論脈絡之後,再逐漸上手原著。塗爾乾和韋伯應該是你的第一站。如果覺得枯燥,期間可以搭配米爾斯《社會學的想像力》和伯格《與社會學同游》,以提升你的閱讀興趣……如果沒有哲學基礎建議先讀讀西方哲學史以及西方社會思想史之類的教材。第二是上手社會學研究方法和統計方面的教材。方法推薦北大袁方,南大風笑天以及艾爾巴比的教材搭配閱讀。統計方面建議夯實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掌握基本的數據分析技術。初步推薦郭志剛、謝宇、王天夫等老師的書。再往後更深入的就是專業數據分析領域了。

第三是把握中國社會學家的經典研究。初步推薦費孝通、瞿同祖、林耀華等學者的作品。


《生活的暗面》裡面不是枯燥的社會學理論,而是從社會學思維的視角對生活方方面面的分析。有很多有趣的例子,還有思考題。

我要向你推薦的書是社會學家喬恩·威特的《社會學的邀請》。


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社會學的入門讀物。在我自己作為產品經理的成長之路上,發現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領域有許多的前輩學者總結出了海量的經驗供我們參考。產品經理要能夠提供給用戶高品質的產品,前提條件就是要先能夠認知這個世界以及這個社會,認知它們運轉的邏輯。


像在滴滴出行研究價格感知的課題,大家都知道用戶對滴滴的價格一直不滿,認為價格太高,但實際上我們並不比計程車貴,對司機的抽成也在合理範圍內。具體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這就涉及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類認知偏差的問題,有許多社會學和心理學上的理論可供我們參考,讓我們更好地為用戶提供讓人滿意的功能。所以領域的知識都可以作為產品經理認知這個人類世界的寶貴財富。哪怕對很多專業內容淺嘗輒止,也能體會到思維方式帶來的巨大震撼。


這本《社會學的邀請》就是我自己入門社會學學科的法寶。這本書並非是事無巨細像一本導讀一樣把社會學所有的知識體系都講解一遍,而是用幾個關鍵的重點來揭示社會學最迷人的一面。


我們平時的認知概念里,自殺可能是一種非常個體的行為。一個人自殺了,我們會說,大概是他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或者我們會說,他運氣不好,遇到了特別痛苦的事情,沒辦法再活下去了,等等。我們不會覺得,自殺是整個社會造成的。社會並不會逼迫誰真的去自殺。


但是社會學家塗爾干不這麼認為。他是第一個通過大量的實驗和分析真正確立了社會學地位的學者,而且這個重要的實驗就是自殺研究。他的研究證明了,社會塑造了個人。別看我們平時都有很大的主觀能動性,但我們做出了很多的選擇、我們喜歡吃什麼喜歡玩什麼,我們認同什麼反對什麼,都會跟我們在怎樣的社會息息相關。這些選擇里,當然也就包括自殺了。

這本書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認知自己,乃至認知他人。書中有一句話,非常切題,是這樣說的:只有正確認識到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由我們所處社會地位決定的程度,認識到我們不是完全自由的,我們才能更加自由。


上面介紹完了這本書的基本情況,接下來為你詳細說一下這本書的內容。


這本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的是,我們為什麼要研究社會學? 第二部分講的是,社會學發展史上的幾個核心觀點。 第三部分講的是,社會學研究觀察幾個社會現象的案例。


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我們為什麼要研究社會學?


作者一開始就講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我們所處的地位決定了我們是誰。我們每個人都認為我們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並獨立於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相信我們能對影響自身的東西加以控制,也能精心挑選我們最喜歡的東西而放棄其他東西。從社會學的視角來看,這是一種極不真實的想法。我們其實是生活在虛幻之中。


我們確實可以做出選擇,但其實我們的個人喜好免不了會受到家長、老師、朋友、敵人、電視、網路等等各方面的影響。90 後這一代人,在十年前開始就經常成為大家議論的話題。在當時,大家對 90 後有很多標籤,比如非主流,沒有家庭觀念,沒有責任感,喜歡上網甚至會網戀,頹廢,不穩重,等等。


這在社會學裡稱為年齡同期群,指的就是差不多出生在同一年代的一群人。很類似的,我們也能對 70 後下一些標籤,他們的生活狀態、他們的喜好,跟 90 後會截然不同,比如至少他們肯定不會去看 B 站。


社會學家們通過分析人口統計學因素與電視節目喜好之間的關係,發現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年收入 10 萬美元以上的家庭最喜歡《絕望主婦》,這是一部描述中產階級家庭主婦生活的劇集。再比如,55 歲以上的人群最喜歡 CSI ,而 12-17 歲的人群最喜歡的是美國偶像。


社會學家又研究了不同人群消費喜好的區別,這就更加明顯了,收入較高的人群消費支出的重點是網球、管家、進口葡萄酒,訂閱的雜誌是《華爾街日報》,開的是法拉利和路虎,而收入較低的人群消費支出重點則是大學籃球賽、摔跤比賽和本地啤酒,訂閱的雜誌是《時尚先生》和《肥皂劇摘要》,開的則是現代。


既然我們知道了我們的選擇會受社會地位和社會資源影響,那到底哪些資源會影響我們? 書中做了如下的區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本內容來自講書

講書

社會學的邀請

劉飛

社會學家喬恩·威特的《社會學的邀請》,這本書被很多人稱為社會學的入門讀物。這本書並非是事無巨細像一本導讀一樣把社會學所有的知識體系都講解一遍,而是用幾個關鍵的重點來揭示社會學最迷人的一面。 &

¥0.00 會員免費


肥大無比但又超級好用的教科書,有了這本的話吉登斯很多舊著作可以不用買了。

下面這本書把許多名家的經典著作節選,有個開頭導讀。無論是入門還是寫作業都很方面。


我說說我的:外國:塗爾干《社會分工論》,《自殺論》;馬克思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丹尼爾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福柯《規訓與懲罰》,《瘋癲與文明》,《性經驗史》;鮑曼《全球化:人類的後果》;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社會的構成》;利奧塔《後現代狀態》;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凡勃倫《有閑階級論》;萬斯《鄉下人的悲劇》....中國:費孝通《鄉土中國》,《生育制度》,《江村經濟》;孫立平《博弈》,《重建社會》;鄭也夫《信任論》,《代價論》;李培林《中國社會》;邱澤奇《社會學是什麼》;李強《社會分層十講》;王林《消費社會學》;郝大海《流動的不平等》;周曉虹《中國體驗》;張海東《中國新社會階層》;李宗克《社會學本土化:歷史與邏輯》... 暫時這麼多,本科大二,時間不多
推薦我此時正在看的這本!


建議先從教材入手《社會學概論》之類的,我現在也正在學習中
建議讀讀人類學,比如大地的親人,我的涼山兄弟,甜與權力,金枝,憂鬱的熱帶,涼山夷家,還有聖經,馬克思.韋伯的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