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是蝙蝠俠

現實逼瘋了小丑,卻磨礪了蝙蝠俠。

在漫畫的小丑起源裏,小丑因為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have a bad day):自己的才能得不到賞識、妻子難產、被迫協助作案、失誤跌入廢棄化學試劑裏、毀容,使得小丑無論從身體還是心理上都被嚴重摧殘。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小丑如此喪心病狂地報復社會。當一個人的心理堤壩被現實冰冷的洪水衝垮後, 都會產生厭世的情緒,小丑內心不夠強大,所以才會被陰暗罪惡同化。

而蝙蝠俠不是這樣的

布魯斯的父母被害後,他並不是走上為自己親人報仇的經典套路,而是選擇為所有受過邪惡實力傷害的人報仇。他不想讓任何人再和他受到一樣的痛苦。因此,布魯斯韋恩塑造了蝙蝠俠。

這就是內心的強大:我不僅要戰勝內心的恐懼,我還要幫助別人戰勝他。

這樣的想法在小丑看來是幼稚可笑的,但是蝙蝠俠認為自己能夠做到。

這就有點像愚公移山,小丑是自以為看透世間的智伯,蝙蝠俠則是堅持己見的愚公。所以兩人的矛盾才會愈來愈激烈:小丑想要向老爺證明人性的險惡而老爺想要向小丑證明人性的美善。

這篇文章比較長,我希望有心討論這個問題的人,可以安靜看完,如有想法可與答主討論。

個人覺得 說誰內心更強大,這種說法有些過於簡化了。(小閃不爽臉)

一、「one bad day」概念的誤解

這個概念的確是小丑自己提出,可是他自己對於這個概念真的沒有誤區麼?由於概念的出處這邊會比較老爺,小丑,戈登芭芭拉三方。

蝙蝠俠的one bad day:

無憂無慮的童年,幸福美滿的家庭,無與倫比的社會地位,今日的哥譚之子,未來的哥譚之王,還有酒窖裏喝不完的酒(阿福:逃~)。在那一天到來之前,布魯斯的生活並沒有有任何可能導致他日後陷入瘋狂的隱患,除了只是知道哥譚市民風淳樸這一大致情況以外(然鵝這一點,也為日後父母慘死對他的刺激產生了緩衝效果),可以說,布魯斯是一顆真正意義上在溫室茁壯成長的一顆小樹苗。

one bad day√

戈登芭芭拉的one bad day:

一個用盡自己體制內所有權利的警探,面對一個腐朽的體系和城市中永無休止的罪惡,雖然很痛苦,但面對一個似乎永遠無法被拯救的社會,想對付自己的同僚和無處不在的殺身之禍,即使他自己沒有意識到,也的確,很壓抑,壓抑於自己的無力,壓抑對人性的失望,以及對於因為自己而導致家人暴露於危險之中。之所以支撐戈登能夠繼續在打擊犯罪之路上堅持下去的,則是戈登對自我價值實現的要求,不僅能支撐他在打擊罪惡之路上堅持下去,更能把心中的壓抑,轉換成去伸張正義的動力(後面會提到,這也是芭芭拉事件之後他緩解內心黑暗的方式)。

One bad day平時生活中習以為常且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緩解的壓抑√

小丑:

如果說老爺是哥譚市的俯視者,戈登是風氣爭整頓者,只有小丑可謂是真正的哥譚底層民眾,民風淳樸的承受者,哥譚黑暗小劇場的參與者。沒有未來成為哥譚之王的可能,亦沒有整治哥譚的能力和想法,工作不順利支撐他活下去的意義也就只有自己的深愛老婆和即將出世的孩子,這樣從冰冷至極的社會回到家裡的時候,至少還有一絲溫暖,不如意的工作似乎也有了它存在的價值。但通往幸福的臺階似乎也會隨時變成地獄之門,正當自己為小家庭的誕生鋌而走險的時候,家中的精神支柱卻因意外慘死,一屍兩命。

而自己甚至都沒有時間哀痛就被以性命為威脅被推上了戰場,

「只。。只是望個風。。應該不成問題吧。。有了這筆錢。。我或許還能給老婆孩子好好舉辦個葬禮。。」

直到那個新手義警的一失手和「撲通」的一下水聲,把這份卑微的幻想一起掩埋在化學工廠中。

在「one bad day 」之前老爺是吸取養分茁壯成長的小樹,戈登是為超我奮鬥的正義化身,而小丑,卻早已深陷泥潭,只是不想,名為「家庭」的這根救命稻草,斷裂的如此突然。

二 、「one bad day」應對方案

蝙蝠俠:失去了父母的老爺還是有著足夠的資源來成為他想成為的任何人,無論是用酒精來麻痹自己的花花公子,還是嫉惡如仇的懲罰者,亦或是蝙蝠俠。把自己的憤怒和對於整個城市的責任感,化為阻止犯罪的一記鐵拳。

戈登:在來到哥譚第一刻起,家人的安危已經成為了一個未知數,一個不肯和腐敗警察,家人永遠是最容易被傷害的不是麼?這點戈登不可能完全沒意識到,在元年裡也已經有過這樣的先例。芭芭拉的殘疾,對於小丑來說能產生最好的結果是戈登變成一個清掃罪惡的殺戮機器,並開始憎惡蝙蝠俠的無所作為(坐下坐下。。我沒有說不義超。當然我相信,戈登人類的身份也是阻止他暴走的原因,如果他有著超人的能力,保不齊也會第一時間手刃小丑)然後分離哥譚這對光與暗的黃金拍檔,甚至讓其反目成仇。但最終蝙蝠俠還是及時趕到救出戈登,阻止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而戈登得到了隊友的及時救援,看到了內心中實體化正義的降臨,才得以把心中的憤怒,悲痛用來更加變本加厲的打擊罪惡。

小丑:比起一無所有更可怕的,是在你即將得到一切的時候卻又重新全部失去,他應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一切? 是那次家中的漏電?還是強迫他的罪犯?他們最差情況也就是就監獄,並可以一直那麼逍遙下去,還是蝙蝠俠麼?不。自己絕沒有可能打贏他,難道沒有人為自己失去的家庭和自己更沒有著落的下半輩子負責了麼?

有啊,這個社會支離破碎的秩序啊,這個懲戒不了惡人保護不了好人的體系。既然好人恪守規則就只要被欺壓的份,那不如把已經沒有存在價值的秩序直接摧毀。

小丑的轉變,在於陷入沼澤後的無路可走,無處宣洩,而產生的內心的自爆。他並沒有這個資本待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環境來思考自己要成為怎樣一個人,也沒有這個權利和正義來洗刷這個城市的遍地的罪惡。他要的,僅僅是讓自己合理的存在在這座城市中。

三、童年的意識形態

童年對人的影響在心理學的認知中是毋庸置疑的。這裡我們會比較關係錯綜複雜的蝙蝠俠,羅夏和小丑。

蝙蝠俠:是來自具有古老歷史底蘊的哥譚第一家族的子嗣,而這樣優質的貴族教育一定會讓人從自己貴族身份出發,能者多勞,從而激發出對這片土地的責任感與認同感。(企鵝人因為形象擁有嚴重的心理創傷,黑麪具有家暴的傳統,不符合接受的貴族教育的正常人,這裡不做討論)這童年教育在其心中的印記,其實已經在他遭遇one bad day之後幫他做出了選擇——守護城市,打擊罪惡,不再讓任何子民經受自己受到的痛苦,也從另外一個角度實現自己哥譚之子到哥譚之王的蛻變。

羅夏:相信應該有類似的問題,同樣是見證了城市的陰暗面為何蝙蝠俠和羅夏對人命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態度

其實之前提的教育背景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解釋了,從受教育的角度來看,蝙蝠俠是把哥譚市的市民當做自己的子民,子民犯了錯,當然是應該幫助司法者抓住他們而不是直接剝奪其性命。

但羅夏不一樣,他從一開始就沒有「治國」層面的意識,他永不妥協只是對他經歷過的黑暗面的反抗和發泄,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母親妓女的身份以及對他的態度是導致他人格形成的早期原因。因為站在了母親的對立面,在加上目睹遍佈街頭的黑暗,他才站在了罪惡的對立面。而這種反抗和發泄,根本不會讓他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沉重。

這裡羅夏和小丑則屬於相似的情況,雖然無法得知小丑的家境,但可以確定的是:絕不可能是有餘力給他灌輸善待世人的家庭,或許他父親,就是一個老婆懷孕時沒有觸電的小丑。

Ps:無論答主有無刻意,問題極具引導性——「同樣」的起因,一個極速成長成為了城市的守護者而另個卻瘋了不停搞破壞,明眼人都知道想說說哪個內心更強大,但二人各自的選擇不是因為內心強大與否就可以解釋的。

Pps:先前看的挺多答主都藉此題踩醜捧蝙,覺得這個態度實在有些草率,但看到的一個對小丑的態度和我的一些想法還是重合的:惡,的確可以作為一種審美存在。畢竟英雄看多了,反英雄就能火;苦大仇深的情節多了,插科打諢的閤家歡就能吸睛。但喜歡小丑絕不是裝逼的資本,也不是可以作為「信仰」的存在,而「希斯之後再無小丑」更不可以成為一種口號。《黑暗騎士》的主角,始終是那個背負著黑暗從警方視線中消失的蝙蝠俠。


小丑是一個用殺戮掩蓋自己虛弱內心的懦夫,蝙蝠俠是一個用意志剋制暴力的強者,這就是區別。小丑別看人氣高,其實都是葉公好龍的low粉,把他塞到哥譚做小丑手下肯定不幹,保不準入夥第一天你就被爆頭了呵呵。
勇士在殺死惡龍之後化身新的惡龍。在注視深淵的同時深淵也在注視著你。蝙蝠俠永遠能堅持不殺人的原則與小丑區分開,就是為了不讓自己墮入深淵,化身惡龍。所以這個意義上講無疑蝙蝠俠更疑內心更強大。
我只喜歡老爺
暫時先不說蝙蝠俠。至少從芭芭拉經歷過「a bad day」之後的表現,證明她內心應該是比小丑強大的吧。嗯。。。反正都比我這個普通人強233
一個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一個背負著整座城市,誰的內心更強大,真不好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