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了一下券商的戰略崗,為應付面試,所以研究了一下券商的業務。這裡從研究的角度來看看券商的業務,順便總結一下券商的研究框架。證券公司業務大致可以分為經紀業務、信用業務、投行業務、資管業務和自營業務,先說說經紀業務、信用業務是怎樣的,以後再講講其他業務。

經紀業務模式:代理機構客戶和個人客戶買賣有價證券並收取傭金,具體包括證券、期貨和外匯等經紀業務,其中證券經紀業務是核心,證券經紀業務包括代理買賣證券業務、交易單元席位租賃和代銷金融產品等。

收入計算分析:券商經紀業務很大部分來源於買賣證券的手續費(這也是為什麼說券商靠天吃飯),一小部分就是所謂的財富管理(產品代銷)。一般而言,收入逃不過量和價的分析,手續費收入的量可進一步分解為股票基金成交量和證券公司開戶數佔市場韭菜的比例(知道為什麼你營業部的同學會找你開戶了吧),價則是傭金率的水平(經常能聽到萬幾的手續費),直觀示意圖如下:

股票基金成交額受市場情緒影響,看以關注新增投資者數量還有看指數點位,本質為增量資金的入場。

市佔率反映券商在經紀業務上的市場地位,這塊展開來講比較多,說幾個結論,一是2019年華泰、中信、國泰君安、廣發和招商的市佔率TOP5,營業部都是比較多的;二是2014年以來券商的經紀業務都在做互金轉型(往線上發展),這是趨勢,具體措施就是做App,華泰、平安、國泰君安這幾家做的最不錯。

傭金水平跟各家券商的經營策略有關,總的趨勢是下降的,現在普遍是在萬2.5左右,小券商可以喊出萬1免5的口號(萬1的手續費,不用最低5塊的手續費),可見這個業務的競爭非常嚴峻。之所以說跟戰略有關主要還是華泰和中信這兩家,華泰2014年開始互聯網轉型並喊出萬3開戶的口號,本質是薄利多銷策略;中信的平均傭金率在萬4左右,但是他的機構客戶比較多,所以經紀業務做的比較好,可以理解為to B戰略。

業務趨勢:傭金越來越低,靠傭金來吸引客戶比較難了,那麼券商的經紀業務怎麼發展?答案是往財富管理方向,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在發展互聯網金融,其實就是縮減線下網點運營成本,通過線上客戶端來經營客戶,通過智能投顧、智能選股這些所謂的科技來服務用戶(我一直覺得這些都是雞肋),給客戶提供財富管理服務,賺手續費,當然也有賺產品代銷費用的嫌疑,但是毋庸置疑從美國的在線券商嘉信理財來看,傭金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只能轉財富管理來增收了。

信用業務業務模式:信用業務簡單說就是貸款,券商把錢借給用戶賺利差,這裡的錢可以是發債來的、借來的、拆借來的也可以是自有的,但是一般自有資金參與這項業務比較少。信用業務可以分為融資融券業務還有股票質押,前者是to C,後者是to B,本質都是借貸。

收入計算分析:信用業務跟銀行貸款一樣的話,其實就從銀行的負債和資產端來分析即可,負債端是信用業務的資金來源,上文提到的發債、拆借等方式都是證券公司加槓桿開展業務的方式,資金成本就得靠各家公司各顯神通了(離錢比較近的業務),遇到好的行情例如國家放水,證券公司可以拿到更低的成本,然後放貸,那肯定是利好證券公司,但是從政策了來看,未來應該不會有像15年那波傘型信託放水行情;資產端要考慮放出去錢的對象是好還是壞,這裡關係到客戶的質量還有抵押物的質量,也要考慮放出去錢的利率,證券公司想多賺錢借出去的利率肯定要求盡量高,目前融資的成本普遍為7-9%,其實挺高的。另外,股權質押業務是個風險和收益並存的業務,原因就是上市公司股東把股票質押給你,一般來說遇到行情好還好,遇到單邊行情,可能會引起連環暴雷,這個對金融系統的衝擊還是挺大的,所以在2018年以後,各家券商都在降低這個業務的規模。

業務趨勢:融資融券業務2019年小幅增長,未來在牛市裡可以貢獻利潤增量,但主動權在市場手上。股票質押業務規模持續壓降,未來發展空間較小,風險較大。

投行業務業務模式:證券公司為市場上的公司參與一級市場融直接融資提供中介服務並收取傭金,一級市場融資行為包括IPO、定增、發債、併購重組等。絕對的乙方業務,具體內容就是幫助企業準備融資過程中需要各種資料,包括財務核查、現場走訪、關聯方梳理等等,接觸對象也比較高大上的上市公司。投行業務雖然名目繁多,但是真正能給券商創收的,大致可以歸類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併購重組三大類。

業務收入分析:投行業務屬於中介業務,這塊的收入自然跟市場主體需要融資的需求直接掛鉤,如果遇上好的行情,而且政策非常寬鬆(上市需要通過證監會的答辯,證監會會針對申報材料對保薦人和融資方進行提問),那麼IPO、再融資的數量就會很多,從這點來看,國家的整體政策方向是鼓勵直接融資的,對投行業務的利好,但是對券商的實力也提出了要求,大券商人員更專業、做事靠譜、風險把控程度高,自然積累的資源會更多,小券商只能摳邊邊角角的客戶,其實也是比較難。

業務趨勢:從新修訂的證券法、再融資新政、註冊制推行、深改十二條等辦法和措施出台的風向來看,如果有大量客戶積累的券商業務會發展的更好,而且如果前期IPO客戶積累得多,那麼後期這些客戶如果要發債、再融資、併購重組之類的肯定也會找相應的券商來做,強者恆強的趨勢不減。

資管業務業務模式:客戶將資產委託給券商進行管理,券商收取傭金。券商資管理財服務有三個載體:集合、定向與專項,單一委託人設立的產品為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兩名及以上委託人設計的產品為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兩者在投資範圍、信息披露、參與和退出方式、費用收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區別,相比而言,集合計劃受到的監管更為嚴格。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目前作為資產證券化的特殊目的載體(SPV)存在,特指資產證券化產品。

業務趨勢:在去槓桿、去通道的背景下,券商資管規模在下降,未來還是往主動管理方面轉型。

自營業務:券商拿自己的錢來做投資,與市場行情相關度高,收益波動性大,由於是拿自己的錢來投資,所以還是以穩為主,主要投向還是固定收益。


業務很多 主要經紀 投行 資管 分類下也有固收 託管 金融市場部。國內150家 現在放開外資許可權,強者更強 競爭激烈,從業人員進去就理解了


綜合類證券公司業務涵蓋了經紀、投資諮詢、財務顧問、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資產管理、基金代銷、期貨IB、直接投資、融資融券等領域。部分非綜合類證券公司業務範圍相對較小。


主要有了經紀、投資諮詢、財務顧問、承銷與保薦、證券自營、資產管理、基金代銷、期貨IB、直接投資、融資融券等業務。

現在國內券商主要是以經紀業務為主,頭部券商在投行業務領域較多,國外券商進入國內通常從QFII業務開始,再逐漸申牌做經紀業務。


我國證券法規定 證券公司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分三個標準:分別是:5000萬元、1億元、5億元。 具體分類如下: 證券公司可以經營下列部分或者全部業務:

(1)證券經紀;

(2)證券投資諮詢;

(3)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有關的財務顧問;

(4)證券承銷與保薦;

(5)證券自營;

(6)證券資產管理;

(7)其他證券業務。

證券公司經營上述第(1)~(2)項業務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000萬元;

經營第(4)~(7)項業務之一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1億元;

經營第(4)~(7)項業務中兩項以上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5億元。證券公司的註冊資本應當是實繳資本。


以中信銀行為例:

券商的常見業務

  • 投資銀行業務:包括股權融資、摘選及結構化融資和財務顧問業務
  • 經濟業務:從事證券及期貨經紀業務,代銷金融產品
  • 交易業務:從事權益產品】固定收益產品、衍生品交易及做事、融資融券業務,另類投資和大宗交易業務
  • 資產管理:在中國及全球範圍內為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及產品。資產管理業務包括:集合資產管理、定向資產管理、專項資產管理、基金管理及其他投資賬戶管理。
  • 自營/投資:包括私募股權投資等業務
  • 託管及研究:提供託管及研究等服務
  • 其他證券業務:其他證券業務


股票,基金、理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