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帝國往往只有帝國的內核 或者只有帝國的治權 沒有帝國的本質只有帝國的本制

帝國的本質不就是 類似某五常融化族羣佔的絕大比例 江山可以亡其勢可永存

為什麼奧匈這樣的敢自稱帝國

很多殖民帝國都有一定的本質性二戰的jap也算有一部分

為何敢如此囂張?


我覺得把帝國和帝國主義國家混為一談本身已經很糟糕了,如果再基於這種混淆來推導出所謂的帝國標準。然後還把這個標準從政治學擴張到歷史,返回來評判哪些國家是帝國哪些不是就太離譜了。

領土廣闊統治著多個民族的就是帝國,那西班牙是第一個日不落國,它不還是王國?西班牙衰落以後也保持著廣闊的海外領土,它不還是王國?葡萄牙也是,荷蘭也有廣闊的海外領土統治著各種民族,它在很長時間裡是共和國。英國也統治著海外領土,但它還是聯合王國。

相比之下十字軍建立的拉丁帝國領土微不足道但它還是帝國。阿比西尼亞帝國也是帝國。甚至日本建立的傀儡大韓帝國也是帝國。

認定帝國的標準有兩種,一種是以「酷炫」為標準,「哇哦!公海艦隊!好厲害啊!」「哇哦!女王加冕六十週年慶典!」「哇哦!神紀2600週年特別觀艦式!」這纔是帝國嘛!

然後把那些讓人覺得「酷炫!」讓人覺得「哇哦!」的因素抽象出來總結成的帝國的標準。比如領土廣闊,民族眾多,還跟民族國家對照。德意志帝國舉手錶示「那我到底是帝國還是民族國家?」政治學家表示「您閉上嘴,需要你是民族國家的時候你就是民族國家,需要你是帝國的時候,我們就看看阿爾薩斯-洛林!」

這樣的帝國標準與帝國的關係,大體上就是「男子漢」與「男人」的關係。我上學的時候有一次我同學的女朋友拿著一杯啤酒說

「嘿高林桑你可真不是人!」

我說「怎麼我不喝酒就連人都不是了呢?」

她說「我本來想說你可真不是男人,但我想了想我是女的,這麼說你就太殘酷了,所以乾脆說你不是人了。」

這個笑話放在這裡的意義在於她本來想說的那句「你可真不是男人」。這裡的男人顯然應該作「男子漢」理解。可以一旦她給說成「男人」,涵義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人不是男子汗的原因可能是精神上的也可能是氣概上的。比如一個人不抽煙不喝酒可能就是缺乏「男子氣概」的表現。在某些地方不會撬自行車,也可能是缺乏「男子氣概」的表現。不願意保家衛國,比如羅曼羅蘭在戰爭裏逃到瑞士搞和平主義,在很多當時的女性眼中也是缺乏「男子氣概」的表現。這些行為一言以蔽之就是「不是男子漢」。

用在歷史上就是如果一個帝國領土狹小,人口所剩無幾,財政破產,軍力薄弱比如晚期拜占庭帝國。甚至還愚昧落後,比如阿比西尼亞帝國。它們就都不是那種足以讓人產生「酷炫」感的國家。也就是那種不符合「帝國主義」的刻板印象的國家。它們夠不上帝國主義國家,可它們是不是帝國呢?

這就好像一個男人如果不喝酒、不抽煙、不會撬鎖、甚至不願意保家衛國。他在很多人眼中就不是男子漢,但他是不是因此生理上就有問題了呢?他還是不是男人了呢?我覺得問題是明擺著的。當你把「男子漢」說成是「男人」的時候,錯在你不在他。同樣的把「帝國主義國家」和「帝國」等同起來的時候,拜占庭帝國是無辜的。

那麼有沒有「酷炫」之外的衡量帝國的標準呢?我覺得顯然是有的。那就是歷史的方法,我們把歷史上的帝國羅列出來,從羅馬帝國到阿比西尼亞帝國甚至朝鮮帝國。我們看看這些被稱作帝國的國家的最大共性是什麼。我覺得這個共性就是帝國的標準。

那這些帝國的共性是什麼呢?就是這些帝國都有或標準或不標準的君主制,而且它們的君主都享有皇帝的頭銜。比如羅馬帝國本質上是共和國,可德意志皇帝也是聯邦主席嘛。它們是怎麼成為帝國的呢?一個是因為奧古斯都建立了元首制,另一個是因為在制定《德意志聯邦憲法》的時候,發表了一個《皇帝宣言》,授予聯邦主席個人以皇帝頭銜。於是它們就都成了帝國。

至於領土廣闊、軍力強大,民族眾多什麼的,都是這些帝國的特色,而不是讓它們成為帝國的必要條件。保加利亞國王自稱保加利亞沙皇之後,保加利亞既沒有擴張領土,也沒有獲得新的臣民,更沒有建立海外帝國,但也有人稱它為保加利亞帝國。大韓帝國更是乾脆就是日本的傀儡皮包公司。類似的還有偽滿,帝制實施以前它是偽滿洲國,帝制實施之後它是偽滿洲帝國。這就是歷史角度上帝國的標準。


對「帝國」這個概念的理解要放在不同的語境之下,實際上,由於中國的傳統「皇帝」觀唸的影響,我們對於「帝國」概念的理解也許存在一些問題,很難意識到不同時期的「帝國」概念與含義實際上是不同的。

中世紀及以前的「帝國」概念,以及現代民族國家相關的「帝國」概念,我瞭解的不是很深,也沒有看過什麼相關的研究,不敢妄言。而現代所稱的「帝國」,更多是指「帝國主義」這一概念下的引申。這裡,我想提一下一個介於兩者之間的「西班牙帝國」觀念。

歐洲的「帝國」觀念必須提到「西班牙帝國」這個概念。「西班牙帝國」這個概念已經是相當刻板且深入人心的概念,可能人們對「帝國」觀唸的誤解很大程度上也來自於「西班牙帝國」。但是現實如何?西班牙真的是一個「帝國」嗎?

首先,我們要澄清一個事實,就是即使「西班牙帝國」中的「帝國」概念存在,也並非「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式的受「羅馬帝國」影響而採用的「帝國」頭銜。實際上,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地區的人相當反感這種「帝國」觀念,他們認為這是一種來自德意志地區的外來概念,與西班牙的利益無關。西班牙人所提到的「帝國」觀念,更多是一種與「君主國」(monarchy)混淆的概念,其內涵相當複雜且模糊。

在搞清楚「帝國」概念的具體含義後,我們再來討論一下「西班牙帝國」是否存在的問題。查理五世是西班牙的諸多君主中最有權利「稱帝」的人,因為他本身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已經擁有了一個「皇帝頭銜」。但是實際上,查理五世自己採用頭銜時,總是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天主教雙王」等區分對待。目前的多數學者都認為,查理五世本人並不熱衷於建立一個「帝國」,成為一個皇帝,他本人也從未使用過「西班牙皇帝」的頭銜。而部分學者認為菲利普二世具有一種建立「普世帝國」的帝國觀念,並以此觀念為依託採取進攻性戰略。但是實際上,且不說菲利普二世是否具有這一帝國觀念,他本人實際上從未採取過進攻性的戰略,在他統治期間,西班牙雖然窮兵黷武,但是幾乎沒有發起過進攻性的戰爭,甚至連海外殖民都曾一度被叫停。而菲利普三世的對外戰略更趨於保守,毫無進攻性可言,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相信菲利普三世會是一個熱衷於「帝國觀念」的君主。因此,我們可以認為,西班牙的君主們或許從未認可或者追求過建立一個「帝國」的觀念。

那麼,西班牙為何會被人們稱為「帝國」?

正如前文所述,西班牙人實際上普遍反對採用一個「羅馬帝國」式的「帝國」概念。但是,當時的西班牙人顯然明顯的感覺到西班牙將要稱霸世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國家。而在實際上,西班牙也在扮演著一個「帝國」的角色。再征服運動的完成,西班牙殖民體系的建立以及其在歐洲本土的廣袤領土,都使得西班牙有足夠的財力和物力在歐洲的國際事務中扮演一個中心角色。其在義大利戰爭,對北非的控制以及對土耳其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使得西班牙這個多元君主國在國際事務上有著無出其右的地位和聲望。對於當時的西班牙人來說,「君主國」概念似乎已不足與這個「比羅馬帝國大二十倍的國家」相匹配,「君主國」觀念無法滿足根植於西班牙人內心的自豪感及一種原始的「沙文主義」觀念。因此,即使政府沒有宣傳,人們在觀念上也對傳統上的「帝國」這一稱呼有所排斥,但是西班牙人們的內心中早已出現了一種接近現代語境中「帝國主義」觀念下的「帝國」觀念。

而後到了18世紀後乃至現代,隨著西班牙國力的長期停滯不前(而非衰落),其他國家(如英法荷瑞等國)的實力逐漸增長,西班牙人很明顯地可以感受到其國際地位的降低(如今已經淪為二流國家),對於其輝煌歷史的一種記憶,自然使得他們容易沉湎於對於過往的榮耀的懷念之中。再加上近代以來,現代「帝國」觀唸的形成,使得人們有意無意地會將現代的「帝國」觀念與彼時的「西班牙多元君主國」混淆,「西班牙帝國」這一辭彙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話語中。

總結來說,西班牙帝國並非一個中世紀羅馬/德意志式的帝國,而是根據現代帝國主義定義下的「帝國」觀念而產生的概念。


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權合法性(至少在理論上)來自於國民授權。雖有例外,但其國家名稱在多數情況下藉由立法機關制訂法律授權來決定。民族國家之國民本身就是最大合法性的來源。在這個基礎上,國名制訂的合法性當然來自國民本身。

此外,「帝國主義」這一層面含義上的帝國更多地是指那些奉行擴張性外交政策,藉由各種手段擴充其影響力,甚至掠奪外國國土、國民及經濟財富,以建立霸權的行為。也可以推而廣之,用「帝國」一詞在非貶義的情況下形容一般的大國。這種層面上的「帝國」更和合法性毫無關係。

奧匈帝國中「帝」來自於它的君主頭銜,而奧地利皇帝頭銜被炮製的直接原因是為了應對1804年拿破崙稱帝。

至於題主所說的

帝國的本質不就是 類似某五常融化族羣佔的絕大比例 江山可以亡其勢可永存

我覺得題主大約是不能代替學術界定義「帝國」一詞的內涵的。


就跟現在的一些有企業,動不動就敢自封為『行業領軍者』『行業領導者』『行業排頭兵』『國際領先水平』一模一樣。還有那些能治百病復活死人的祖傳祕方葯和藥酒就更不用說了。

稱帝哪兒來的合法性,能壓幾個周圍的小國和地方政權,能壓得住大國的欺負,成為一方霸王就可以自稱帝國。


因為一般情況下所說的「帝國」與帝國主義的「帝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兩個概念在涉及的範圍上不僅有差異,有時候還會有相悖的情況,因此在使用中很容易造成混亂。

一般意義上的帝國指的由皇帝或同級的君主(天皇、眾沙阿之沙阿、瓦西琉斯等等)統治的國家。但是這條也不是什麼放之四海皆準的硬性標準。一是Emperor、Republic這些概念處在不斷演變之中,比如都鐸時期的英格蘭有種說法,「英王是英格蘭王國的皇帝」,還有一種說法叫「英格蘭是以英王為首的共和國」這裡的皇帝啊共和國啊顯然不能按照現代意義去理解。再比如羅馬元首制那套半吊子君主制,還有就是「沙皇「到底算不算皇帝級別的頭銜,如果算的話那彼得一世搞出來的Imperator又該怎麼算,如果不算的話保加利亞帝國又該怎麼算。其二現代社會就有活生生的有皇帝卻不是帝國的例子,日本天皇不僅萬世一系,在巴列維滅亡之後更是現代世界唯一在位的皇帝級別的君主,但現代日本不能說是一個帝國。

而帝國主義這個概念則完全是圍繞著大英帝國構建出來的,雖然在使用上很快擴散開來,但其模板始終是「大不列顛治下的和平」,現代的「帝國」研究基本上也是遵循這個路數。其用法和是不是帝制沒有任何關係,不然民主雅典和共和羅馬這種跟皇帝八杆子打不著的國家也不會有帝國主義了。如果僅僅是這樣還好,但對帝國主義的定義反過來影響了帝國的定義,西班牙帝國(這裡需要指出 @高林 高林先生的一處錯誤,學界確實是存在Spanish Empire/Imperial Spain的說法的)、瑞典帝國、甚至大英帝國本身都取得是這層涵義,而15世紀的拜占庭、實際上是日本傀儡的大韓帝國按照這個標準顯然不能算帝國。

更嚴重的是,「帝國「的這兩種定義既存在相重合的地方又存在衝突的地方,前者有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等等,後者的典型則是雅典帝國等連君主制都沒有的國家,此外還有元首制羅馬這種完全是習慣用法的帝國。「帝國」一詞在使用中的混亂狀況也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