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寫大長篇會比較難,而讀者喜歡的就是大長篇。讀者去書店不會買什麼散文集,什麼短篇小說集,就喜歡買那種望而生畏的大長篇,買回來讀幾章就放下了,然後就覺得這書真厲害,只有少數牛人才能讀完。這種大長篇是怎麼寫出來的?一個字,穩。


感情細膩的人適合寫文章。

因為他們能關注到別人關注不到的東西,創作的意義就在此吧。不然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文章就沒有意義了。

但是,感情細膩的人寫文章也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就是一味的表達自己主觀的東西,而忽略客觀邏輯。這點不絕對,但很多人會。因為我本身從事寫文章的職業,看過兩個中文系剛畢業的女孩子(就事論事,沒有針對啥,我自己也是中文系的),她們倆寫文章就經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觀世界裡,語言經常會沒啥邏輯性,或者說她的文字的邏輯跟常人理解的完全不一樣。這也不光是我一個人這麼認為,幾個責編也一致覺得這樣的文章讀起來很亂。

其實我個人覺得,感情細膩的人寫詩詞會特別好,特別真,就像李煜、納蘭性德寫詞。

總之,感情細膩的人適合寫文章,是一種優勢。而且多讀史真的能增加思維的邏輯感!我也在努力!


如果做什麼事都要講天賦的話,那還要努力幹什麼?

天賦是對比出來的,努力是自發的。前者不可控而後者可控――改變不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我想說的是:以做事來講,尤其是寫作這種具有創造力的工作,天賦固然重要,但也並非絕對;在我看來寫作是一種能力,大神也不是剛學會握筆就運筆如飛,他起碼也是要通過幾年義務教育的學習――我認為天賦可能限制了你最後到達高度,但之前的一切,都可以通過努力得到。任何行業在「金子塔」尖的那一匹,可能都有天賦,但不可能只有天賦。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所以你有怎樣的天賦我認為並不重要,無論是邏輯清晰、想像力豐富、情感細膩、還是運籌帷幄這些其實都是「思維能力」都可以通過練習而得到。重點應該是你是否熱愛寫作。

有了熱愛,你纔有了核心驅動力。


謝邀。感情細膩的人也分很多種,傷春悲秋叫細膩,剪不斷理還亂叫細膩,抽絲剝繭也叫細膩。個人覺得寫文章需要敏感度,感情細膩的人大多善於觀察,關注細節,對周圍的人和事都更加敏感,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細微的點,這也是創造力的一部分。但沒有力量的細膩可能會陷入一種自憐自傷的情緒,不能落落大方從悲傷中走出來。所以要看是哪種細膩嘍~


個人感覺非常適合,能get到細微的與眾不同的點


寫的好就適合

不好麼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