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科普一下,語c就是語言cos,角色扮演,多在騰訊,微信,貼吧等平臺。名人朋友圈是一款角色扮演軟體,名朋上來後,大量語c玩家入駐名朋,名朋漸漸地從簡單的角色扮演,變得語c化。

首先我不排斥語c,反深愛語c。那些對語c報有偏見的人,可能會認為幼稚,在過家家,在YY,不切實際,活在虛擬世界。 其實不是的,語c與玩遊戲,看小說沒什麼區別,舉幾條優點。1 說通俗簡單點就是無聊時解悶,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罷了。 2 往深處說,可以抒發情懷,比寫小說,玩橙光更有代入感。因為寫小說和玩橙光是單機,語c有對家配合,更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3 可以發掘自己的隱藏性格,和體會自己喜歡的性格。4 語c說白了就是寫作,是一種懼有文藝風雅的遊戲。5 語c不可能一直上皮,即便皮下我們也有扮演的成份在,但是時間長了會不自覺暴露。如果他能一直裝,那就厲害了。所以說除去特會偽裝的人,大部分人都有他真實性格存在的。語c會擴大人們的情感,暴露出隱藏的性格和心理,除非他是個偽裝高手,除去那些例外,我們的感情都是真的。如同平行時空另一種人生,體驗各種類型的感情,嘗盡人生百態,悲歡離合,讓人有一種精神和情感寄託。

說這麼多偏題的原因,1是科普下,好讓大家方便回答問題,2是那些對語c有偏見的人能放下偏見,更好的回答問題

但是我近些年發現,語c裏不正常的人挺多的,列舉一下伐

第一種人。玩語c的90%都是女生,所以這種人多是女生。她們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似乎把現實生活和網路生活反了過來,每日為網路生活奮鬥,交際,鬥爭,拼搏,投入許多時間,精力和情感。將二次元當成生活和人生,經常會計較二次的得失,有很大的優越感,很享受親友們的寵護,給自己設定瑪麗蘇傑克蘇人設,並誘導或要求身邊的人配合。經常炫耀自己有很多人愛,很多人喜歡,是白富美,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小仙女。神奇的是,還真有人會配合他們,如同奴僕下屬一般任由她差遣,這種有奴性的人,也有上大學和工作的成年人。他們也不是在扮演某個人物,沒有帶任何角色人設的的那種。時間長了,一旦有人不願再配合她,或者沒有遂她的心,她就會大發雷霆,帶動她的親友去排那個人,並各種抱怨說那個人背棄了她。

這種人大部分自戀,自我為中心,情緒化,矯情,偏執,很極端的佔有慾。有人可能會說,一定是一幫正處於青春期的中二少年少女。不是的,期中有很多步入社會的成年人。

小部分人與前者相反,低自尊,有奴性,有討好型人格特徵,性子優柔寡斷,過於感性,總愛長篇大論表達感情。這種人因為無趣古板,不會撒嬌,不伶俐嬌俏。喜歡她的人不多,沒有人去配合她,於是她用小號,假裝是兩個關係很好的人,去公眾場合各種互動炫耀。這些人會去配合上面那些人演出,她以為攀上那些「有權有勢得寵」的人,自己也會沾光。

以上有輕重之分,輕的只是看的彆扭,嚴重的看著很神經質。

第二種。 按理我們皮上扮演,皮下為自己設定人設,說白只是好玩,不會真當真了去。可是竟有人去當真了,比如有人扮演玉皇大帝,他就真以為自己是玉帝,讓所有人對他俯首稱臣,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欺負人。對方感到不適反駁,他就表達「我是玉帝,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你不能反抗」的意思。 這裡說的不包括剛來的新人,因為新人對語c理解不全面,比較呆板不懂變通,就好較真,他們瞭解的多了就不會這樣了,所以我是在說那種玩了很久語c的人。

語c上皮是遊戲規則,我們只有在熟人之間玩笑,和正經上皮對戲的時候,才會以皮的人設來互動。但是這種真把自己當成扮演的那個人物,並想讓別人也把他當成那個人,就很迷了。

他們的臆想程度輕重不一,有的只是輕微,他的思維言談舉止還算正常,能與人正常交流溝通,只是看起來固執呆板較真些。 那些嚴重到病態的人,思維邏輯就很迷惑詭異了,很像妄想症,精神有問題。

第三種。他們會妄想出一些不存在的事情來,我前些天看到一個組織,裡面有幾個人,他們跟另外幾個人爭吵,說出以下言論「你喫我的,喝我的,竟對我做出這樣的事來,你接近我,就是為了我的稀世珍寶,我們家(指羣)裏有稀世珍寶,我們羣是名門望族,我們都是尊貴的人,我是魔教聖女」 這入戲竟出不來了,不知是自己欺騙自己,還是真的有妄想症?

那些疑似有精神問題的人就不提了,單說那些明明思維智商交流都正常的人,卻這般過激,不知是本身就有臆想症或妄想症的跡象,還是因為入戲太深導致心理病變,病發成臆想症了?


怎麼說,有時候會和題主有同感吧。語c這個圈子有時候的確會逐漸讓一部分人模糊自己的定位。就像我自己本人也有一段時間逐漸「認不清」自己的真實性格到底是皮上還是皮下。語c的扮演會影響本人皮下的性格嗎?我覺得是會的。但在另一方面,過則不及,如果皮上角色的性格過多的侵入你的皮下生活,甚至對於皮下生活出現了一些不利的影響時個人認為應該及時挽救這種情況。嚴重到自己無法控制時建議就醫。

在談mp這個軟體,像題主談到的這種類似於「臆想症」的狀態實際上並不少見。我自己也經常在mp上看到一些人給自己立一些啼笑皆非的人設(就像說自己二十歲創業是好幾家公司的老闆然後在路上英雄救美一對八揍歹徒),其實吧這很有可能是他的意淫,反正被發現了換個皮就能解決的事情說謊話的成本太小了。所以不必太過詫異。

個人意見,有失偏頗,敬請見諒


感覺和題主身處的不是同一個mp一樣的…

玩mp三年多了,確實大多數語C玩家都是女生,也確實有部分按題主所說的那種現象,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水區天天一羣人跟親友版聊、嚎對皮什麼的。嚎對皮也就算了,複製文案嚎,但明明水區就有需要的對皮還能完全無視的那種。基本都是自戲,玩對戲的應該比較少,基本處於半上皮狀態網路衝浪罷了。題主說的那幾種,有些感覺不是在玩語C,而是在網路衝浪,跟親友玩吧。

挨個說一下。第一種,有個點注意一下——mp裏親友勢力和親友數量的多少會對你在輿論中有比較大的幫助。就是你說你看見的帶動親友排誰的那個情況。親友多且親友磨皮水平公認比較高的,在這種時候帶動起來排起人的影響力也就會越大。這個多數時候不是玩語C磨皮方面的事,而是涉及到網路社交了。很多圈子裡裏的社交應該跟mp語C裏的差不多:綁關係,交親友,親友可以發展為固聊或固玩,甚至現實生活中開始有交集。這不是玩語C人士獨有的現象。就比如說你看玩王者榮耀遊戲裏不也是有一堆想處cp、找徒弟、找師父的嘛。你不能說看遊戲裏這麼多人找關係,帶動自己的關係和親友做什麼什麼,就是這個遊戲裏的人受遊戲影響有了什麼病。這一點可以放大看看其他的非語C圈子,社交方面都是有相同的部分的,不是隻按玩的什麼就劃分出來了玩這個的人達到了某種程度就有了什麼病。還有就是,你如果沉迷王者榮耀遊戲,你不計較勝負輸贏嗎?你不會花大量時間在遊戲上,然後擴遊戲玩家開黑,找固玩嗎?你不會因為被搞了心態而把氣撒在現實生活中的人身上嗎?這一點和沉迷語C的一羣人有區別?

這是網路社交方面的問題。確實有二次元文化方面影響因素,不過這個和語C本身有十分緊密的因果關聯嗎?入戲太深,構不上。一羣混圈的在網路衝浪玩社交而已。

你說的小部分人,語C,為什麼,不能自導自演,去玩?見到的不多,熟悉語C的玩家都忙著跟親友鬧騰,或是一個人認真磨皮,或休閑養老去了。這種,比較大的概率是剛入mp沒多久的新人,想擁有跟老玩家一樣多的親友,但剛來不熟,就先自娛自樂裝裝樣子。這是一種心理導致的行為。

還有就是,能認識上酷哥確實是沾光的事。就像是你認識了一個熱門明星,你自己不覺得很得意嗎?

第二種,感覺比較像是在說半上皮的一羣人,尤其是皮本身的性格氣質就霸道囂張的那類。玩語C不是隻有上皮和下皮,還有一種半上皮。大部分語C玩家應該都喜歡半上皮的狀態,下皮和上皮切換自然,一秒上皮開始對戲。平時的對話也帶有上皮的感覺的那種,也有用上皮的語氣發水貼的。如果是說用什麼皮就下意識換什麼皮氣和語氣的那確實是玩語C的一種比較常見的通病吧。不過現在可能說不準了,因為現在重同人勝原著的語C玩家貌似有點多,同人設定常常被貼上常見的幾個設定標籤,什麼冰山面癱,霸道總裁,虛偽騙徒,無腦狂徒之類的。

第三種看起來怎麼那麼像新人入mp抱團現象…這種人在不玩語C的人裡面也有哦,經列表空間轉發看到了不少。如果是老玩家,戲羣是拿來準備屠屏或是跟其他戲組中門對狙的,親友羣是拿來嘮嗑,放自己的關係和親友的。如果遇上了對撕,那肯定是一場輿論的比拼,看哪邊罵得狠證據還多,人數和氣勢更強,哪邊就可以贏了。這種言論,幾乎不會見到的。按認知在萌新之間見到的比較多,點點頭。

雖然提到了好多次語C萌新或是mp新用戶,但真的沒有歧視的含義,都是從小白過來的,等玩多了自然而然就熟悉了規則和套路。讓新人自己去摸索,哪有不做傻事的時候。相比起新人,更難纏的是老玩家,因為他們懂規矩,知道鑽空子,並利用潛規則掩護自己的過錯。


總結一下就是:

第一點:那是網路社交,不是玩語C。

第二點:不只是有上皮和下皮,還有半上皮。多數人是半上皮狀態。

第三點:你看到的恐怕是新人抱團…

語C的變化挺大的,mp裏玩語C的某些現象三年前和三年後相比有很多地方都變了。換現在的視角看一看,自然而然就懂了。而且不同專區裏的語C氛圍或大或小也有些不同。


這個總結很詳細有意思,依我看現在mp是一羣心理發育未成熟的未成年,在接觸觀摩網路世界後心理發育與自我認知的逐漸「偏離」,說偏離是因為自控能力弱的他們被網路上的虛擬事物影響並帶入自我從而影響了現實人格的成長。

現階段這一批人用著「本我」進行語言扮演。

事實上早期一批語c的玩家大部分人格正常且擁有非常優異且健康豐沛的精神,他們通過語c的方式將自己帶入另一種性格而產生與人的交流互動,並從中獲得收益,譬如加深創作靈感、文學功底,

早期這一批人用著「超我」進行語言扮演。

然而在嘗試的過程中早期一批人的行為影響到了涉世未深的現階段一批人中的一批人,這一批未成年人本身人格尚未發育,便把別人扮演的情景當作了原本的世界真相與世界主觀,生成了一種極端「自我」並進行扮演。

這一批人用極端「自我」進行語言扮演,事實上他們已經混淆了網路與現實,選擇在網路投入大量時間獲得現實感受,他們不管是網路還是現實都是來自那一個臆想盡頭的他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語擦不再是原本的正導向,對人格的負導向非常嚴重,玩家的本我認知有著很不健康的偏差,被影響的現實生活是加深認知偏差的導火索,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清楚,他們基本是存在著臆想症的。這可以說是互聯網下沉時代的弊病了。


語c的本質是戲,開戲才叫語c,不開戲就叫網上衝浪,你不如問問網路衝浪對人的生活影響,網路營銷,流量明星,飯圈操作對人的洗腦程度,或者問問當代小孩上網的危害。

從你的提問來看你很明顯就是本末倒置被名朋殘害了的那一批……所以我其他的回答纔不想帶名朋,不磨皮,瞎開戲,都是水,幺蛾子多。

語c本質就是你自己和作品、角色的一場交流,你首先只有熱愛這個作品纔是最基礎的。是在愛的基礎上大家構建出來的其他交流。

同主皮之間的人因為人物的某一個渺小的細節而去討論,探尋原著人物的心境和想法,互相分析和討論。不是喜歡這個作品和角色的辦不到。

其次纔是那堆亂七八糟的,正常混語c的人都知道這一點。題主可能是水見太多了,因為水對原著不上心,有的是因為熱度,有點抱著看同人嗑cp心態去的,原著都沒看齊。

非要說就是現在很多人同人>原著,而語c本身應該是原著>同人。問問當代小孩本身腦子裡想的什麼吧,和語c關聯不大。


本來看見邀請粗略瀏覽了一下問題底下題主寫的就寫了回答,寫完退出去再看一遍給我看魔怔了,於是全刪了再寫一篇。

答主說的那些沉迷二次的人,說實話我小時候也沉迷過,因為好玩吸引,天天在QQ家園裡邊的某個遊戲上玩,連洗澡都不下線,那個時候流量不像現在都有點貴,我爸曾經說過為此充了二百七十話費,當然後邊應該有繼續充的吧多少就不清楚了。

說這個事就是想告訴題主,這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也像我一樣是覺得好玩被吸引了吧,當然我那個時候沒有那麼矯揉造作,就是女偽男還沒被人發現,小學生的我還和我忘了初中還是高中的女徒弟在一起了…。隱隱記得是高中,我那時候魅力真是不可小遜啊…。

主要就是假裝成熟穩重,因為那會兒對外說自己十七歲,因為圈子裡的人說出自己年齡時都差不多是這個上下,怕他們不帶我玩。不過小孩子不時還是會自然而然的跳脫,可能有人發現了吧?應該有的,也沒什麼事後來人設也自動過渡成陽光活潑大哥哥了…。

在這裡要強調,我當時三次心理十分健康!就是玩心很重沒日沒夜的沉迷遊戲。

題主遇到的瑪麗蘇可能、我幾乎斷定是小孩,喜歡整天沉迷二次在二次裡邊過著「日常生活」,難道不是小孩才喜歡語c瑪麗蘇嗎…。

這種人一般沒有危險,就是題主可能和她年齡差距大了難免瑪麗蘇看不進去,難受是正常的,她的圈子融不進去也正常,遠離了找自己舒服的圈子吧。

帶著親友搞小團體一夥兒攻擊別人的,這種人成年人我也遇到過,沒理還扯三扯四,她還是個組大,據說戲很漂亮不過人品真的很什麼。

無腦護短惡意中傷他人讓她親友團去攻擊別人我真是服了,而且她很高傲,原因是自己是組大。

人家從小接受社會主義民主思想薰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記於心,我真是服了。(這五個字裡邊蘊含了很多對她的國罵。

這種人怎麼說,無腦護短攻擊性還很強的,無論是未成年成年人都有,我都有遇到過,巧的還是她們都是一開始源頭無理的那一方,被戳穿了或是不如意了惱怒了,又不佔理怒火還恬不知恥地越燒越旺,就像無論自己對錯人們都該如她心意那般,然後就帶著人瘋狂輸出。

可能是惱羞成怒吧,又或者是越沒底氣叫得越大聲?無論原因如何這醜惡的面孔不會讓通情達理的人喜歡她,這是完全不冤枉的。

這種網路罵戰除非必須不然我建議題主不要參與,有開始的苗頭覺得她是那種人直接拉黑得了,因為開小窗太簡單了,不斷有她的親友來轟炸,她們不是為了辯論或是爭論道理,是來對你進行辱罵和陰陽怪氣的。

心理上的小屁孩,幸而我國上網人數多,語c玩的也是青少年人數居多,因此能讓她找著幾個同類,不然光靠三次她能有朋友嗎?

題主說的臆想症或者妄想症我能理解一點,可能是小孩貪玩吧?題主應該自己可以判斷出來,我也不猜測來猜測去了。

總之就是圈子不同不必強融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