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發生,各國為自保反體系纔可能,否則只有計劃經濟革命才能推動反體系。

工業社會,無論何種經濟制度的運轉都必須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技術人才體系、資源體系,否則按任何刀槍不入的制度都要玩完。


說法不成立 參與分工 多大程度參與?沾點邊邊,無所謂的
條件太模糊,先是逆全球化程度,二是參與全球化分工程度。現在全球哪個國家多多少少都參與了全球化分工吧(如果非要說朝鮮那當我沒說)。
12312


問題是:如何評價「逆全球化浪潮一旦掀起,死的最慘的將是那些參與了全球分工但國內市場化尚不充分的國家」這一觀點?

我的回答:這個觀點邏輯上正確。全球分工往往意味著一個國家有可能只涉及產業鏈當中的一小部分,舉個誇張的例子:世界上只有AB兩個國家;A國天然擅長生產大米,B國天然擅長生產蔬菜;在全球大合作的環境下,A只生產大米、B只生產蔬菜、然後交換,是整體而言效率最高的安排。

一旦逆全球化浪潮開始,跨國合作成本變高,跨國貿易出現問題,每個國家需要同時生產大米和蔬菜,假設A國市場化,而B國非市場化。那麼A國的市場可以幫助重新調配資源;B國重新調配資源的能力則較弱。所謂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上述回答把經濟和政治極度簡化,現實顯然沒有這麼簡單。
死就不至於吧?這時代滅國亡種的幾率太低了。

不參與全球分工,最大的問題在於效率提升會逐步停滯,社會階層會逐步板結,經濟波動會長週期、深度加深,社會會更動蕩,會更加民粹。

然後會選擇再次加強分工。直到大多數人對經濟水平沒有更高期待。經濟的停滯,主要還是主體人羣覺得「生活就這樣吧別折騰了」。中國人對物質世界的折騰勁頭還足的很吶。我覺得要到一半人類似於歐美中產了才停的下來。
這句話應該是某個文章或者分析評論裏的某句話吧?應該全部弄進問題裏呀。


謝邀但我個人覺得前提條件並不成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