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權只能成為一時的公理,終究不能長久,除非它能把反對的聲音全部排除。但其實,或許只要一條漏網的小魚就能導致權力翻覆。真正有效的權力應當順應一個時代里民眾的訴求,在此基礎上達到自己的目的也無可厚非,即便有反對的聲音,也能通過佔據天時、人和,順勢將其壓制。但如果權力自身的訴求出爾反爾,最終與民眾背離,暗處的對手便可以化劣為優,形成不可忽視的對抗力量。

如果公理的定義是哲學,數學,科學領域的。那隻靠強權不可能成為公理,因為這些領域是要拿出確切的思辨和數據的,而且參與思考論證的人五花八門,各自有不同的知識體系和認識。要拿出能說服他們的公理是極難的,除非是前人已經論證過的公理體系。

但這句話在歷史記錄上是比較適用的,因為歷史隨時代變遷會不斷褪色,留存下來的真相難以考證。況且,成王敗寇,竊國者侯。歷史研究的門檻之一,或許就是歷代史官在政治壓制下的「春秋筆法」;而非主流的歷史,卻或是鄉野軼事,或是評書故事,本身又不足信,其作者可能也不具備足夠的能力,謠言風語,時事真相不加區分地雜糅一處,難成憑據。也因此有一句話: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強權是企圖代替公理而已,強權不可能即公理。


強權即公理是指具有優先被人們認識使用的道理,從這一點看強權的優先性事實為人們生活的公理,但二者並無強制關係,強權只帶有大體引導影響作用,具體公理接受了強權影響,整體觀改變了人的認知和生活,但真正詳細個人的公理實際上是大多民眾的風俗習慣和認知程度和生活範圍大小決定的。雖然整體公理會受強權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個人公理必須強制改變,由此可見強權並不代表個別具體特殊真理,但其優先性總是拿來對問題的解決使用而己,從總體上看總是如此普遍並能適用,但這也不能用來代表全部公理,也不能讓個人公理一定得改變,也不能絕對以強權完全引導全部公理,舉個例子哪怕一個技術多麼好也不可能完全龔斷市場,且市場的價錢也不是政府決定的。


卡扎菲曾經算強權嗎?


嗯……玩不好這條的上位者結局好像都不咋滴。以前的羅馬還是哪兒,有個二世就這麼被人用算量橫三個字搞死了。


正確與否不知道。但它確實是當今世界最有價值的方法之一。


"強權即公理"(Might makes right)最早出自古希臘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提到修昔底德,不得不說他的理論著名理論「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意思是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他所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世紀。那時雅典剛剛崛起,引起當時老牌陸地霸主斯巴達的警惕,繼而引發戰爭。在時代侷限性下,修昔底德認定新崛起大國與現存大國定有戰爭,這是一種普遍的歷史模式。

專業相關,"強權即公理"使我聯想到中美關係。2015年,大大訪美時在歡迎晚宴上表示: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毋庸置疑的是,中美量級的大國間發生戰爭,必將引發世界大戰。然而,在當前深度全球化的局勢下,一方面,二戰之後的世界和平新秩序中,許多國際組織和力量的存在都在平衡各方勢力,阻止區域性危機和戰爭發展、擴大的可能性,各國人民也都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另一方面,有了核彈氫彈這等威力的熱核武器發明後,大國任何一方不會輕易交火,一旦出手,必定要接受「我方」被毀滅的最壞假設,並承擔來自「敵方」帶來的不可預見的後果。安全困境歸困境,這點理性決策的紅線還是不能輕易踩。

近百年來被侵略了幾十年的中國,深知被對手碾壓的殘酷一面,從中國的老話「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除了勝利,別無選擇」等榮辱與共的壯烈心態可見一斑。中國人在國際上悶聲發大財的時代過去了,所謂的看透前因後果,最君子的胸襟和最壞的打算我們都有,接下來就是挺直腰板子,扛過去,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是嗎?

回看歷史,」強權即公理」多少代表世界運行的規則,看似有理,卻不成立,也一向不是中國的價值觀。中國現階段有更深遠的價值觀,即一個正義共同體是建立在全球人類共同體這個維度上。「真正的敵人不是我們的鄰國,而是飢餓、貧窮、無知、迷信和偏見。「 這是人類社會進化中的里程碑。


這其實是給強權的獎勵吧,人家耗費無數的精力和光陰獲得的強權,給點定義公理的權利有什麼不行的,總不能爭了半天剛成為人上人,還要他給下人當牛做馬?

而且實際上我一直認為代表公理的在於大多數,什麼是王?多數人承認你是王,那麼你就是王,同樣當反對你的人佔多數時你就不再是王,而且還有另外一點,很多人反駁我說xxx當年也是少數人,但他們不也是真理嗎,我只想說,他們人少的時候真的是真理嗎?在他們還是少數人的時候他們連存在都是錯誤,但是他們一天天壯大,人數一天比一天多,終於有一天他們變成了多數人,於是成為了公理,

剛才那堆東西其實是為瞭解釋一下,我覺得人數多就可以成為強權,大多數時候,你要做的不是站在正確的一方,而是多數那一方,也可以說是勝利那一方,因為這一方代表的就是強權,也就是公理


中山先生曰:王道即公理,自然即王道


不是正義的戰爭必勝,

而是勝利的戰爭必正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