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来说,是不提倡使用中介语进行教学的,但归结到实际情况,除了为数不多的业内大手子,不用英语或者本地语言进行教学的基本没有,所以在语合中心的招聘信息里才会具体到语言要求,独联体国家需要俄语,日本需要日语等等。

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对外汉语的诸位同仁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

除了少数几个把汉语纳入第二语言教学的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的汉语教学目前还是属于举步维艰的阶段,即使你白送给人家中文老师,免费教学,人家还要设置各种条件卡著你,一会儿查你签证,一会儿查你工资,报纸指著鼻子骂你文化入侵,越穷的国家,越亲西方的国家,这种现象越严重。

这种情况下,人家肯听你用英语说教就不错了。

所以呢,用中文教外国人学中文当然是最佳选择,就像所谓的英语授课一样。但是我们目前还做不到,中介语目前还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首要选择。


用本地语言最好。英文不是大部分国家的人的当地语。


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其实没有这个必要。所谓孔子学院都是一些文化没有自信的做法。

在1793年之前,很多的中国文化、法律、制度都已经传播到了欧洲。而且那之前的几百年间,欧洲贵族言必称中国。为什么?中国比他们强。那时间,中国人没有刻意去传播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就已经被传播了。

现在欧美又一次在经济上处于劣势了。他们的文化、制度、法律和哲学都处于劣势。我们,高贵的中国人有必要用我们的文明再一次抚育这些蛮夷吗?我觉得没有必要。

至于提到的使用中文还是英文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很糟糕的问题。对于高贵的中国人,当然是使用中文,怎么会使用蛮夷的语言?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本身的思维就有问题。


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很多东西你用外语可以解释但没办法展现原貌。

最简单的成语诗词,再者藏头诗,回文,对联灯谜,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东西虽然翻译成英文能辅助理解但终究会丧失原貌。

所以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别人听懂中文那就用中文,别人听不懂你还能咋的呢


建议你不要主动传播中国文化。

人家要是感兴趣,就自己去找,或者问你了。

你换位思考一下:你遇到一个外国人,你要是对他文化感兴趣,你会等著他主动吗?如果你没兴趣,他追著你对你输出他自己的文化,你烦不烦?


人家能听懂啥语言用啥语言啊,管他中文英文法文德文日文,你要是一腔热忱讲了半天人家听不明白也没用不是?


我觉得

把"向"字去掉,这个问题才比较有意思。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不假,但是在这之前请正确理解「沟通」一词的含义。语言是拿来交流沟通的,传播文化首先应该要保障能正常交流的前提。


用听众的母语更好,因为传播文化的目标是让对方理解,去深入的感受或者更加方便的阅读。

你可以教他们中文从而理解中国文化,但是讲解和有效的传播还是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这可能就是我们为什么有英文和韩语的公众号了。


他向你传播外国文化用的是啥子语言?人家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人家就行了撒,还用问吗?


中文他们未必能听懂


谢邀。

啥叫传播中国文化。题主是被请去给讲课了吗,还是说只是日常互动?非本专业不熟悉,建议用能听懂的语言。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