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至少還需要十年,郭嘉這個層面,還估計不到農業。


可以了解一下現代農業科技,其規避了自然環境的各種條條框框。


簡單來說空間不是一般的大,但目前的發展條件是相當的不成熟,受政策影響特別大,幾乎是決定性影響。所以,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是普通人,只為掙點小錢,還是不要想了,隨便干點別的不香嗎?

如果你有資金,也想著在這方面試試水,可以先搞個皮包,探探情況踩個點,但千萬別深入。如果你是混體制的,除非位高權重,不然還是摸魚想辦法提高職級吧。

下面是具體的分析,純屬紙上談兵,有不對的多多包涵。

隴西那邊不是很了解。我重點圍繞隴東隴南這些地方瞎扯一下,因為個人經歷,所以偏宏觀一些。

隴東隴南自然水土資源環境豐富,有很好的農業基礎,同時地處西蘭,關中,河套(就是銀川榆林包頭還有一個什麼城市)三大城市群環繞之中,那麼將自己定義為一個重要的農副產品供應基地,無疑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

畢竟三個超級城市群的人才和產業虹吸效應可不是吹的,這種情況下,除非是一些國家級規劃項目和政策需要性項目,不然的話還想發展中大型製造工業絕對是頭鐵。

那麼當地政府特別是領導最重要的就是要認清現實,不要好大喜功,紮實發展好農業服務業,爭取成為三大城市群的優質菜籃子,成為西北地區內循環經濟發展的一個農業引擎。這是第一步,明確目標定位。

在此基礎上再有計劃的發展農產品加工,提高產品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構建良好的營商服務環境,利用區域內各地的農業文化特色吸引遊客,發展農業旅遊等高附加值農業產業。這是第二步,積蓄產業實力。

最後,再想辦法走出去,並充分發揮好前面積蓄的產業實力潛能,提高產量,甚至上搭上中歐班列等一帶一路政策和計劃的快車,這才是正道。並不是說非要出口到歐洲那邊,往中亞南亞西亞那邊走也能賺,也是走出去。這是第三步,開拓產業渠道。

剩下的就不說了,真能先把這三步做好就已經很牛逼了。可惜實際上,估計連第一步都難。

省上領導要有魄力並徵得中央同意,地方領導要有眼光和責任擔當,幾個地市要能充分合作,同各城市群的聯絡協商也要事先做好,這是政策層面。

地方上的農業投入要提高,農科研究和成果推廣要跟上,農民思維要轉變引導,同時運輸效率和運量都要提高,這是政策基建層面。

還有一個就是前期要捨得投入補貼,最好要抱著賠本賺吆喝的心態,把農民和商家吸引過來,把基礎營商服務環境給搭好了,這是人心層面。即是對農民商家的人心考驗,更是對領導人心的考驗。

這些都是一個個大工程,一個個大決斷,說起來輕巧做起來卻不是一般的難。

通過自身的一些經歷感受我並不持什麼樂觀心態,那怕今年以來甘肅的農業經濟產值有了巨大提升,統計數據很好看,也是如此。雖然很想「先憂後樂」,但奈何處江湖之遠,愁生計之艱,只能打打嘴炮罷了。人嘛,還是得打工賺錢。

總而言之,甘肅未來的農業發展空間真的很大,但現在的發展條件也是真的不成熟。


這需要先經過具體的檢視。如果以一個省分而言,簡單給出意見,其實是不負責任的,也是不靠譜的。

如就我目前所知的大致情況來說,重點不在哪些具體的方向或項目,而是對農業的全盤檢討。

甘肅農業之所以至今收效不彰,要先找出原因,然後才能提出對策。如沒有這個思辨及論證的過程,一切只是瞎整。

此外,還要有執行長期計畫的信念與決心。領導總是想一任搞定,但實際上是一任一思路,總之,折騰。

還好,農業走到今天,看似窮途末路,其實大有可為。端看自己可控條件如何,再作規畫。

粗略的說:甘肅至少在經濟作物及特色養殖上擁有較好的基礎,未來在這兩方面也仍然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甘肅不種藥材?想啥呢


要種植,就踏踏實實找一片地去試種;如果養殖,就踏踏實實找一片地去試養。

周期稍微長些,多準備些錢。


這個問題需要再精確一點才好回答,甘肅本身比較大,地理條件差異也就大,要把具體的位置提出來,根據不同區位的實際條件才能給一些建議。


甘肅的高原夏菜,已經在廣州深圳香港澳門佔據了很可觀的市場份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