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首先,請堅決和你樓下跳廣場舞的人做鬥爭。


1,不帶耳機,什麼耳機都不帶,除非必要,絕對不帶。

2,注意音量,一定注意音量。除非必要,不去音樂現場,不去夜店,不去蹦迪,這非常重要。

3,好的設備會讓你在沒那麼大的音量的情況下聽到更多細節,所以可以買好一些的監聽設備

以上三個我覺得是比較基礎的。

如果一旦和一套設備實現了默契,並且在多年的實踐經驗中驗證了自己的監聽能力沒問題,那麼沒必要換設備。

好的監聽設備當然是要還原聲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你手頭的設備無法真實還原,但是你瞭解你設備和其他大部分設備在聽感上的偏差,你還是可以把聲音做到讓大部分人都接受。

所以,我在監聽設備上的建議並不是那種非常均衡的設備,反而是特別極端的設備。比如,我自己用PMC twotwo8,這個箱子高頻特別敏感,很多錄音裡面留下的高頻,在其他監聽環境或者播放環境根本聽不出來,所以我大概在審聽的時候能掌握這樣的度,不出大問題。

反過來像barefoot這樣的頂級均衡的音箱,他的問題就是,在這上面做出來的東西,在其他設備上放,可能會難聽。

這根源就在於,你做監聽或者審聽工作,不是為了欣賞音樂,而是為了挑毛病,監聽設備猶如耳朵的一部分,你們需要共同達成的目的是讓音樂更安全。

所以,熟悉你的設備,跟他建立默契,在這裡面去摸索經驗,再加上我上面說過的大原則,你的聽力就會保護的很好。

我34歲,音樂行業從業16年,高頻聽到19.5。


首先是合理的聲壓級

在live現場工作時一般會佩戴隔音耳機或耳塞。(可以有效降低30-40dB)後臺聲壓級有時能超過130dB SPL,所以一定要有保護的。

在錄音棚工作時盡量不要使用耳機。使用近場監聽和遠場監聽來控制細節和整體。

要使用聲壓級計對監聽聲壓級進行校準。比如說-20dBFS輸出粉噪時,音樂混音用75-78dBA校準,影視用85dBC校準。


其次就是時間,連續用耳時需要注意休息間隔。有條件可以30-45分鐘休息5-15分鐘,可以進行一些文本工作休息耳朵,比如說做一些工作筆記,或是與製作人溝通一下思路。

以上


定時休息,多人輪一輪


注意休息,不要長時間連續做審聽工作。

一小時休息15分鐘左右合適一點。


盡量不要抽煙喝酒熬夜,心臟的狀態對聽力也有影響。


人類的聽覺本來就會默認接受各種聲音,只是分為主動聽和被動聽,換句話可理解為,主動聽是豎起耳朵聽,被動聽是耷拉耳朵聽。

所以如果想保護耳朵,建議在監聽過程中適度地(請注意這個詞很剋制很微妙)劃划水,多練習練習耷拉耳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