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其他答主回答的很詳細了,如果你指的是計算機認為的信息量那麼圖像視頻文字都是一樣的,就像一斤棉花與一斤鋼鐵一樣重。

我覺得如果指人類認為的信息量,分人類可讀與人類不可讀的信息兩個情況。

人類可讀的信息,我認為文字儲存的信息量多。因為人類可以去定義一個符號,一個符號可能代表太多的意思了。比如數學中常見的數列,遞歸。

如果不限制人類可讀性的話,存在太多可能性。

這個很難去證明到底哪種方式的體量大。


謝邀。

信息量的定義不同,答案也不同。

如果指的是存儲的bit信息,那麼毫無疑問,1G的文字、圖片、視頻、聲音包含的信息量是相同的

如果指的是嚴格意義上的信息熵,那個理論上文字、圖片、視頻、聲音,任何一個的信息量都可能最大,舉個極端的例子,1G的文字可以是同一個文字或者同一張純色圖片或者同一張圖片的視頻,這些的信息量基本都為1。

不過,我猜樓主想問的大眾的認知,一般來說,大家都有直覺,文字所包含的信息量是最大的,這是對的,首先舉個例子,同樣是描述「北京故宮」,文字只需要8個Byte,圖片至少需要幾K,視頻需要幾M,三種不同媒體,由於其各個的特性,描述同一事物時,文字最抽象,圖片非常形象,視頻完全立體化,所以需要的存儲量也是越來越大。

最後,舉個形象的說明,1G的文字,相當於三國演義+紅樓+水滸+史記+…….。

文字,圖像,視頻,音頻

txt,doc,html,png,jpeg,gif,mp3,mp4,avi,flv,wav....

都是文件後綴名,除文字,一內存單元hex 通過utf8,gbk,ascii編碼 操作系統解碼解釋並顯示

以外的文件格式(編碼形式)都稱作容器

在計算機上抽象看作bit描述,人的感知器解釋信號。整個系統離開了任何一個,都無法得到有效信息

即:一張圖片擁有的信息量,給予觀測人定量時間進行解釋。每個觀測者提取到的信息(認知理解)也不大相同

可以解釋為啥,有人喜歡看小說書籍,有人偏愛看影視動畫

所以此問題是沒有意義的

我自己對信息的理解是,可以分為空域特徵,與時域特徵

把圖像放大到像素,進行觀察,很難看出特徵

把音頻波形放大,聽一聽,毫無特徵

但是,就是這些微小的特徵,在宏觀層面卻能構成有特徵的信息(矩陣 微分)

神經網路就是在不斷優化這個高維特徵矩陣(數據流型 特徵矩陣),使其達成對應功能

至於特徵,肯定維度高的沒法想像了,只能靠PCA SVM 低維聚類投影看看了


必須是文字啊……
一樣大。簡單的類比一下來講,題主的問題就相當於「一斤鐵,一斤水,一斤二氧化碳和一斤棉花哪一個更重」?無論題主說的1G是一個GB還是一個Gb,其實是指1,000,000,000個Byte/bit的信息量。一個Byte是8個bit,而bit是信息學說中定義信息量的單位。而且題主提到了「存」,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電子存儲的信息,這樣bit這個量的定義就更加明確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