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备考找不到方法,不知道怎么去提高,请教各位大神帮忙解答!


真香警告!本文可能部分内容存在深入思考的内容,并非流水文章,因此可能有些地方晦涩难懂,但是研究明白肯定对你思维有帮助!

简单介绍下自己17国考申论80+行测75+结合自身经验及其多年对申论的理解和其他同学反馈在备考中遇到的问题,整理一篇经验贴,希望能解决各位在公考路上遇到的问题。

近期很多人问每天需要学多长时间?备考时间的长短与你每天学习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公考并不复杂,需要学的科目也不多(只要考过高考和考研的同学应该挺赞同的吧)。我认为最难的是——坚持。

我看到很多人问离考试还有一个月或者三个月时间复习够不够,我只能说这个要看天赋跟努力程度的,有的人一个月备考就考上了,有的考了3年都没考上,纵然跟天赋有关其实还是努力程度不够。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想要做成一件事离不开坚持,量变到质变真的需要坚持,不需要每天都学8-10个小时,但真的需要一种长久的动力去坚持。毕竟每年公务员考试这么多!你不比别努力怎么能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

下面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说一下关于我的申论经验:

一、申论宏观阐述

二、如何精细化研究申论真题

三、申论每个题型的基本技巧

申论考试是公务员录用考试选拔的一种应试文体。是一个严谨客观的考试,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必须有准确、确切的要点。基本没有考生发挥的余地。如果你脱离了材料得分肯定会有影响。

那如何才能准确呢? 如果你没有专业的辞汇,用申论材料的原字原词是最保险的。我们需要用最简单的言语去把事情说清楚, 同时,也要认真审题,看清楚题干给我们的定位和要求,摆正自身的定位,写出来的答案才能够更好的契合给定材料。

在整理答案时我们要做到条理清晰,要让阅卷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我们的答案是有条理的。在写大作文时要做到有理有据,才有可能得高分。

从考试大纲规定及历年实际出题情况来看,申论考试为应试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申论常见五种题型:归纳概括题、对策建议题、综合分析题、贯彻执行题(应用文)

第一次备考和大多数考生一样,找资料、买书、看网课、做题。当时还找了某个大牌的名师,一听貌似就会,一做新题就废。当时心理就有些疑惑,为什么你讲的我运用不了,不能实战。

第一次考公,申论成绩不出所料的52分,当时在考场上最大的疑惑在于,题干中要求的内容感觉不是平时讲的什么原因、问题、危害、对策这些,而是像19年的变化、18年土地流转过程、17年的规划特点和可行性、16年的创作宗旨、艺术追求、15年亮点,这些都是不是平时讲的什么原因、问题、危害、对策这些层次。

也就是说某些老师的理论是不全面的,无法覆盖到100%的申论考察内容,无法让我们在考场上见到的题目都是我们以前遇到过的类似题。

经过第一次的考试失利,深思熟虑之后总结出一些经验。

一家课程看三遍,不如三家课程看一遍

多看几家老师,取长补短。别人的方法始终是别人的,大部分只能借鉴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很少能完全照搬,一模一样。每个人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是有区别的。

看多家课程有什么好处?

第一「大同」:无论哪家课程必然大同小异,从不同的老师口中说出类似的内容会让你对于这个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你会记得另一个老师也会讲过类似的内容,在大脑中你就会进行对比,思考,从而对于大同内容有深刻的记忆。

第二「小异」:申论的核心就在这些「小异」的细节上,很多考友考完说的最多的是我的答案和某某机构一样啊,为什么我的得分那么低。其实你看到的一样,可能是不一样的。看到的仅仅只是答案上「大同」,大家写的要点都是大同,小异可能每道题仅仅比你多踩中一个要点,或者说一些无形中的好感分。国考四道小题,每道题多1个要点,4道小题就是4个要点。每个要点最少1分,4个要点,6分的差距毫无悬念,(注意:申论考试中没有0.5分的要点,0.5分那也太看不起这个要点了,其次是某些智能批改之所以很多0.5分的判分点是因为他们也不能确定哪些100%是判分点,因此将可能的判分点全部算进去,这就导致要点过多分数不足,从而产生0.5分的判分点)。大作文1个要点怎么也要8分,漏一个方面的要点。「小题+大作文」15分的差距就出来了(有人会说,大作文也有要点吗?双人阅卷,阅卷者都会尽量避免「三评」,如果全部按照主观阅卷岂不都是「三评」。关于大作文要点的具体解析方法,以后会专门出一个专题)。

这就是看似「我的答案和谁谁答案差不多」为什么我的得分低,而别人高的原因。

在「大同小异」中建立自己的申论体系:

这一部分在讲解之前,给大家一些「真香」预警!如果你是小白,那你可以进我的主页找到资料的获取方式,视频讲解的更加清晰明了,文字比较干瘪。

如果你是有基础的,直接看下面的文字也会有很大帮助!同时结尾还会有很多资料,等著你!

汲取多家之长,吸纳总结自己的申论思维体系。这个思维体系应该什么样的才算是ok?主要是从应试的角度展开,从「题干破题」「材料找要点」「逻辑作答」三个方面!

题干方面掌握两个方面:

  1. 能够准确领会命题人在题干中的潜台词,哪些词是可能设坑的。

2、看完题干不需要读材料就知道答案的基本逻辑脉络。上图

以上是如何做到的呢?

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能够准确把控命题人的潜台词,准确识别命题人某些词是不是有提示我们应该如何作答。

比如:他一说到归纳某某,立刻应该想到分类。;要求层次分明:答案必然是按照层次分类的,至于分为什么层次,题干或者材料都会告诉你;要求有逻辑性:答案肯定不是简单的罗列,常见写答案的逻辑有不同层次之间的恰当衔接;要点之间的总分关系;要点之间要分类;或者作者原文逻辑顺序等等。

总结了一个常见的潜台词列表,大家可以保存参考:

2、看完题干不需要读材料就知道答案的基本逻辑脉络——识别预判材料有哪些层次。这个识别方法是由下面的这张表格搞定的。

从这张表格中能够清晰的看到我们将常见的层次分为两个部分: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这是我们常见的辩证思维,不仅仅是单个方面的好或者单个方面的坏。

那么重点来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这张表呢?

第一步:判断题干的倾向性:拿刚刚那道题举例:

题干中说讲解妈祖文化,很明显这个是好的方面。也就是说按照上表中的层次应该包括:

是什么:含义 即妈祖及其文化的历史由来

为什么:积极意义 妈祖文化有哪些积极意义

怎么办:对策 最后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妈祖文化

以上是看完题干对于答案层次的预判,但是预判是预判,只是给我们一个找层次的方向,而并不是说我们预判的百分百都会出现在材料中。是不是感觉很难,恕我直言,鸡汤文不难,但是实操方法却很少!

二、材料找要点方面:每个要点的选取有理有据,能够进行精细化材料解析——将材料中的内部层次及其逻辑剖析出来。具体视频分析,可以看我给大家的视频!比如:

三、答案方面:不同的题型,实际是有相对固定的的作答逻辑的!

(1)归纳概括题常见逻辑:分类、作者原文逻辑顺序、总分、罗列。

(2)对策建议题常见逻辑:分类(主要是分为问题一段+对策一段)。

(3)综合分析题常见逻辑:不同层次之间恰当衔接(常见起承转合或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4)公文写作题常见逻辑:分类、作者原文逻辑顺序、总分、不同层次之间恰当衔接。

比如:下面的公文写作题要点之前存在总分关系。

以上关于「题干破题」「材料找要点」「逻辑作答」这三个方面有不懂的可以看给大家的视频,视频讲解更为清晰。

第四:「先精积多」原则

先精:申论刚开始要精细化的做解析,刚开始是最慢的,主要原因在于精细化流程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做精细化解析,慢慢的熟练了,速度就可以提升上来。

积多:申论并不是说我精细化的做个二三十道题就可以,见过的题目越多,研究越多,在考场上遇到的突发情况就越少,最好是考场上的题目都是以前自己思考过的类似题目,换主题不换作题方法而已。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只想要左下角的赞同而已!

文中所涉猎的所有申论资料,及其申论视频,可知乎私信或者评论区留言,必回!

另外还有各个模块行测的优质视频资料,供大家参考。

归纳概括题:相对来说归纳概括单一层次的题还是比较简单的,比如根据材料1概括某某所面临的问题。直接找材料中的问题写进答案即可。难点在于如何进行归纳,要点多如何进行取舍。这就考到你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申论题目对字数有严格的要求,以国考为例,一行25个格子,不超过两百字只给你八行格子。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写答案时尽量写成总分,要加序号,分条写,并且把主要的要点写在序号后面(如图),比如一道题八个要点,一个要点写一行,开头写主要要点,后面的格子尽量找一些拿不准的要点写满。你多写不会扣分但是漏了肯定影响得分。但是切记别写超。按条分段,且每一条基本以总分的形式。从上往下, 阅卷人一眼看过去就很舒服。这样写的目的就是便于阅卷人找点,大大节省阅卷人的时间。这种写法仅限于归纳概括题要点较少,但是格子较多的情况!

对策建议题:对策建议我感觉跟归纳概括差不多,但是记住无论是对策还是建议都要在原材料中去找,不是你自己想的自己提出的。还有一种就是针对某某问题提出建议,需不需要在答案中写问题也是很多同学疑惑,这种情况具体要看题干有没有把问题说明白,说明白了你就不用写,没说明白则需要写问题。

综合分析题:综合分析有些难度,因为涉及了多个层次。根据提干的倾向性判断有哪些层次之后就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归纳概括那些层次即可。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明了篇幅有些长,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专门总结申论的一篇经验贴里面详细举例说明了各种题型的破题方法,需要的可以找我要。

同时还有公考视频群供大家一起!

以上所有经验贴、公考群、高分技巧视频、等等,均可评论区留言,留言必回!

贯彻执行:贯彻执行题就是我们说的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就是格式,不同文体有不一样的格式,注意看题干要求。这里就不详细说了,给大家的资料里面都有详细说。

大作文:搭建框架运用「起承转合」暂略讲解。(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看我的其他知乎回答)

写在最后的话:不仅行测需要模拟考场气氛申论一样需要,复习固然重要,但是你学好了知识,到上了考场发挥不出来,那也是枉然。一定不要有心理负担。作为在职考生,很容易越考越没信心。首先可能会担心其他人嘲笑自己一直考不上,可是有些时间担心,还不如多做题呢,反正嘲笑我们的人在我们考不上之前都会笑,那就让他们笑吧,等我们考上了看他们还怎么笑呢。还有的人是因为考了很多年而感到吃力。我有个两个同事,都是在35岁最后一年考上的,所以,路还很长,35岁之前考上就是圆梦,考不上说明我们的人生另有安排。

很多人都说,努力了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你只有努力了,才有资格说有没有结果。很多人又说,不努力也可能会有结果,可是,你看到了,你没有努力啊,真的没有结果啊。所以,赶紧努力,立刻学习吧!

最后,祝大家,早日上岸!


回答内容如下——

1.申论要和行测同时复习,不能压缩复习申论的时间(含复习计划推荐)

2.申论教材怎么看?3.练习申论只做真题4.如何对待参考答案?5.大作文依旧是拉分关键6.时政部分的积累技巧(含资料推荐与积累内容分享)

以下为正文

1.申论要和行测同时复习,不能压缩复习申论的时间

公考小白在备考时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就是一个科目一个科目的复习,最常见的就是先学行测再学申论,还有的人只拿出临考前一个月的时间「突击」申论。心里明明巴望著申论提分,还不给申论复习留时间,最后就只能追求模板与「速成」。模板如果真的好用,申论如果真的能「速成」,在公考圈也不至于有「得申论者得天下」的感叹了

申论和行测是需要同时学的。我以前写过一个公考复习计划表,分享给大家。不会规划复习时间的同学可以参考看看。

许颜:公考复习计划表(3~6个月版),供大家参考?

zhuanlan.zhihu.com图标

2.申论教材怎么看?分清题型是关键

从本质上说,学申论的方法和学行测一样,都是先看教材,了解题型和答题方法,然后再去做题。不同的地方就是,行测题型间的差异很大,看一眼就知道这是什么题型、应该怎么解题。申论不一样,申论题全是字,有时候说得还挺抽象,读完一遍可能都不知道重点在哪,也不知道该怎么入手进行解答。比如,申论真题考过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真题举例】给定材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请你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看题干,意思是让我们解释这句话。很多同学就纳闷了,这有啥可解释的,不就是教育发展得快么,一句话就说完了,还至于解释150字?

其实,这道题从题型上来看,叫「分析题」。

分析题有专属解答公式分析=含义+表现/原因/影响/意义/+对策

其他别的题型(概括题、对策题等等)也都有自己的解答方式。我之前说的「分清题型是关键」在这儿就得到了充分说明:看完题,先辨别题型,然后才能找准相应的解答方法。如果题型都分不清,答题方法使用不对,答案只能是一团糟。

别的题型暂时不举例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开下面的文章看看。

东东Ricky:【申论实战经验·一】申论考察本质及概括题举例分析

东东Ricky:【申论实战经验·二】综合分析的解题技巧与真题举例东东Ricky:【申论实战经验·三】对策题解题技巧及真题举例东东Ricky:【东东老师解题实战技巧】概括题型的要素筛选+材料解构---17年联考四川卷第一小题

3.练习申论只做真题

→为什么?

我们首先要明确,做真题不是为了押题。现在的命题特别灵活,想押也押不到。就像国考考过的水的精神、想像力源泉,怎么押都不可能押中啊。做真题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出题人的命题思路和答题方法。尽管每年的材料内容不同,但是答题思路还是有章可循的。

模拟题往往难度不如真题,材料内容也十分粗糙。其问题的实质,就在出题人的用心程度上。国考也好,省考也好,题目是众多专家打磨数日的「集智」成果。模拟题根本无法与真题相提并论。所以,模拟题做多了,就会偏离真题的答题本质,也就相当于离我们上岸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还有那些所谓的押题卷,价格特贵,但基本没什么用。百分之百押不到题,压到就属于官方泄题了(那麻烦可就大了)。即使某个材料命中了,考场试卷上只要随便换个问法,答案就完完全全不同了。所以不用买模拟题、《范文xx篇》一类的东西,纯属浪费钱。

→怎么用好真题?

Ⅰ从真题中揣摩出题人的意图

换句话说,就是从题目设置中找到考点。比如申论中的案例型材料,那不是出题人逗大家开心的,而是通过这些事例去反应一个问题或者一种道理。用2018年浙江省考题举例。

话题:「让小微不再微小,让小微永远微笑。」

话题解读:后半句的「永远微笑」不难理解,也就是说小微企业未来会发展得更好。对于前半句的「不再微小」就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规模上变大,另一种是企业实力上的变强。至于哪种理解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回归材料。材料2:鲁冠球与楼某专业化生产的正面案例。材料解读:出题人为什么会给这两个人的例子?为了突出两个人是因为专业化生产而成功的。企业想成功,不是要盲目扩张、「摊大饼」,而是在一个项目上做精做强。对应到话题含义,显然,「不再微小」的意思就是企业的实力变强,而不是规模扩张。作文中如果把规模扩张作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那就是没有理解清楚材料含义。

详细解读:

许颜:2018年浙江省考申论(B类)大作文解析及作文展示?

zhuanlan.zhihu.com图标

Ⅱ对比n次的作答内容,查缺补漏

有些同学说,真题答案做一遍都能背下来了,再做有什么意义呢?

有意义!

我们做题重点在于理解过程,而不是抄写结果。知道这题答案写什么,这是结果,但我们依然要回归到材料,给这个踩分点还原,这叫理解过程。只有理解了做题过程,才叫学会答题,才能应对未来的n道类似题目。

4.如何对待参考答案?

有很多考生一看到参考答案就懵了,因为各个机构的答案不一样。甚至有个同学,把一个机构的答案放到另一个机构的评分系统去进行检测打分,结果分数奇低……其实以上种种情况都很正常。

官方的给分标准和标准答案至今从未公布过,以后也不会。各个机构给出的都叫「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是机构老师整理总结出来的,供大家参考用,而不是权威版本。所以各个机构的答案有出入是正常现象。

对于公考备考生来说,最需要摆脱的就是以往的学生心态。以前上学的时候,无论什么练习都会有标准答案,也会有老师帮助批改错题。现在,我们面临著既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老师批改的情况。那么,那面对版本不同的参考答案,我们要做到「兼听则明」。

1.对答案时,我们可以多参照一些机构提供的参考答案,进行综合整理、博采众长,没有必要只听信「一家之言」。

2.考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我觉得是最最重要的。对答案的意义并不完全是看自己的采分点有没有找全,更重要的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题目设置的考点,思考答案为何这样呈现

对于同一道题来说,各个机构给出的答案会有70%~80%的大意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些内容,看看哪种表述运用的是材料原词(更准确)。如果是需要人为概括的内容,我们可以选出更加言简意赅的表述,用来修正自己原本复杂啰嗦的答案。

剩下的20%~30%的答案内容有较大差异,我不建议考生为了求全面,一股脑都抄在答题纸上。考生要去思考「这个采分点从哪里来,对应的是材料的哪个部分」。如果该内容在申论材料内没有明确体现,或是曲解了材料的意思,这个采分点就是不成立的。

下面用2016年的题目(部分)举例。

【题目】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当代社会中「90后」群体开展创业的外部环境和自身优势。

【材料2】前不久,某网站邀请了几位90后创业者,分享自己的创业心得。1992年出生的小尹已经开了三家公司。为了弄明白「为什么KTV的歌单十年不变」这个问题,小尹跑遍了N市所有的KTV。(有的机构给出的答案是「吃苦耐劳」,这篇材料想要赞颂一个90后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将互联网企业要注重实地调研数据!)【原因】没有真正思考材料的核心内容,没有挖掘材料所要表明的主线,才会出现偏差。就以这道题为例,对于一个年纪轻轻的90后新青年来说,他的自身优势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与上一代人不同的地方!当下创业形式中最重要最主体的就是互联网创业,年轻人更具备互联网思维,所以这个例子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什么叫做互联网思维。(和「吃苦耐劳」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不要看到「跑遍了」就想当然地以为是「吃苦耐劳」。)

5.大作文依旧是拉分关键

有很多人说大作文拉不开分,所以不需要太用心学。这个说法是建立在作文论点正确且语言表述无误的基础上的。可关键是很多人的论点都是不正确的,甚至作文中连个论点都没有。比如,2018年国考「有与无」

题干: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6明确说了,「有」是指有实际形体的部分,「无」是指虚空部分、无实际形体的部分,那么「有」和「无」都是具有作用的。换句话说「有」和「无」意味著实体与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结果很多同学都把「有」理解成了「拥有/have」,"无"理解成「没有/nothing」,这错的就太离谱了

详细解读:

许颜:巧取作文论点,妙写真题作文——《试谈「有」与「无」》例文分享?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相信大家都看过大机构给出的作文按档给分的标准,满足一类文和二类文的最低标准就是论点正确且清晰。论点错误的话直接就是最末档的分数,基本就没分了,语言表述再好都没有用。

小题再不会写,抄抄材料,也能撞上几个踩分点。大作文/议论文可不是这样,论点错则全文错,光想靠小题翻盘不太现实。下面用分数举个例子。

申论分数满分100,一般是小题60分,作文40分。

同学甲:小题因为踩分点没找全只得40分,作文写的一般,好在没跑题,得25分。总分65分。这个分数不算高,只能算是正常成绩。同学乙:作文跑题了,最多也就能得10~15分。他如果想达到正常成绩65的话,前面小题至少要得到50~55分才行。关键是小题一共才60分啊!三个小题加在一起只扣5分的话,那不就约等于是标准答案了么。如果真有这种大神,各个教学机构一定会抢破头高薪聘用的。

6.时政部分的积累技巧

→为什么要进行时政积累?

A强化逻辑思维。如果有同学发现申论材料读不懂,或者找不到踩分点,基本都是对事件的论述逻辑不熟悉。平时多看评论文,能够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逻辑思维。

B学会官方用词。有很多同学书面用语贫乏,概括能力差,面对材料中需要概括的内容,就是想不起来「长效性」「责任落实」「规范化」这种常见书面用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看评论文,自然就能学会这类用词。C添加作文亮点。前面说过啦,不再赘述。D帮助未来面试。虽然在备考笔试的时候,提面试内容有点早,但如果考生的逻辑思维清晰、辞汇积累丰富的话,答好面试题真的很轻松。

→时政积累和真题哪个重要?

积累的内容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因此复习时一定要以真题为主。如果同学表述能力差,文章中病句很多,那我建议平时还是得多看看文章,形成语言习惯。每天拿出20~30分钟时间进行阅读、仿写就行,持之以恒。

→想积累需要看什么?

A 主流媒体的评论文(个人推荐「人民日报评论」)

B 新闻热点事件(个人推荐「学习强国」app,内容非常丰富)

C 整理好的词句表述,下面分享几个大家常用的。

许颜:20个申论写作常用的标题美化形式(持续更新ing)

许颜:15个申论作文开篇汇总(持续更新ing~)许颜:13种分论点表述美化方式(持续更新ing~)许颜:申论作文十个经典结尾积累

更多内容会更新在知乎专栏《申论巅峰突破》中,欢迎点击关注。

其实还有很多想分享的内容,文章太长了,就不写了,其余的都整理在学习ziliao包中(包括十余节真题解析视频+6w字的公考原创学习笔记+3w字的写作素材积累),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需要资料,或者对前面内容有疑问的小伙伴,可以留言给我哦


谢邀,我个人觉得申论其实比行测要好学。

行测就必须要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不同的版块和不同的题型,花费的时间不是一星半点,反正我本人在行测上面花的时间还挺多的;申论虽然难题分比较难,但是其实要花的心思不是特别的多,只需要注意一些细节,然后必须认真的多写点卷子,就能维持一个不错的分数。

这里要强调一下练的重要性,对申论来说,没有什么特别刁钻的题型,轻松就能把卷子写完,但是你必须要注意,写完并不代表能拿到分数,这就和语文、文综是一样的,写的字数多没用,一定要写在得分点上才行!但是,申论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改分原则,甚至是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能是无限的接近于老师心目中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的话就只能认真的练题,见过的题多了、看过的参考答案多了就能知道一些答案的套路了。另外,一定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刷题,否则你把近几年的卷子都做了也还是不知道怎么处理材料、总结答案!我就简单的说说正确的做题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

要找老师一起练

很多人都是新手,自己也不知道申论应该怎么准备,或者说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写卷子,于是花很多钱去机构听课,听完之后觉得很简单,不就是这么几个模板往里带嘛!但是自己独立写卷子的时候就傻眼了,无从下手,模板也套不进去,不知道该怎么写.....这就是弊端,所以申论老师的作用不是带著你了解题型,而是带你去实际的做题,提高实战能力。前期你可以先自己试著写写,写完之后直接去看汤可特训七套卷,认真的看看汤可处理材料和组织答案的全过程,然后再回头看看自己写的卷子,把有问题的地方都仔细的圈出来,记得这一步一定仔细,只有发现的问题越多,你的进步才会越大,做好标记之后自己再独立把卷子改一遍,作文也得重新写,不要偷懒,这是你提分的必经之路!改完之后再去认真地对比汤可的讲解,看看自己是否还有问题,记住一定要认真的把这七套卷字都按照这样的方法认真写一遍,在这个一直修改的过程中你就会知道一张优秀的申论卷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明确这个标准之后再去写真题就很简单了。压力小了,分数肯定也会有进步,肯定能摆脱60—65这个大众区间,冲向70+!

看政务工作资料、提升语感

当你去看考试内容和大纲时会觉得一片茫然,整张卷子全部都是问答题,还是有字数限制的那种,瞬间就慌了。但其实申论很好写,只要你会写语文题就会写申论,但是这样肯定是上不了70分的,毕竟申论有他独有的表达方式,你要拿铁饭碗就要学会这种表达方式。但是这种表达方式是什么样的?去哪里找?其实很简单——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你得把三年内的政府工作报告都看几遍,每天早上读半个小时分钟,就差不多能有那个味道了。不要小看这个环节,假设材料中有村干部和群众谈话的描写你就要联想到干群关系、扶贫调研等等关键词,看不出来就多看几遍工作报告,或者把报告中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背下来,见效更快。另外你还可以多看看人民日报,但是只需要看人民时评的部分,别的没用,这一部分的文章全部都很实用,而且还有一些案例,你可以顺带著记住,平时跟著汤可一起写卷子的时候就可以用上。

学会列提纲

作文是按照等级给分的,能拿一类文的人基本申论都能上80分了,但是这样的人真的很少见,大多数人都还是在二类、三类里面,分差不会超过5分,因此在练题的时候你可以多把自己的侧重点放在小题上面,大作文可以少写一点,但是这并不意味著题量要缩减,而是要学会「偷工减料」~你可以每天只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或者每两天写一篇,剩下的所有的作文全部都写框架、列提纲,提纲可以包括:标题、开头、段落的首句、结尾,这就差不多了。而且你要知道申论有一个隐形的要求就是每段的字数差不不能太大,所以用这种方式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字数,保证差别不会很明显,要是你用的是举例法的话就可以稍微多些30—50字,毕竟整体字数还是要达到要求的,举例法刚好比较适合凑字数,不会很明显。说到论证方法,尽量还是多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只用一种论证方式不好拿分,说理论证和反面论证也可以用起来,这些都可以在列提纲的时候去精心设计一下。只要你自己熟悉了这个过程,考试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梳理出写作的全部内容,不需要再慢慢构思。至于怎么整理素材从而让列提纲这一步顺利进行,那就完全可以交给汤可了,跟著汤可练就是你积累经验的过程。

参考答案选择

中公的答案很高深,经常看不懂,看了也不一定写得出来,而且要点肯定不全,所以不要以他为主要参考依据。华图和粉笔的答案会好一点,不管是不是得分点他都会写出来,这样最保险,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平时练题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不过最好的方式是把它们全都放一起对比来看,看看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没写或没想到的,甚至是语言不规范的地方也可以去纠正,多做对比。记住,答案只是一个参考,你在练题的时候还可以把汤可的一些经验和答题方式都融进去,组合出你自己的答案,这样才是最靠谱的!

无论是背考申论的核心,还是具体实操性的方法论,我都已经给出来了,无论如何还是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抓住今年扩招这个宝贵的机会,认真准备,一次上岸!

最后还是卑微的求一波点赞~


谢邀,大白苦学4年,终于把国考申论由48分提升到75分,申论复习方法非常重要,正确高效的方法才能帮我们快速提高。下面把申论学习5万字的经验方法分享出来,您看下是否有帮助。文中有福利哦。

2014年我以笔试147面试92+上岸中央部委,曾在乡镇任职3年,先后参加了8次公考其中5次都是试考,有2次上岸经历。下图是我上岸部委的成绩截图。

大白国考面试成绩

感谢知友的肯定认可,最新完整《大白巅峰申论笔记》(pdf版方便列印),大家可以在评论处留邮箱,我看到后会推送给大家。

我将从以下几部分作分享:

第一部分 我最初的申论学习状态,和你类似吗?

第二部分 国考申论斩获75分后,我的申论认知重构了!

第三部分 分享申论学习备考心得,需要底气!

第四部分 申论复习的几大阶段,我是这样总结的!

第五部分 考生心中的痛!申论真题答案到底哪家靠谱?

第六部分 小题各模块的精华集萃,说到底本质上都是单一层次的归纳概括题!

第七部分 感悟申论的逻辑美,因为逻辑,让申论考试变得复杂!

第八部分 大作文如何化整为零高效突破?

(新增2019年地市级大作文总分论点提炼和作文写作精致解析,附原创范文6篇,涵盖各类型)

第九部分 走出「范文」阅读舒适区,深入高效阅读样板示范!

第十部分 申论作答中的字怎么写更吃香?(9个实操要点帮我们快速提分)

以下文字内容较多,可以收藏了慢慢看,送上一套我自己录制的《巅峰申论视频》,讲义共100页,先做题,后学视频,效果如何裁量权在于你哈,当然,如果觉得不错,麻烦回来打赏个赞,大白在此谢过啦 。

https://pan.baidu.com/s/1kmTxT6Aa6lx-Jm7IV_XBaA?

pan.baidu.com

第一部分 我最初的申论学习状态,和你类似吗?

说起备考,我们都会下意识打开某宝,尽可能购买更多的公考复习资料,然后指望著这堆参考书带领我们走进高分殿堂。就像这样:

学习资料

然后陷入到这样的状态:执著的想依靠备考指导书快速提升。

申论复习,我曾经购买的资料有《申论教材全解》《历年国考省考真题解析卷》《XX申论宝典》《申论红宝书》《申论高分秘籍》《高分范文宝典》《最新ZF重要文件汇编》(这些名称不一定准确,大概是那个意思),基本上各类型的书面资料,我都买差不多了。

可能大家会说网课和视频课资料,一来我们那年代移动互联网没有这么普及,智能手机没这么发达,网课是有但比较少,二来多数机构网课讲解的内容,跟书上也差不多。

这些资料看起来很繁多,但是归根到底想帮我们解决三个问题:

1.资料功能1:传授答题思路方法技巧:比如《申论教材全解》《XX申论宝典》《申论红宝书》《申论高分秘籍》

2.资料功能2:为练习提供参考解析:比如《历年国考省考真题解析卷》ABCD机构的

3.资料功能3:帮助积累提升素养:比如《高分范文宝典》《最新ZF重要文件汇编》《经典范文100篇》

原以为掌握这些资料,聚焦三大功能去努力,就会拿到理想的成绩,然而,现实很骨感,成绩很冷酷,有时候甚至是费尽心力分数不升反降。

与其说最后结果不理想,倒不如说在考场答题时,内心深处的信心就已经被笔下的真题动摇:

关于教辅资料功能1传授答题思路方法技巧:

我们按照教材上的思路方法实践了,考场上拿到真题依然云里雾里无法下笔,题干搞不清是何意图,材料读不懂理不清楚,考的越多越怀疑自己,有的甚至干脆就不复习了,我有一段时间只在考前做两套申论卷子,平时只刷行测不管申论,因为对我来说那时候复习不复习都是一个样子,因为那时候缺乏正确的方法。但是这里插一句,申论平时要好好复习,并且不能厚此薄彼,要花上跟行测一样乃至更多的时间去突破,备考到后期,申论复习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行测。

关于教辅资料功能2为练习提供参考解析:

我们拿到不同机构、老师的答案,发现居然不一样,这挑战我们的「三观」,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考试,除了类似高考语文大作文的题目外,都是有标答的,那到底应该参考哪一家

关于教辅资料功能3帮助积累提升素养:

积累也好,提升素养也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如果我们深陷其中,会有一种对天扔石头的感觉,积累了不少,但是上了考场发现好像没发挥作用,分数出来涛声依旧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教辅资料的三大功能,疗效都不怎么好。

为什么疗效不好?

我们之所以那么坚定的相信教辅资料,是因为我们还怀著」学生「心态,而公务员考试,说到底是求职类考试,它有别于我们以往所遇到的高考、考研、四六级、托福雅思GRE、计算机等级考试,学校中的考试,归根到底是以知识为主的考试,最起码有」官方」解析可以参考,而公务员考试从来不指定任何机构任何教材,不公布官方答案,那么这些关于申论类教辅资料,更多是自己为自己「加冕」,所以我们应该以独立思考质疑批判的态度来对待。

功能1作用欠佳的原因:教材上的思路方法与实战脱节,更多是纸上谈兵,不是从一线实战得来的经验总结。老师是培训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后面会分享我精细化作答研究30套以上申论真题后总结的思路方法结合这套巅峰申论视频来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以加我微信dabaiwsl,我会尽力帮助解答。

https://pan.baidu.com/s/1kmTxT6Aa6lx-Jm7IV_XBaA?

pan.baidu.com

功能2作用不足的原因:老师答案制作带入过多个人主观倾向,不够客观中立,题干材料研究不透,功夫没有下到位。后文会分享如何找到自己满意的「答案」。

功能3作用有限的缘由:过多的扮演」范文「」官方文件「的搬运工角色,资料太多太泛滥,精品匮乏,过于强调长期的积累,实操性的应用方法呈现不足,导致要么」消化不良「要么」收效甚微「无法灵活迁移使用。后文会呈现如何深入拆解学习一篇时评或者范文,让学习对象和内容真正高效为我所用。

以上总结一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真经一句话,假经万卷书,经过实战检验过的方法才是备考真经。除了我的帖子,大家也多看下其他高分前辈的分享,对比分析相通之处和差异点,最后通过答题实践总结出自己认可的一套方法论。

当我学了很久的参考指导书而不见效果之后,我觉得是自己积累不够,储备太少,所以就陷入了第二种状态:过度强调积累储备,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申论考不出理想成绩就以为是肚子没货,然后开始疯狂积累。当时我这样的笔记写了好几十页:

大白备考手写笔记1

大白备考手写笔记2

大白备考手写笔记3

写起来很嗨,读起来带劲,但是等到上了考场就打回原形。因为可能辛辛苦苦背的东西,一句用不上。如果想试图通过「积累」提升申论,可能真的就走上了弯路。

申论最主要就是测查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这两大基本能力,答案源于材料就意味著要忠实材料的原词原句原短语,没有那么多额外的戏份,关键就是把要点找对找全写准,后面我们逐步来分享。

提升素养、锤炼表达、装潢答案就如同开了一辆保时捷走在乡村小路上。车跑不动不是车不好,而是路不对。

做这些事情又花工夫又见不到效果,「紧扣题干死磕材料」反倒会有意想不到效果,一辆小小的自行车,也能快过别人的百万豪华跑车。如何紧扣题干,死磕材料将贯穿经验方法分享的全过程。

再好的车,也需要找对路

第二部分 国考申论斩获75分后,我的申论认知重构了!

认知一:申论是客观性考试而非主观性科目

如果我们用过往语文或者其他学科经验来应对申论学习,我们往往会「预先失败」。申论虽然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考试,但是它却是一门客观性学科,因为百万考生参加的考试,必须有客观评判的参考标准,统一的尺度把控,才能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客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 作答要点是客观的。

观点依据:翻开我们的真题本,在作答要求上,都会有「准确」的要求,请思考何为「准确」?汉语言本身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灵活丰富,如何才能契合这个要求?

答案就是,忠实材料的原词原短语原句,只有原汁原味的,才是最精准的。作答申论,不要总习惯于用自己的语言去转述拔高材料的内容,把该写的要点都列上,就成功了一大半。

阅卷老师是非常机械的,他就是找点赋分,有点得分,没有写到观点点,纵使写的天花乱坠,零分毫不客气。

大家可能会说,你说的就是让大家学会抄材料,没错,申论高分都是抄出来的,但是如何抄,抄什么内容,则需要通过练习思考总结才能精准把握,后面会分享如何精准锁定要点。

2. 作答逻辑层次是客观的。

说到逻辑层次,可能觉得有点玄乎,其实就是题本上关于「条理」「层次」的要求,为什么说逻辑层次是客观的?

因为答案要点的条理,来自于材料本身,所以逻辑层次是唯一的,而非可选择的。我们直接上申论材料,大家感受下材料的逻辑层次

请大家注意:以上「客观背景、具体内涵、引发后果」这三个词语,即能体现出我们答案的逻辑层次,而它们,都是从材料本身挖掘整理出来的,建立在我们精细梳理所阅读材料的基础上。

3. 大作文最佳立意之总分论点同样是客观的。

申论大作文,与以往高考语文作文最大的不同在于,高考语文是话题作文,围绕一个话题自由发挥即可,而申论大作文则是主题确定的材料作文

说主题确定,是因为有大作文题干,题干往往是让我们根据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谈思考体会行文。

如果是一句话命题,就需要把这句话放在对应材料中,结合上下语境,确定主题。

如果是一个词命题,当然需要围绕这个词展开,主题词就更加明确。

主题确定了,我们就可以肆意发挥了吗,并不是!你可以结合主题「随便」写,阅卷人可以根据阅卷参考标准「随便」给分数,阅卷过程中,是有最佳立意的

何为最佳立意?就是文章的框架布局,即作文总分论点有优劣之分。

如何「客观的」判断优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总论点=主题+切入角度。主题不难理解,切入角度,是指阐述主题的哪个方面,文章笔墨重点围绕特点主题是写「是什么」,还是「为什么」,亦或是「怎么办」,主题和切入角度在命题人在题干和材料中实际上都预设好了。

切入角度=具体角度1+具体角度2+具体角度3。服务支撑总论点的具体思路需要根据材料来挖掘提炼总结,因此说是「材料作文」。比如,文章重点确立在写「是什么」上,那么「是什么1,是什么2,是什么3」就构成了具体角度。

举个例子,2017年国考」以水为师「这个话题,向水学习,那么我们要向水学习什么精神或什么内容呢,需要从材料中找到具体精神内涵来支撑,水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就是我们构造分论点最核心的关键词。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案例:

2011省部级大作文题干: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这是当时非常少见且比较确定的内部阅卷标准:

阅卷老师已明确规定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1、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2、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著精神;

3、勇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

4、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

5、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

6、也体现了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

阅卷老师将文章分为四类八档。

一类文:31-40分。对黄河精神的内涵有充分的认知并清楚表述出来;能恰当联系实际充分论证;结构完整合理;行文流畅。结构完整指的是,按照黄河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黄河精神,如何弘扬黄河精神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证。或者每一个黄河精神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论述,形成一个个小分论点也可以。对黄河精神内涵的把握,多多益善。

二类文:21-30分。对黄河精神的内涵有明确认知并表述出来;结构较完整;论证充分;行文流畅。对黄河精神内涵的认知六个至少有一个。

请注意加粗文字部分,结合我们「总分论点」客观化的思路,我们这样分析整理:

「黄河精神」文章框架结构

总结:我们要用工科严谨思维、收敛思维去学习申论,而非感性、发散思维。具体大家可以通过学习我们分享的大白巅峰申论课程讲解来体会。

如果你在申论备考中有任何困惑,可以添加我的微信dabaiwsl,我会尽力帮忙解答。

认知二:申论是一场开卷考试

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我们认识到,申论从小题到大作文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客观的,那如果我们在能知道阅卷参考答案的情况下,复盘答案的提炼过程,学习申论的正确方法就定能总结出来。

然而,官方从不公开发布内部阅卷标准,上面的那个比较确凿的内部阅卷标准,是凤毛麟角,有些所谓的内部信息,真实性待考证。

更重要的是,不管官方答案是否发布,其实它就公开在大家眼前,因为答案就嵌在题干和材料中!要点从材料中来,逻辑源自材料,只不过,我们缺乏根据题干、忠实材料精准挖掘提炼整理答案的能力。

大家翻阅近些年国考省考真题卷,明明题本都放在那里,但是老师们在「无限宽裕的时间下」作出的答案差异仍然很大,没有比这个更有意思的事情了。

即使不同老师撰写的答案,百分之七十的思路要点是一致的,那么剩下百分之三十才是我们提高的关键所在,因为一道题目丢失一个要点,4道题可能就丢了10分以上。这一点也是提醒我们注意答题过程中在细节上得狠下功夫。

如果你在学习一段时间申论之后,仔细去推敲一些答案,会发现居然时间不限的开卷考试,我们还是没有作出理想答案,或者说答案仍然有明显的漏洞。

申论既然是开卷考试,如何根据题干忠实材料作出理想满意的答案,就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研究的问题,后文会专门分享如何找到一份「完美」的申论答案。

认知三:经验主义让我们备考陷入困局

1.盲目学习时评文章、优秀范文

当我们在网上搜索申论范文,是不是成千上万的优秀范文?这些范文真的对提升申论分数有很大作用吗?答案是作用不大或者很有限。这是因为:第一,我们的过往经验、主观错觉误认为,学习范文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小题目大作文写作水平,而实际上,先撇开小题不说,申论文章是在特定主题下的材料作文,文章具体的框架布局,已经「埋」在材料中,需要我们花心思挖掘提炼整合提出,力求找到命题人最偏爱的思路框架,不是任由我们天马行空创意发挥,这一步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

申论考试,文章具体怎么写(如何分析论证、遣词造句)相对于文章写什么(文章框架布局),重要性低很多。想强调的是,作文备考一定要对之前分享的总分论点客观化要求有的放矢,寻找挖掘、总结打磨总分论点才是备考大作文关键。不要把重心放偏了。

第二,学习范文,如果方法不当,可以说事倍功半,我们只能陷入「自嗨式」学习,感觉看了上百篇,但是自己提笔一段话都写不出来。文字表达需要提升锤炼,但是一方面方法要科学,关于训练方法,后文《如何拆解学习范文、时评文章》会详细讲解。

另一方面我们目标定位要清晰,不能好高骛远,否则就会过于功利的去迷信一些极其不负责任的「万能语言模板」。

大家再来想一下,我们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机关入门工作人员,对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真的那么高吗?其实不会,题本上关于语言表达是「文字流畅」的要求,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年纪轻轻,一小时之内能起草一篇立意精准、思路清晰、文采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几乎没有。不少机关文笔大家都强调,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如果身边有机关的老司机,可以请教下,文字能力的提升,是不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领导的发言稿,不数易其稿,改上个几十遍能否交得上,所以,日常公文起草,跟我们申论一小时完成一篇大作文不是一个路数。不要那么恐惧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差,因为对手也好不了多少。最关键的是,申论得高分,关键看小题。

申论备考中如何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一是要聚焦,即在考官看的见的地方下功夫;二是要讲方法,我的观点就是,写不出来是想不出来,学习写作逻辑胜过学习表达素材本身,因为写作逻辑可以根据主题灵活迁移应用,学习写作逻辑的效率也是最高的。关于写作逻辑在后文大作文分享中将会介绍到。

因为我们分享的是纯粹的应试备考方法技巧,所以我跟已经上岸的小伙伴,尤其是进入中央机关的学弟学妹交流,「我们申论在考试中是占了很大的优势,捡了很大的便宜,同事可能会说申论好文笔基础就好(这是错误的认识),但是我们心里要摆正位置,我们所学的,都是一些应试性很强的「技能技巧」,比如,万能思维模板,通用论证逻辑,经典开头结尾等,这些在实际机关工作中,是上不了台面的,机关中的文字,讲求主题鲜明、精练准确、务实严谨、生动出彩,需要我们毕生学习修炼。」

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的基础所学,教学分享中总结写作模式、写作逻辑、借鉴精彩表达的方法论实践论,在工作中值得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让我们进步更快。

认知四:申论不适用于题海战术

高考也好,备考行测也好,我们都提倡题海战术,要在量上有一定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但是,申论这门学科却不是,如果你匆匆忙忙练习完5套试卷,最后仅仅是随便对下答案,那还不如把一套试卷反复练习5遍,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对材料的内容信息有更加精准的把握。

认知五:不要迷信答案解析

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从不缺乏各种资料,比如我们的真题答案解析,虽然网上搜索会获取很多,但是,真题答案解析,是申论学习的最大壁垒,更精准的答案才能检验更合理高效的备考方法论。

我们搜索到的答案,更本质的目的是方便机构宣传推广使用,这些答案的质量大家经过对比分析就能够看出到底水准如何。所以不能简单拿来主义,拿到后要用放大镜去分析对比这些答案构成。关于如何「挖掘靠谱的申论答案」我们在后面做分享。

这里简单说一下方法:

一是比要点的有和无,进一步思考,为何产生区别,回到题干和材料上去研判

二是比对要点的表述,同一个要点,为何表述上有差别,注意具体到某个词,为什么要写?不写行不行,不写能否得分?

三是比对要点的逻辑层次,揣摩要点之间的逻辑是怎样的,是否是最佳分类的思路。别人分类的出发点是什么,这样是否合理?

我们有参加过大机构几万元包过班的学生跟我反馈,包过班的申论解析,和我们花几十元购买的教材或真题卷答案解析不一样。其实,不一样也正常,人家没有义务把那些更加精准更核心的答案提供给咱们。

认知六:申论小题本质上就两类

申论的题型,我们一般分为归纳概括、对策提出、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大作文。

申论小题其实只有两类,一类就是最基础简单的归纳概括题(单一层次),另一类就是带著逻辑梳理的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贯彻执行,我们都可以看作是综合性(多逻辑层次)的归纳概括题,综合性就体现在逻辑要素梳理和排布上。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一道题很难,那么我们根据这个思路来看以下到底难在哪里?

如果大家学习过申论,会遇到这道经典的题目:

2013年国考省部级真题

四、假如你是平阳县的大学生村官,请根据「给定资料5」,为政府网站写一篇短文,向社会介绍鹤溪缸窑,以期促进缸窑的恢复与发展。(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3)不超过400字。

题干给出的身份:大学生村官

任务:撰写政府网站短文,介绍鹤溪缸窑

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介绍鹤溪缸窑?这道题考场上难度很大。

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来提问:

请根据给定资料,从鹤溪缸窑的厚重历史、现存优势、面临问题、现实意义等方面来介绍鹤溪缸窑。

换成这样我相信百分之九十都会作答,难度立马降低。

二者区别在哪里呢?

是因为第二种命题方式,是把我们将要梳理的要点的逻辑层次都呈现出来了。我们的方向很明确,拿到材料,我去找历史、优势、问题、现实意义就可以,一点不糊涂,实际上,这个时候,就是围绕一则材料,给我们出了4道归纳概况题目。

因此,原始题干看起来是一道很难的贯彻执行题,如果我们火眼金金,看到材料后,就能转化成几道归纳概括题,那么难度在哪里,在于要点逻辑的识别和梳理!

关于第二种方式的命题,不是我自己拍脑袋想的,是命题人提出来的。比如:

【真题示例】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 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 分)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不超过 400 字。

这个导言,其实就是三道归纳概括题(围绕材料从」创作宗旨、作品材质、艺术追求「三个方面寻找要点),只不过额外注意层次分明和语言流畅的要求即可。

再比如:

A市F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居民安全文化教育」活动。请根据「给定资料」,从「安全文化理念」、「增强安全意识」、「日常安全须知」三个方面为社区的宣传栏写一份宣传稿。(20分)【2012国考申论地市级】

要求:(1)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这个宣传稿,三个方面已经明确,核心就是三道归纳概括题,然后再增加宣传稿的公文外衣,注意标题、称谓、落款、时间等几个要素以及开头和结尾即可,而归纳概括部分的要点,是得分的重点,是主要拉开差距的地方。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就知道申论中」逻辑层次「的重要性,有些题目给你了,这就是简单题目,如果没有给你,就立马成为难题,我们经常说的题干很抽象,主要就是是否为我们明确」逻辑层次」。关于申论逻辑,后面有一个章节,申论的逻辑美,我们可以深入交流。

认知七:申论大作文和小题联系极为紧密

大家如果熟悉申论试题,有很大比重的大作文题干是这样的:

1.2018年省部级申论大作文

(五)请深入思考给定资料5画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像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像力的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2.2018年地市级申论大作文(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 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3.2016年地市级申论大作文(五)请深入理解「给定资料5」结尾划线句子「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我们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4.2011年省部级申论大作文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以上的命题共同特点是:

根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者材料中提到的观点,展开思考,写作成文。我们经常困惑,如何把一句话,一个观点理解清楚,形成文章写作的框架布局,其实,小题目早已为我们做好了铺垫。

我们做过综合分析题的小伙伴都知道,解词题是对一个词的理解,解语题、观点题分别是对一句话谈理解、谈看法。这样以来,在上述的举例中。

例1、例3在解答解语题,在理解关键句基础上展开行文

例2在解答观点题,围绕有与无的观点,结合城市建设理念问题行文

例4在解答解词题,著重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大作文和综合分析题区别在哪里?

请自己琢磨思考,申论不思考等于零。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第三部分 分享申论学习备考心得,需要底气!

在申论备考过程中,如果一个前辈的经验要拿出来分享,需要保证后面提到的两点。否则,如果我们自己没有真正搞明白,很容易误导后来人。

经验分享需要做到的两点:

第一,自己考过高分。比如国考75以上。国考当中,能够达到这个水准的可以说百万人中寥寥无几。纸上谈兵从未实战的过的引路人,请大家自行绕道。

第二,自己的经验指导别人得到了高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纵使说的天花乱坠,最终能够让受指导者得分才是王道。

做到以上两点,才能够义正言辞的去指导后来人,让他们真正少走弯路。

最可怕的是,我们自己原本没有搞清楚,却误认为弄明白了,还把那些观点见解传递给别人,或许出自于好心,却最终办了坏事。可以说,2014年之前申论教学培训效果总体水平不高,可以从那时候较低的申论平均分作推测,那些年能上70分的,百万考生中都是凤毛菱角。

申论学习的坑实在太多,大家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我努力把我想表达的说清楚,剩下的留给你自己拿主意。

第一次上岸之后,再度复习申论有过一段较为漫长的痛苦煎熬,屡次实战分数纹丝不动,苦苦摸索任然不知道著力的方向,特别是大作文。

(其实申论小题目那时候更垃圾,只不过自己不知道而已,我们每个人都喜欢犯「自以为是」的错误,就跟不少原本文笔还可以申论考了高分的老师或同学,认为是考得好主要是因为大作文写的很不错一样)

那时候我在网上学习申论课程,一位「名师」说,如果你真心想要上岸,那就得写100篇申论大作文,达到一定量的积累才能做到考场上下笔如有神,当时非常迷信权威,就想按照这个思路备考大作文(现在回头看,这种方法并没有抓住大作文提高的要害,要害在哪里后面会讲到)

可惜,练到10几篇的时候,就已经口吐白沫,最为重要的是,完全是一种低水平重复式的输出,没有见到任何提升的效果。

更为重要的是,申论不是单纯的语文或者文学或者官方写作考试,语言表达仅仅是一个载体和手段,更重要的测查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大作文写作中就体现为在题干方向的指引下对材料的理解分析、提炼整合,搭建命题人想看到的「框架结构」(即总分论点)

更确切的来讲,大作文总分论点已经嵌在材料中,如何能够分析提炼整合出来,就考查咱们的功底能力啦。现在想想,那时候傻啦吧唧的在那里埋头硬憋评论文或命题作文简直可笑!!!

备考申论大作文,最高效的方法策略就是采用化整为零的思想,在我们眼中,一篇文章是由很多要素和部分构成,比如总分论点,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的首句,主体段分析论证部分,主体段对策提出,结尾。

在备考中,要精准化的去把握需要强化提升的是哪个部分,让他具体化而非抽象化,否则跟老师交流,上来就是一句话我不会写大作文,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存在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那么以后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要提高哪个要素和部分,大家可以体会下我说的有无道理,只有精准化的备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我们备考不是无限期,时间精力都很有限。我们不是学习写作,而是要考试得分,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复习拿到高分!

这些年我碰到了各类关于申论学习的「正确观点」,我作了一些梳理,我们可以看一看:

1.申论老师往往会冠以(实际上也是)机关资深笔杆子,人文社科博士,官媒资深评论员,或者在全国性权威媒体发表多篇著作等。

真相:老师这么牛,我什么时候才有这个水平,恐怕达到这个水准,已经超过35岁了!于是乎我们还没有开始学,就已经被吓到了!其实申论远没有那么玄乎,不需要那么资深、专业的履历,只需要看的懂题干和材料,具备高考语文理解水平就够了。这些所谓的厉害角色应该去研究遴选,研究写作,研究申论则是走错赛道了。这跟开著保时捷走在乡村小道上是一个道理,车跑不动不是车的原因,而是路不对。大家申论提不上去也不是说自己水平有多差,而是一开始跟的老师就错了!

2.申论就是要会写,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语文不行,学好申论的希望不大。

真相:申论是选拔机关工作人员,机关文字有其特定的规范性表达和逻辑要求,跟高考语文不是一回事,文笔不好或者文字基础较差,不影响我们拿到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分数,我们只要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进了机关不怕无法开展工作,也不用担心不能成长进步。当然,如果本身文字基础功底好,再辅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会更胜一筹。

换个角度来说,进了机关我们会发现,文采好有才华的,能写诗作赋的,未必能写出来领导满意的机关文稿,因为「戏路」不同。

3.申论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素养,所以一定要认真学习领导讲话,背半月谈、南方周末、人民网评、新华网等时评文章。

真相:政治理论素养我们有更好,没有也不用担心,我带了近千名申论高分小伙伴,从未教他们去刻意背诵领导讲话、政策理论,也从未力求他们短期内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只会带著大家分析题干阅读材料,以战养战,仅此而已。

因为素养这东西没有几年时间的沉淀,指望看个几十篇政策理论文章,听几个专题就提高,有些自欺欺人。但是在面试中,是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学习记诵最新最重要的政策理论。

4.申论分数不高,是因为现在大家都写策论文,模式化了,大家写政论文才能得高分。

真相:这种错误观点巧妙利用了信息差,因为我们长期以来灌输的是尊师重教的思想,不质疑或者尽量少质疑,所以才在信奉权威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头破血流。申论分数不高因为没有抓住关键本质没有搞好小题目,不是因为写了策论文,阅卷中老师不会刻意区分策论文和政论文,阅卷标准上只有符合题意方面的要求。按照这个观点,策论文得分低,政论文本身又不好写不容易驾驭,那是不是说我们活该得分不高?!

5.申论大作文40分,占比大,决定了申论得分水平。

真相:大作文分值比重大是事实,但是它是一道题得分大,还有60分是小题,是客观题,总体分值相对更高也更容易把握。

大作文对绝大多数小伙伴来说,拉不开太大差距,只要写作切合题意,逻辑清晰内容充实就是二类以上得分,反倒是小题,对大家要求更高,有点有分,没有就歇菜了。

大作文如果准备的较为充分,有竞争力的选手基本上都能拿到了一个差距不大相对不错的分数,40分的大作文起码可以拿到20分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剩余的20分的空间去争抢天地,这20分相对于小题的60分,哪个更能施展拳脚呢?

所以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主要精力放在小题目的研究练习上才是王道

6.跟著文笔好的老师学习,提升才快。

真相:老师文笔好,是多年学习积累练习的成果,不要妄想,一朝一夕转化成自己的功力,我们不是来追星的,老师再有才华,不能转化成我们自己的,就跟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在老师帮助下,这种「功力」越快能转化成你的,方法就越靠谱。举个例子,我们学习写作,最重要的是学会写作思维逻辑,遇到不同话题,结合材料能够快速形成写作思路。学习写作逻辑要比学习那下看似花里胡哨的表达管用太多,因为逻辑是可以贯通使用的,话题本身无穷尽,切入点又很灵活,我们要跟上命题人节奏很难。

现在给大家分享一种可以快速借鉴的写作逻辑模式,比如我们看了这段文章。

劳动法的出台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国家对劳动者的关爱从未止步;然而,当前劳动者权益保护却远非尽善尽美。河南农民工张海超「开胸验肺」,凸显出农民工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权益缺失;年仅1岁8个月的湖南女孩小梦与奶奶的遗体共度7日之久,才被从长沙赶回家中的父亲发现,揭示出农民工的子女留守、老人空巢之痛;江西农民工熊春根捧著断指黯然离开医院,反映出农民工缺少权益维护渠道的现状。这些虽然是极端化个案,却以其人伦悲情提醒人们,劳动者尤须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呵护。

------节选自《让流汗的劳动者生活的更有尊严》

我们看这个写作逻辑模式,特别适合申论作文写作:

从……的出台,到……的制定,国家对……从未止步;然而,……远非尽善尽美。问题1+内涵1;问题2+内涵2;问题3+内涵3。这些虽然是极端化个案,却以其人伦悲情提醒人们……,抛出观点。

我们围绕《2012年联考真题·动物福利保护》来仿写文章的开头:

动物保护法的出台动物福利法的制定,国家对动物保护和关爱从未止步然而,当前动物福利保护远非尽善尽美。M县虐猫事件未平,H区屠狗风波又起,活熊取胆再度进入公众视野(材料中的例子)……这些极端化个案,以其人伦悲情提醒人们,动物福利保护尤须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注:以上的问题案例均源自材料)

我们围绕《2013年省部级真题·文化遗产》再仿写一个文章的开头:

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出台,到专家发出全民保护的呼吁,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重视从未止步;然而,当前文化遗产保护远非尽善尽美。文化倒卖活动猖獗,长城被毁于一念之间,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文化逐步消亡……这些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流失,严重威胁著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因此,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势在必行。

基本上这个框架记住了,然后对著真题操练几遍,考试的时候,迅速写出一个段落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觉得上面讲的有道理,烦请动动手指头点个赞。谢谢鼓励啦~~~~~

第四部分 申论复习的阶段,我做了这样的总结梳理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

了解申论的基本知识。然后全面复习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对策提出、贯彻执行、大作文几大模块解题方法和技巧;大机构当中,我个人认为某笔的思路方法还是不错的。

第二阶段:模块突破。

(小题练习)按照模块来认真练习申论真题的小题部分,每个模块练习的时候注意控制时间,并且要书写在申论专用答题纸上,写完对照答案分析,要注重分析总结各类小题的答题方法,形成自己的作答思维;

(一二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期间,要间断性的进行全套申论真题练习,按时作答整套真题,把精力主要放在大作文上,对照之前的大作文作答方法进行反复的研究分析,比如说:在标题、开头、过渡段、主体段、结尾哪个部分问题比较大,不会写。

第三阶段:全真演练。在考前选择4套以上最近的真题卷进行全真模拟,保持熟练感觉。

注意以下几点:

1.申论在于精炼,不提倡题海战术,但是也必须有一定训练量,每一类题型逐个攻破,个人认为精做10套真题,写6篇大作文,就差不多了。

2.申论的阅读训练是关键,建议大家每天坚持训练一道以上小题,保持阅读思考练题的感觉。申论的阅读训练可以跟言语片段结合起来一起领悟。申论好的同学,言语片段不会差。我们经常关注行测的题目训练感觉,其实申论更需要保持练习感觉。提高申论阅读读什么,当然是申论的真题材料。

3. 大作文如何突破:

a.大作文并非是漫天的看范文或者是看人民网评,重在学习写作框架思维,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学习,哪里不会补哪里。后面具体演示。

b.结合材料反复琢磨大作文最佳立意角度和分论点是核心是关键,立意精准,分论点达标,分数就在二类文以上。

c.学会驾驭利用材料,大作文同样是以把握材料为基础。但是注意不要大段大段抄袭材料,阅卷中明确大段抄袭材料四类文处理。

d.准备自己的写作框架思维,写作逻辑思维才是本质,是灵魂。

第五部分 申论真题的答案到底哪家靠谱

好答案,一定是最契合题干要求,最忠实材料内容的。

大家只要学习一段时间申论会发现,我们前面强调了申论是「客观化考试」,居然每个老师做出来的答案会不一样,到底应该参考哪一家的解析?居然答案不一样五花八门,又怎么能说是客观性考试?

下面我们详细来为大家拆解分析一下,如何判断谁的答案更靠谱。

申论学习到最后,有那么几道题我们能写出自己最满意的答案,基本上上了考场就能拿到高分。

这个最满意不是靠主观感觉。

有以下具体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四个层次:

一是要点是否符合题意。

二是要点是否忠实材料。三是要点是否全面;四是要点的逻辑性如何。

一是要点是否符合题意。这一点最简单我们却最容易忽略,看起来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是最难的,就比如苹果落地的缘由是万有引力,我们经常看到,但是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

判断申论作答要点是否符合题意也是一样的道理,具体来说,就是所有要点是否符合题干的主题关键词和逻辑要素要求,可以使用反代法来验证。当然,反代是代入材料的语境中去品读,要多揣摩几遍,不是看一眼脑袋过一遍就轻松的瞄出答案存在的问题。

作为专门教申论课的老师,写解析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自身的问题,我们一个刚接触的小白,又怎么样那么头脑清晰的发现自己作答中的问题。

所以,针对答案中的每个要点,需要一步步还原这个对应要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这个过程花费时间比较多,但是真正见功夫。

举个例子:2016年多省联考有这么一道题。

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创客运动」在中国迅猛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效果。(15分)

通过题干我们知道想要我们寻找的要点应该符合:

主题关键词是「创客运动」

逻辑要素是「积极效果」

网上有这样一个解析:

(请大家注意,我只是教大家如何去研究申论答案,不想抨击任何机构或老师,如果有误伤请理解,大家写解析都花时间不容易,挑毛病问题永远比真正做事容易很多!我自己的解析也可能因为考虑不周会存在问题,我相信把方法教给大家了,我们才会不被答案阻碍前进的脚步。请大家不要将解析对号入座,让我惹火上身哈哈)

我们注意红色方框的要点:提供平等的创新机会。

如果没有做过这道题没有关系,我们只就这一个要点进行分析。这个词是材料中的,我们来看看原始材料:

2013年11月,英国《经济学家》刊发的一篇题为《中国制造》的文章让中国「创客」成为焦点。该文指出,中国创客的力量不可小觑,其潜在的优势就是他们与所谓的山寨制造体系密切联系。企业之所以山寨是因为没有设计和创意,依靠模仿他人产品来生产制造,而创客恰恰是设计和创意的源泉和载体。在互联网时代,软体开源和硬体开源给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平等创新机会。若能将创客的设计和创意嫁接于低端仿造企业,让创客的巨大创造性和制造需求与山寨企业完备的供应链资源和制造能力优势互补。或许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这未必不是山寨企业转型的一条出路。

我们注意材料中加粗的句子:

很明显上面答案中「提供平等的创新机会」是从这里提炼而来。

刚才我们说了,根据题干,主题关键词是创客运动,逻辑要素是积极效果。

我们采用反代法:

在材料中「提供难得平等创新机会」一看,动宾结构,提供机会,符合「积极效果」这一逻辑要素没错。

符合主题关键词要求吗?它是针对什么对象提出来的。

材料中很明显它的对象是「软体开源和硬体开源」。

软体开源和硬体开源与创客运动有关吗?显然没有啥关系。

所以这个要点不能作为本题作答要点。

为什么会犯这个小错误,因为题干让我们找积极效果。

我们看到表示「积极效果」的词,一激动就忽略了前设条件「创客运动」。

这个错误很普遍其实。要点就不符合「问什么找什么」的要求。

二是要点是否忠实材料。所有答案要点的关键词是否源自材料,或者是跟材料的表述接近,而不是凭借个人储备积累去概括一个感觉差不多的词放上去,因为你很难保证这个词符合题干中「准确性」的要求。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还是刚才那道题。解析如下:

大家注意红色方框「缓解就业难」这个要点,这个词语材料中是没有的,是根据自己理解加上去的,材料中围绕「就业」有创造就业岗位这个要点,没有缓解就业难,我们就不需要往上加这个是自己引申的要点,应该删除。

这是属于要点过度引申的情况。类似的要点还有「有利于创新型国家建立」,也是典型的自己臆想的。也应该被剁掉。

还有一种就是用我们自己的话去概括。这是不少小伙伴受到大机构答案引导的结果,总是想用规范严谨的表述去写答案,实际上题干上根本没有关于表达的要求,翻开所有的申论真题试卷,关于表达要求只有一个,叫做「语言流畅」,这个要求往往在贯彻执行题目和大作文部分出现。

下面关于表达我们举个例子。

在2011年地市级申论对策提出题目当中,让我们根据给定资料4概括T市市民出行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中有个表述是「道路坑洼」

很多同学说,坑洼这个词太口语化。不符合机关表达风格。

然后概括成:路况差。

这个词符合准确要求吗?

不符合,因为路况差太宽泛,天气差能见度低是路况差,道路拐弯多也是路况差。

我们自己概括的时候,不经意间,就已经偏离了原意,要么放大要么缩小范围。

其实,考试的时候我们直接写道路坑洼最保险,因为要求上从来没有「表达规范」的限制,道路坑洼也不是不规范,只不过口语化一些,如果非要规范一下,可以写路面不平整,基本上忠实原意。

三是要点是否全面;

我们到市面上找到3、4份答案,互相对照,哪些要点是共性的,比较容易的研判,共性要点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答标准要点。

哪些是这里写了那里没有写,需要分析这个要点提出来到底有没有依据。要点的研判方法还是同第一项。

尽可能把这个要点补全,符合「全面」的要求。

四是要点的逻辑性如何。

各个要点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在最后答案中,不是所有的题目都需要讲求逻辑条理,都需要写我们很喜欢的「总括句」,不少题目直接把不同方面的要点分开分条罗列即可,一般在综合分析、贯彻执行中需要体现出逻辑层次。

逻辑的好坏怎么判断?绝不是答案看起来高大上的就是好答案,越贴近材料本身的逻辑越好。

这个听起来有点抽象不好把握,我们先举一个例子。

这个答案中,能够体现出逻辑层次的总括句分别是:

对国家;对企业;对学校;对个人

猛地一看,感觉蛮有道理

我们再仔细往下思考

每个层次下的要点,是否都符合对应的逻辑范围?

比如在「对个人」层面,「推动个体式制造业发展」这个要点,适合放在这个层次吗?

好像不太合适。所以,这里可以说是逻辑不严谨的。

这道题不需要自己加这么多戏,每个要点出来了,加序号单独罗列各要点即可,因为每个要点都指向一个方面层次,逻辑上已经自动分开。

什么时候需要梳理出逻辑层次?

材料之间的要点逻辑关系非常明确的时候。我们看下案例:

整个答案的逻辑很清楚:

开头部分,主要是从材料中提炼出了取得的总体成绩

第二部分,根据材料提炼出推进寄宿制办学原因,可以理解为这样做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具体措施

第四部分,承诺+号召

这些逻辑要素是根据材料要点梳理出来的。这就契合题干中关于逻辑层次的要求

总结一下,一个好的申论答案,是绝对忠实材料书写而成,正符合了一切答案源于材料的理念。

好了方法都教给大家了,后面就是多书写多对比多分析多揣摩,当你能够写出一个比其他人更经得起推敲揣摩的答案,那么相信已经进入申论高分行列!

可能大家说自己总结答案好花时间,如果手上有一份能够经得起推敲的答案不是更好,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大巧若拙,慢功夫出来的细致活,或许才能真正提升你的功力,比直接做伸手党的效果要好太多。

最后一个疑惑,那么多真题我哪有那么多时间去推敲?

申论的题目练习不在多而在于精,一道题目写五遍的效果远远胜过把五道题目各写一遍的效果。翻开过去的国考试卷,常规题型都是经常考反复考,重复昨天的故事。基于此做精做透5套左右的申论真题,基本上就能在后续国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六部分 小题各模块的精华集萃,说到底本质上都是归纳概括题!

申论小题,实质上就两种类型,一种是比较常规的单一层次归纳概括题,另一种是带著逻辑梳理的多层次归纳概括题。这个观点看到现在大家应该已经接收。

下面逐个题型来分享:

1.归纳概括:常规概括题目比较简单,认真的去读题干,搞清楚题干到底是在问什么,比如「转型期青年人的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那么对象就是转型期青年人,材料中老年人以及其他对象就不要管,心理问题表现,那么材料中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心理问题产生的危害统统不是作答要点,为什么大家都是抄写材料,有的分辣么高有的很可怜了,关键是要抄对抄准。归纳概括可是占了申论的大半壁江山,这个模块成功了,其他模块都成功了一大半。

下面举个例子:2018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分析:

材料特点:虽然材料篇幅变短字数变少,但材料比较琐细,要点的找寻不容易。

主题关键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逻辑方向:发展过程

先呈上我的答案:

具体过程:(1)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包产到户,土地所有权不变,村民对承包地有经营权、使用权,承包期是3至5年。1984年提出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2)90年代中后期,二轮土地承包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3)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4)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关于材料的分析:

2.对策提出:这种题型以归纳概括作为基础,一般情况下,先是要求对材料中的问题和原因加以提炼概括,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当题干中没有指出要写问题或者原因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尽量写出来,目的是踩中关键词。对策提出的时候要依据问题或者原因来提出,因为题干中有「针对性强」的要求,题干中的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命题老师反复斟酌过的。

3.综合分析:以归纳概括为基础,只不过把各种散落在材料中的问题(表现)、原因、危害、意义、对策等要素(提取这些要素就是归纳的过程),用严谨的逻辑思维把要点提取出来排布好(排布要素的过程就是逻辑分析)。这就是综合分析题目的本质所在。启示题不必多说,解词解语题观点题,是典型的归纳概括外加逻辑梳理。

这里我分享一道我仔细揣摩过的综合分析题目的答案,我们一起感受下:

如何理解「给定资料2」中「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的主张存在著「伦理悖论」? 15分(严密、完整、简明,不超过200字。)

大白解析:这句话是指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在物种和个体层面存在相互矛盾。

这是因为:一方面物种层面:每一物种是生态链中重要一环,相互平衡,物种由个体组成,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伦理权利。另一方面,个体层面:生态系统中物种所履行生态功能是做食物,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上。

因此,保护动物不等于保护每一个个体,但是动物也享有伦理权利:(1)不能乱杀滥捕;(2)不应遭受无谓或无度的痛苦。

有心提高的同学可以去找到2012年对应的这道题目,自己作答练习一下。除了第一句话中的「相互矛盾」一词是我自己写的外,其他的关键信息点都来自于材料,这就是根据材料来作答申论。我们具体分析下这个答案的逻辑组成,体会一下申论综合分析的「分析逻辑美」。

这句话是指动物的平等伦理权利在物种和个体层面存在相互矛盾。(结合材料通俗谈下理解)

这是因为:一方面物种层面:每一物种是生态链中重要一环,相互平衡,物种由个体组成(这一句话重点在阐述权利平等的原因,为什么),每一动物个体都有平等伦理权利(这句话是「平等权利」的具体表现或者具体理解,表现在每一个个体上,是什么)。另一方面,个体层面:生态系统中物种所履行生态功能是做食物,(这里在阐述「伦理悖论的原因」,为什么)物种的伦理权利应该建立在该物种个体牺牲自己的基础上(「伦理悖论」的具体表现或者具体理解是个体必须作出牺牲,是什么)

因此,保护动物不等于保护每一个个体,但是动物也享有伦理权利(得出结论):(1)不能乱杀滥捕;(2)不应遭受无谓或无度的痛苦。(之前是解决怎么看,现在是怎么办)

总结一下作答思路:

谈完理解+分析原因、表现(表现也可以放在原因前面提出来,这个没关系)+观点、对策

大家可以仔细来做一下这道题目,然后再对照下我的作答逻辑思路,看看我们材料的本质规律是不是这样的,这道题我做了很多遍,最后才觉得把逻辑思路吃透。

4.贯彻执行:有一部分是「告别跟风,走向成熟」评论短文式综合分析题,只不过披著公文的外衣,格式要求不得不重视。另一部分就是讲话稿、导游讲解稿、宣传短文、调查问卷、宣传书、倡议书、经验介绍、编者按等题目,虽然逻辑上的形式变化较多,但是本质都是从材料发散逻辑,由材料的要点出发,梳理要点的逻辑脉络,跟前面的「鹤溪缸窑」「社区安全」题目一样,这个部分做多了总结多了无论题目形式怎么变化,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这些题目如何具体破解,可以观看我的《大白巅峰申论视频》,10多道题目,每一道都极致剖析题干和材料,答案加工的每一步都非常清楚。如果你在申论备考中有任何困惑,可以添加我的微信dabaiwsl,我会尽力作解答。

第七部分 感悟申论的逻辑美

申论作答需要有逻辑性,对应的是题干中「有逻辑性」「逻辑清晰」「条理清晰」等明确要求。除了阅读理解能力之外,逻辑梳理能力,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分析能力,构成了决定申论高分的第二大核心能力。

因为,当我们有了清晰的逻辑梳理能力,我们在寻找要点的时候,围绕主题关键词,才能明确具体方向,而不是无头苍蝇。有了背后的逻辑支撑,我们寻找的要点,才能横向到边(各个逻辑层次都具备),纵向到底(每个逻辑层次下的具体要点都齐全)。

简而言之,逻辑分析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够全面、精准的抓取要点。

下面我们以2014年省部申论真题卷第四题为例交流下

四、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分)

要求:(1)观点明确,简明深刻;(2)扣紧材料,重点突出;(3)语言流畅,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在第(3)项要求明确了「有逻辑性」的要求,何为「有逻辑性」?简单来说,就是把材料的思路脉络捋清楚,把材料中围绕某个主题或者核心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对策等要素都找出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层次呈现出来。

今天我们不展开这道写作短评的题目,来探讨一下大家觉得更难更具挑战的解语题:

二、谈谈「预先失败」这一概念在「给定资料4」中的含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这道题让我们谈谈对预先失败的理解,其实就是回到材料中去找到关于预先失败的各个方面的逻辑要素。逻辑要素找到了,咱们就算是理解透彻了。

逻辑要素包含了预先失败的表现、原因、危害、对策。

即使我们知道了这四个层次,依旧在材料阅读中感觉挑战很大,要想清晰的判断属于哪个层次,还真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

这道题目普遍反映特别难做,因为对应的材料4晦涩难懂感觉抽象,再去理解这样的一个词语,简直难上加难。

其实材料读不懂的很关键一个方面就是逻辑层次不清晰,不清楚它到底是围绕预先失败讲了什么内容。

下面来展示一下一位非常用心,领悟能力很强的学员听课笔记,可以说他已经把这个材料吃透了,请大家找到材料进行对号入座,一起感受下我们材料的「逻辑美」。

第八部分 大作文如何化整为零高效突破?

大作文,对于很多同学都是老大难问题,但是大白相信有方法的付出,突破大作文,在一小时之类写出二类上,接近甚至超过一类文水准的文章,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通过大量学习,我发现应用「坚持问题导向、化整为零突破」的思路来备考大作文,是最高效的方法。

大作文化整为零框架图

大作文化整为零备考作战图

就跟步步高点读机一般,哪里不会点哪里

大作文我们具体面临的问题何在?

(无论是什么考试,都首先要精准梳理自己面临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

----------两大问题。文章写什么和文章怎么写。

第一个问题:文章写什么?文章如何布局框架?如何拟定总分论点?

大作文思路框架主要有四类:

解释内涵型:重点围绕主题的内涵行文

分析阐释型:重点围绕主题的意义(危害)行文

解决问题型:重点围绕解决主题的问题行文

认知事物型:关于主题的「内涵、意义、解决对策」平行推进

请尤其注意:

这四类文章类型的划分不是我们研究文章写作本身得出的观点。而是研究申论题干和材料的结果。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归题干和材料,请高度重视这一点。

(大家千万要扭转思维,申论大作文不是单纯的写作考试,有些专家教授,自身文字功底扎实,写作水平较高,熟悉文章写作规律,在教授申论大作文时,上前就给学生灌输文章可以怎么写(比如政论策论评论等),而轻视或者忽视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这篇文章可以采用这种思路来写作)

申论是一个客观性考试,总分论点的潜在意向在题干和材料中都有明确的暗示,我们要做的就是按图索骥给挖掘提炼整合出来。

以2015年北京卷为栗子。

要求以「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为话题,我们通过对材料的逐一梳理,最后拟定的总分论点为:

总论点: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分论点一: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需要政府全面实施科学素质工程,统筹「一盘棋」。

分论点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需要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普工作,争做「排头兵」。

分论点三: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需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当好「传声筒」。

以上三个分论点几乎能够涵盖材料中所有的内容和层次。大家可以反带进材料思考下。

这个文章的行文层次,就是解决问题型的文章

以上是关于文章写什么的分析。

这个文章的行文层次,就是解决问题型的文章

再举个例子:

四、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当前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形势,以「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

题干要求我们围绕「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来写作,材料主要围绕双创和众筹来展开。 我们看这句话,最后落在「价值」二字上,何为价值,通俗理解就是意义和作用,翻译一下,众筹除了金钱之外还有怎样的意义效果,这就是写作大体方向

阅读材料会发现,关于众筹的金钱价值,材料中讲述了众筹能够筹集资金,解决创业项目的融资难题。除了聚集资金外,还有其他怎样的价值,就是我们行文的具体方向

仔细阅读材料以后,会发现众筹模式有以下价值:(关于材料的分析理解待更新)

资源价值:整合聚集资源

个人价值:实现创业梦想

商业价值:创新商业模式

社会价值:促进公平正义

这一篇是关于分析阐释型的文章。

再来一篇解决问题型的文章,咱们基本就凑齐啦!

我们选择2011国考地市级申论试卷「失根危机」,我们可能觉得年代有点久远,但是经典永恒,2011年省部级「黄河精神」卷如果我们现在再做,依旧是难上加难。申论的真题卷已经够多了,我们只要研究透彻那么四五套就可以的。

我们以思维导图呈现对题干和材料的分析,最后如何得出分论点的。

「失根危机总分论点提取过程」

三个分论点:

化解失根危机,解决随迁务工子女上学难题是关键。

化解失根危机,加强农村教育繁荣乡村文化是基础。

化解失根危机,传承发扬优秀乡村文化是核心。

以上是关于文章「写什么的分析。搞清楚写什么,我们才明白整个文章围绕什么来写,每个段落写作方向是什么,而这一步也是文章确定基调的,非常重要,我们多花点时间思考总结,多练一些文章的总分论点。

此外,很多小伙伴眼光都聚焦于如何工整对仗,新颖出彩,形式固然重要,但是分论点的关键词这个内涵更为关键,否则不就是「徒有其表」,以上三个案例中的分论点关键词得出过程,我们如果能迁移到同类题中,这个难题基本就突破了。

为了帮大家更清楚把握总分论点提取的思路方法,我们选择最新2019年地市级申论真题详细展示下题干破解、材料分析、总分论点架构的全过程。觉得不错请点赞鼓励下,谢谢啦!

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就是怎么写的问题,基本框架思路有了,但是具体到开头、主体段落、结尾还是不会写。

写不出来首先就是想不出来,思维阻塞,素材缺乏,无法用自己认可的语言来表述。

以上两点哪一个更为关键?

思维阻塞,因为思维贯通后是能够应对不同写作主题的。主题不同,但是分析问题的思路是一致相通的,要么分析原因,要么分析意义,要么分析危害,要么对比分析,等等。这些分析的思路能够快速帮助我们打开写作论证思路,解决下笔无言的尴尬

同时,学习分析论证思维又是很容易上手的。要比我们背事例、背名言警句更高效,如果是素材缺乏,我们完全可以回到材料中合理巧妙灵活自然的化用素材事例。

接下来,我们著重来分享总分论点确定后,搭建好了文章框架,我们如何具体行文展开?解决下笔困顿的难题。

大白通过多年的思考总结发现,提高申论作文写作能力的捷径,就是毫米级的模仿练习

这8个字很简单,但是内涵却很丰富。我们一一来拆解。将分为模仿练习的对象是什么、何为毫米级、如何模仿练习来分享

1.模仿练习的对象是什么

首先,模仿练习的对象是什么?不是所有的时评文章、申论范文都适合进行仿写,有的文章风骚独领读起来荡气回肠,但是如高山一般,只能仰望,更别说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速成。

我们要想高效模仿,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将他人所长为我所用,就需要基于备考的现实视角去考量。当看到一段精彩的段落,思考一下,能否结合我们已经出现的申论主题,通过变换或发挥,转化成自己笔下的文字,如果可以,那就值得再仔细品读;如果还能同时适用于不同的主题仍然不失光彩,那更是极好的!这样的段落就是我们要去专注研究思考并付诸练习的。

所以,选择那些或思想、或表达、或逻辑、或句式很精彩,同时普适性又比较强,感觉万金油的段落或者句子,去思考仿写,就是正确高效仿写的第一步。这样的句子哪里找?大白帮大家从成千上万的文章中挑选。在《申论作文拆解训练》栏目推出,只要你想练习,每周都可以去自由施展。当一句话,一段话能灵活驾驭了,组合在一起,一篇完整出彩的文章就不远了。

举个例子

示例: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既有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又有最刚性执行、最有力实施,才能真正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藏身,用制度的生命力涵养生态环境的生命力。(摘自)

请大家来看,这个例子是否符合我们刚才说的标准?为什么会被我们选中?

首先段落主题是在强调「法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申论考试中遇到的很多主题,比如「道德建设」「城市公共安全」「文化保护」等话题,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依靠法治建设、严格执法来保障。这个维度是很常用的,所以值得借鉴、练习、记忆。

再来看,「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句话咱们肯定是听过,可能说不全,如果在文章或者面试中呈现出来,会令老师眼前一亮,立马可以拉高逼格。

继续看后面这句话,横线以外的部分,可以换成其他的主题,都是恰当适用的。比如说,之前申论考察过「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我们可以这么写: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既有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又有最刚性执行、最有力实施,才能真正让倒卖毁坏文物的行为无处藏身,用制度的生命力涵养文化传承的生命力。

就是换了几个字,你能说这样写,没有竞争力吗?

2.何为毫米级

刚才是解决了模仿练习的对象有哪些特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探讨,何为毫米级?

毫米级意味著不是对文字信息简单地感性式的输入,停留在理解大意的层次上,而是要深挖一层,把一段话,拆解成一句话,一个词,真正去体会每一个词的作用功能,与其他部分的逻辑联系,我们的《申论作文拆解训练》的评析和应用场景等部分,都是承担这样的功能,当然也是大白化整为零、拆解学习的过程展示。

只有把一句话拆解成一个个小零件,然后又用思路逻辑把零件组装起来,我们才算是真正复盘了文章作者的思路、思想和表达。也只有真正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们才能谈如何去模仿、转化和驾驭。否则,我们会跟以前一样,看了那么多的精彩范文,依旧写不出一篇,甚至一段。其本源上,还是由于我们蜻蜓点水,没有下到「毫米级」的功夫。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提倡模仿练习,求质而不求量,求深度而不求广度。

3.如何模仿练习

最后,我们来探讨下如何模仿练习?

第一,坚持量小高频重复。不要太贪心,每天一点小积累,将会实现作文写作大跨越。我们之所以备考作文身心俱疲,就是因为目标太大,理想太高,不切实际,作文提高就是小火慢炖的过程。两天之内,我就去理解、记忆、练习一段话,多次去重复记忆,就跟记英语单词一样。把范例和自己写的都记住。我们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小本子,记录下每一次成长的脚步。也可以直接去我们的打卡小程序,在「我的打卡」去查看回顾。

第二,放置于实战环境。模仿改写的时候,最好是拿出我们已经出现过的申论命题主题去演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有的时候,想不出已经考察过的作文主题,可以结合我们平时看到的社会现象或新闻热点,去练习。

第三,反复思考修改。一开始行动的阻力会很大,有时候看到别人仿写的段落妙不可言,自己的作品却相形见绌。不用著急,别人写的好,是因为下了功夫,我们现在就要补课。如何补短板?一方面要善于去分析借鉴别人的优秀成果,同样一个仿写段落,看看别人是如何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积累的。另一方面,我们已经练习的段落,尝试多次修改,自己的孩子,看看怎样才能给他装扮的更好看,机关里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比如,我们说不会提出对策,如何高效借鉴,毫米级模仿?下面来看:

【时评段落精选】

当然,在暑期市场「火热」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有的夏令营缺少策划和内容,有的艺术培训价格虚高,有的儿童节目有低俗化趋势。为此,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家长也要做好甄别和筛选,各大机构和商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我监管,突出品质,各方形成合力,以优质文化浸润孩子的假期。

(2018年08月23日人民网时评《以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假期》)

【独家评析】

1.段落结构分析:罗列问题+对策

2.技法分析:

当然,在XXX的同时,XXX部分可以填写一种客观的现象,也可以阐述成绩

对策提出时,以「为此」来衔接,引领思维走势,我们要学会应用逻辑衔接词,告诉阅卷人,接下来要阐述什么内容

3.主体分析法:

相关部门;家长;各大机构商家三个主体,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这三个表述,大家记一下,申论写作,面试都用得上。对策内容稍加改动就能迁移,比如,针对电商平台购物,同样适用。

4.此文标题是「以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假期」,这个段落最后一句,加了优质一词,加上修饰词和限定语,立马可以把内容严谨化,生动化。

小试牛刀,仿写一段:围绕主题「教育要尊重成长规律」(2017年多省联考「平衡」主题类文章超前教育和速成教育),进行毫米级仿写练习。

随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方式也趋于多元化。当然,在各种外语培训,特长培训「火热」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值得人们思考。有的培训班不符合教育规律,一味追求超前习;有的艺术特长班高额收费;有的家长之间盲目跟风,攀比。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不仅给孩子增添心理负担,还会抹杀孩子对某方面的兴趣。为此,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合理规范,家长也需要根据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合理甄选和筛选。各大商家也需要进一步强化自我管理,突出品质,各方形成合力,为孩子打造更优质的教育环境。

再举个例子:从下面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毫米级模仿掌握对策写作的五个要素。

【时评段落精选】

2018年故宫暑假知识课堂,【1】通过知识讲解、主题参观和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2】让孩子们了解故宫建筑和器物、宫廷生活和文化知识,探寻紫禁城的文化瑰宝,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3】从而让小朋友们更好的了解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2018年08月23日人民网时评《以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假期》)

【独家评析】

1.段落结构分析:这个段落主要是在介绍故宫暑假知识课堂具体内容,实际上也是在说明课堂的具体措施。

2.拆解分析:

【1】通过XXX形式,是在说明对策的手段

【2】让孩子们了解知识、探寻瑰宝、感受文化,是在阐述对策的内容

【3】从而让小朋友们,是在说明对策的目的

以上,对策的核心要素就都有了。对策=主体+客体+手段+内容+目的。此处客体是孩子们,主体是故宫组织方。

现在get到如何把对策写的更饱满了吗?

【小试牛刀】

我们把对策「加强青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以上五个要素展开写作,注意,五个要素不是必须都要具备哦。请大家从以下仿写中寻找「五要素」的踪影

仿写1: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要将教育作为解开青年人「心结」的钥匙,通过心理讲座、相声小品节目播送、心理健康运动会、「社区一街道一区」三级心理咨询这些看得见、用得著、有实效的措施,不断提升青年人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心里承压和愉悦自我能力,及时疏通心理「梗阻」,让青年人拥有更强健的心魄,更自由的灵魂,更广阔的胸怀,更宏大的格局。

仿写2:

青年人的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人的发展后劲,成败得失。要加强青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管齐下,久久为功,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教育活动,建立心理咨询热线,培育大批优秀的心理咨询师等多种形式,让青年们了解心理健康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明晰自己心里健康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让青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心中常怀缕缕阳光,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学习借鉴别人的优秀范文,同样需要这种毫米级学习别人文章一个段落内部、句与句之间、句子内部是如何编排,如何遣词造句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一种很好用的方法,就是标注出别人写这一句话这一个词的目的意图、别人思考分析的思路是什么、目的何在。帮助我们快速梳理写作逻辑脉络。

2017年国考79.5小伙伴手写笔记

请大家看一下,上图中,标注了材料中提炼出问题、原因分析,意义分析,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意义等字样,这其实就对别人文章的分析理解,大家可以尝试学习练习。下面,我们更详细的来呈现如何高效阅读吸收」范文「。

如果需要2017年国考申论79.5小伙伴完整学习经验的,可以在评论区留邮箱,后面统一推送给大家。

第九部分 走出「范文」阅读舒适区,深入高效阅读样板示范!

编者按:大家都知道在申论备考中学习人民网、新华网、半月谈文章,但是如何高效利用,穷尽一篇文章的养分,是我们纠结的问题。

君只见,学完评论文100偏,只记住几个只言片语。跟「不会作诗也会吟」相差甚远。

今天带著大家精细化具体化分析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且看原文如下:

【大白独家评析】努力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此处为原文,原文选自《半月谈网评》

随著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应该说,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心态亦有之。至于说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竟然让偌大的中国一度出现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

我们固然可以恨铁不成钢,去指责、去痛惜国民的这种心态,但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良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深知,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可能仅仅在期望中生长,在口号中形成。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大道。

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在大家常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那就要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地方。公平正义不能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成为真真切切的实践。公平正义的社会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付出就有回报,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在这样的社会中,奋发进取自然会成为社会心态的主旋律。

我们要为理性平和心态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通过发展民主、建设法治,使得社会公众能有序参与政治发展,社会公众的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诉求与愿望能在民主的制度下得以实现,社会矛盾与利益纠纷能在法治的框架下公正解决;违法必须受到惩处,不存在「法外施恩」,不能搞「下不为例」。让「潜规则」不再管用,让「小圈子」不再嚣张,让「我爸是李刚」不再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理性平和。

我们要为开放包容心态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阶层群体多元化是事实,是趋势,但是某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以影响其他群体的生存为代价,所有社会群体都要在同一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你可以走你的阳光道,但你至少必须给我留下我可以走的独木桥。我们以住房问题为例。在房地产发展中,如果不能满足老百姓居住的底线要求,又如何让老百姓包容那些逐利的过分欲望?当指责老百姓存在「仇富」心态的时候,也许更应该深究,一部分人的一些暴富行为是不是已经影响了老百姓的基本生存?

最后需要说的是,社会心态的培育亟待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急于求成。紧要的是,我们把社会环境营造好,并附之以科学的导引,使健康的社会心态在我们的社会中生长并形成气候。

以下为独家评析,支持请点赞哦

阅读前请注意:方括弧内部分为所添加的评析说明,加粗处是文章本身值得借鉴的亮点表达。

努力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

随著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第一段:大家完全可以把这个模式记住带走,以后写开头就可以套用发挥了。并且你会与众不同!!!

且看思路分析:

1.抛出问题:随著现代社会的演进,( )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2.列举政府如何重视或作为: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 )

+3.意义分析: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 )有利于()

+4.亮明观点:( )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应该说,目前的一些社会心态状况并不能令人乐观。因为经济多年持续快速发展而不思进取的心态有之,因为看不到成功与进步的可能而放弃进取的心态亦有之;一些富起来的群体、一些有权有势的群体骄横狂妄、肆无忌惮的心态有之,一些弱势群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的心态亦有之。至于说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件,竟然让偌大的中国一度出现盐「慌」,非理性抢购行为反映的,正是背后浮躁、焦虑、不淡定的虚弱心态。

第二段:社会心态问题罗列:四个有之。最后加上一个典型事例剖析,引出中心话题----心态问题

我们固然可以恨铁不成钢,去指责、去痛惜国民的这种心态,但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良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段:这个口吻大家一定要学习,将来面试的时候,对于一些较为负面的社会现象让你谈看法,比如,对于道德绑架式的逼捐怎么看,我们在批评指责当事人的同时,更应该去深入分析产生其客观原因,逼捐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大病救助等公益性帮扶还存在空白……我们要多思考,申论不思考等于零,面试不思考你就是一台冰冷的答题机器!!!!怎么拥有一个全面、客观、辩证的思考模式,紧紧跟著大白走。。。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深知,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可能仅仅在期望中生长,在口号中形成。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大道。

第四段:各位参加申论考试的童鞋有记忆我们2014年的申论卷,其中主题就是心理健康,这里在论述个人的心理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让你接著往下写,你是不是要写如何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个主体段落就这样华丽丽的出现了

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在大家常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那就要让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社会的每一个地方。公平正义不能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成为真真切切的实践。公平正义的社会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付出就有回报,让奋斗者有收获,消极者受鞭策;让强者有得,弱者亦有获。在这样的社会中,奋发进取自然会成为社会心态的主旋律。

第五段:分不清楚是政论文还是策论文的童鞋请擦亮眼睛,这个段落是什么文体,段首句一看告诉我们,要怎么做,貌似后续是讲如何营造,而实质上后面都在论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以及公平正义与奋发进取心态的逻辑关系

我们要为理性平和心态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通过发展民主、建设法治,使得社会公众能有序参与政治发展,社会公众的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诉求与愿望能在民主的制度下得以实现,社会矛盾与利益纠纷能在法治的框架下公正解决;违法必须受到惩处,不存在「法外施恩」,不能搞「下不为例」。让「潜规则」不再管用,让「小圈子」不再嚣张,让「我爸是李刚」不再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理性平和。

第六段:文无定法,自圆其说,大家看看这一段落是如何展开分析论证的?提出分论点之后,「通过」XX途径,达到或者实现一堆效果,这种效果是理性平和心态的必要条件,用个逻辑推导公式:民主法治建设→利益保障、权益实现、公平正义→理性平和,这个论证过程是不是很容易掌握?

我们要为开放包容心态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现代社会阶层群体多元化是事实,是趋势,但是某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以影响其他群体的生存为代价,所有社会群体都要在同一个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你可以走你的阳光道,但你至少必须给我留下我可以走的独木桥。我们以住房问题为例。在房地产发展中,如果不能满足老百姓居住的底线要求,又如何让老百姓包容那些逐利的过分欲望?当指责老百姓存在「仇富」心态的时候,也许更应该深究,一部分人的一些暴富行为是不是已经影响了老百姓的基本生存?

第七段:文段分析论证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从理论上说,某一个群体的发展不能够影响到另外群体,后半部分举了一个具体的生活实例,以住房问题为例,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一个段落就成型了

最后需要说的是,社会心态的培育亟待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急于求成。紧要的是,我们把社会环境营造好,并附之以科学的导引,使健康的社会心态在我们的社会中生长并形成气候。

拿过来直接可以用,顺手做2个结尾给大家瞅瞅:

案例1:最后需要说的是,心理健康建设亟待高度重视,但也不能急于求成。紧要的是,我们把外部环境营造好,并辅之以科学的引领,使健康的心理在我们的社会中塑造并形成气候(2014年国考地市级申论卷)

案例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动物福利保护亟待高度重视,但也不要急于求成。紧要的是,我们要把现行的动物福利法律法规构建完善起来,并加大动物福利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动物福利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2年联考申论卷)

段落框架:

第一段:引出社会心态,重点阐明其重要意义

第二段:点明社会心态存在问题

第三段: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四段:过渡部分,落脚到解决社会心态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段:我们要为奋发进取心态营造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第六段:我们要为理性平和心态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第七段:我们要为开放包容心态营造一个「和而不同」的社会环境。

第八段:展望收尾

这篇评论员文章生生就是一篇绝佳的申论范文啊!!!!

总结:看一篇文章,要从宏观著眼,看透框架布局,微观著手,分析表达逻辑层次,最后记住经典素材和亮点表达,才能把好文章养分吸收充分!

这种拆解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应用到范文学习中。这里给大家呈现几篇最近几年的真题范文,希望大家能按照上面的方法高效利用好。

参考范文1:

2018年国考地市级:试谈有与无 (五)「给定资料6」中提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观点。请你围绕给定资料反映的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问题,联系实际,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

试谈『有』与『无』

老子提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指的是房屋的门窗四壁,「无」意指其中虚无的空间。二者兼备,相得益彰才能发挥居住的功能。由此可见,「有」与「无」两个方面都不可忽视,不能偏倚。

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要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同样须要把握好「有」和「无」的关系。这里的「有」,主要包括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完善、商业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美化等方面,而相对于「有」, 打造宜居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公共服务、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市民归属感、获得感、安全感等「无」方面的因素,则更考验管理者的能力和智慧,更加彰显城市的格调与品位。为此,统筹处理好「有」和「无」的角色定位,是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要坚持基础设施有完善,普惠服务无极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在我们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各种高大上的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拔地而起,造型雅致,风格独特,一边是公共服务场馆收费昂贵、利用率不高、门可罗雀,群众望而却步,无法享受到预期的公共服务。相比而言,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仅仅是让天空「干净利落」没有一张「蜘蛛网」,促进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潜力倍增,更重要的是生动地体现了管理者在城市公共配套建设中所秉承的以人为本的良苦用心。如何真正将基础设施建设和为民服务的宗旨有机结合起来,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在城市建设中方方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要坚持经济发展有动力,文化传承无间断。当前不少地区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特色,纷纷推出规模扩建的仿古街区,全方位注入商业元素,喧哗的酒吧、随意改建的建筑物、各种小吃店、水果摊占道经营……站在街头驻足凝望,商业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没有半点休闲娱乐的轻松惬意,更为重要的是,老祖宗所留下的宝贵的传统文化元素早已不见踪影,剩下就只是机械式的千篇一律和千城一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借助当地文化资源发展经济的思路无可厚非,关键在于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弘扬应该齐头并行一体推进,失去文化元素的城市就意味著失去了灵魂,只有始终绽放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才能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

要坚持生态环境有改观,以景化人无缺憾。西方建筑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空间才是建筑的主角。」类比到城市建设,城市公共空间才是城市的主角和魅力源泉。李奶奶居住的瑞丽花园小区生态景观宜人,然而置身其中会发现真正可供居民活动的场地空间却十分有限,纵然景致宜人也无福享受,只能「望景兴叹」。对一个好的城市公共场所而言,「建设」只是一个基础,其塑造和养成不只在「造景」,更要借此「化人」。要给予生活其中的鲜活个体,足够的空间去感知和体验,从而让每个在这里生活、工作的市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也唯有如此,那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才能出现在城市空间里。

推进城市硬体建设与公共空间打造,统筹「有」与「无」,我们要做的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改变,相信通过我们不懈努力,定能谱写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传承交相辉映的美好篇章。

参考范文2:

【2015年国考副省级】

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让科技插上人性的翅膀

过去,科学曾是高贵神秘的象征。许多传统知识分子认为:「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但事实上,科学和人文一样精彩。科技不仅是一种「新文化」,也同样是一种生命。她早已摘下高贵冷艳的面具,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最深邃的思想。因此,让科技插上人性的翅膀,破除科学的呆板印象显得尤为重要。

让科技闪烁「人性」之光,需要培育以人为本新理念。科技作为一种灵动的生命,可能会展露出不同的侧面。但科技的核心——受人控制并且为人类服务的真正本质并不会改变。各种创造发明都是为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最重要的评比标准之一就是看科技作品有没有应用价值、能否造福人类。一旦科技偏离了这一轨道,就会变成与人对立的异化力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广岛长崎原子弹、白色污染……这些悲剧都凸显了违背本质的科技将会成为高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科技走人性化之路,首先必须要筑牢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科技全心全意地为人类服务。

让科技闪烁「人性」之光,能够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生命都有著自身的进化历程。宇宙在进化,人类在进化,科技也同样在进化。而科技为人服务的本质决定了科技进化的目的在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人类的发展也能反过来帮助科技完成蜕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人性化的科技将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而将具备更为丰富的情感,能更好地发挥个人自主性,最大化地展现集体的能力。科技如果失去人性,就会沦为破坏力巨大的怪兽,将人类文明成果毁于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使全世界整体的经济水平倒退了几十年!因此,科技只有走人性化之路,才会成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人类文明长远健康发展。

让科技闪烁「人性」之光,需要不断取得技术创新新突破。如今,人类已经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的历史性飞越。无论是蒸汽机,还是电力,抑或是电脑,每一个划时代的科技产品背后都有著人性的影子,都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改善生活、提高生产效率,最终更好服务人类。只有以人性为依托,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丰富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若是技术停止了前进的步伐,那么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就是前车之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因而,科技的人性化之路需要靠技术创新来披荆斩棘,让技术创新成为引领科技进步的急先锋。

科学是精彩的,科技的进化历程也充满著传奇色彩。科技的生命化要以为人服务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跨越为根本。只有这样,科技才能将「人性」之光照耀到大地上。让科技插上人性的翅膀,给小家一个温暖的期许,给大家一个明媚的希望,给人类一个浩瀚的未来。

参考范文3:

2013年多省联考真题 「给定资料2」中提到「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引发了你什么思考?请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让新时代工人迸发出新力量

曾经,《咱们工人有力量》那激昂欢快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深切的诉说著整个时代对工人老大哥的无限敬仰和热爱;如今,提到中国新时代工人,更多只是生产流水线上操作工的代名词,工资报酬低、发展空间小价值贡献少是他们身上的共同标签。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我们亿万劳动者大军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繁荣稳定。故而,让新时代工人更好安身立命、享有尊严、仰望星空,迸发出全新的力量是当下的应有之义。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劳动报酬,让他们更好安身立命。当前受国际「次贷危机」影响,一度依靠中国人口红利优势、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工人安身立命的工作岗位被迫遭受剥夺。此外,一线技术工人薪资报酬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生存生活艰辛一直以来也饱受诟病。为此,作为企业,一方面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规范化管理; 另一方面要重视人力资本重要性,为工人支付更高劳动报酬。政府层面也要积极作为,果断出击,通过专项扶持、加大补贴力度、实施税收减免、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尽量维持制造业就业稳定。

完善职业教育培训,提升自我认同感,让他们更加享有尊严。中国工人在2009年已经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但时至今日却无法改变社会地位不高、难以赢得应有尊重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线工人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可替代性强,职业晋升空间受限所导致,为此,政府、企业要各司其职,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加大技术型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制度,优化职业学校培训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附加值,同时科学设置人才晋升模式,拓宽一线职工上升流动渠道,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更好立足岗位,争做贡献。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让他们更能仰望星空。企业工人,不仅仅是生产要素,更是充满创造性,有著梦想追求的个体。工人发明家孔利明20多年来,为宝钢解决各类疑难杂症,主导生产工艺改进,直接创造上千万元经济效益。在宝钢像孔利明这样的蓝领创新带头人还有很多,通过他们的技术革新,不仅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也让他们自身体会到了更大的价值自足和理想实现。作为企业,要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创新激励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技能创新竞赛,为职工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源泉!

让新时代工人更有力量更加骄傲,是保障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支撑。相信随著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技术创新机制的逐步推进,新时代工人定能迎来山花烂漫、生机盎然的春天!

参考范文4:

201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副省级以上) (四)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弘扬黄河精神 传承民族经典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更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黄河流域孕育了举世闻名、内涵丰富的黄河精神,它们是勤劳勇敢的抗争精神、甘于奉献的爱国精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指引著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勇前进。为此,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弘扬黄河精神,传承民族经典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弘扬黄河精神,就是要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翻开黄河的治理开发史,就是一篇恢弘的人与自然的斗争史,面对黄河的气势恢宏与惊涛骇浪,我们从未选择屈服,古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再有王景治黄安澜八百年,今有「上拦下排、两岸分治」的防洪工程体系建设……这些治黄实践中无不体现出我们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和危机,无不是以勤劳勇敢、敢闯敢拼的精神,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意志来奋力抗争、应对化解,这种抗争精神在当前更具现实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已经起航,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唯有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奋勇直前,才能牢牢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

弘扬黄河精神,就是要弘扬滋养万物、孕育生灵的奉献精神。黄河自身的水量并不充沛,但却以有限的水资源,滋养著全国12%的人口,灌溉著15%的耕地,与此同时,黄河流域孕育了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诸如思想家荀况、政治家蔺相如、军事家卫青等优秀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历史星空中闪亮坐标,指引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前进。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已然成为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因子,激励引导著我们顾全大局、爱岗敬业、讲求奉献,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弘扬黄河精神,就是要弘扬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我们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治黄成绩,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已经征服了这条桀骜不驯的河流,在历史上黄河是连年决口、不断改道,周边百姓深受其苦。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是否应该秉承先人之遗志,致力于使黄河变清?水利专家王化云同志给出了答案: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应该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这个论断的提出是基于我们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它充分体现了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应该进一步得到有力弘扬,我们经济的发展应该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的总体布局下进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始终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永恒的主题。

弘扬黄河精神,需要的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我们对于五千年文明史发展历程的深刻反思,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构,对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步伐的不断调试,也唯有如此,才能让黄河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劲动力,共同谱写出亿万华夏儿女的壮美诗篇。

参考范文5:

四、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当前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形势,以「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日益增长的双重推动下,众筹这种商业模式应运而生。当下极具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成功高效的企业运营模式都表明,广受青睐的众筹并不是简单的金钱「收割机」,更具有多方面的深层次价值。因此,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全面分析和把握众筹金钱之外的价值显得尤为迫切。

众筹,有利于转变传统创业模式。传统的创业模式面临找投资人难、筹措资金难、产品销售难的「三难」问题,直接导致众多创业公司和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甚至破产。而众筹恰恰改变了这种模式,将外部交易变成内部合作,某种意义上,消费者就是投资者和生产者,同时因为聚集了不同领域、行业的众多优秀资源,产生了强大的裂变效果,不仅解决了困扰企业的基本存续问题,而且激发了创新活力,由众筹开始,形成了创新创业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充分利用众筹平台的同时,还要大力完善众筹平台功能,积极宣传众筹模式,勇于借鉴企业成功运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挥众筹优势促进企业成长壮大。

众筹,有利于实现创业梦想。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创业梦,无论是朝气蓬勃的 90 后群体,还是即将面临就业抉择的大学生,亦或是深陷工作困境的在职人员,但囿于金钱、人才、精力、资源等多种原因,大部分人抑或畏难不前,抑或半途而废,抑或碰壁流血。然而,众筹的出现为怀揣梦想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平台,它突破了创业之路人财物等多个环节的掣肘,为创业梦想的实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正是基于此,更要注重引导年轻群体尤其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做好可行性分析,克服创业艰辛,只有理性创业,才能如大家所说,众筹------「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帮你。」

众筹,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收入分配是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当前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鸿沟日益拉大,收入分配不均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日渐突出。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纷纷出台政策激励创新创业。在这种情况下,众筹平台为所有人创新创业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企业员工和草根创业者都可以成为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众筹成为缩小贫富差距、调节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杠杆。因此,要不断完善健全支持众筹发展的制度,只有制度到位不缺位,让制度释放红利,才能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众筹有助于个人创业愿望的达成,有助于传统创业模式的革新,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只有政策制定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才能促进众筹和创新创业相得益彰。

第十部分 申论作答中的字怎么写更吃香?

申论中的字和卷面重不重要,当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得分。

试卷经过扫描成照片后,字迹本身一笔一划不连笔,棱角越清晰,越工整,辨识度越高,阅卷人心理感受越好,多打赏1分左右是完全正常的。

不同题目由不同老师阅卷,所以几道题加起来,也会产生一定的差距。字迹看起来是由书写习惯决定,但是在申论考试中也是有「门道」的。

我们先看一些战友的卷面和字迹。

以上感觉都不错吧,字迹本身清晰可见,也比较工整,卷面写成这样,就不会因为外在形式在分数上吃亏。

如果你是阅卷人,在批阅十来份上面的卷面后,画风突转,变成下面的样纸:

你会是什么感觉?

如果前面严格按照标准给分,后面的,在要点和逻辑基本相当的情况下,我们因为心理感受有落差,少给1分在感情上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所以,字和卷面对申论成绩有影响吗?当然是有,完全没有是不可能的。

在这个方面我总结了9条经验,欢迎一起探讨交流。

1.字和卷面会有影响,但是没有想像中那么重要。因为要保证考试的客观公正性,所以国考省考都不会那么随意,只看颜值,就草率的打分,内容还是第一位的,要点逻辑等这些客观因素占绝对主导。

当然,卷面如果是极好和极差,很可能相对拉开一点分数,我们如果写出来的字阅卷老师看不清楚,都无法辨识,他怎么给你客观中肯的打分?

2.如果确实有卷面分,那么你与小伙伴的分差是相对而非绝对的。作何理解?比如说,你是阅卷老师,在你眼前,有10位同学卷面,都是都差不多的好,或者差不多的烂,那么老师基本上是统一尺度,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都不吃亏。

换过来,如果老师改了9份美观整洁的卷面,到了第10份,字迹潦草、龙凤凤舞、涂改严重,你是老师,会不会立马肾上腺素上升,有那么一丝丝的愤怒,少给你1分也就情有可原。

所以,这里就有一点儿随机的成分,靠些运气。

如果你的字不错,临近的卷面也都不错,我们很难体现出比较优势。

如果你的字不好,临近卷面都挺糟糕,也不吃多大的亏。

如果你的字很工整但是不美观,出现在一堆鸡爬里面,这时就是「鹤立鸡群」,多给抬举1分,不是不行。毕竟阅卷的是人不是机器,难免掺杂感情因素。

3.一般来说,省考卷面要求严于国考。总体来说,省考中的字迹比国考更重要,省考的阅卷老师相对而言,比国考阅卷老师更看中字迹,这是我们一个经常参与阅卷、学习马克思专业的导员说的。

从理论上说,国考是全国统一阅卷,省考是分省评阅。因为国考参与人数更多,体量更大,倒逼著考试阅卷在卷面评分上更为客观公正,受阅卷人本身心理感受影响越小越好。

4.如果字实在难看,还是需要练下字。如果我们的字迹跟刚才后面几位同学的差不多,建议还是练习一下,否则吃亏的几率是很大的,我们内容再好,别人看著不舒爽,也难搞。

如何练字?建议练习正楷,买一本字帖,主要练习笔画和结构,20天每天10分钟,就会有效果。我就是这么改变我的鸡爬字体的。当时国考申论75,如果字美观大方一些,我感觉应该可以上78。

5.练习标点符合优先于练习字体本身。我在批阅大量申论作业之后,发现有不少小伙伴的标点符号,是有点难看的,比如逗号,分号,双引号等,都很随性,我们想一下,一篇大作文中,标点符号按照字元来算,占比多少?我们可能没算过,大概是八分之一,试想一下,一张天使面孔,八分之一是麻点,什么感觉?

练习标点符合效率高,也不难。申论作答是由一个个字和标点构成,我们不能小看了这个细节,细节见真章啊。

6.书写作答有策略,否则时间不够用。小学生字体都知道更受青睐,但如果这么来写,时间往往会很紧张,字迹质量上来了,速度下降了,怎么破?

这里我分享一个独家的经验,按照字数要求来适当调整节奏。字数要求越少的题目,卷面形式对分值影响越小,我们字迹要求可以低一些,可以写快一点儿。

反之,到了贯彻执行,大作文部分,因为字数往往比较多,老师阅卷更累,我们这时候恰恰需要认真书写,体现出我们认真对待的态度,这样往往可以多挣几分。

以上就是我个人关于字迹和卷面的体会,有些地方是不是蛮新鲜的,我们的思路一直是坚持实战为本,只要能影响得分的因素,都会拆解具体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7.用笔有讲究。请大家先看下这张图

这是我当年备考时采用的方法,在每一支笔编上序号。考试的时候,优先使用1号,依次是2号、3号、4号笔。我要确保每一支笔用起来很熟悉,很顺滑流畅,写出来的字迹自己更满意。

所有的笔芯都是平时备考用过的,练习的时候觉得很好用,就立马放进文具袋,等上了考场使用。公务员考试竞争非常激烈,我当年是800比一岗位,这么多人厮杀,从知识储备到能力训练,到考前文具准备,每个细节都需要尽到全力。

我们多数小伙伴考场上都喜欢买新的笔芯用,但往往效果并不是太好,不同的笔芯写字感觉不同,字迹的美观度差别也很大。所以可以尝试下这种方法哈。

关于笔芯是选用0.5还是0.35的规格,建议选用0.5,0.38写出来的笔迹有点细,感觉很飘,效果不好。

8.阅卷呈现效果。阅卷的时候,我们申论标准答题纸上的红色方格消失,那么就只剩下我们写的答案,这个时候,每个字的位置就很关键,如果彼此左右间距和上下位置不均匀,非常影响评阅效果。

因此,字的大小要匀称,大概占到红色方格85%的空间较为合适,字不能太大,太大彼此之间的间距就很小,看起来很满很压抑;字也不能太小,太小结构上挤在一起,难以辨认。大小匀称以后,字与字之间的左右间距就会均匀起来。

字要紧贴著红色方法的下横线去写,这样保证所有的字在同一水平线上,看起来更为工整。

9.答案讲求布局。小题目当中不是所有题目都讲究布局,字数超过350字以上的,要相对注意一些,尤其是贯彻执行题目,当有格式要求的时候,要注意整个的答案版面。

我们举个栗子,一份正式的通报,我们会这样来布局。重点要关注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的位置分布。

为耐心看完的你点赞!希望这篇长文能升级您的申论答题操作系统,帮助你拿到理想成绩,码字不易,支持烦请点赞哈。有其他学习疑问可以加我微信dabaiwsl。


谢邀~~~终于有小伙伴重视申论了!我表妹今年也备考省考,我告诉她早点准备申论,在申论上多下功夫,但是前期她不听!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行测的答题技巧,学了小半年,行测最多也就75分,而申论一直是60来分的样子。当她觉得行测提不上去的时候,有跑来问我申论怎么学!她真的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其实申论在公考中一直被称为玄学,其实不然啊,申论只要掌握了答题技巧和答题训练,它一点都不玄学,反而更容易提分!!!

申论复习无非两种,学习和练习,其实就是输入和输出两种~~~

一、先说学习吧:

学习我是分为看教材和看视频两类来学习的。

很多人小白在备考申论初期都会对申论产生恐惧感,不知道怎么答题也不知道如何复习。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觉得申论难或者玄学,亦或者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的时候就是要从最简单的开始最做起。

1. 申论的复习要从最基础的开始,我是先把教材过一遍的,既然不知道怎么学,那就从看书开始。花了一周的时间里里外外把申论的规矩这本书看了一遍,初步了解了申论的考情和申论的基础知识。另外就是把里面各种题型的例题及解析都认真的学了一遍后就开始系统的看视频学习答题方法的。

2. 申论的答题方法课是跟著粉笔单淑玲老师系统学习的,单婶儿的课很适合公考小白入门学习,婶儿的课程内容和基础很全面,我是上了单婶儿的系统班,把答题方法和做题模板掌握了差不多之后就开始模拟写题,看看自己学的怎么样,本来还是信心满满的,当开始答题的时候发现很多学过的方法和技巧不会应用,看著题目和材料只能能硬著头皮的写,我觉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平时缺少实战性的答题训练,所以申论想考高分一定要学一遍高质量答题训练课程。

3. 学习了教材和答题技巧之后,我做了一次自我检测,这个检测不仅仅可以了解自己的复习情况,而且还可以之后自己复习的效果是怎么样的。就好比,在复习申论之前我是觉得就是照抄材料,其实不然。如果材料有一万字,你抄材料的字数决不能超过2000字,也就是20%,材料是提供论点论据的,你需要做的是提炼出关键词句然后组织语言去回答问题,抄材料抄的多话会被扣分的。虽说答案来源于材料,但是最后的答案是一定要高于材料,这个步骤就是能拿高分的关键,也是需要进行答题训练才能达到的效果!

4. 申论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积累素材,大作文是很需要素材案例和金句的支撑的,一篇申论大作文,首先要在材料中提炼出论点,然后找出分论据,然后总结出小标题,最后把积累的素材和案例都用在论述中,这样的大作文才算是完成。有时候我们看高分范文也是有目的的,比如我看理论热点面对面的时候,会把一些好的评论角度都整理下来,这样再平时的练习中可以用进去的话,是很容易和别的考生区别开的,最后考高分~

(说了一半了,提前给大家要个三连,爱你们么么哒~)

二、再说练习吧:

练习我也是分为看视频学习如何高质量回答问题以及真题套卷的全真模拟。

1. 有了之前学习答题方法的基础,我开始刷汤可特训七套卷进行高质量答题训练。从自己模拟写题转向跟著汤大大一起去训练答题,没想到效果奇佳。我先看了汤七的第一讲和第一套卷,基本了解了汤大大讲课方式之后便开始一套卷一套卷的跟著汤大大练,从最基本的划分材料层次,找材料的切入口,然后到总结段落大意,分析文章结构,最后慢慢就可以按照题干找采分点回答问题,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把汤七过了一遍,有了这么一轮高质量的答题训练,我的申论分数从50多分提高到了70多分,最后申论75.3分进面。不管你申论复习到什么阶段或者什么程度,只要想考高分的话就一定要跟著老师过一遍高质量训练答题才行!

2. 单单只听课是不够的的,我是先自己写题,然后听汤大大的讲解,再订正自己的错题,最后错题再做一遍,这样一来一回的写题训练,虽然过程枯燥,但是提分效果明显,做题也越来越规范,找得分点也是又准又快,汤大大的七套卷真的是我听过的课程中性价比最高的课程之一了。

3. 刷完汤七之后我的答题思路就打开了,知道怎么去更规范的写题了,分析归纳材料也很得心应手,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把在单婶那里学到答题方法和技巧用在了答题中,其实申论考试的不是你有多么好的文采,而是你可以通过答题训练去高度归纳材料,找准核心论点去论证说明,这样申论的复习才会有效,分数自然而然也就提高啦。

4. 进行过答题训练之后就要开始刷真题了。真题是宝藏啊,它是唯一一份官方的复习资料,权威性是有了,另外摸清真题的出题思路之后就会更顺利去答题。因为申论也是具有时效性的,很多材料和案例都是当年的时事政策或者社会事件,所以较远年份的题是没有做的必要的,近五到十年的真题搞一下就足够了,我是花了二十天的时间把近五年的国考卷和省考卷都做了一遍,因为国考卷是对省考卷有影响的,很多国考卷的改革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到省考的考试风向。

5. 刷真题也是要有方法的,我一般会自己先按照考试时间要求写一遍,第二天我会订正错题然后再写一遍,这就需要两套真题卷,建议买不同机构的真题卷,这样可以对比著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我们要有批判的思维去看答案,然后慢慢的总结出来自己的答题思路。

最后,重视申论才能在公考拉开和竞争者的差距,各位加油吧~~~码字不易,请求各位三连安慰~~~


申论的复习方法其实无外乎刷题和学习答题方法,这是总的复习方法,那如果更具体的说,申论的小题和申论大作文各自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

小题就是要靠多练习和多刷题,另外大作文除了要列框架外,还要积累一些可以用到素材和案例。申论复习先是要一起看视频学习答题方法和技巧,另外就是跟著有经验的老师一起去做题,自己写题很容意钻牛角尖,但是有老师带著你一起梳理和疏导的话其实要好得多~汤大大是一道题一道题的在训练,我是跟著一道题一道题的训练,这样过程虽然说比较耗时的,但是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七套卷刷了一半之后分数就到了70分,刷完之后就没下过70+了,所以申论该怎么复习,最重要的就是学练结合啊~

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啊,但是没关系,申论想要考得好还是要下一番功夫了,加油鸭~

万水千山只等闲,只求你的三连连~~~


江湖规矩,答题先亮明出身,本人在2017年连续四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并且四战四捷,其中三次面试第一,也算是老资格了,申论成绩好是主要原因,而申论好,对我的面试也有很大的帮助,不多数废话了,直接说说我的学习感悟!

对申论的学习感触较深。我认为各大辅导机构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学习素材,大家都可以采纳,但只适合入门学习,进一步提高需要你真正知道什么是申论,需要开窍的学。

辅导机构多数老师不是公务员,或者没有过公务员考试的经历。讲的头头是道,并不代表他可以上场考高分。机构的学习方法,也是总结了多年考生备考的主流方法,短时间内不会让你走弯路。可以快速了解一些题型的答法,简单的阅读技巧。

但是申论不是简单的阅读归纳和罗列要点,而很多的机构把重点放在了答题模版化上。你要明白申论考的是什么,考的是阅读材料,归纳重点,看材料写作文吗,没那么单纯。

入职两年多,虽然不是办公室岗位,但写材料是占据了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每日的工作,像极了申论考试。材料就是领导讲话,会议议题,工作项目工作,群众诉求,根据这些要写汇报,写简报,写预案,写讲话稿。每天根据领导的意图来写东西。

1、我这里强调的是申论考的是 【公务员的悟性】,悟的是出题者的意图。出题人都是机关老谋深算几十年,拿这几个材料整合在一起,有悟性的青年会读懂,会意一笑,提笔就写。而没有悟性的小伙伴,这时想起来一些模板方法罗列。那么谁适合机关单位,谁稚嫩、不适合一看便知。

2、我们在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后,在阅读申论时一定要记得转变公务员身份,角度不同,方法也就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比如2014年国考地市级第一题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做了哪些大事件的归纳。这时候你需要把自己当成项目负责人,在向你的分管市长汇报该项目的工作,两分钟就要汇报完,市长不听细节,领导怎么会去在意你是发传单还是做专版。

你需要从几个方面去告诉他我们几个月来的工作。

一、制度机制上干什么了;

二、人才引进上干什么了;

三、配套机构设施做什么了;

四、宣传教育是不是也有努力。

大多数培训机构给的标准答案纯粹为了套所谓的模板,模板真的可以让我们思路来的更快,但是需要你在材料和出题者意图之间找个平衡点。不是说机构教的方法不行,而是你要弄清楚这里面的重点是什么。

汇报完毕,市长可能追问你某些方面。再汇报细节,咱们申论只考第一次汇报,这就是提炼归纳。用心的归纳,公务员角度的归纳。

3.语感。语感很重要,但申论语感培养并不难。你需要积累和学习。人民日报,政府工作报告,历年真题等,都是宝贵的资源,这也是申论出题人身边的资料。拿来干什么,精挑细选,阅读,背诵,提炼。语感练出来了,一边阅读,一边信息点就出来了。

这里宣传一下个人公众号,专门站在我公务员的角度,写一些热点分析发布,对大家培养语感很有帮助,我也整理了自己申论的学习方法、面试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公考三寸讲台》,谢谢。

再说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吧!大家记得点赞哦!不要光收藏了,我码这么多的字也挺累的!

申论对于公考而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该如何提高申论成绩呢,我从大作文入手,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路。

一、要有自己的写作方式

(一) 立意明确,开门见山

开头结尾都是阅卷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有限的篇幅内,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决定整篇文章的层次高低。开篇即点明整篇文章的核心论点所在,开门见山,之后快速将话题的意义、重要性拉出,绝不拖泥带水。

(二)行文严谨,务实写真

申论考察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而文字表达能力是基础,基本与机关公务行文一致。因此,在申论写作是应当摈弃虚浮圆滑,崇尚务实写真,「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贴近生活的典范,切记不要陷入假、大、空的陷阱之中。

(三)语气坚决,高屋建瓴

申论行文,多数是在陈述自己的观点,对于自己提出的论点,要语气坚决,保持绝对自信。陈诉观点立意要高,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多用「要……」「必须……」「只有……」等句式。

二、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申论话题作文的考察逻辑

无论是什么考试,都要先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尤其是申论,申论考的就是公务员的悟性,悟的是出题人的意图,只有了解了出题者的言外之意,你的答案才能抓住评卷老师的心。

那么,对于话题作文,它的考察方式又是怎么样的呢?------根据给定材料,引出话题,或者直接让考生自己总结话题,然后要求考试如何看待这个话题。

好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整个逻辑过程:

给出材料→分析材料涉及的话题→如何看待这个话题→写作

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申论写作中最为重要的,前者决定了你是否会跑题,后者决定了你写的内容的气质格调。

(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了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快速发展,是时候慢下脚步思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雾霾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萎缩干涸,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正在反馈在人们身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的方式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树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们就以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为主题来理解怎样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第一、推敲背景

1. 现阶段取得的成就

(1)我国在改善生态环境、深化转型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环保意识不断加强

2. 仍然面临的问题

(1)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在中西部地区比较深入

(2)环境保护未能形成合力,有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战

(3)社会群众参与度低

第二、有何意义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2)是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3)对乡村振兴、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第三、解决问题

(1)贯彻环保理念,改变传统观念。

(2)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统筹工作。

(3)推动绿色产业合作,社会资源向环境保护领域倾斜,鼓励多方参与。

申论分析写作基本模式就是这样,大家在写大作文是可以花5-10分钟来列一个这样的提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避免内容看起来空洞,需要大家多积累语言,建议大家看人民日报理论版和半月谈的时事政治分析,好书不在多在于精。

例如解决问题的第二点: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统筹工作,可以丰富为落实一把手责任制,统筹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重大事项,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对政府机关下达的任务和政策要责任到身、传导压力、强化考核,用「乌纱帽」倒逼「一把手」落实环保责任,促进绿色发展。

看完了,点了赞吗??_??

给大家一个福利吧!毕竟文章也挺长的

30个省市及国考最近四年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pdf版

总计137份pdf试卷,排版精美,想要的话,记得点赞+评论,私信给你们,我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了,要是你们还不点赞,我也没办法了!(′▽`)


一、了解考试题型。知道考试的方向和自己的掌握情况,是每个考试复习的第一步,最直接的方法是做两套真题试卷,直观的了解一下小题个大作文的考察形式,以及自己的写作功底,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备考的时候有方向的进行学习。

二、学习答题技巧和内容。荐李梦圆老师的课,感觉他讲的还是很详细的,答题技巧和一些名人名言的总结都很不错申论主要就是写,小题还可以看看资料,引用一下资料中的句子,但是大作文都是自己对于问题的分析,其实申论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小题的论点要分析到位,很多都是研究生改的,大作文的话只要不跑题,大概意思对,其实都差不多,推。

三、高质量的练习。前面学会之后,还要会应用,高质量的练习是必要的,推荐汤可特训七套卷,把老师对于资料的分析技巧学会,这样做题的时候能准确找到切入点,要不然容易回答不到点子上,七套卷练下来,足够把申论的答题方法和内容练的贼溜,这样前面学到的答题技巧和内容才会发挥出自己的价值,回答到位,申论70+不是问题。

以上复习方法缺一不可~


晓菜一碟:手把手教你怎么0基础一个月高分上岸!(请收藏!)?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