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主流歌手是要挑衅流行的,不然很快就会沦为二线。

这张确实是不流行的专辑,可是是站在现阶段成绩还没那么好的前提下。

曾经riri的we found love,当时很多乐迷也觉得一阵糊味,特别是被上一张大流行风格的loud圈来的粉。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house走上台面,成为红极一时的风格。

今年盆栽,凭借Blinding Lights席卷全球,大家知道韩国那边有多少复古disco的跟风作了吗?可是盲灯早期那bb三四十的排名,谁敢说今年会吹复古风?

其实体位的概念跟这些都有点类似,拿著酒瓶:复古味的rnb,装著新酒:女性性觉醒的风潮。

现阶段,专辑还不是很成功,或者说它有可能不会成功。可是我愿意相信,这是a妹用心打造了的专辑。(我在别的地方还看到什么专辑打磨不足的言论,我怀疑那些是假粉)

这张专辑,专辑概念清晰明确,不论是曲词还是编,都是a所有专辑中完整性最好的。

同时,这张专辑在演唱上几乎是黄泉难度,a肯定是花了百分百的功力去演绎的。

而且,a作为当年翻唱牛姐成名的歌手,她内心肯定是有一副rnb梦的。

最重要的是,主流歌手想要保住主流地位,需要做的不是紧跟主流,而且制造流行。制造流行的前提就是你得有挑衅流行的勇气。

流行趋势改变的时候,不会有任何人通知你的,这十年间,欧美主流已经从泡泡糖流行、电音舞曲、欧式电子、urban到trap和indies并行,再到今年复古disco换了好几轮。

你要是跟在别人屁股做,你跟得过来吗?谁能保证你灌录完成的那一刻,流行趋势会不会又换了一轮。

最好的做法,就是自制流行,什么风格火,由我说了算。

挑衅流行当然不会都有好下场的,多的是死在转型上的流行歌手。但,只要那些艺人还具备野心,他就不会停止挑衅流行——换个角度说,如果有人想一个风格吃到老,他ta大可以做乡村去。

空姐杏菜已经用一次又一次的空降证明了自身的号召力,至于她有没有改变流行趋势的能力,那还得用点时间去验证。

我只能说,体位这张专辑不是无的放矢的东西,复古的趋势是上年年末有苗头的。性解放成为女性主义的号角是wap吹起的,体位这张专辑绝对有在考虑商业影响的问题,剩下的,就交给专辑销量和单曲成绩验证吧。

如果粉丝还期待a做一张tun2.0,那就别等了,focus的时候做problem2.0吃的大亏,想靠复制延续成功的历史错误,a肯定不会再犯的了。


Positions不差,但做成这样对不起A妹背靠主流唱片公司获得的资源。

这张专辑是thank u, next的缩水版,以融合了Trap元素的氛围化另类RB为框架,在此范围内进行微调。我很喜欢thank u, next。A妹成名后,有很长时间我get不到她,到thank u, next终于get到了。虽然那一年碧梨从天而降,抢走了大众目光。但thank u, next依然是我心目中年度最佳流行专辑。

thank u, next中,我最喜欢的是RB类歌曲,比如NASA、needy、imagine。即使如此,把类似风格、同样速度、甚至同样歌词节奏而且旋律少有记忆点的歌曲重复十来遍,我还是有点吃不消——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如果把A妹的「唱」换成「说」,那么她演唱某些Trap RB歌曲的歌词节奏就像Trap歌手的flow。Trap对主流流行音乐的影响渗透,在Positions有所体现。

听到第8首my hair的时候,我的眼皮开始打架,这时一个惊悚的念头突然冒出来:这听感不是和听Lana Del Rey一样吗??

话说我一直想做个实验,把Lana Del Rey的五张专辑按顺序播放,看自己会在哪张专辑睡觉。但把你雷和A妹对比,对你雷是不公平的。你雷被放养很多年,从公司到歌手到粉丝都佛系了。A妹不一样,每次作专辑,收歌数以百计。所以我忍不住揣测这张专辑的制作目的/动机。

是的,主流专辑可以看出制作动机/目的。比如有人要转型做大艺术家,有人攒热单就是要冲销量,有人被公司放弃自生自灭。Positions怎么看都和上述三点不符:太短平快,缺乏大艺术家的严肃感;如果说对标同样短平快的ANTI(13首歌44分钟),似乎...不是对手。没有突出单曲,不适合打榜——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是six thirty和nasty,但怎么看都不具打榜相。所以说Positions是趁著热度赚波快钱?这...不太合适吧?

——我发现粉丝有个常见理由:私人化。其逻辑线是这样:这是一张私人化(personal)专辑,不是你们大众能欣赏得来,所以评论不高/销量不高。只有我这个真-粉丝能欣赏它。真是爱豆的贴心小棉袄,啧啧。很多年前冷耍口碑走低就是这理由,原来现在还没用老。我觉得吧,如果是糊到无人可知的独立音乐人用这理由还情有可原。专辑销量不达预期就会被唱片公司扫地出门的主流歌手,说这话谁信啊?

对独立音乐人,「私人化」理由也得挑人。如果Arcade Fire用「私人化」解释Everything Now的失败,我非打爆乐队成员狗头不可。

现在的A妹让我想起十年前高产赛XX的蕾哈娜女士。当年她以一年一张的速度疯狂发片,以至于《Hit轻音乐》吐槽「发片那么勤,听众来不及消化」。和蕾哈娜女士类似,A妹也是高适配型歌手,啥风格都能上手;以及,她和十年前蕾哈娜女士一样,正在向主流流行音乐的顶端艰难跋涉。我们目睹过无数歌手在跋涉过程中掉队,甚至查无此人;也有极极极极少数人爬上去了。A妹在这个时刻拿出一张...「行活」的专辑,真让人捏把汗啊。不知专辑销量如何,我们年度销量榜见。


Ariana Grande这次的体位你有get到吗?

评分:B

(文/蘼迷猫)在经历了前几张商业口碑双丰收的专辑后,Ariana Grande已经坐稳了超级新生代diva头把交椅的位置。既然已是小天后身份,听众对她的期待肯定不再是一个简单的hit machine,尤其是之前几首单曲势如破竹的夺冠四连发后,A妹从0冠弃女到空冠1姐的励志挽尊之路已圆满完成。那么,捋了一下万年不变的马尾辫,在对上个十年不错的成绩说声thank u后,whats next?

可能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虽是超级新生代,但新专辑《Positions》已经是A妹的第6张专辑了,比起其他diva的四专魔咒,A妹出道至今的人气一直是稳中有升。在同辈甚至部分前辈们不是转型失败flop,就是销声匿迹flop,A妹的人气曲线一直是指数为正的。但近乎一年一专的发专速度,要在适应市场口味的同时一直维持高水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人人都是你霉。所以即便新专水准不如前,这也并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又又又又一次泄露了新专后,《Positions》在国内外的风评并没有如上专那样强势,国内欧美圈相当一部分粉丝都给出了厕的评价。当然,这也不具备绝对的参考意义,毕竟《Sweetener》《4》和《Anti》刚出来时,国内听了惯泛流行的欧美粉同样评价不咋地,后来耳光一个赛一个的响亮。

这事本质其实是一个定位问题,很多国内欧美粉对diva们的期待是hit流行曲,他们被这些diva吸粉的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她们的hit。但无论Beyonce、Rihanna还是Ariana Grande,她们的内核其实都是RB歌手。毕竟她们最出圈的专辑《I am...Sasha Fierce》《Loud》《My Everything》都可约等于流行专,所以当几位姐纷纷做回自己时,期待另一首舞池hit song的diva粉圈盲听一片哀嚎并不奇怪。而《Positions》正是这么一张几乎跟流行乐不怎么沾边的如假包换的纯RB专辑,部分国内欧美流行粉有些不适应再正常不过。

那么《Positions》的参照物是什么呢?答案再明显不过,她的偶像Mariah Carey后期的专辑。《Positions》的中后部分,从编曲模式、演唱方式甚至起承转合的interlude简直就是《Memoirs of An Imperfect Angel 2.0》。尤其《My Hair》后段和《Nasty》的哨音,让人不得不想起《Angels Cry》,甚至连《Nasty》最开始的几声笑都宛如牛姐附身,对偶像的无码致敬可谓非常本质了。

更巧的是《Positions》开场的弦乐和A妹首专的开场曲《Honeymoon Avenue》不谋而合。而可能很多人都忘了,A妹本来第一张专辑就是以RB歌手的身份出道的,《Shut Up》与《Honeymoon Avenue》的隔空对话也算是冥冥之中的呼应。甚至歌曲最后用有些梦幻华丽的弦乐配置营造出一种梦境穿越的效果,犹如爱丽丝跳进了时光穿梭的兔子洞,一个非常巧妙的intro把听众引入了专辑正题。

如果你一旦接收了这个设定,那么你对这张专辑的音乐便不会感到意外,横向对比RB同领域女歌手如Tinashe、Kehlani等人的新专辑,便不难发现A妹和她们本质上做的都是同样的事情,当下RB专辑同质化严重以及重氛围轻旋律的特点在这张专辑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女歌手中开启这个风潮的新时代主流歌手开端便是牛姐的《Memoirs of An Imperfect Angel》。

当然,再深入挖掘,更根源的出处是Janet Jackson在90年代开创的泛RB类音乐探索(PB RB的前身)。而有些讽刺的是这种探索最终以专辑形式完整成型却是由她职业生涯的滑铁卢之作《Damita Jo》完成的,这张因超级碗事件被万众唾弃的背锅侠,没想到十几年后却引来了从业者们的争相效仿。

除了曲风上的传承,在内容上A妹也有借鉴Janet Jackson的成分,A妹在之前的专辑里从没有像《Positions》这样大胆的讨论xing,而借这种柔顺缠绵朦胧质感的RB氛围营造来表现十八禁,Janet同样是祖师奶奶。当然,A妹在这种内容的拿捏上还是有点稚嫩,结合她的艺术形象多多少少有些违和。

至于专辑里和几位大牌合作的曲目,除了与Dojat Cat的《Motive》有点意思外,其他两首只能说中规中矩。期待另一首《Love Me Harder》的朋友们可以洗洗睡了,与盆栽合作的《off the table》倒是很本质的早期盆栽化,两人在歌曲最后对飙13秒高音倒可以看作是新时代xing冷淡版本的《Whenever You Call》。

除了上面提到的《Motive》,专辑里另一首在制作上颇有新意的是《Love Language》,这首用disco搭载弦乐的编曲配RB的歌曲其实在牛姐以往的作品中也能找到影子,如果你有听过她全美大卖13万张的专辑《奶牛,牛姐,牛美丽》的话,不难发现《Love Language》就是《Meteorite》的浓缩版。如果再往前推,同样在牛姐的惊天flop大作《牛光闪闪Glitter》里也可以找到它们的原始雏形。

但倘若你要以一张流行专辑的角度去评判《Positions》,那么catchy这样的标签肯定是和它不沾边的,而且整张专辑里除了同名单曲外,其他歌曲都不具备A妹过去大热单曲的hit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首单刚刚释出没几天后公司就直接发行了整张专辑,因为其他歌曲并不具备拉长战线做前期宣传的特质,与其夜长梦多,不如趁热打铁。

当然,作为一个商业歌手,A妹肯定有对市场的考虑,所以专辑里旋律最为友好的三首歌曲《34+35》《six thirty》和《Positions》被均匀的分布到了专辑的前中后段(前两首即使放在《Sweetener》里也就是小品水平,完全轮不到它们来抗主打大旗)。只不过,对于听惯了流行音乐的听众来说,中间漫长平淡的旋律早就冲淡了大多数人的耐心,毕竟大部分路人集美们要的是另一首可以供他们在舞池里蹦迪撩汉的嗨曲罢了。

整体听下来,相较于A妹的前两张专辑,《Positions》更像是一个过渡产物,它既没有《Sweetener》那样在节奏和编曲上大刀阔斧的实验,也没有《thank u,next》那样集音乐之大成做出一张精致的代表年轻一代的流行唱片,而是用简洁轻盈的RB小品来宣告自己的xing成熟。本想奔著「催情剂」的方向去做,但专辑有一半的时间更像是「催眠良药」。

撸主在给这张专辑打分时本来在B+和B之间纠结了一阵,但撇了一眼美图秀秀9.9元特效的专辑封面,果断给了B。

推荐歌曲:

《six thirty》《Positions》《Love Language》《My Hair》《Shut Up》


欢迎关注撸主人WEIXIN 公众号:

蘼迷猫音乐站

mimimao1069


听完感觉没有Hit相,整体水平略低于Sweetener,但又没有抓耳的单曲,也就同名曲和Safety Net比较好一点,可以预见这张专辑商业成绩不会多好,无论单曲成绩或是销量。从Yours Truly到现在也将近十年了,这是每个Diva都会遇到的坎儿,封神还是Flop就看下一张是否能转型成功了。成功了她就是下一个Taylor,失败了她就只能走水果姐老路。


这张专辑最大的特点就是「太稳了」。以Ariana现有的资源,做出一张符合市场需求的工业化流水线作品再简单不过了。恰巧市场上大行其道的pop-trap-rnb风格完美地落在了Ariana舒适区内。

流水线作品不是贬义词:它代表高度工业化、高度先进化、很少或根本不会犯错。有太多艺人渴望拥有这样强大的团队和经济支撑却求而不得。这张专辑便是这样的例子:非常成熟、非常规矩、非常符合市场、是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风险最小的选择。

但是人们对Ariana本人有著更高的期望。我们知道她可能不会像2016年Dangerous Woman以及之前那样把优美婉转的歌喉作为主要卖点,而是要像她在2017年之后的作品那样融入细碎的trap鼓点、轻盈的pbRB制作,通过细腻、低调、温暖的吟唱来走进听众心里。可为什么这张专辑听起来仍会有些「平淡」?

第一,它缺乏实验与突破,它不像2018年的Sweetener那样有著充满创意的制作编曲。虽然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接受,但不得不承认那张专辑让我们看到了Ariana更多的可能性。第二,它「串味」了。这也是与同样打保守牌的2019年专辑thank u, next相比它的问题所在:TUN虽然也是市场最喜欢的trap-pop-rnb,但它主要仍然是trap-pop,甚至黑人trap元素在编曲上占主流。里面大多是由节奏和律动驱使的曲目,人声的作用是加强beats的摇曳感,弱化甚至移除了管弦乐、键盘等旋律线,使得它更具有黑人音乐的特质。这张Positions却在TUN极简主义的基础上加上了大量的管弦乐铺陈,也加入了Ariana更高频的vocal,密不透风的演唱,导致传统rnb、复古pop等旋律主导的音乐元素变得更多。这样融合的结果是「既不黑也不白」的,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有、却哪一点都给不到惊喜的,尤其是对于熟悉这种编曲模式的听众来说,会认为它太四平八稳了,很多曲目没有独属于Ariana自己的特质或音乐思考。

Track01 shut up中速流行rnb。管弦乐元素很多很重,尤其是bridge部分的小调音阶非常有迪士尼的效果。可惜vocal太轻没有放开,导致hook部分重复了很多但缺少张力。Track02 34+35旋律是好听抓耳的,可惜beat里面军鼓太出戏了,尤其是底鼓被简化的情况下,导致808的鼓机、镲、军鼓之间不协调甚至生硬。

Track03 motive和Doja Cat做出了一首复古disco。Ariana的嗓音偏湿润而Doja的嗓音偏干燥,导致反差很强烈,没有连贯性。Track04 just like magic Track06 six thirty

典型的流媒小调,但是很可惜的是旋律和节奏二者没能很好贴合。后者的beat change有点频繁,每一部分都缺乏记忆点,会有拼凑感。

Track05 off the tableAriana和Abel的vocal都算正常发挥,唯一的不足可能是beat太轻,拖不起两个人的声线。

Track07 safety net这个16分鼓点的音色终于不再尖锐,整个beat在中低频的律动很足,搭配副歌结束后的人声音效营造出了坠落感,很合题。唯一不满的地方在于快要用烂了的副歌旋律可以改改了。

?Track08 my hair

90sRB复古。beat放轻后突出Ariana的vocal和旋律感。虽然这种重人声的理念有些过时,但不得不承认很适合Ariana。这是一首删繁就简的优秀示范。

Track09 nasty Track10 west side Track11 love language专辑的中后部分出现了疲软。几乎清一色的踢鼓、踩镲、合成器音色和简短的旋律动机都让它们注定不会受到太多关注。nasty背景中的头声和主旋律中压低的vocal形成了反差,love language背景中的弦乐插入也格外抢耳。这些元素的确给曲目带来了更多东西,但需要更多铺垫来减少冲突感。Track12 positions人声塞太满了,镲也排的很满,几乎没有一处空闲的地方。副歌部分的音阶配合人声旋律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Track13 obvious人声和beat之间的协调没有做好,前者过响后者过弱,导致后者中很多管弦乐的设计没有办法全面地展现出来。

Track14 pov非常像首专Yours Truly的rb-pop风格,是少有的偏慢板vocal曲目。除了bridge部分的小提琴很悦耳,其他部分都在预料之中,但Ariana的vocal足够让它变得更耐听。

总体评价:

·作词 2.5分/5分

作词人阵容很强大,但是结果不尽人意。一些太常见的梗,比如six thirty-sex thirsty,speak my love language等等已经不是新鲜的东西了。前面单曲分析都没有提及歌词,因为几乎没有亮点。很多hook部分都是把名字重复几遍就过去了。值得提及的是她对于私密意向的捕捉。比如hair象征著最敏感和私密的情感,以及类似just like magic这样日记体的作词方式是最适合她的,但是这张专辑把大量篇幅浪费在了重复的调情上。

·作曲编曲 3.5分/5分

第一,在缺乏记忆点的情况下很多曲目都太短了。单独拿出来都不能很惊艳。第二,大部分曲目人声不高不低,beat什么都有但什么都不独特,导致很多曲目旋律、律动、节奏都不是很出彩,但能听出来都是成熟且完整的。第三,管弦乐的确营造出了复古的气氛,很衬vocal,但很多地方都在曲目后半段/空拍处使用,与其说增加厚度不如说填补空白。

·制作 5分/5分

和声被处理得很棒、混音很棒。这张专辑的vibe需要在部分段落做出耳语的效果,加强亲切感。从这个角度看音频平衡地很好。这张专辑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人声处理,部分曲目能够做出堪比Mariah当年的声压效果,值得借鉴。·整体性与流畅度 4分/5分流畅度和统一性很好,唯独缺乏多样性和记忆点。

·概念与立意 2分/5分

positions可以与性有关,可以与爱情中的情感位置有关。这张专辑里,前者其实探讨的不如后者多。在同名曲positions前后的Ariana是两种姿态:从主动挑逗到「从你的pov(角度)看我」这样的成熟。可惜这样的转变过于突兀,曲目的层次感没有很好地服务于想要表达的东西。

总分:68分

cut:Track 08 (13 14)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