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不過關 如何讀


《史記》較易讀,特別是各種列傳,稱之為無韻之離騷,各個版本也差不多,有注釋的都挺易懂。《三國志》算是人物列傳,建議可以看看易中天品三國,帶裴松之注的版本會比較好讀。

《資治通鑒》是本在人生各個階段值得讀很多遍的書,但較為難懂,建議看文白對照吧。


文言文不過關,那就說明不喜歡唄。如果喜歡歷史,至少高中文言文過得去,有了高中文言文水平,看《史記》不成問題,一大堆註解史記的書、研究史記的書、關於史記的公開課,更是大大降低了閱讀《史記》的難度。

如果想讀,無他,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一篇一篇的,讀一段有一段的好處,讀一篇有一篇的好處,要諷要誦,看完一遍之後覺得開心,覺得自己讀了,但是看看《史記七篇讀法》,才知道太史公章法博大精深,第一遍讀的那叫「讀字」,不是讀書。於是乎再來一遍,似乎覺得比第一次的「讀字」略有進步,但還有好多微言大義沒明白,那就上搜一搜唄,看看古人有沒有對該傳主、事件的文章,前人的看法如何,哦,原來是這個意思,那就找個舒服的地方,坐好,手肘有個地方搭著,嗯,握著中華書局小綠皮,再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唄,到了這一步,我想閱讀速度快不起來,因為是自己主動的想探索該傳的一些問題,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想形成自己對該問題的看法。

嗯,綜上,我想對於讀書,自己想讀的意願更重要,而啟發這種意願,看看《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國立新竹清華大學張元教授編著的《自學歷史—名家論述導讀》、以及知網上搜名家講述自己是如何從事歷史工作的,有黃永年、王仲犖等大家講述自己的經驗。

為前賢所感動,就會想著去拜讀。

如果對於三國,那麼看看朱永嘉《論曹操》、方詩銘《方詩銘論三國人物》、呂思勉《三國史話》,田餘慶《秦漢魏晉史探微》,都是關於政治方面的文章,看了之後,食用《三國志》更佳。

值得一提的是,方詩銘老先生在上海社科院一輩子主要成就是《古本竹書紀年輯證》,其他方面的著述較少,但是關於三國的論文,和田餘慶政治分析的風格類似,閱讀體驗極佳,網上替三國翻案的文章,大抵不超出上述幾家的範疇。

所以說,別急,慢慢來,慢慢讀。別高估短期可以達到的高度,但絕不要低估一個人持久努力可以達到的成就。


如果古文的基礎很差,就先把王力的幾本書讀透了,再讀史記沒有壓力,史記讀完可以讀資治通鑒了。


我在高中時就看了這三部書,文言文版,沒有全部讀完,但閱讀理解沒問題。我是1995年初中畢業,按那時的學校語文教學內容,好好學完全可以滿足閱讀古文的需求,另外再配置一本辭源的【語詞分冊】。這裡的古文是指相對於駢文而言的文體,以上三本史書都是在這個範疇內,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的需求:其一:僅想讀古籍的內容,而且也不想掌握讀古文的能力,這層需求最簡單,直接讀古文白話本即可,無需額外學習和藉助工具書。其二:獲取原汁原味的古文內容,且期望在這個過程逐步提升古文閱讀能力,以提升閱讀樂趣和效率。這個需求可以閱讀注釋版、文白對照版,但是這類史書的注釋版貌似沒什麼特別好的版本,因為很難兼顧學習與閱讀的功能,可以試著讀多幾種,通過大量閱讀來潛移默化提升解讀能力。其三:要掌握通暢解讀所有古文、系統化解析古文的能力,達到精通的層次。需要系統化地學習,比如王力編寫的【古代漢語】這類教材。


先看看三國演義吧


只要有愛就沒問題~~要不是,何必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