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沉迷《深入人心》,常出現美聲、音樂劇、歌劇三個概念。稍微了解了音樂劇和歌劇在劇種上的區別,但是不了解從唱法上三者的區別是什麼。

比如節目里常說的「音樂劇出身的唱不了歌劇」以及感覺幾位學歌劇的唱別的不容易出彩(?)從專業角度是怎麼解釋的呢?


這三個並不是同一領域的概念:

  • 美聲是唱法,或者嚴格點說,是由一些特定唱法得到的發聲效果。——因為即使是古典音樂領域內部,要唱出美聲也是分不同流派和方法的。
  • 歌劇和音樂劇是戲劇大類下的劇種。簡單粗暴來說,歌劇對音樂的要求更嚴格,是把人聲當作樂器對待的,而且只允許出現可以發出美聲的唱法;音樂劇的戲劇核心是重點,所有的音樂、舞蹈、聲樂等表演方面,都是為了戲劇來服務的,所以音樂劇可以容納各種唱法(發聲效果),從美聲到嘻哈,都可以,只要符合劇情和角色需要。

所以「美聲」跟「音樂劇」和「歌劇」的關係,好比是「醬油」跟「紅燒肉」和「虎皮蛋」之間的關係一樣。

「音樂劇出身的唱不了歌劇」,不管是誰說的,只能說不夠嚴謹。因為從聲樂訓練上來說,音樂劇和歌劇演員的基本功都是一樣的,氣息共鳴橫膈膜這些都要學。只是在運用的時候,音樂劇演員的「歌路」必須更寬一些,要儘可能唱出不同風格來,歌劇演員就只能走一條。而且早先音樂劇和歌劇都是沒有隨身話筒的,音樂劇要到1960年代末才開始有隨身話筒供演員使用,而真正普及則是到了1970年代末,因此早先的音樂劇演員的聲樂方面的要求和歌劇演員差不多,大部分的belt(唱高音)效果也接近歌劇水準了。

其實不考慮嚴密的話,「歌劇出身的演不了音樂劇」更實在一些。因為音樂劇演員的基本要求,是「歌舞演三項同時全能」,也就是說要能在唱歌的同時跳舞還要帶表演。這是歌劇里基本不會有的事情,尤其是「表演」,因為歌劇的聲樂要求,使得大部分演員在演唱時,面部沒法做很生動的表情,肢體也不能有很大幅度的動作或者比較複雜的姿勢,有點類似我們說的「端著」的樣子。可能這就是題主說的「不容易出彩」。


以我的認知,美聲是一種唱法,而音樂劇和歌劇則是音樂表演形式。

這其中,歌劇對於表演者的演唱方式有比較明確的要求,一定要以美聲唱法來演唱。而音樂劇則對唱法不局限,比較多的是用類似美聲但又偏流行一點的唱法,即比較常說的美通;而有些音樂劇中音樂元素更加豐富,爵士、搖滾都會出現,這時候對於唱法的要求就更為寬鬆。

歌劇偏重於「唱」,對聲音的要求非常高,表演更多為輔助性質;而音樂劇對表演的要求接近於話劇,對唱的質量上有所放寬。

因為音樂劇的這種特質,流行音樂人、平時唱歌不錯的演員都有可能跨界出演,比如張學友經典的音樂劇作品《雪狼湖》,韓雪跨界演《白夜行》。

而非美聲專業的人,不可能出演歌劇的。甚至一些學習美聲出身,但中間轉了其他專業比較長時間的人,都不太可能再回歌劇舞台。唱一場歌劇下來,對於氣息、發聲、音樂性的把握要求非常之高,平時需要日積月累的大量的持續性練習,以及對嗓子的保護、保養,一旦荒廢,重拾很難。

《聲入人心》實質上是一檔推廣聲樂藝術的綜藝欄目,將它定義為推廣美聲、推廣音樂劇或歌劇都不夠精確,節目為了方便宣傳模糊處理而已。


歌劇用的就是美聲唱法。需要打開喉嚨,利用共鳴全身歌唱。

今天人們概念中音樂劇的形態確立,我個人認為和20世紀「電子時代」的到來有很大關係,音樂的伴奏從那時起可以使用電聲樂器了,演唱者的本聲夜就很難和樂隊相抗衡,因此「帶麥」也就成了音樂劇的標配,形成了和歌劇的直觀差異。但是單純以是否帶麥來區分這兩種形式也是不夠準確的。

音樂劇演唱的發聲方式很獨特,它在氣息控制的要求上比廣泛意義上的流行音樂要高,同時對於共鳴的使用又比歌劇美聲的演唱要少,所以聲音質感上介於美聲與流行唱法之間,有時候我們也將其稱為「美通唱法」

——石倚潔

如果美聲唱法出身學美通只是後來發展的一個方向,比如余笛,看個人還是可以學好的。

音樂劇出身,想把美聲唱的很好就難了。


首先把美聲從問題里刨掉吧,將這三個詞並列的提法本身就不合適。

然後作為非專業人士,談談看過現場的感受,有錯誤的話歡迎糾正:

歌劇發聲位置應該是靠後的,聲音出來更渾厚立體,共鳴強,演員不帶麥,純靠人聲來壓交響樂隊的現場伴奏,聲壓真是恐怖。由於歌唱部分難度大,演員除了專心演唱基本就不能做太多動作表情了。

音樂劇一般是錄音伴奏、演員帶麥,所以對聲壓和共鳴的要求小,發聲位置也更靠前一些,演員可以有更多精力放在表演上,所以連歌帶舞地演下來也不是問題。

個人感覺,唱歌劇的或許還可以轉去唱音樂劇,唱音樂劇的大概就很難轉歌劇了。畢竟歌劇對演員的先天嗓音條件要求更大,專業性也更強;至於音樂劇嘛,你看韓雪都能唱。。。(當然,她可能不是一個好的例子,真正專業音樂劇演員也是要經過嚴格訓練的,此處只是為了說明專業度要求還是有區別的)


從我個人了解的知識的角度來看的話,美聲是唱法,音樂劇和歌劇是表演形式。

表演音樂劇的話,並不拘泥於美聲的唱法,也會有通俗的唱法,比如音樂劇《貓》當中,若騰塔格出場時唱的就不是美聲。歌劇則是用美聲來演唱。

至於「音樂劇出身的唱不了歌劇」這一條,我覺得並不絕對。就好像說「唱歌劇出身的演不了音樂劇」一樣,因為這兩個劇種的表演方式並不一樣,歌者的發聲方法一樣,但是舞台上要求表演時的狀態是不同的,所以這樣的說法只能說太片面了。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吧:說相聲的唱不了京劇。這句話就很片面武斷。

相聲當中學唱一這門功夫中,就要求能學各家各派的經典唱段,包括各種地方戲劇,但是如果你說他唱的跟戲劇名角比,那就沒法兒比了。為什麼呢?因為本身就是兩種曲藝門類啊,比不到一塊兒去。


美聲有分的門類也不少 德國佬 義大利佬 出來的感覺都不同 藝術歌曲 詠嘆調 出來的感覺也不同 結合作品 聲音服務於作品

音樂劇吧…聽起來像通俗2.0


美聲,民族,通俗稱為唱法

音樂劇,歌劇是演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