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因將自己塗滿藍色的畫稱為「藝術」,拍賣價高達上億美元;杜尚隨手一擱的小便池成為了著名的藝術品《泉》。那麼我把牙刷插到削筆刀裡面,把拖鞋夾到漢堡裡面,這算不算藝術呢?能不能拍到一億美元呢?究竟什麼是藝術什麼又不是呢?


1.評判藝術一定帶有主觀性;

2.不能用價格去衡量藝術,這裡會有貓膩,或者買方有別的動機:託,洗錢,通過名人搏出位……

3.發現能力不同,你不理解的,有些人真的可能有共鳴。

最後,我認為評價藝術就一定要發現創造性,沒有創造性,就不是。小便池的啟發性是有的:換一個視角,顛覆藝術圈既有認知,這些本身就是變化。


我想說的是其實藝術就是一直在打破藝術的邊界。

就算現在你把牙刷插到削筆刀裡面,把拖鞋夾到漢堡裡面,你也不會是杜尚。因為已經有杜尚把小便池放在美術館裡當作藝術品了。


你去讀讀文獻或者藝術評論文章,關於這些作品為什麼是藝術品的學術文獻,你很快就懂了。知乎這種快餐式解答是獲得不了書籍給你帶來的知識的。


第一,作品是否能夠表達藝術家想表達的觀點。

第二,在即有的美術史上是否有顛覆性和創造性的改變。

第三,創作者瞭解藝術的語境,有成系列的歷史痕跡可循。


他的繪畫迫使我們重新審視平凡之物,關注我們生存的世界。通過使用需要仔細觀看的細緻的層層顏料,他把被忽視的東西凸顯出來,令人不得不更加仔細地觀察。從這點來說,他的藝術是外向型的,與抽象表現主義對內心情感的大膽敘述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安迪·沃霍爾)選擇了以消費社會作為主題,並以消費社會的法則對其進行利用。他甚至走到了吧自己變成一個品牌的極端。他試圖對這個貪婪而癡迷於名聲的世界進行評論,他自己卻成了他要評論的這一切的化身……這意味著,藝術作品,即他們購得的物品,與智力或審美無關。唯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具有社會聲望的品牌產品,並且具有經濟效益:真是一筆划算的買賣。

——《現代藝術150年》

我們的生活除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也需要藝術需要哲思需要大自然。藝術、哲學對人的現狀——被物質、政治、輿論等異化,存有安慰,這是基石。若這個基石也要進行「辯證性」對待,被任一思維、形式所解構,我對生命也難以懷以樂觀浪漫的追求。


藝術最好別用金錢衡量,因為社會用金錢衡量。

越量你會越迷。

實際上這兩者沒有什麼本質關聯。只不過社會和羣體關聯了他們,於是看起來他倆纔有了個因果關係。

再說藝術這東西自古以來見仁見智,有發言權的人聲音大一些而已。

有人願意拿金錢消費藝術,有人金錢剛夠溫飽也覺得不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