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問題:如果你來幫助他們你會怎麼和他們說?


謝邀。

如果是1942這樣導致的流浪,那我有錢就會去施粥,沒錢就去施粥點幫忙。除此之外,我會默默的饒開。

說幾件想到的事:

1、剛畢業的時候在老家去爬山,看到老人坐在石頭臺階上乞討,當時一個月也就幾百塊吧,但還是十塊十塊的給,然後同行的人很詫異,但我也不管

2、剛到上海,有次晚上和同事一起去喫飯,邊上一個小孩子過來要錢,就隨手掏出一個鋼鏰,旁邊的同事急得大叫:別給!我還沒反應過來,就看到一羣小孩子從四面八方的向我衝過來

3、有次冬天在路上走,突然旁邊停下輛車,下來幾個人,對著我前方几米躺在屋檐下的流浪漢說,跟我們走,給你找睡覺喫飯的地,還能洗個澡。結果答曰:不去

4、由這,我就再不給流浪漢任何幫助了。所以呢,又有一次走在路上,一個婦女報著小孩子問我要錢,我看不都看就要饒開,結果突然發現邊上還站著一個男人,看我看過來,很是尷尬的笑了下,我就順手掏出錢包一句話沒說就抽出幾百塊給了他,然後立刻就走

說這些,想說的是:你覺得該幫就幫,也沒必要多替他們想,自己心安就好;如果覺得都是騙子、或是是不是騙子自己也難以分辨,那饒開就是。

在我,作為一個儒者,我信奉的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守死善道、擇善固執、知其不可而為之樂在其中矣

因此,我所認為的善,還包括鼓勵、營造一個積極進取的氛圍,積極進取、家國責任尤在與人為善之上。所以,只要我不確信自己是在真正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都不會幫助好逸惡勞之人。

那麼萬一真有需要幫的怎麼辦呢?!這是社會治理的問題,需要我們問責當地政府、由其協調公共資源、各種NGO進行確認、落實、幫助;

如果地方政府等都和武漢紅十字會一樣咋辦?!這還是社會治理的問題,加強NGO的管理、加強對其的輿論監督,這方面的所作所為的善遠大於所謂對幫助流浪漢這種。

也就是說,在我,重要的是營造一個善的氛圍、堅持一個善的導向,使: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在我,營造這樣積極進取、和諧友善的氛圍纔是第一位的。對於為己而不出其力者,惡也。我是絕不會助長這樣的歪風邪氣的,但這是我所要守死的善道,不會也不該強加於人。

概要的說:

1、與人為善,願意幫助他人是美德,希望題主堅持終身

2、如何行善是自己的事,自己覺得心安就好

3、自己覺得好就去做,不要強迫他人、不要說教,而是感染、帶動


需要好看的衣服、食物、澡堂和牀,還需要一些錢去看病。


真的流浪漢需要生活的希望,假的需要錢。


改變現狀的動機

實際上這個過程適用於大多數人,人天生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也許一開始進入這個環境的時候會有各種不適感,當身體和精神上多次磨合適應後,就會逐步融合入某種生存模式。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如果細緻分析的話,就要分類去解析,流浪漢有很多,體驗生活的,經濟破產的,情感失意的,家庭問題,自身健康(包含身體和精神或者心理方面)等,很難拿出一個通用方案解決所有問題。如果要解決,需要前期和接觸中不斷的發現和總結,針對不同類型的羣體,採取不同的「供應品」,物品還是心理調整?可能都是需要的。

想讓一個成年人從一種已經適應的生活模式中跳出來,從來都不容易。私以為,從起本身研究開始,讓其發現自身的能力或者優勢或者是某種正常的「慾望」,激發行動,從而改變其生活方式,或許是一種可行的方法。

若是甘於這種方式,其實不如就這樣生活。公共資源提供一部分基本保障就好了。

曾經也有人嘗試建立流浪者社區,在城市郊區劃出一片地方,給流浪漢們可以自主生活、重新開始的空間,比如種種地,自己搞個小商店之類的。


做過幾次流浪漢,每天早上去商店廁所洗漱,然後商店打水,有的地方醫院和網吧有開水,自己有杯子可以打開水喝,沒有開水去大商店,一般都有免費的水。

喫飯去美食城喫剩菜,身上別太臟,每天洗漱,否則會被趕走。

住在醫院或者提款機都可以,醫院有點冷,提款機一般有暖氣,貼著暖氣睡。

夏天洗衣服去河邊,冬天沒辦法洗,忍著。

找找野地,看能不能找到野菜,果樹。

多友好的和附近的人互動,有些人不錯的話會經常照顧你,給你弄點喫的,水果什麼的。

小問題有很多,你不自己經歷是很難想到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