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病句, 而且已經病得說胡話了……

兩全其美: 謂詞性成份
兩全|其美: 述賓結構
兩|全: 偏正結構
其|美: 偏正結構

在述賓結構中間插入否定成份, 效果就像「說不能話」一樣, 是顯然的語病。

==========展覽分割線==========

展覽一位連「沒病吧你」符不符合語法都沒有能力判斷,然後還故意改成「你沒病吧」以表嘲弄的化色……簡直是弄巧成拙,殊為滑稽——可能您就是演喜劇的?


「兩全其美」是成語。

成語的表意是在構成成分意義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來的,其意義有整體性,一般作為一個語言單位使用,結構凝固,構成成分以及結構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增減成分。即使把「兩全其美」視為普通短語,動賓結構用「不」「不能」「不會」「不要」等來否定也不可以添加在動賓之間:

喫飯——不喫飯——*喫不飯

釣魚——不會釣魚——*釣不會魚

跑步——不能跑步——*跑不能步

「兩全其美」一般整體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定語,

如:凡事不能兩全其美、沒有兩全其美的事


依我看,「兩」是副詞,即讀作「並」。「全」是動詞。如果否定,應該說「其美不能兩全」。


感覺可以說。

「兩全其美」是個成語,作為一個固定構式,口語常常可以把成語熟語活用為分離形式,而且拆分常常是按照其韻律而不是構詞結構的。拆開兩個部分可以看作句法層面,或者說語用層面上的「臨時的詞」。比如,「幽你一默」,顯然辭彙層面上「幽」「默」都不是詞,甚至連語素都不算,但我們照樣可以說,並且在腦袋裡會暫且把「幽」當搞幽默的動詞,把「默」當所幽默的點。

但做題上是不是病句,應該還是算。畢竟像否定羨餘、前後小句主語暗搓搓換了這些「不典範」的現象在現代漢語的書面文獻裏肯定很常見,但都在中小學教育裏都屬於病句。臨時的活用,並不都能走進詞典和教材。


目前看來,是。

但是既然「慷他人之慨」和「滑天下之大稽」都被公訒為是沒有問題的短語,假以時日如果這一說法真的風行民間,我們也只能說它沒問題。


不能全其兩美

不能兩全其美

其美不能兩全

其兩美不能全

不能使其兩美全

等都可以

但兩全不能其美 就是不行,有語病。


你把兩全其美四個字的意思翻譯出來,就知道「不能」應該加在哪個位置了。

如果你非想玩倒裝,應該用

其美不能兩全

這是一個賓語前置。

即便是倒裝,也要按語言規律來,不能自己瞎造。


有語病,不管是從句法上還是語義上。

但能說,否則題主也不會問出來。能說的話還會有語病吧?我不禁陷入思考?

用句法成分(主謂賓等)分析其實是本末倒置,因為句法是對語言現象的總結,而除了在考試或語言敎學中,總結的句法不應該成為衡量語言正確性的準則。

就這句話來說,好像印證了沈家煊的對言語法?

說起來,語病這個概念,本來是部分人(知識界)對另部分人(少文化者)的專政。這裡面有一種從古及今的發生過無數次的較量。絕大部分語病句不會形成固定用法,但也有個別語病用得人太多,導致成為語言事實。

隨著人均敎育水平越來越高,「語病」也越發不可能固定下來。


我認為是的,病因是語序不當,兩全是謂語,不能應放在兩全的前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