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滅絕了很多動物,卻也無意間拯救了很多動物,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禽家畜都因為人類而從上萬種動物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為人生贏家。就拿雞來說,外無爪牙之利,內無筋骨之強,由於抱上了人類的大腿,這種平平無奇的鳥類一下子繁殖到了200多億隻,如果外星人到訪地球,他們可能會認為地球是被雞統治的。

但是如果人類突然消失了,這些家禽家畜的命運又會如何呢,它們大多也是能在幾代之內迅速野化,回歸自然狀態。只有一種動物夠嗆,這種動物還很常見,那就是:

馬,最為一個古老的奇蹄目家族的動物,這個家族也有著輝煌的過去,歷史上的奇蹄目動物也曾霸佔了草原生態系統幾千萬年,衍生出龐大的家族。

雷獸:奇蹄目

巨犀:奇蹄目

爪獸:奇蹄目

三趾馬:奇蹄目

板齒犀:奇蹄目

現生奇蹄目

但是自從能反芻的偶蹄目動物出現之後,便終結了屬於奇蹄目動物的時代,反芻動物有著更先進的消化系統,強勢崛起,一發不可阻擋,古老的奇蹄目動物對反芻動物的競爭毫無招架之力,陣地紛紛失手,物種一個接一個的滅絕,而馬作為奇蹄目家族的代表性物種,在遇到人類之前其實也一直在走在滅絕的路上。

以牛為代表的反芻動物,其實是馬的死敵

馬最早滅絕的地方是美洲,作為馬這個物種誕生的地方,馬卻在自己的故鄉滅絕了,來到新大陸的印地安人從來不知道馬這種東西,以至於西班牙殖民者騎著歐洲馬來踏上阿茲特克帝國的都城時,印第安人從來沒見過如此巨大的怪獸,它們的嘶鳴之聲更是讓印第安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於是一個上百萬人口的大帝國,被幾百個西班牙殖民者征服。

在美洲馬滅絕之時,一群美洲馬踏上白令地峽進入了亞洲,從此在這片馬的新大陸上艱難的生存下來,暫時躲過了馬這個物種團滅的命運。但亞洲的生活依然艱難,他們要面對著比美洲更加兇殘的捕食者,還要同野牛山羊這些反芻動物爭奪草場。對於馬來說,亞洲的生活只是讓它們延緩了滅絕的時間,但滅絕的命運依然不可逆轉。

直到有一天它們終於等到了那個改寫它們命運的物種——從非洲風塵僕僕而來的智人。這一歷史性會面,被史前的藝術家永久的記錄了下來。

如果此時有BGM,我想那一定是:終於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幸福來得好不容易~~

然而馬迎來的並不是智人溫暖的懷抱,而是他們投來的石矛,對於智人來說,相對於脾氣暴躁的野牛,飛岩走壁的山羊和身軀龐大的猛獁象來說,馬這種憨憨真的是絕佳的蛋白質來源,於是從歐洲到亞洲,到處都留下了智人捕食野馬的痕迹……

在所剩無幾的野馬即將被智人吃光的時候,終於有人發現了馬的正確使用方式,原來馬可以騎,於是這個在滅絕邊緣徘徊的物種終於得救了……

在人類的輔助下,馬終於從滅絕的邊緣解脫了出來,並且數量一路攀升,超過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高度,而且馬也讓人類意識到了它無可替代的巨大價值,人類拯救了馬,而馬又深刻的影響了人類的歷史,在馬輔助下,距離變得不再遙遠,人類的知識與技術交流變得日益頻繁,人類的文明開始從未有過的突飛猛進,聚落變成了集鎮,集鎮變成了城邦,城邦變成了帝國。馬在人類的文明進程中深深的刻下了自己的印記,從沒有哪種動物像馬這樣對人類歷史有著如此巨大的推動作用。

然而馬也因此變得越發的依賴人類,而那些沒有被人類馴化的野生馬的種群依然延續著註定的命運,一步步走向滅絕,美洲馬在人類到達之前就已經滅絕,歐洲野馬在十九世紀滅絕,野生的馬如今只剩亞洲的普氏野馬,還有幾百頭。

雖然目前數量一直在回升,但其實這是人類的功勞,就像大熊貓一樣,如果失去人類的影響,在偶蹄目動物強勢競爭下,估計仍是逃不掉滅絕的命運。

------------- ------------

那麼有人要問了:非洲呢,斑馬不是活得好好的嗎?

這裡必須要說明一下,斑馬嚴格意義上說不是馬,馬和驢的關係,都比馬和斑馬的關係更近,如果你認為驢不是馬的話,那斑馬也不能當作馬,我這真不是玩"白馬非馬"的詭辯法,斑馬和馬還真的不是一種動物,類似於人和黑猩猩的關係。

即便是拿斑馬來說,作為一種奇蹄目動物,在競爭激烈的非洲大草原上,生存狀況也好不到哪去。只要你愛看紀錄片,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在一望無際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上,龐大角馬群中,零零星星的點綴著幾個斑馬的身影。

即便是混的最好的斑馬,也被反芻動物給擠兌成了邊緣物種,雖然不至於滅絕,但是前途一片黯淡。馬作為古老的奇蹄目家族的孑遺,已經將所剩無幾的演化潛力發展到了極致,即便人類能幫他最後一把,在反芻動物強大的競爭力面前,卻也註定是無力回天,縱有千萬不舍,也不得不屈服於自然選擇的殘酷無情。只能承認那句話:大人,時代變了。


裸子植物門-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銀杏

現在全靠人類喜歡而得以存在的物種,全球的野生銀杏只存在於中國的3個地方,而且近10年來沒有一顆野生銀杏發芽長大。全靠人類的種植而發展生成下來。

順便說下,雖然銀杏是否可以單獨成為一門或者一個亞門還有爭議,但單獨成為一個綱是沒有爭議的,同時,銀杏也是銀杏綱中最後一種物種,一旦滅絕意味著銀杏綱全部滅絕。


當然是人類特有的各種寄生蟲了,比如人虱,丫的自己還分化出體虱、頭虱和陰虱!有沒有因為遠古氣候變化,森林變成草原之後,猿人進化成人的即視感?對於這些虱子來說,早期人類脫去毛髮的效果,是不是和森林變成草原差不多?

其他的嘛,寵物狗會死很多,飼養的雞、牛、羊之類的會死很多,不過不會死光的。種植的稻、麥、各種蔬菜也一樣。


首先,當然是跟隨人類,主動或被動發生改變的生物,包括寄生蟲,家畜家禽,各農作物品種等等。離開人類,它們的野外生存能力非常差,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就滅絕了。

與這些類似,還有一些與人類生存空間重疊的生物,屬半寄生狀態,比如蟑螂,老鼠,蚊子等等,在沒有人類的情況下,他們將不不會如此興旺,其中個別極端適應人類社會的物種,甚至會滅絕。

而有些野生生物是否會滅絕,取決於人類消失發生在什麼時間點上。目前這主要是指入侵物種引起的問題:人類在入侵物種引入之前消失,那麼滅絕不會發生;但是如果在人類引入入侵物種之後,並發現問題,人為控制入侵物種數量,保護原生物種的時候,此時人類消失,只會助長入侵物種把原生物種滅絕掉。

從地球的整個歷史長河來看,人類出現又消失,對生物物種的數量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對生物進化影響也很小,而且甚至有些正面的影響。為什麼說有正面影響呢?因為各個大陸各自發展都會產生一些優秀的物種,但是如果這些物種代次差異太大,(地質運動導致的)大陸合併的結果是某個大陸的物種幾乎全部被滅絕,整個大陸辛辛苦苦積攢出來的新基因就全浪費了,澳洲就會這樣。但是人類向澳洲引入的入侵物種,把它和亞歐非大陸拉平到一個起跑線上,未來澳洲進化出的優秀物種,會直接是食肉目、偶蹄目、嚙齒類的後裔,在下次大陸合併(至少數千萬年後)的時候,可能會為地球提供一些新的基因選擇。

-------------更-------------------

本來後面這段有點跑題,所以以附註的方式呈現,但在大家回復中被廣泛重視,所以針對高人氣的回復解釋一下:

「物種入侵造成的是生物同質化,是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當然是對的,但是這只是在入侵的「瞬間」喪失多樣性,因為大陸仍然是分離的,所以繼續進化必然分道揚鑣,最後形成兩套各有優勢的大陸物種。這是並立的雙高端型的多樣化,而不再是一方壓倒性優勢的多樣化。

比如,主體大陸上,靈長類是樹冠生態位的王者,而澳洲的樹冠物種比較弱,樹袋熊其實有一些很美妙的進化,比如手掌的分叉不是拇指Vs四指,而是二指Vs三指,這種情況握力應該更有優勢,假設進化成人手也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靈巧」之處。然而,樹袋熊的起點太low了,連真獸都算不上,一些細節上的優勢並不能讓它承受大陸合併、猴子入侵的衝擊。

考拉的爪子,如果進化成手,掐指計算的能耐提高一個級別,網圖侵刪

好了,假設在極早期,就有外星人把亞洲的某些真獸祖先作為入侵物種引入到澳洲,那麼,澳洲樹冠的王者必然是某種真獸,那麼它們二指Vs三指的握樹方式,就有可能在將來大陸合併之後仍然被保留下來。

現在澳洲的入侵物種,都是外界真獸類中的佼佼者,事實上,呈現在這些入侵真獸面前的,幾乎是一張白紙,大量生態位等待它們去佔據,必將發生一次波瀾壯闊的輻射分化。比如,此時樹上只有後獸,可以被輕易頂替,有潛力上樹的入侵物種,目前包括嚙齒類和貓。只要進化的脆弱期沒有「老樹精」猴子前來欺壓,它們就可以盡情適應。在長期樹棲生活侵淫之下,它們握樹的需求必將導致爪子分叉,貓鼠的爪子都是接近左右對稱的,所以對稱之下,較大概率出現的分叉方式應該是2:3型或2:2型。億萬年之後,它們對樹冠生態位越來越適應,越來越靈巧,最終形成一個可以和靈長類分庭抗禮的樹冠物種系列是完全可能的。

再補充一點,沒有猴子前來欺壓是一個極端重要的條件:澳洲熱帶叢林的樹冠上有很多食物,無論是果實還是蟲子還是鳥窩,不會握樹枝的動物在樹冠上能到達的範圍有限,為了採食更加廣泛,它們當中只要出現增加一丁點握力的變異,就會被生存條件所保留,因為握力讓它們獲取更多食物,然後握力的強度和技巧一步一步被進化所強化。但是,如果樹上還有猴子,猴子會把遠端的食物掃蕩乾淨,那麼,這個起步階段的握力變異的生存優勢就蕩然無存了。核心原則就是,前方的生態位最好空著,弱雞勉強佔據著也行。


必須是單靠自然途徑難以形成或使之存續,人工精心控制的條件下才能形成或持續繁衍的物種。比如多系雜交種,無籽西瓜什麼的。還有家庭工廠養殖的物種,如果人類滅絕了,飼料供應鏈斷裂,絕大多數都餓死,極少數能逃出來,但是由於達不到繁衍基數,適應惡劣環境的問題,大概也是要滅絕的。

至於在自然界中跟人類有千絲萬縷關係的物種,就很難判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