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來說,這個位置是給上世紀前葉的幾位大神留的

馬勒>=瓦爾特+克倫佩勒+門格爾伯格,富特文格勒, 托斯卡尼尼

隨後可以是進階樂迷喜歡也很優秀的:約胡姆,切利比達克,滕斯泰特,穆拉文斯基,朱里尼,巴比羅利,小克萊伯……

還有就是演繹太多經常被黑的:卡拉揚,索爾蒂,伯恩斯坦,阿巴多,祖賓梅塔,楊松斯……

在世指揮里:鄭明勛,格吉耶夫,杜達梅……

再者這個東西非常看個人口味,比如我本人喜歡內斂深沉一些的詮釋,那麼我就會對於桑德林,約胡姆,旺德這一路的指揮產生更多好感。反之其他人喜歡情緒化一點的,那麼他也許就會很中意伯恩斯坦呢。


謝邀~

只談20世紀以來的指揮家,我個人偏愛伯恩斯坦、卡拉揚、阿巴多。

題干中的「偉大」二字,在這裡,我想應該不限於他們高超的指揮水準。所以,我更想表達的是他們藉由指揮家這一身份為推動音樂發展所做的偉大貢獻。

就先談我最愛的伯恩斯坦,個人以為,說他是無所不能的全才指揮家一點兒也不為過。他的偉大之處我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自他任紐約市立交響樂團總監之後(具體哪一年我忘了),就開始積極地推動Gershwin、Ives、Harries、W·Schumann、 Copland等新一代作曲家的作品首演,還挖掘了諸如馬友友、小澤征爾、梵志登、阿巴多等音樂新星,是伯樂沒錯了。

第二,他讓馬勒音樂作品的價值得以被世人挖掘,並以當代人的角度出發解讀馬勒,是「馬勒復興」運動的關鍵人物。

第三,他熱衷於音樂教育,是個口才極佳的音樂演說家,錄製了近十年的音教節目。40歲時,他就與CBS合作一系列青少年音樂會。1971年時,還受哈佛大學之邀開設講座《The Unanswered Question》。這一講座中的論述雖圍繞音樂,卻也囊括了美學、語言學、文學等相關學科。通過將音樂與之相類比,從而自不同角度出發對音樂進行深入的剖析,觀點十分獨到。由此也可見,伯恩斯坦本人十分博學,啥都懂。不過我覺得,他也特別處女座,現場講的與演講稿幾乎一字不差,應該怎麼說呢,強迫症?摳細節?完美主義?總之,蠻誇張。

第四,他帶著紐愛全國巡演,甚至把《春之祭》、《未被回答的問題》這類禁演的作品帶去了蘇聯,可謂是音樂屆的「和平小使者」哈哈哈。

(不知道有沒有說錯的地方,接受拍磚)

打字好累,先說這些…

不過,真心覺得這仨人都很帥哈哈哈哈哈哈哈 (此處不接受反駁


僅從流傳下來的錄音評價的話,個人心目中綜合水平前三是

Furtwangler, Karajan, Celibidache

如果這三者之間比的話,個人認為F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是有錄音的最偉大的指揮家;然後K和C可能各有千秋,考慮到C曲目範圍比較窄而且對很多作品的解讀爭議較大,還是把K排在了第二,不過這點上C吃了很多早中期在BPO/米蘭/斯圖加特那些演出沒有錄音/錄音質量太差(風衣)以及MPO錄音沒有完全發行的虧

繼續往後排的話就很難排出具體的名次了,個人心目中的Tier 2包括

Bernstein, Abbado, Tennstedt, Sanderling, Kegel, Toscanini, Walter

順便說下我真的強烈懷疑Toscanini是被錄音質量坑了,實際水平可能遠高於錄音所呈現的。這點部分可以從他錄音質量不太坑的那些錄音(多為非卡內基音樂廳錄音)以及那場立體聲的告別音樂會感受出來

附:如果只考慮現在還在世的指揮家,個人覺得前三是Barenboim, Haitink, Rattle


這個問題好難,有太多的偉大大師。我的觀點也是此時此刻的個人觀點。比如現在我不大喜歡托斯卡尼尼,也許十年後他就是我最愛的指揮家。

我打算把這個問題分成三部分:第一是沒有留下錄音的指揮家,但是他們對於後來的音樂美學和指揮風格有重要的影響的。第二部分是單聲道時代的大師們。第三就是立體聲時代。

第一部分我會選擇:漢斯·馮·飆羅,馬勒,尼基什(尼基什留下過一個貝五的錄音)

單聲道時代的大師:富特文格勒,魏因加特納,布魯諾·瓦爾特(瓦爾特其實有很多立體聲錄音,但是他和富特他們算一代)

約胡姆,老奧托·克倫佩勒當然也能入此行列

立體聲:小克萊伯,晚年的阿巴多,一時也不知道另一個該寫誰了

(排名不分先後)


排名不分先後

杜達梅爾

庫倫齊斯

西本智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