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瓦爾弟一輩子六百首協奏曲,被稱為協奏曲之父,這樣不會很傷他心嗎?


謝邀。一般後人的作品超越創始人那是再正常不過。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上和四大都無法相提並論,可能前八都不一定輪的到他的。


大概是因為……太簡單了?沒啥難度?


因為巴洛克、早期古典的東西,基本沒啥低級趣味,也就是炫技、感官刺激、矯揉造作、無病呻吟那類東西。這自然很不對現代演奏家的胃口。而讓他們認真老實演奏一首樸實無華內涵深刻的曲子,而不是在舞台上搖頭晃腦擠眉弄眼玩弄音色,這簡直要了他們命。

霍洛維茨一輩子不怎麼彈巴赫,也是同樣的道理


維瓦爾第看到這個問題應該會很感動的


因為四季有四首協奏曲,要給其他作曲家留位置(doge

四季中的《夏》可以算是十大協奏曲之一。四大協奏曲因為是現代人的說法,所以成曲的時間大都比較近,曲目也更長,技術和演奏難度更大,技術上全曲(含華彩)都是超十級難度的。四季屬於巴洛克作品,多數樂章技術上會簡單些。

論音樂性四季也是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的。比如巴洛克時期的作品演奏技法和發音會和其他時期作品有很大不同,這方面深究起來簡直是個大坑。

另外推薦一下Tafelmusik演奏的維瓦爾第,找了這麼久終於找到了正統巴洛克風格的版本。CD可能不是很好買,但網上似乎有少量視頻流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ba-i26YNA?

www.youtube.com


我跟樓主一樣有這個疑惑。我不是古典愛好者,但非常喜歡《四季》。因為《四季》而對小提琴協奏曲感興趣,然後去把四大都找來聽了,耐著性子聽了,實話講有時候真是想快進啊。總覺得《四季》更好聽,更容易理解樂曲的含義(更容易腦補畫面)。我感覺如果讓我掏錢去聽音樂會,肯定選《四季》,四大真的興趣不大,看來咱檔次還是不夠,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感。


通常意義上的「協奏曲」,一般是特指從海頓莫扎特時期開始奠定的形式為快、慢、快三個樂章,且第一樂章為雙呈示部奏鳴曲式的協奏曲(有別於巴洛克時期的「大協奏曲」)。因為這類協奏曲篇幅更加宏大,可以包含更多的題材和戲劇衝突,從而可以更好地抒發作曲家的藝術情感。之後的協奏曲雖然形式有所變化,但也基本上脫胎於此,且日益臻於成熟。這類協奏曲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獨奏樂器的地位非常突出,甚至到了後來的浪漫主義時期很多作曲家乾脆省略樂隊呈示部,直接由獨奏樂器開始(如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可以看出,後期的協奏曲不管是在形式體裁上,還是在內容篇幅以及藝術深度上都遠超早期的協奏曲,所以不要說維瓦爾第,就連海頓和莫扎特也沒有任何一首作品位列「四大」,因為它們大多篇幅短小,承載的內容有限。


謝邀

大概是因為巴洛克的東西都沒啥深度吧


形式上不屬於所謂的協奏曲,而且基本上是景色描寫沒啥劇情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