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的閱讀在網路時代甚是流行,自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首先擁有豐富的資源,其次查找知識容易;第三短時間派上用處;第四可以不受空間的影響以及攜帶方便等。若是連續地讀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可以積累相關的知識,解決自己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其缺點是當激活到自己的思考時,很難一口氣寫出自己的感想與領悟,故碎片化閱讀只是一種讀書的方式,是時代的產物。紙質的讀書其優勢在於可以觀看、可以思考、可以眉批,甚至可以直接在書中寫上感受,還可以直接撰寫自己受到的啟發,提高自己思考的能力與撰寫的能力。其次可以養成自己的讀書的習慣,人與書相互養涵,互相啟示,相得益彰。第三深層次閱讀離不開紙質讀書這種形式,而且拿到紙質書籍,可以養涵自己的書卷氣質。第四紙質讀書還可以讓人感受到古人的神秘的文化氣息,通過書卷的觸摸、筆墨的感覺促進眼光的浸潤,可以促使自己內心的細膩與微妙的感覺等。總之,這兩種讀書方式,我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與優勢,也只要自己在實踐中加以領悟,才能得到自己的經驗。此說法僅供參考!


有沒有優勢我不知道(ΘへΘ)。

徐崢說過,「我知道讀書好,但是這個東西我消化不了」平時自己就看看電視,上上網也挺好的。

每個人口味和腸胃不一樣,東西再好不對胃口也沒用。


這麼說吧,你餓了吃一口餓了吃一口。你可能不知道食物的味道,材料因為你沒有仔細去研究。而你留一個時間去吃,剛開始你餓了你也不會在意吃飽就行,你吃飯五成就會思索這是什麼菜,什麼東西。八成的時候你就會細細品嘗味道如何,十成飽你就會想這個菜要怎麼弄才更好吃。


碎片化閱讀沒有什麼用處,讀書的用處就不用說了吧?還是好好讀書吧!相信書中自有,你需要的


抓不住重點,以偏概全,一個章節反覆看看不懂,優點是你能坐在桌子前坐2個小時看書,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實際上產出比很低。。。。


作為在大學時代迎接互聯網開始普及的人,從個人經歷來看讀書和通過網路「碎片化閱讀」兩件事非得比較誰更好其實是沒有意義的,「碎片化閱讀」的危害 vs. 讀書的好處更是一個偽命題。

首先,如何定義碎片化?我們讀的任何一本書,一篇(圖書或雜誌)文章其實都是某個知識的很小的片段,無法囊括全部,說白了也是碎片。可能有些人認為一本書是整理好的系統化。但是,如果你去到圖書館去翻某一類型的書(這裡談的不是小說),經常會發現同一個主題的書講的大同小異,可能相互之間90%以上內容都是差不多的。往往需要翻多本書,跳著看,找出符合需要與眾不同的東西。所以,實際上讀書也沒有那麼系統化去接受知識(那樣效率太低了)。

其次,互聯網的發展突破了獲得知識的門檻。在前互聯網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書籍,報刊,電視,廣播,聽別人講等幾個渠道。如果身邊沒有足夠藏書,也沒有看到聽到有關的節目,旁邊也沒人懂,那麼很多知識是不可能了解的。而現在不一樣,只要搜索就基本上找到有用的資料。

最後,碎片化只是表面的形式。重要的是如何高效獲得知識,並且將獲得知識與已有知識體系有機融合起來。不能簡單的將學習與讀書綁定,套用上學時的學習方法。要考慮到效率和收益。


碎片化知識過眼雲煙,看過就忘記了,讀書不是的,


優勢就在於,碎片化閱讀是人家讀了書之後,總結的東西給你看

你看的是別人的想法

讀書是你自己的思維過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