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愛情# 故事很多,想一個一個來說。(討論為主,劇透慎點)

在26歲的年紀,又開始多多少少對愛情產生了迷茫。偶然在推薦上看到這部美劇,感覺每集都是值得細細回味的。難得有一部想多看幾次的劇,在知乎上搜索大家的評論,發現大多是對演員和拍攝的看法,所以想討論下關於愛情觀的話題。


第一集,【有一種感情,不是愛情,不是親情,又勝過友情】

when door man is your main man.

女主的公寓門衛是一個善於看人的人,這和他的成長環境離不開關係。而擁有這樣的能力的他,選擇成為門衛並且享受著自己的工作,每天在平靜的環境里看著人來人往。就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悄悄隱藏著實力,看著蒼生的熙熙攘攘。但是這樣的他,卻從不吝嗇告訴女主自己對女主約會對象的看法,每次說的都很准,即使女主已經表示不想知道(當然門衛早就看出來她不是不想知道,而是逃避沒有找到最適合的人的現實)。即使女主懷孕生子,他都從沒建議過女主要和任何一個不滿意的人將就。直到一天,女主在自己明確喜歡的人並小心翼翼把他帶給門衛看的時候,他才告訴她,其實一直以來,他不是觀察男士的好壞,而是從女主眼裡尋找堅定和幸福的痕迹。

門衛對女主的感情,有信任,有支持,有獨立,更有的是,我明白你想要的是什麼。

而站在女主的角度,也能理解為,現代愛情里,很多人是為了有個人陪而尋找,可能這個人有帥氣的外表,有幽默的談吐,他們說的話都很堅定,他們會做暖心的舉動,但是,他們終究會離開。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是對的呢?也許只有你自己的眼神才能決定。

那個門衛可以是朋友看到你的幸福,可以是家人看到你的堅定,但更是你自己看到自己的確信。

第二集 【只因為多看了一眼,便知道難忘一生】

這是最有趣的相遇,也是很多人對愛情的定義 — 一見鍾情。

相識:給陌生人的一個眼神,可能獲得的就是她的一眼羞澀。一秒鐘的衝動,一分鐘的交談,一天的交流,換來的可能就是一輩子的無法分離。

相交:當兩條線不平行,就一定會相交,但相交後,就是遠離。也許是一個小小的誤會,也許是片刻的不適,都可能導致兩個本以為會永遠在一起的人走向不同的遠方。

再次相遇:也許是一年後,也許是十七年後,如果我們再相遇,你的眼神里依然有波瀾,我的心裡依然有你。

如果此時知道還是只有你,我們是否還會在一起?

故事的結局你們可以自己去看,但是忍不住想劇透的是分段情節里的結局。一對17年前對彼此心動的男女,因為巧合而錯過,17年後再相遇,他們知道彼此還是有特別的感情,這種愛情換來的是一夜的相視而笑和促膝長談。眼神和語言把17年的故事和遺憾都說完了之後,男士選擇了回到家庭,女人選擇了放過自己當時的丈夫,再次追求愛情。

我不確定是否是性別的原因導致這個結果,或者男方家庭已有子女而女方沒有,但是這種和現代社會女人害怕年紀影響找到愛情而男生相反的故事,多少給了我們一些啟示。當你足夠擁有麵包的時候,就勇敢去擁抱愛情吧。

第三集 【快樂的你背後是誰?】

那些擁有無限正能量的人,會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深陷無限的黑洞?

一個描述躁鬱症(雙向情感障礙)患者生活的一集。對於疾病,外人聽到總是容易產生同情,但是在這一集里,女主並不需要同情,而是被傾聽,一種我知道我可以告訴你所有事情且不被評判或覺得可憐的去表達心裡壓抑最大的情緒。

這種情緒不一定是躁鬱症,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問題壓在心裡都面臨著這樣的情況。 可能是一個已經知錯卻不知怎麼道歉的故事,可能是一個想要坦白的謊言,可能是一句我想你了,都常常會因為覺得沒有好的時機,沒有合適的對象,或自己的害怕而被壓抑。

【快樂的我】生活里,大家都喜歡和開朗樂觀的人做朋友,因為他們可以帶來陽光,帶走陰霾。在愛情里也是,女生喜歡陽光的男生,男生喜歡正能量滿滿都女生。在曖昧的階段,我們把自己最正能量的部分拿給對方看,費洛蒙開始告訴自己和這個人在一起一定會一直快樂下去,為什麼不呢?

【暗淡的我】但是誰又能永遠都是快樂的,也許是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所有發生過的不開心的事情一起湧上心頭,或者是沒有發生卻害怕會發生的情況在大腦里形成具體的情景。瞬間就能擊垮淚腺和內心。善於自我修復的人可能大哭一場就撥開了雲霧,但也有很多無法自我消化的人,就只能走入更深的黑暗。

為了理解這集的故事,我看了一些關於雙向情感障礙的文章,接下來也會更多地去了解這種情感,因為我覺得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癥狀,只是輕重差別。而治癒或減緩的方法,也許就是找到那個你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去分享感受的人吧。

(留個懸念,那個人未必是你們所想的)

未完待續。。。


EP1. Those who trully love you

「I was never looking at men, I was look at your eyes.」

你和一個人的關係都會寫在你的臉上,信任、懷疑、戒備、擔憂、緊張。真的在乎你的人,只希望你找一個能讓你眼睛裡散發幸福光芒的人,他們永遠在乎的是你的感受。

EP 2. Those we once loved and have missed

在尋找the one的路上,我們總是先學會失去,也註定要錯過一些人,因為timing不對,也許換個順序和時間,故事就不一樣了,可生活沒有如果。

好馬不吃回頭草,可能是回頭草不對味了,可能是沒有勇氣,總覺得錯過就是錯過了, broken is broken,無法成全就相忘於江湖。終究都是過客,只是長短的區別。

無論是回頭還是向前,沒有人能告訴你正確答案,你也永遠不會知道另一條的路的風景,所以無論如何請不要後悔,時刻充滿勇氣,敢於回頭也敢於向前追求。無論多少次,依舊能熱烈地愛。

EP 3. Learn to love yourself

人生如戲,這一場performance,打起精神演得最好才能得到最多回報,但是誰都會有演垮了,演累了,不想演的時候。

在退回封閉的安全舒適區和向外探索追求中徘徊,短暫停留可以,可是想讓自己快樂起來一定要走出去。克服恐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面對它,否則無處可逃。所有的外界問題最終都會回到自己,真的接納自己愛自己,才會有內心的秩序,才有力量抵抗外界的傷害。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不要為別人的期待而活。

EP 4. Just admit it, love is always imperfect

生活從不完美,愛也是。即使是擁有幸福婚姻的夫妻,也曾有幾百次想要離婚想要掐死對方的衝動。差異、摩擦、利益、厭倦、不滿,每一點失望都讓你質疑,還有愛嗎,還該繼續嗎?如果你開始懷疑但又渴望留存這段關係,就先把「愛」變成一個動詞。可以從一次袒露內心的傾訴開始,可以從安排一次久違的約會開始,可以從一起做點TA喜歡的事開始。

你們從陌生人變成愛人,如果又變陌生了,就再重新認識彼此一次,重新愛一次。

如果實在愛不起來了,就放手吧。

EP 5. Thanks, lovely strangers~

感情世界會有過客,那些相忘於江湖的人,可能交集很短暫,不是「戀人」,也算不上真的「朋友」,姑且稱為「陌生的朋友」吧。陪你在咖啡館暢談一個下午,陪你涼涼夏夜在公園裡的漫步,放著喜歡的音樂開車帶你兜風到海邊,和你這個陌生人傾訴不曾對人講述的故事。你在很短的時間內進入另外一個人的全新世界,濃縮地了解彼此過往的經歷,總有那麼一些新奇點會刻在你腦海里,也許是是他的一個小習慣,他的一個觀念,他推薦的書或者餐廳。

有陌生人告訴過我,如果把時間像微積分一樣無限劃分,你把每一秒都過開心了,你的一生就過開心了。至少在那短暫的moment,你們讓彼此開心或暖心。沒有過去的牽絆沒有未來的期望,只有當下最純粹的感受。你們的關係只是存在,沒有佔有。

就那樣,狼狽不堪的一天,在公園的長椅上,你躺在一個陌生人的腿上,竟可以睡得很踏實,好神奇。除了謝謝還能說什麼呢?

EP 6. We all love what we dont have

人真是缺啥愛啥。

錯誤的暗示真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自以為是的純真,卻給了別人錯誤的引導。如果你不愛一個人,或者給不了TA想要的,請不要給錯誤的暗示。講清楚,如果對方接受不了趁早拜拜,沒有人能一直無所求地付出,也不要一味地單方面接受別人的好,天下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餐,別一不小心做了渣男渣女。

EP 7. Love is love

之前工作環境中認識了很多gay,過去在小說里看到的人群,變成了你每天相處的同事們,然而我沒有感受到任何異樣,甚至發現很多gay很有才華魅力,顏值也很高。現代社會的愛,應該是更廣博無性別的愛。

Love is love, thats it.

EP 8. Love you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每個人的生命因為時間額度有限,所有的一切才有了意義。當生命的終點越來越靠近,我想像那是最恐懼而孤獨的一個階段,如果有人能握著你的手一起度過,何嘗不是莫大的慰藉。

經常有人說不結婚的人老了怎麼辦,事實是結了婚的人不一定能白頭偕老,天災人禍疾病無常也不一定能保證讓你在最後時光有人陪。最後一段路,因為沉重而變得珍重,因為註定快要分離而將彼此握得更緊,因為少了未來的可能性而多一些對當下的珍惜感恩。願我們每個人,在老年之時,依舊有幸擁有愛情,直到世界的盡頭。


我有在紐約時報的modern love看到一些電視劇中的文章。親密關係形式是複雜而又簡單,同時又多種多樣。雖然閱讀過第一集文章,但是看到真實演出來的時候還是觸動了我的淚點。記得一位Modern love 專欄一個作者寫到,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我們的生活中推著我們前進。我想是這樣的,那個網紅戀愛集中結局所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憤世嫉俗,那失去的也不何嘗是下一次新的開始呢?

另外我還看到了一個人的勇敢,堅強,體現在每一個集中,似乎背後告訴我們戀愛和親密關係的「配方」。當我看到每一個主角都勇敢邁出那一步的時候我感受到了那一種面對人類情感的脆弱和堅強並存的一種感受。讓我最感受到的是第八集的最後Margot她在雨中勇敢的前進,在葬禮上Margot說她真的不知道怎麼處理,但是後面我認為她一定是知道了。因為不論她獨自一個人跑過陽光的街道還是置身於雨中感受那段跑步的歷程,我想她必定是最好了對於過去的道別,繼續前進了。

old love和young love一樣可以做任何的事情。葬禮上她說我們這個年紀過了人生巔峰又過了低潮,不那麼浮躁,知道了如何妥協和溝通,知道了怎麼去建立一段溫暖的安全的親密關係。我那時候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想:其實這就是親密關係的所謂的「公式」或者「秘方」了吧。但是所謂的愛情並沒有捷徑,雙方互相袒露最脆弱的自己,也是最困難的一步,我們會擔心是否Ta會接受這樣的我,我最脆弱的一面呢?讓對方理解和建立連接,不論年齡、性別、國籍,因為脆弱是我們建立親密關係的基礎。若一對戀人,特別是年輕的戀人可以知道這樣的「秘方」,那就會該多好。 另外在夫妻網球那一集,我看到了戀人間的關係,甚至說很多的親密關係都像打網球一樣,我打出去你也接住了,我們就是很好的一個team,但是我不小心打偏了,你沒有接住,我會說一聲對不起,同樣對方也是會在同樣情況下說一聲對不起,這樣是體諒和理解,我知道我的不對,你也認識到了你的規則,我們再次嘗試調整節奏,我們繼續合作,繼續維持,不論下雨還是晴天。雖然我也沒有經歷過戀人的親密關係,這樣是一種去理解親密關係的一種比喻幫助我認識任何形式的親密關係。

Bipolar 是一個也讓我感受很深的一集,我想我們或多或少都是兩極情緒的人,但是悲傷的是有時候我們不像Lexi去感受了自己的情感不論是正極還是負極,只不過Lexi一開始只表現給外人自己最陽光的一面,把陰霾留給了自己,有些人而是麻木了自己的情感讓我們自己似乎能表現的成熟,冷靜,理性。那一幕,Lexi糾結的內心獨白Jeff what if he knows the true of me?....please come back, don』t come back .please come back ,don』t come back.她糾結與脆弱都留給了自己。她有自己情緒但是卻不知道別人是否能接受她這樣的自己,最後Lexi和自己同事建立了一段親密關係,嘗試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兩極情緒。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情緒是什麼,那更何況是去建立一段感情。劇中的她一開始害怕別人不接受這樣的自己,把低潮期的自己淹沒起來,讓大家看到光鮮亮麗的自己,但最後她選擇了打開心扉,袒露了自己脆弱的一面。

這也是紅網約會那一集一樣的,那一集說:我並沒有想到在第二次約會中我會讓你看到糟糕的我,醫院手術,流血,我這一面太脆弱了。似乎兩個世界的人也可以建立親密關係,網紅女主Yasemins 躺在Rob腿上你總是一直說,言外之一不如感受一下。我想她可能聽到了Rob對於這段關係的獨白,不要去擔心那麼多真的好好感受就好了。以上是我對於親密關係建立的看法,現在我想說說對於勇敢這個話題,同時也是我在劇中各位主人公看到的。

第一季,女主人堅強的選擇了單身母親的道路,在她分娩那鏡頭我感覺到了女性的堅強與勇敢。八卦記者那一集,我看到那位女記者的勇敢走出了一個自己沒有感情的婚姻,開始了新的生活,然而她年輕的初戀選擇了 I want to work on this,繼續嘗試維持婚姻。不論對錯都是自己勇敢的選擇。

小蘿莉喜歡年老的大叔,最後勇敢打破這個pattern,選擇了自己年齡相符的男友。Okcupid(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這個約會軟體的創始人)創始人最後選擇了回頭看到了自己的心中那最匹配的「斑點獵豹」,女主也大膽走出了當時感情敢於在嘗試一次與那位創始人在努力一次。同性夫妻領養小孩子集中,那個流浪女孩是讓我很佩服的人,她說:不要用藥,我要感受這一切,甚至不用抗生素。我想這樣是她生活理論吧,不論生活中好與壞,甚至是分娩的痛疼,還是情感低潮與高潮,都是要去感受,這就是霉霉在她getaway car導入片所說,may you remain breakable , but never by the same hands twice。

我很謝謝modern love這部美劇,和在紐約時報的modern love這個專欄,我自己認為我經歷了一些親密關係後親身經歷過以後和閱讀總結了love ,親密關係這個詞背後的意義,並有了自己認為良好的親密關係的看法與認知。


《現代愛情》第六集,說的是有關戀父的故事。

女主瑪德琳十一歲時父親去世,她從小就嚮往「父親」,渴望父愛,渴望聽見父親對自己說「我以你為榮,你是個優秀的年輕女性,你一定會實現你的夢想,一切都會很美好」。然後,瑪德琳遇見了比自己大三十歲的「天才」大叔。

大叔幾乎滿足了她對於「父親」角色的所有幻想,只不過有一點是,大叔不是她的父親,而且他們之間的關係,似乎有些許微妙。可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瑪德琳心安理得地接受著他對自己的溺愛。她逐漸回歸到小時候的狀態,有困難時「父親」總會出現在她身邊任由她依靠,她「依偎」在父親身邊,她挽著「父親」的手去逛動物園,穿「父親」給自己買的稍顯幼稚的外套,懷裡抱著「父親」送的小海獅。

一切都那麼美好,美好得幾乎完全切合她的想像,除了他不是她的父親。

她分明知道,可是她不想知道。

於是,當他忽然捧著瑪德琳的臉親吻她的嘴唇時,瑪德琳變得無比憤怒。

她勃然大怒,她語無倫次地斥責他,她試圖證明自己只把他當父親對待,並想要以壓倒性的指責將責任全部推在他身上。

然後,他問她:「我是你的父親嗎?」

憤怒的瑪德琳愣在原地。

他不是瑪德琳的父親。他甚至和瑪德琳毫無關係,瑪德琳不是不知道。

是瑪德琳試圖把這段微妙的關係無限地進行柏拉圖式的美化,然後抱著這樣那樣的僥倖心理瞞著自己的心,試圖心安理得地去接受他的好,並把它當作「父愛」。

「我怎麼會覺得,那些東西對你來說就足夠了呢?」瑪德琳哭著說。

「我不知道,瑪德琳,在你的經驗中,這樣對其他男人來說,通常就足夠了嗎?」

「我不知道。我對於男人沒有經驗。我不知道有個男人無條件地照顧你,會是什麼感覺。」

好悲傷的一句話。

直至這裡,我忽然想起了從前很多類似於瑪德琳與大叔這樣的,和「戀父」有關的問題。

我一直知道自己或許有些戀父傾向,這從我所寫的故事中的人物,對於戀愛的幻想,以及我自己的家庭關係,都能隱隱地看出些什麼。只是從前發生的一些事,一些模糊不清的情緒和很少再被回想起的往事,都忽然在這一刻提醒我,它們的源頭,其實或許統統來源於這種若隱若現的「戀父」。

「戀父」情節並不僅指喜歡比自己年長許多的男性。「戀父」情節通常還能折射於生活中的多方多面。

初高中時,一些女生很喜歡認玩得好的男生做「哥哥」。初中「認哥哥」的高峰時期,我也曾認了三四個「哥哥」。

年紀稍稍長一些,就沒再「認哥哥」了,因為後來覺得,這有點婊。這其實是件不太合適的事情,尤其是對於「哥哥」的女朋友而言。你持有著「妹妹」的身份,卻不是真的妹妹。但正因為你是「妹妹」,「哥哥」就不應該再對你抱有兩性之間的想法。即便他真的喜歡你,你也會裝作自己不知道,然後你慢慢地就真的騙過了自己。

然後,你就擁有了一個完美的「哥哥」。你們無比親近,你們不會像真正的親人那樣因為各種瑣事吵嘴打架,而他又並不是因為「喜歡你」或者想從你身上索取些什麼才對你好。因為你是「妹妹」,所以他對你的感情是純粹的,甚至是遠遠高於普通朋友的。

至少,你是這麼希望的。你希望這個世界上能有一個男人,能那樣無條件地照顧你和對你好,而不是因為他想要你做他的女朋友。

我曾經非常執著於這一點。

可是他確實不是你的「哥哥」,男女之間的這種親近,多半仍是曖昧的,這種純粹的柏拉圖式的感情,本來就不太可能存在。畢竟,像劇中所說——想要純粹的愛的是你,於他而言,他能從中得到些什麼呢?除了性以外百分之百的你嗎?那是他想要的嗎?

你不能拿自己的美好幻想,去強求別人。

你心裡分明知道的,但你像瑪德琳一樣,堵住了自己內心的耳朵。你不想聽自己會告誡自己的話。

年紀再長一點,在學車的時候,我認識了一個比我大五歲的男生。

剛開始以為是年齡相仿的人,後來聊開了才知道對方比我年長五歲。我們聊得非常投機,我們只認識了短短一個月,卻比我從前認識了近乎十年的朋友更加契合。考完駕照後,我們仍然經常兩個人一起出去玩。我們以朋友的身份相處,我們每天都會聊天,我們常常會打打電話,甚至我在有困難的時候,都會像瑪德琳一樣,第一時間想到他。

那時我剛進大學,對於和高中生活截然不同的大學生活,我感到非常不適且孤獨,是他一直陪在我身邊,在我遇到新的困難時,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我解決方法,然後每天都和我電聊到深夜,最後在睡前說晚安。

後來,他還在我無比孤單,無法認識到交心朋友的時候,提出要從他念研究生的河北千里迢迢來珠三角看我。

他自己有個小自己六七歲的妹妹,也就是說他的妹妹比我還小。他說,他和妹妹關係不太好,如果他能像和我相處一樣和妹妹相處,就好了。

我知道,我不是他妹妹。我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喜歡認哥哥的初中生了。我們只不過是,聊得很好的朋友。

至少,我是這麼希望的。然後我心安理得地接受著他無條件的好。

瑪德琳說:「他身上有葡萄酒和橘子的味道,還有可靠的味道。他的被單是灰色的......他就是灰色的被單。」依偎在大叔身邊的瑪德琳心裡想,「真好啊。」

是啊。

真好啊。

世界上會有這麼完美和純粹的,且和「性」毫無關係的,獨你一份的,只給予你的感情嗎?

我不知道。

那天他來了以後,我們出去酒店開了房間。

房間是他負責的,剛剛高中畢業沒多久的,屁都不懂極其單純的我,對此完全沒有任何概念。直到房門打開,看到裡面單一張的大床時,我才忽然開始感到尷尬和彆扭。

他來的那三天,我們一起在同一張床上睡了兩個晚上。我們在床上一起看綜藝,聊天,然後倒頭一覺睡到天亮。除了每次洗完澡上床的時候會感到尷尬以外,我們什麼都沒有發生。

然後他就回河北了。他走之前,我察覺到他心情很不好。

接著,和瑪德琳類似的情節就發生了。他在微信里告訴我,說他想了很久,然後他覺得,自己其實喜歡我。

我當即憤怒得無以復加。我激動地指責他,我們原本是這麼要好這麼純粹的朋友,可是你卻說了這些話......你知道你說這些話,會讓我們變成什麼樣子嗎?

我下意識地告訴自己,是他玷污了我們純潔的友誼。

他很難過地和我道歉。

我一時間無法從崩潰的情緒中走出來。等我開始察覺到自己的不對的時候,我們已經疏遠了。

看見瑪德琳的時候,我想起了他,想起了那個以憤怒掩飾失落的自己。

我對他,真的感到非常的抱歉。

在網上看見,對於第六集產生的共鳴的人似乎並不多。大家大多感覺這是一段缺愛的女主的「畸戀」,或者女主是個綠茶。但我卻從中感受到了十分複雜的東西。那是一種基於多變的人性的,渴求百分百純粹的愛的,僥倖心。

第六集讓我哭了很多次。我心中某個點被戳下了,裡面正撲簌簌地往下落著陳舊的灰。

我曾經,非常渴望某種強大而純粹的,百分之一百隻有自己才能擁有的,無關乎性卻超乎於友誼的愛,那或許是我無法從我過於嚴厲的父親那裡得到的。

可我們終究是要長大的,我們不能總想要尋找依靠。世界上,除了親情以外,幾乎不存在這樣的依靠,而有些人則因為親情中的某些缺失,折射成了生活中某種有意的,或者無知覺的,過度執著的追求和僥倖心,就像瑪德琳,就像那時的我。

片尾,大叔哭了。

瑪德琳說,你這個年紀的人哭,不會有點奇怪嗎?

大叔說,我為什麼不能哭,或者有情緒?就因為我年紀大一些嗎?以為大人就不會受傷,這想法就是狗屁。大家都一樣的,大家都在努力著想把事情想通。

而瑪德琳,大叔說,你是個很棒的女生,你聰明,機靈,漂亮,你一定能完成你下定決心完成的夢想,你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年輕女性,你是所有父親都夢想擁有的女兒。我對你感到,非常,非常驕傲。

那是瑪德琳一直想從自己過世的父親嘴裡聽到的話。

我也終於聽到了,這些我或許一直非常想從自己父親嘴裡聽到的話。從大叔身上,我也像瑪德琳一樣,抱著僥倖的心,偷偷的,拙劣的,感受到了一點點短暫的純粹的愛。

瑪德琳是理想化的,愚蠢的,未真正成長的孩子。

我們追逐愛的時候的樣子,總是能映射出我們人格中最真實,或者最缺失的那部分。所以我們有些人瘋狂地追逐著愛,有些人卻選擇避而不談。

我想,這就是我眼中,《現代愛情》第六集想要表達的。

這部劇的原名為《Modern Love》,所以其實比起網上《現代愛情》或者《摩登情愛》的翻譯,我想這部劇想要說的,其實是更加廣泛意義上的「愛」,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愛情」。因為畢竟像影片第二集所說的那樣,極致的真愛,是充滿許多意義的,它不僅是指將寶寶帶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僅是指浪漫,靈魂伴侶,甚至終生伴侶。它是......某種更為複雜的存在啊。


《Modern Love》_節選翻譯_愛的語言 - BlueJasz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237960


男女之間的感情應該基於朋友這種屬性,添加性慾,才能長久。

也就是說,先做朋友,有共同愛好,三觀合適,互相尊重,產生慾望,感情可以長久穩定。

要去愛,相信這世上有愛。


美劇《現代愛情》:先找到自己,才能找到「愛情」

《現代愛情》取材於《紐約時報》同名的讀者投稿專欄,全劇一共八集,濃縮了繁華都市背後一個個普通人關於"愛"的故事。

由迷失到堅定:"我看的從來不是男人,我看的是你的眼睛"

《現代愛情》

米切爾每次約會後,最緊張的時刻,就是帶著自己的男伴被公寓樓的"門衛"朋友古斯里"檢閱"的時候。一次,米切爾帶著男伴遠遠地站在公寓前,古斯理直接攔下一輛計程車,"送"走了這位男伴。米切爾十分不解,她認為自己在約會中表現得十分迷人,男伴一定很喜歡他。她質問古斯理,"離得這麼遠,怎麼能做出判斷呢?"但是古斯理篤定地告訴她,"他不適合你,他不會再聯繫你。"果然被古斯理言中,這段感情不了了之。

再後來,米切爾結識了一位帥氣的男生,他們相談甚歡,米切爾對這個男生十分滿意,尤其沉迷於他的"顏值"。但很遺憾,這個男生在古斯理的考核中依然"不及格"。米切爾終於剋制不住向古斯理髮問"為什麼我帶回來的男生你都不滿意?"古斯理對她說"你是一個有博士學位的聰明女人,這個男孩頭腦空空。"於是,古斯里這次的判斷依然準確,米切爾並沒有完全吸引到這個"男神",男生許久沒有再聯繫她。但意外又不幸的是,米切爾懷孕了。米切爾崩潰極了,沒有勇氣告訴父母,古斯理如父親般給了她鼓勵,她與"男神"和解,並沒有強求對方負責,而是自己一人生下小孩單獨撫養。米切爾不斷成長、成熟,像女戰士一樣地兼顧事業與生活,直到遇到更好的工作機會,她不得不與古斯理分別。

《現代愛情》

多年過去,米切爾回到紐約,這次她帶著丈夫,再次站到古斯理面前。這一次米切爾終於在古斯理這裡得到了期盼多年的肯定答案。古斯理在意味深長地告訴米切爾"我看的從來不是男人,我看的是你的眼睛"

經歷這麼多年,米切爾早已從迷失的姑娘,成長為成熟、富有主見的知性女性。一開始,米切爾對自己的美好並不自知,即使飽讀詩書,即使富有學識,但對自我的認知依然匱乏且迷失,她渴望從約會對象的回應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價值。她儘力地在約會對象面前表現得風趣、幽默,她刻意迎合對方的喜好,即使在"頭腦空空"的約會對象面前,她還是半開玩笑地安慰對方"上帝是公平的,畢竟你這麼帥"。所以,儘管她是一個"一天就可以讀完一本書"如同"百科"一般的寶藏女孩,但在她的眼神中,依然看不到自信的光芒,對待約會對象,她的眼神是"討好",但那並不是愛。

她很幸運,遇到了古斯理,如同指路明燈一般提醒著她、鼓勵著她。米切爾經歷了生活的磨礪逐漸找到對自己的認知,這是一種對自己的價值認同。在愛人面前,她的眼神里寫滿了肯定,這眼神不僅是對愛人的肯定,更是對自己眼光的肯定。這一次,堅定代替了閃爍、自信取代了迎合。

由盲從到覺醒:"敲杯子,這是吆喝女傭,而不是老婆"

《致命女人》

《致命女人》

米切爾最初般的迷失,彷彿《致命女人》開場時的貝絲·安。貝絲多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丈夫,兢兢業業扮演著合格"家庭主婦"的角色。一次,在做客的鄰居面前,丈夫反覆通過擊打杯壁來示意貝絲蓄水,貝絲言聽計從。鄰居夫人終於看不下去,指責貝絲丈夫這樣的做法是針對"女傭",而非"老婆"。貝絲卻當面駁斥,她認為丈夫是一個出色的養家者,照顧他是自己的"榮幸"。貝絲有著自己的一套"供養"因果論,"因為對方負責養家,自己就該言聽計從"。但其實在對家庭的付出中,貝絲的犧牲並不比丈夫少,她不惜放棄自己的鋼琴家夢想,更是在意外失去孩子後深陷自責,將自己所有的精力和青春完完全全奉獻給丈夫,最後換來的卻是丈夫的欺騙和不忠。不過,讓人安慰的是,故事的最後貝絲由最初的愚昧盲從,不斷地修正自己,最終找回了快樂的自己,變得自信和神采奕奕。

由自己到他人:人生排序可以從自己出發

反觀我們的生活中,依然有很多"米切爾",還有很多"貝絲·安"。社會進步至今、科技進步如此,她們接受了更先進的教育、她們見識過更廣闊的世界,但是依然很多人不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有太多的女生,盲從、迎合、討好,嘗試著將"他人"的眼光作為衡量自己的"打分表"。對方如果需要我,證明我優秀;對方若是冷落我,說明我無趣。反反覆復中,多少女生的可愛被自我否定消磨殆盡,多少女生的魅力被他人評價影響左右。

《吐槽大會》

前不久,朱丹因"卑微丹"的稱號一度登上熱搜。起因是,她在節目中談到與先生的日常交流,體現出很多"卑微"的選擇。比如,吵架時,面對先生的警告"我現在是在給你台階,如果你不走下來的話,待會這個台階就沒有了",朱丹似乎茅塞頓開,剎時頓悟夫妻相處之道應該是"見好就收"。在場嘉賓紛紛表示不能理解,嘉賓李誕一句玩笑,認為她太卑微了,便把"卑微丹"推向了熱搜榜。也許朱丹在自己婚姻生活中確實有著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然而自己的讓步和求全,是否能夠帶來同等的"幸福感",也只能冷暖自知了。

《我家那閨女》

面對人生排序,我很欣賞PAPI醬在綜藝《我家那閨女》中與焦俊艷的一段對話。面對父母"催婚",焦俊艷存在困擾,PAPI醬談到了人生排序的問題,"人生排序首先該是自己,然後是伴侶、孩子、父母"。我認同這樣的排序,把自己排在首位並非自私,父母終會變老、孩子終將長大,這些都是客觀事實,而面對陪伴共度餘生的愛人,在談"愛"之前,我們是否應該最先認清自己。只有對自己的認知明確,才有機會和可能認識到"對的人」,如果我們連對自己的認知都模糊,甚至都不能給自己"幸福感",那麼面對愛人何談"愛",對子女、父母的責任和義務更是無從談起。"愛無力"不僅僅是個例,似乎是很多人面對的棘手問題。針對人生排序,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順序,但是如果我們連自己都無法清晰認知,其他方面恐怕就不知該從何把握了。

由"識己"到"識人":活得"明亮"

  • 我們需要主動醒來

"人除非自己醒來,無人可依靠。你只有經歷對他人的窮追猛打,再經歷一次他人對你的窮追猛打,看到曾經有過的錯誤和一些做法的不可理喻。只能走一段彎路,自己醒來或一直不醒。人是僵硬和自傲的動物。"(慶山《月童度河》)

生活中我們會看到很多實例,有些人即使擁有漂亮的履歷、殷實的家境甚至是不俗的社會地位,但是在感情里,還是有著無數的糾結、困惑。他們被所謂的"優秀"標準定義著、被貫常的"成功"要求束縛著,從而失去了面對自我的勇氣。人的僵硬在於用固化的標準折磨自己,不同於什麼時候該讀書,什麼時候該工作。對於感情,每個人的"年級"水平都不同,不必去強迫自己去迎合他人的"肯定";人的自傲又在於,往往有的時候,憑藉著一種 "不服輸"的心態,在感情里過分地強調輸贏,然而誰又能說清輸贏勝負的標準。所以,無關學識、能力、金錢,任何人都有可能面臨著感情難題,有些人經濟獨立但精神卻尚未獨立,我們唯有自己"醒來",直面自己的問題,才能與自己和解,用平和的心態面對。

  • 無懼成長之痛

"如果覺知是穿越過漫長的對抗、煎熬、束縛、污染而獲得的,愈加可以因此而信任它,信任現在的自己。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按照自己的命運活著。" (慶山《月童度河》)

成長總會經歷傷痛,尤其感情。歷經對抗、苦難才能夠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尋找自我就是一個認識自我,與自己對話,和自己對峙的過程。如果一件事讓我們痛了,那就索性痛一下吧,"借口"掩埋非但不能治癒,反而讓自己長期受其支配。傷口癒合的過程便是成長,在這個過程里,我們也許會看到"反面"的自己,但唯有經歷真相之痛,才能更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好與壞。經歷苦痛磨礪後的"覺知",會使我們變得愈加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從自己的迷失、盲從中逐漸尋找"真我",活得"明亮"才可能沐浴"陽光",先找到自己,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愛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