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拿到一首曲子,然後熟練度跟上了,可是我只能達到這個程度…要是讓我一點不錯地彈一遍很難,每次都會出一些錯的地方 還有曲子感情總是不到位…所以現在我雖然練過好多曲子 像什麼即興幻想 月光 愛之夢,但是沒有一曲真正拿得出手…就是可以上臺表演的程度,是怎麼回事?


很正常啊。

先假定你學習的路線方法沒有什麼大問題,基本功方面沒有比較大的偏差。一般來說,「正在學xx作品」的程度肯定是無法比較完美地演繹xx作品的。想要比較完美地演繹xx作品,那一定要具備可以完成更難的作品的程度。比如說正在學599的人就算練到死,也肯定不能完美演奏599,要完美演奏599至少得有個學到849或者299的程度才保險。所以如果題主正在學上述作品(而且是第一次接觸該難度的作品,不是回爐)那麼彈不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很正常,如果選擇難度明顯低於現在彈的曲子的作品(比如說找個業餘5-6級的小曲),就會有比較富裕的精力去顧及細節,打磨到比較精的程度。題目中的《幻想即興曲》《月光》《愛之夢》這種雖然也都是所謂的「比十級稍微難一點」的技術難度,但是要有精力完美演奏,還是最好具備彈更難一些的作品(比如說中檔肖練)的能力,向下兼容肯定比向上硬夠輕鬆多了。

當然也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彈當前程度的作品只能馬馬虎虎完成,但是此時就算彈個程度低很多的作品也不能很完美的完成,那就要考慮是不是基礎薄弱,以及對音樂的審美意識不足了。這種情況就需要找(換)個好老師重新好好引導一下了。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道理我都懂,曲子也不算很難,但是很難靜下心來一點點去打磨細節」,這種情況其實不同學習程度的人,不論是業餘還是專業都有可能出現,包括我本人這種自認為比較努力的一樣也會有,這個心態浮躁的問題可能只能自己找各種強有力的措施來克服了(比如說找個學費很貴的厲害老師學,你還敢不細摳?)hhh。


1. 我向來覺得這種情況,是因為沒弄懂這首曲子。或者說是沒理解這首曲子。

2. 可能沒有理解和聲走向,我的意思不僅僅是音級,而是什麼時候是伴奏,什麼時候是旋律,什麼時候這個地方是一種音色,什麼時候他給了各種終止類型。

3. 指法上出現錯誤。

4. 沒有在人面前有演的習慣,我個人在上臺前,一定找不同的人不斷聽,聽到我完全自如為止。

5. 側重點有點問題,音樂中沒有錯音,你更該反過來練習,我的意思是先練整體,再練結構,再練銜接,再鑽細節。

6. 雙手分開練,唱旋律。唱旋律,演奏左手,或者相反。

7.習慣練句子,可能沒有弄懂樂句在哪裡,請打標點符號給自己做提示。

8. 錯了立即改,肌肉是有記憶的。如果說不斷的重複錯誤,基本上也就一直錯下去。

9. 慢練,不要聽那些毒文說慢練害死人。在最高級別音樂學院也好,世界頂級交響樂團出來的人也好,所有人的建議都是慢練。這是我在我的採訪中得到的一致總結。因為音樂某一部分是將動作協調達到極致。

10. 情感。是在技巧之上的。先不要慌著談情感。先將所有強弱做好。做到極致,該爆發的時候爆發。該靜止的時候靜止。其次,學會在樂句間呼吸。音樂是一門語言,你對著人家不停地說,你自己累,人家也累,這些做好了,你的情感提高百分之70。以及多唱。

11. 大量無準備演奏。每天起牀把這曲子彈一遍。當作音樂會。這是看你曲目完成度最直接的方式。

12. 多聽,聽聽好的音樂家如何處理。你會發現音樂演奏最終,尋找的是自我。每個人的特色,如果僅僅將維度停留在譜面,可能演奏會很費力。

13. 多砸場,我鼓勵人多砸場,因為演出這件事情,砸多了就心態鬆了。心態一鬆,演出就很自如。

以上是我想到的,如果有天能想到別的,再來補充。

祝你成功。


曲子難度超過你的能力了。有兩個解決方法:

1.盯著一首曲子死摳,摳好為止。

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這類問題,知道彈得不好,但不知道怎麼改好。原因在於無法精準定位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

比較容易出問題的比如說,段與段的銜接處;大幅移位的銜接;兩個手同時有難點時怎樣安排注意力等等。

首先要精準定位問題,才能針對解決問題。

2.把手頭的曲子先放一放,刷一些其他曲子,稍微簡單一點的,或者技術類型比較集中的。能力提高一點再回頭複習以前的曲子。


那些曲子可能對你太難了,換些簡單的曲子。

比如,《愛之夢》裏的前後兩段「華彩」,如果你不能按照原速無錯音、無漏音、有表現力地連續演奏十遍以上,那還是暫時換個容易些的曲子。


1. 完成一首曲子的標準是什麼?如何判斷我是否完成了?

完成一首曲目的最低標準,是節奏穩定的情況下,盡量的不出錯不中斷。只有在對一首曲子完全熟練的情況下,才能處理好更深層次的東西。

如果沒有辦法把「感情」和完成度同時處理好,那你可以先把完成度搞定,再來好好斟酌每一句的「感情」要怎麼處理。

根據題目描述中的「熟練度跟上了……要是讓我一點不錯地彈一遍很難,每次都會出一些錯的地方」,這其實不算熟練度跟上了。真正的熟練和完成有一項重要的標準,就是彈奏的可複製性

當然這裡並不是指每一遍都要演繹地分毫不差,而僅僅是指不要出錯而已,所以也可以稱為質量上的穩定性

要使曲子達到具備了可複製性的完成度,你需要落實有目的性的努力,有計劃地一步步達成目標。

2. 如何提高完成度?

學會「計劃」和「拆分」。

計劃:明確目標,告訴自己在規定的時間段內要完成幾個部分,多少內容。例:在未來的30分鐘內,我要完成1~16小節的順利彈奏。

拆分:把大目標拆分細化成一個個小目標。不進行合理的拆分,很容易陷入盲目練琴,一遍遍機械性重複的狀態。例:1~4小節先練熟,其次再練5~8小節,以此類推,適當的時候可以從頭開始順一遍。

3. 如何解決每一遍都出錯的問題?你要先知道問題在哪。

很多時候,人們容易沉浸在一種知道出了問題,但完全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的狀態,或者,根本沒有真正思考過如何解決。

每一遍都出錯的原因,就在於從來沒有從細節上去正視這個錯誤,把錯誤的小段落挑出來,反覆多練。而是每一次重複時總是從頭開始,彈到結尾。

練完成度,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是,當你對每一個細節都足夠掌握的時候,整體才能被順下來。

每一次沒有被完整地完成的整體,都在於細節上的不足。

解決方法:因此你只需要在現在開始,彈三遍這曲子,然後告訴自己,這一遍開始的我不為任何別的原因,也不要沉迷在某段可以熟練彈奏的音樂快感裏,而是為了把細節上的不足找出來。當我每一次錯了,我就把這個錯誤的地方用筆圈出來。

基本三遍下來後,這些圈出來的地方,就是目前你需要精練,然後解決的地方。

一個很大的可能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會不經意間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不小心又陷入到盲目練琴的狀態了。這是長期沒有規劃和方法練琴的人統一會出現的問題,就好像刷多了微博和抖音的碎片化信息,就感覺很難在沒有手機的時候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你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記得在意識到自己脫離目標和跑偏了的時候,把自己拉回來。

4. 圈出問題以後,怎麼精練它們?

慢練。

慢練是解決幾乎所有困難段落,最有效的方式。

很多老師都會要求學生一定慢練,可是從不說為什麼,導致學生無法體會到慢練的好處,習慣於在快速的磕磕碰碰中完成作業。首先要定義這個「慢」:慢到你能夠流暢完成整首曲目或片段而不中斷的速度。慢練有如下三個意義:

1、保證音樂節奏的流暢、完整性。我們一直強調,音樂的聲音纔是是彈琴的結果,儘可能慢的彈奏允許我們流暢的完成音樂,讓我們明白好的音樂,慢下來也是美妙的、值得享受的。如果你一直沉迷磕磕碰碰的練習之中,說明你還沒從根本上學會理解、聆聽、享受音樂。節奏甚至比音準重要:懂音樂的人,不為偶爾的錯音而中斷,注重於完成整體的演繹,這是鋼琴演奏應該具備的素養。

2、大腦能接受到手指技巧上、音樂處理上更豐富的細節信息,對手指和聲音的控制力會更強。你的一切彈奏行為是由大腦控制的,練琴的本質是練腦,只有大腦清楚你要彈什麼,怎麼彈,你纔可能彈好。任何沒有經過腦力活動的肌肉記憶彈琴,都不是有效的練琴。你快起來的時候,下一個音是什麼有時候經常來不及反應,好不容易彈對了,又要急著準備下一個音,大腦根本沒空接受和理解信息。因此慢下來,在每個音符被拉長的空隙間,大腦可以接受到手指的觸鍵感,音樂的細節,手指活動的距離,鍵位之間的關係等等,這些都幫助你在熟練以後更好的完成加速訓練。

3、保證準確彈奏的過程是可以被複制的。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一遍錯的斷開的位置都不一樣;有時候一個怎麼都彈不好的困難樂句「一不小心」彈對了,還特別開心;完整彈個十遍最多隻有三遍不中斷的。這些「彈對」的過程無法被複制,每次能不能準確彈完全靠僥倖,這種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完成作業。而慢練允許你可以複製每一次準確的彈奏,在準確的基礎上逐漸加速。

5. 一給自己錄音/錄視頻/上臺/上課的時候,就容易出錯,明明在家已經彈的挺好的,這是為什麼?

當你(潛意識裡)覺得一項事物足夠滿足目前的需求時,你就無法在這項事物上取得進步了。

在我們自己練習的時候,會養成一種慣性,一首差不多已經熟練的曲子,我們通常會習慣性地無視掉偶爾出現的錯誤,反正一錯我們能馬上接下去,所以開始逐漸地對產生細微中斷的地方無法自察。

這種中斷一旦放在「完全不允許中斷」的場合下,就會顯得特別突出,你也會特別緊張。

而對於那些平時沒有上臺機會,也不給自己錄音錄視頻,只是在家自己練琴自娛自樂的人,會出現一種他們不自知但很可怕的情況:就是他們幾乎沒能力完整地演繹任何一首曲目,任何一首手上現成的曲目都是帶有瑕疵的。

究其原因,所有的中斷情況,還是因為自己練習的時候沒有達到120%的掌握(細節-整體),在不能中斷的場合就沒辦法展現出100%。

要檢驗自己是否處於中斷不自知的情況,或者要解決自己會中斷的情況,請長期保持有第三方視角(攝像機等)存在的情況下進行練習。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通過習慣這個狀態來克服緊張感,有一個非常大的奇效是:你對每一次細微錯誤的感知力變強了。

你會感覺以前不曾注意到的,那些會直接重彈一下並順下去的錯誤,開始變得無法被忍受,變得急需被好好地糾正,這就是第三方視角存在時的意義,也是「不允許出錯的場合」能給我們帶來的良性影響。

△ 一個提醒

每一次重複的練習,都是為瞭解決上一遍的問題。如果你的重複中都沒有解決一些問題,那麼沒有一遍重複是無辜的。


題主可能對彈一遍不出錯這個要求低估了,以為細節都練好了,連起來,彈一遍,不出錯,應該是理所當然的,為什麼我不行?

但是事實上除非一首曲子經過了達到了「細節都練好」之後,估計還要花至少5倍於細節都練好了的時間,再加上錄音復盤,模擬演出,訓練心態和耐力控制,摳易錯的地方,反反覆復之後,真實上臺之後,纔有「大概50%以下的概率完全不出錯」,概率取決於你的水平高於這首曲子的難度多少。

拿答主本人做過錄音級別的無損錄音的經驗做例子。錄製成功的標準是:

1. 音必須正確彈對,至少怎麼細聽不能有錯音;2. 休止符,樂句和聲部正確做出;3. 適當做出譜面上和自己的強弱,不允許出現莫名的教明顯的不均勻的強弱音(經常由於滑鍵卡鍵引起)。4. 速度達到或者接近標速。

5. 期間如果出現失誤,可以通過軟體在大休止時進行裁剪拼接,也就是一般而言,無論多長的曲子,連續做到40秒-2分鐘達到這四個要求就可以了。

如此要求不高吧?音全對,還不要求一遍就拿下來?

實踐結果:個人水平是可以原速彈少量斯克裏亞賓練習曲,肖練1/11/24,貝多芬109/111水平的(有興趣可以搜下這種彈出來是什麼水平),在適當的錄製時間成本下,錄製成功最難的曲目是貝奏「告別」(約為業餘12級難度)。此難度下的曲子,錄製時間比超過了100:1(也就是這首曲子全長15分鐘左右,實際是錄了超過1500分鐘的素材,最後才拼接出滿意的結果)即使是錄製業餘9級左右的曲目(比如肖邦圓舞曲34/1),時間比也在30:1,7級左右的(有些海頓的奏鳴曲片段),10:1。(當然有些是給學生錄,本身我自己也沒達到這首曲子彈到非常細化的程度)

我相信題主應該是沒達到我這樣的硬技術水平,而又在糾結業餘10級以上難度的完成度,有什麼可以糾結的呢?一首曲子,沒有超過他3級以上的水平,加上臺下經歷過至少500個小時的打磨,上臺翻車就是大概率事件,而作為聽眾,也不應該去過多糾結一般演奏者錯了多少音,而應該更注重整體藝術感。

這也就是很多大師忌諱現場演出簡單或者大眾化的曲子的原因——簡單的曲子彈錯了一個音的概率不低,但是一旦被聽出來,對他的名聲影響太大。


根據你的提問,我認為你現在沒有本事考慮情感,從簡單的開始練,技術我在這裡就不強調了,強調技術很沒意思,錯音其實不是大問題,最重要的是,你得會彈琴,而不是敲鍵盤,彈琴得帶腦子。當然,如果你只是上臺忽悠業餘人士,我覺得克羅埃西亞就可以了。

如果是真的想好好學,建議還是別看知乎了,多看看大師指揮的排練視頻,把耳朵練好,接下來的事情其實你自己的耳朵會去糾正,你耳朵不會讓你連一句話都彈不出來。這些先做好,然後再考慮情感什麼,情感這種東西,人人都掛在嘴邊,其實都像是擺設一樣,那麼就是亂來情感。


嗯,這題我想我知道一些,明明練熟了但是在全曲彈奏的時候總是會出錯,有可能每次錯的位置是相同的,有可能是不同的,然後就會越來越嚴重,還沒開始彈就擔心這次會不會出錯,這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

那該怎麼做呢,首先在譜子上標誌出自己容易錯的地方,從慢練開始(還可以再極端一點,閉上眼睛)感受這組音之間的距離,手指的感受,好一點後一點點加速至原來的速度

然後開始練連接,從容易錯的地方前一小節開始練,注意肩膀手臂不能緊張

覺得可以了,開始嘗試全曲練習,在容易錯的位置前一定要注意放鬆,放平心態自然地過渡

信念的力量:在你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時,你要堅信你一定能改變,相信自己的練習一定會得到回報,量變必然引起質變,今天沒好那明天一定會好,千萬不要沉溺於我永遠都練不好的漩渦之中

希望能幫助到題主


這些樂曲有一定的難度,你無法把它很好地完成下來就是因為你對曲子的理解和技術技巧無法達到應有的水平。作為對比,如果你彈其他一些簡單的曲子就可以把它很好地完成,因此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找個有演奏能力的老師進行指導,指出你演奏時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

你也可以自己對比網上的音頻找出問題所在,在自己容易出問題的地方仔細探索練習方法,過程就會複雜一些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