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很不喜歡韓國這個國家,但是我很欣賞文在寅,他身上所體現的是儒家那種士人風骨。可惜即使他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赤子之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韓國社會的結構必須重建,否則文書記憑一己之力尚不能完全撼動財閥。首爾市長的自殺,到底是被逼無奈走上絕路,還是他殺,真的很蹊蹺。這下文書記又失去了一名得力的左右手,再過幾年他下臺等待的很可能是被清算,或者以某種莫須有的罪名進監獄,他身邊的所有人保不齊有被收買、受賄的。這一切會算到他的頭上,到時財閥勢力只會咄咄逼人。

不過,文在寅從競選總統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把生死置之度外,為了踐行和盧武鉉的共同理想,為了做」清清白白」「乾乾淨淨」的人,他早已踏上了不歸路。雖千萬人吾往矣。只希望他的小仙女和兩個孩子能平凡幸福地活著。

最後很喜歡文書記在自傳裏的最後一句話「願為江水,與君重逢」。士為知己者死,致敬!


避難中國,這樣一來他的形象會受損。

很可能會被潑髒水然後搞臭,他乾淨但是他身邊的人未必乾淨呀,盧武鉉就是被自己的親戚下屬連累的。

不過以他的手腕,就算結局都是死,我覺得最好的結局也是像曹髦那樣,用自己的死把韓國財閥永遠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高贊前兩名答案裏的韓國是標準的中國人臆想中的韓國~

不管是把文在寅想想成力挽狂瀾的國士,還是把韓國看作是沒有自主意識的傀儡,都是對韓國的虛構和誇大。

韓國這個郭嘉在我看來是一個「高八度」的郭嘉,與我們近在咫尺卻也隔著一層層的紗,叫人猜不著摸不透。

這位市長剛死的時候,網上那是說什麼的都有,有把這位市長說成是英雄的,也有把這位市長的死說成是政敵/美帝迫害的,現在指責之聲鋪天蓋地,又有人開始說「你看,左派就是不行」.......

韓國這個郭嘉電視電影我還是很喜歡的,但我個人覺得正直方面非常的不成熟,有幾分像60年代的日本,韓國的問題在於舉國上下激發民族主義概念,男性都有服兵役(這兩條是不得已而為之,前者是為了統戰北方,後者則是為了防範北方),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目前女權主義以及各類民間自組織都非常活躍,簡而言之,武德非常充沛。(並沒有說女權主義不好的意思)

韓國雖然是抿住政體,但是和其他老牌抿住郭嘉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政黨碎片化嚴重,許多政黨都不是根據某個階層和某種政策組成的,而是跟著某個核心人物組成的,分裂合併異常頻繁,相互抨擊嚴重,凡事不怕往大了整,恨不得一出手就要人命,在這種氛圍下韓國人普遍活的鴨梨比較大。

在韓國,你一旦出了什麼問題,大傢伙都恨不得上去踩一腳,諸如女權組織一類的公益機構自然不會對一個色狼客氣,而什麼媒體,政敵甚至是D內競爭者都會藉機踩上一腳,下臺是不存在的,君不見盧武鉉的妻子受賄,裏裏外外都是什麼陣仗,盧武鉉要是不自殺,也就是和歷代總統一個下場,自殺或可以保存自己的清名......

現在我國媒體端看韓國有比較嚴重的濾鏡,比如討厭韓國的恨不得把韓國說的一無是處(主要是因為歷史原因),而喜歡韓國的(大多數是喜歡韓國的左派)又把韓國的政客說成是孤膽英雄,其實我想說,期待政治家成為英雄或者將其描繪成老鼠,恰恰是社會政治不成熟的表現,我們應該學習韓國的一些優點,以韓為鏡,而韓國那套狂熱的民間文化和封建的黨爭文化恰恰是值得反思和避免的......

上面這幾段是我之前一個答案的粘貼,但基本上也說明瞭韓國的一些基本狀況,韓國真正要命的不是財閥,更不是美國,而是權力過大的總統,民族信念膨脹的民意和無休無止的黨爭。唯三試圖在黨爭問題上試圖剎車的韓國的前總統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以金大中為例,他先後蹲過朴正熙和全鬥煥的大牢,但是重返政壇之後,他面對曾經迫害過自己的全鬥煥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剋制,在全鬥煥接受完處罰之後,97年便得到了特赦,後來金大中繼任也沒有過多的難為全鬥煥,甚至還邀請他出席國宴。

抿住政治不同於古代黨爭最大的特點就是「任敏知情、參與的前提下,尊重民眾意志和司法獨立性」但政敵應該懂得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參政是為大眾服務的,趕盡殺絕是封建時代的把戲。美國的總統也有遇到過暗殺和槍擊的,但是歷代總統都以入獄和自戕收場的,放眼世界,亦不多見。

我個人傾向於韓國在抿住體制下,保留了封建時期會黨的特質,正當跟著某個D內核心人物隨意變化,而韓國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又一定程度的被左右雙方利用,讓這場本來可以體面收場的社會活動,變成了一出宮鬥戲......

就文在寅個人而言,他上臺之後並沒有採納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等的較和平手段,控制檢方,擴大打擊面,利用媒體製造事端,重啟對全鬥煥的調查,讓兩任前總統鋃鐺入獄(雖然這三個都不未見得是什麼好東西)但他的結局就可以想像了,他是加劇了韓國黨內的政治鬥爭,一旦右派上臺勢必重蹈覆轍,以牙還牙...你不留一線,如何好相見?現在的文在寅就好像一支箭,射出去了,就回不了頭了......

韓國唯一的辦法就是改半總統製為議會制,讓總理負責政務,總統改為虛君,在議會制的前提下,倒閣相對容易,總理既是文官首領,又是最大執政D的D魁,強化黨內合作,改為集體負責,到時候想拋棄總理也不行,因為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大不了被倒閣集體辭職,也比入獄正常的多......近學日本,遠學德國。

設立上議院,防止立法過熱,左派要秉承國際主義、自由主義,而非民族主義,尊重司法的獨立性,特赦歷任正直犯,防止擴大打擊面,對毒材時期的非刑事犯罪等遺留問題,如受賄逃稅等等追贓不拘人....看看HK。

至於曹縣問題,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最好是曹縣走向抿住化,取消長達3-10年的全民服役期和韓國友好共存,這樣走下來,再走個二三十年,現在的狂熱勁頭過去了,差不多也就成了,否則只能在這個惡性循環裏不斷上演「江山輪流轉,明天你倒黴」的無聊悲喜劇。


他當總統那天估計就沒打算活著出青瓦臺


@開軒面場圃我不太明白,此公既然指出韓國的政治勢力比較碎片化的特徵,為什麼又自相矛盾地認為韓國的問題在總統、出路在議會制?

此公前文中說的沒錯,西方國家的政黨基本是按照社會階層的代表性劃分的,但社會階層在各國的表現方式並不同,這不可否認吧?

英國和美國分別是議會制與總統制的起源國,我以此兩國為例說一下。

英國式議會制的表現在於,國家大權定於議會一元,行政機關由議會產生並對其負責,司法機關雖然獨立,較為弱勢(主要體現在沒有成文憲法作為依據牽制立法和行政權)。

但這種政權形式的緣由在於,英國社會始終存在較為穩定的階級分化,社會基本穩定為幾個大的政治集團(「左翼」「右翼」也因此而來),代表各階級的政黨通過數人頭的方式競爭執政權。而社會集團的非碎片化,使得政治競爭基本在幾個寡頭性質的大集團中博弈;而他們之間競爭平臺(議會)的至上性,保證「只要你在數人頭中贏了,你的權力就是穩定的」。

與此相對應的,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議會制國家的政黨,都有明確的黨綱黨紀黨組織,甚至存在黨內科層體系,保證本黨足夠的組織動員能力。

可是社會並不分成幾個固定大集團的國家呢?

美國,先從政黨說起,美國貌似有「政黨」,可是跟歐式政黨不同,「美式政黨」沒有黨綱黨紀,甚至連黨組織和固定黨員都沒有,美國的「政黨」是架投票機器,兩黨大致分成左右兩派,隨議題組合與總統進行政策博弈。

原因很簡單,美國沒有歐洲那麼固定的社會大集團分化,社會較為碎片化(因此當年communist party和工人運動在美國並沒有引起歐洲那麼大的影響力),兩個鬆散的「政黨」與其說是社會分化的產物,還不如說是政治精英硬湊起來的產物(可以查一下「格里蠑螈」),第三黨因為兩黨精英設置的門檻,至今在政治上幾乎沒有大作為的機會。

那麼,美國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的強大就可以理解,因為要保證權力的有效集中。美國行政權不必多說;司法權也遠比歐洲強大,最高法院可以以成文憲法為依據制衡立法和行政機關(跟英國不一樣),同時作為最高是司法機關和違憲審查機關(與歐洲大陸國家不一樣)。

那麼,此公既然認為韓國的政治分化也是碎片化的,為什麼又鼓吹議會制?社會集團較為碎片化的國家實行議會制的後果是什麼?看看第四共和國時的法國,再看看義大利,「一地雞毛」式的政治勢力相互混戰,權力始終無法集中穩定,因此法國才會事實上效仿美國,「自上而下」地製造權力穩定——總統選舉第一輪得票最多的兩個人再選第二輪,強行讓民眾「二選一」;創造一個權力比美國還集中的「帝王總統」。

那麼,如果按此公所說,韓國的政治勢力是碎片化的,沒有一個政黨能夠穩定地控制全局,那麼你怎麼敢確定,韓國不會出現法國第四共和國時期,黨爭更加頻繁和激烈,議會頻繁倒閣,以致政局不穩的現象?


@開軒面場圃 況且你在這裡提到了日本,你既然能認識到總統制在除了美國之外的很多國家所面臨的問題;你也應該認識到,形式上表現相同的一種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可能壓根就是不同的實質內涵。

日本是「議會制」又怎麼樣?日本的民主政治,除了有一個類似的議會制形式,跟西方壓根不是一回事。雖然日本有競選,但競選以「家族後援團」為基礎,政黨作用很大程度上是表象,過去的貴族武士家族,在自家過去的領地內依然有號召力,當地老百姓只認他們家;這與西方完全不同。所以日本內閣裏充斥「汰漬黨」。

讀讀傅高義教授的《日本第一》,裡面還著重描述了日本公務員集團的強大以及彼此間的圈子和紐帶關係。如果日本不是西方盟國,其政體恐怕難免被稱為「專制」(否則新加坡憑什麼在西方主流輿論口中是「專制」?新加坡跟日本政體有本質區別嗎?)

再說了,作為一個政治學科班出身的人看來,提到「民主」(democracy)時往往帶著司法獨立(Judicial independence)的,基本是屬於民科政治學的標誌之一(一口一個「封建社會/時代」也基本屬於此類標誌;中國秦到民國這段時間是「封建」嗎?)。Democracy和Judicial independence是一個東西?如上所述,美國、英國、歐洲大陸的Judicial independence都不一樣,到底哪種是更「民主」的Judicial independence?政治學造詣不深但就喜歡談政治的人,才往往把所有的好事都歸結為「民主」,把民主弄成一種意識形態而不是一種制度機制,

制度是在歷史中「生長」出來的,不是「生造」出來的。不是任意造個什麼制度就能立住腳。你說的這些議會制總統制理論,跟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內容基本一樣,用這來來解讀這些問題,壓根不是學問,是赤裸裸地anti-intellectualism.


朴槿惠在任的時候也是一波人在吹

文在寅在任的現在還是一波人在吹

是不是同一波人呢

只有月亮才知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