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說過很多次了(當然這不是我第一個發現的):

「山中高士」這個詞,出自明朝高啟《梅花詩》「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比喻梅花。哦,有人要說了,你看寶釵好卑劣呀,卑劣得和梅花似的。哈哈,簡直是「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了。

好吧,正經點。山中高士晶瑩雪,指的就是梅花上的雪,梅花加上雪,是何等純凈高潔的意象!怎麼可能有貶低之意?

再多說兩句:

很多地方都表明了寶釵和梅花與雪的關係,比如薛諧音「雪」這不必說了吧;比如冷香丸的配方有白梅花蕊;比如她讓鶯兒為寶玉的石頭打絡子,用的是「梅花絡」;比如她送黛玉的糖叫潔粉梅片雪花洋糖。

再扯遠一點,高啟這組《梅花詩》一共九首,里很多有意思的詞,比如」冷香「,聯繫冷香丸,更證實曹雪芹的確看過這組詩。當然,冷香這個詞早就有了,比如

唐 薛能《牡丹》詩之四:「濃艷冷香初蓋後,好風乾雨正開時。」

這是寫牡丹的。

宋 梅堯臣《依韻和正仲重台梅花》:「冷香傳去遠,靜艷密還增。」

清 陳維崧《二郎神·詠梅子》詞:「筭顆顆冷香鬆脆,想爾料難勝口。」

宋 曾鞏《憶越中梅》詩:「今日舊林冰雪地,冷香幽絶向誰開?」

這是寫梅花的。

宋 姜夔《念奴嬌》詞:「嫣然搖動,冷香飛上詩句。」、

這是寫荷花的。

我們來看看冷香丸的配方,紅樓夢原文:

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開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開的白梅花蕊十二兩。

看,是不是都合上了?所以紅樓夢真的是集合中華文化之大成,隨便一筆都不是沒有典故沒有由來的。這才是紅樓夢最厲害的地方。

另外冷香這詞,在詩里還有用來寫菊花的,唐 王建《野菊》詩:「晚艷出荒籬,冷香著秋水。」這秋天最高潔的花之一,也是和寶釵有深刻聯繫的,比如寶釵簡樸的房間里唯一的裝飾就是兩株菊花。比如」酒未敵腥還用菊「,這句詩說明在寶釵眼裡菊花是正義高潔的,用它可以來驅除世間濁臭,因此她對菊花肯定是非常喜愛。比如她幫助湘雲起詩社,用菊花為題,進一步說明她對菊花的喜愛。比如蘅蕪苑的」蘅蕪「,屬於菊科,雖然這是現代科學才分的類,但由此可以證明菊花和蘅蕪是相似的,否則不會分為一科,而這種相似,古人自然也看得到。

另外,冷香丸里還有一味白芙蓉花蕊,芙蓉花,又稱秋牡丹,拒霜花,和寶釵的代表花牡丹正好對應。春夏秋冬四種花全都潔白堅貞,加上雪的意象,寶釵的形象已經不需要去洗白了——本來就白得不能再白。是褒是貶,一目了然。


如果「山中高士」是貶意的話,那麼「世外仙姝」也必然就是貶意了。釵黛判詞合一,共為太虛幻境的「兼美」,她倆又是金蘭相契的姐妹,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

山中高士,寶釵恰又姓薛,典出「雪滿山中高士卧」,更有一個東漢名士袁安擁雪獨卧的典故,後指高士生活清貧但極有操守。

薛姓,除了寓寶釵的潔凈晶瑩,大約還寓意了寶釵的「冷」。這裡的冷,並不是指心冷口冷,而是指寶釵對世事的態度,並不執著與熱衷。

寶釵的衣著與裝扮皆為素雅,甚至住的屋子,都似「雪洞」一般,這都體現了寶釵所崇尚的極簡主義,與她的淡然處世。

山中高士,寓意了寶釵的品性之高潔,操守之堅貞,這與文本中蘅蕪苑的「香草美人」意象,是互為印證的。

還有冷香丸的意象,稍微有些中國傳統文化常識的,就應該明白,配料里這四種花兒究竟意味著什麼。

牡丹,為群芳之冠,且向來也有「武皇貶花」的傳說,可知牡丹不僅艷冠群芳,還有錚錚傲骨;荷花潔凈,於濁世卻不染;芙蓉拒霜清高,枝頭傲立;梅花不懼嚴寒,孤獨而堅忍。這幾種花兒分別都蘊藏了寶釵所有可貴的品質,可見作者對寶釵評價非常之高,謂其「高士」,極恰。

東漢名士袁安,雖清貧孤獨,卻仍堅守君子操守。而寶釵的最終,恐怕也是如此。

寶釵早已參透世事,不再執著,亦不自怨自憐。在寶玉懸崖撒手之後,亦不避不躲,直面孤苦人生,更為勇敢;雖離別亦自能安,更多了一番坦然與擔當。


實名,友善度不要了。

我想說,提這種問題的人,如果學歷在高中以上,非蠢即壞。


震驚

到底為什麼,有些人仍舊言辭鑿鑿信誓旦旦的認為關於薛寶釵的正面描寫都是反諷?

既然認為「高士雪」是貶義,那是不是也可以質疑關於林黛玉的正面讚美

坊間很多無端的猜測還是要有選擇的借鑒,大觀園裡的女子都是美好的,是可憐可愛可悲的,寶姐姐其實是很美好的,不要帶有色眼鏡去看她比較好。


這個問題居然需要探討嗎?「高士」「晶瑩雪」這麼簡單易懂的意象給個高考考生看都能明白居然還需要討論是好是壞?反正我是震驚了

如果提這個問題只是單純好奇想交流一下,那我只能說大概是劉心武之類的解讀看多了,別太鑽牛角尖,曹公春秋筆法不等於陰謀論啊

如果是想指桑罵槐,那勸你省省,已經暴露智商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