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交通狀況與目前差不多?因為過於擁堵很多人會選擇不不買車,不開車?最好從放開政策短期,中期,長期預測的情況來回答。


前期會爆發一部分購車人羣,但這羣人絕對不是現在搖著號的300多萬人,可能也就20多萬。我沒有大數據,抱歉,只是個人觀察身邊人之後的感受。

為什麼搖號池裡人那麼多,幾百萬人都有購買力嗎?不是的。

搖號的人分為以下幾類。純粹為了佔一個號,這部分人少說60%

他們的想法為 1.現在不搖以後更搖不上,搖上了佔個號 2.先把牌租出去,以後有錢直接有號。典型羣體,大學生集體戶口,北漂。 3.家裡有車了,也不需要車,再搖一輛,不用就租出去,或者給親戚搖著用,反正就是備著。

家裡有輛車,但是限號,再弄一輛,換著開

這部分人,你覺得少,然而我接觸下來,這種羣體在我身邊比例得有15%,他們本身有車,所以並不會增加擁堵

搖號,開滴滴用,租出去掙錢用,純粹為了盈利

北京有一部分人是租車開滴滴的,這部分人羣想獲得牌照的人也不少,多餘的牌照也是為了長期獲利。這部分人有5%左右,放開之後,他們也就不弄車了。

然後就是真正的無車家庭,這部分看起來是20%,但是我得告訴你們,有很多人車也買不起,也是因為現在的搖號政策才被迫去排隊或者搖號。這裡單純的剔除一半,我已經很給面子了,就算單純的10%裡面,很大一部分是一家人在搖號,但是大部分是雙人家庭,也有一部分成員沒進入搖號池,就算7%吧。

330萬的7%是23萬人左右。這部分人被壓抑了慾望,所以瞬間爆發,但是23萬人突然增加之後。還會有減量,那些以前為了維持車牌,苦苦支撐的人,就不用再支撐了。

所以我的結論,其實對現在的擁堵並不會有太大影響稍微更加擁堵而已,北京真正的交通問題在於各種規劃不合理,我說的不合理首先是指商圈和工作圈的不合理,北京的上班族大部分集中在國貿,三元橋,海淀這幾個地方,然後把城市住民分散在郊區,所以本身交通成本就很高,導致車輛長期滯留在路上,當然會堵。

人口密度更大的東京,其實不堵車,這個是很多去過東京的人的感受,為什麼?

人口居住區分散,大部分人選擇在公司附近租住或者在自家附近找工作,工資基本大同小異,所以CBD上班的和郊區上班的工資一樣的話,我當然在郊區上班!!離家還近。地區發展更加均衡很重要

東京也是超大型城市,車牌的擁有條件為有車庫,北京肯定做不到,因為很多老小區沒有規劃車庫,可是你可以把有房子作為條件吧!沒有做,結果弄了個極其懶惰的做法就是抽籤,然後形成了現在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但是取消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變成了現在的家庭搖號政策。其實家庭搖號多出來的那幾倍有什麼用呢,要做的其實就是增加條件,慢慢把這些搖號人口消減才對,然後避免一些家庭被迫去搖號的問題,擁車成本和條件也應該適當增加再去調控。

新聞還每次都報現在的搖號比例,增加到什麼什麼難度,我覺得這不是恥辱嗎?要臉嗎還

補充一點,有一部分租借別人牌照的人羣也在路上跑著,他們拿到牌照後也並不會增加車輛


你想多了,現在是每天限制兩個尾號上路,未來可以現在三個四個,甚至更多尾號上路,但是這對已經買車的人傷害很大,所以不這麼幹。比較現在是有車的人佔大多數,沒車想買車的佔少數,別看現在幾百萬人搖號,其實相當部分不在自己真的要車,而是給家人增加機會或者考慮計程車牌。


其實這個搖號的政策招來了很多人的罵。搖號了,就會產生氣憤,嫉妒,不公平,不爽,牢騷。。。其實政策制定者也沒想明白,如果當時全面放開,大家自然高興。反之如果全面禁止,斷了所有人的念想,一輛車也不讓買,那當然大家都不爽,不過習慣了也就不罵街了,那也不會有這麼多屁事。總之搖號政策挺傻逼的,屬於下下策。


啥如果啊?沒有如果。


道路會比現狀更擁堵,由於更多的人上路。直到擁堵達到一定程度時,由於擁堵導致的出行意願降低,而達到新的平衡點。

公交車的客流會減少,由於道路擁堵,車速下降,更多的乘客改為地鐵,或者非機動車出行。

很顯然,少了限行時乘坐地鐵的車主,以及搖不上號需要暫時坐地鐵的車主,地鐵客流可能會減少,限流的情況也可能會緩解。

此外,非機動車出行的比例很有可能會上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