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裕演奏李斯特《鍾》撩發版??

沈文裕演奏李斯特《鍾》?mr.baidu.com?

mr.baidu.com圖標

附上網友喜歡的現場演奏版《鍾》??

沈文裕 《鍾》?

mr.baidu.com圖標

第一次聽沈文裕老師演奏的《鍾》,當時我的心情非常的激情澎湃! 感嘆這簡直是一雙無影手,彈奏手法如此之快和精準,每個音還顆粒感清晰無敵,簡直是無懈可擊。關鍵還能忙裡偷閒撩發,當時我徹底被驚到和征服了。你們有被沈老師的撩發動作驚到了嗎?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沈文裕當不了鋼琴家是有原因的,這個不是要故意黑他,而是陳述事實,除了當年回國這個因素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缺乏對生活的感悟,音樂的審美來自對生活的體驗,而不是隻有速度規範炫技就完了,如果是10幾歲那情有可原,現在還是這樣那基本上就定型了,他一直有一個錯誤觀念認為彈得快就是最強,那隻能忽悠一般羣眾,而成為鋼琴家的話語權不是掌握在一般喜歡看雜耍而不懂音樂的羣眾手裡的,這個鐘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勁,基本沒有速度、音色、情景的變化,甚至連這個鐘是小鍾,要彈得輕盈的基本原則都沒有把握住,右手一點都不知道收斂,一味想突出自己不減速技術能力強的優勢完全忽略了自己是在表達音樂而不是在雜耍的理念,這對於一個有天才潛質的人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由於長期不能在高規格的舞臺上表演,對音樂的追求也就失去了動力,下面羣眾的一片叫好聲反而更讓自己產生了自己還是世界頂尖選手的錯覺,更不知道應該從哪裡去提升了


謝邀。這是我第一次看沈文裕《鍾》的視頻。其實第一遍還沒怎麼注意撩頭髮,因為看手了......後來又返回去重新看了兩遍,覺得還是手更好看哈哈。建議反覆觀看1:40秒以後至3:00左右片段,這手速就像蜂鳥一樣......

看到有人覺得這個版本欠缺一些情感,其實我覺得也比較正常,大家冷靜一些,各有所見而已。早期很多媒體也有這方面的報道,撰文者多是對音樂作品也有一定自己的見解。而且大家主流看到的演奏以郎朗居多,精湛的技術加上適當的表演的確讓演奏者很出眾(可以說是古典音樂界的流量明星)。這種演奏風格也曾受到一些粉絲追捧及模仿,因此不少教師也會強調演奏者上臺的表演感。

相比之下沈文裕的演奏技術無可挑剔,可總覺得少一點啥情感。以前我也有點這種感覺。但是隨著年齡增長,感覺也並不是少了啥,而是沒有理解他彈的意思。

其實這個版本三分多開始加速,整個曲子情感走向還是大不相同了,最後曲子推到一個點結束。要說真少了啥,就是少了表演吧。畢竟我們更多時候會關注表演者動作本身,對於情感想要產生一些聯想。也會覺得演奏者本人好帥氣,從而對他/她非常喜愛。

而沈老師在自己家彈琴真的挺樸素的。如果不看畫面只是聽的話,或許能更好的感受。演奏者本人弱化自身,突出鋼琴,是最傳統的鋼琴家風格。這種風格我以前不太品得出味道,但是年紀大了就很喜歡。

另一位非常喜歡的演奏家是朱曉玫。聽她的哥德堡變奏曲也是這樣的感覺。沒有看過音樂會現場,只是通過CD感覺到這個人是怎樣的。

很多人彈李斯特都會演的比較炫,鍾也通常是用來炫的曲目。李斯特本人手大估計也很愛炫技術。據說不看譜演奏,也是從李斯特開始的。所以也沒啥可爭議的,無非就是沈文裕在樸素低調地炫技術。

這就是一個非常乾淨的炫技術的鐘的版本,且是非常有辨識度的沈氏演奏風格。值得轉發評論點贊。


這是我的入坑作品。

首先聲明一下,我不是音樂專業的,甚至跟音樂一點都不搭邊,我所有的古典音樂幾乎都是從音樂遊戲聽來的。

我就是有一天在B站搜La Campanella的時候,點進某個視頻,旁邊的相關推薦就是沈老師的這個視頻,我就點進去看了。說實話我之前是知道這是一首很難的曲子,但是我就是沒想到有人居然在彈這首曲子的時候還有時間來撩頭髮,這真的是讓我折服了,從此入了沈老師的坑再也爬不出來了。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審美,大家可以客觀地表達自己的喜愛和不喜愛。

希望沈老師會越來越好!


太強了,沈文裕就是世界級的,他這個鐘彈得真的很絕,處理的太乾淨了,像水晶一樣的質感,他樂曲裏的鐘是大師鍛造的鐘,音色如此的清脆悅耳……我覺得說他演奏沒感情最可笑,音樂性這種東西是十分縹緲的,非常主觀,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音樂性樂感是最好的,但實際上不可能撇開技術去談音樂性,沈文裕的音樂在尊重原譜的基礎上有很濃厚的他自身的特質,一些喜歡靠演奏者肢體表情還有誇張的強弱音對比來體會音樂情感的聽眾可能一時不太能體會出來。但毋容置疑,現在懂他音樂,被他的琴聲擊中,「好這一口」的樂迷已經越來越多了。


不說這首曲子,沈文裕在我心中就是世界第一的鋼琴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