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大學生,想嘗嘗正宗的老北京小喫,鹵煮火燒,具體的店,望各位大神們告知


我比較喜歡八條一號,其實是鹵煮呂和雲南菜的合體。。不過北京菜還是有幾樣的,有機會可以試試
鹵煮火燒是老北京純粹的東西,土生土長,比京劇還要純粹。最初的鹵煮出自於宮廷的「蘇造肉

。」據說光緒年間因為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昂貴,所以人們就用豬頭肉和豬下水代替,經過民間烹飪高手的傳播,久而久之,造就了鹵煮火燒。地道的北京人估計沒幾個不好喫鹵煮火燒的。

火燒切井字刀,豆腐切三角,小腸、肺頭剁小塊,從鍋裏舀一勺老湯往碗裏一澆,再來點蒜泥、辣椒油、豆腐乳、韭菜花

。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火燒、豆腐、肺頭吸足了湯汁,火燒透而不黏,肉爛而不糟,其中味道最厚重的還是小腸。腸酥軟,味厚而不膩,沒有鹵煮火燒任何異味。偶爾喫到一片白肉更是滿口脂香。因是老湯的緣故,或許口輕的人會覺得湯口有點鹹,此時可以向店家要些白開水兌入湯中,不過就我觀察,沒幾個人這麼做的,再覺得鹹也會爭取將火燒連帶湯汁喫得一乾二淨,的確是香啊。

說起鹵煮火燒,老北京一準兒會想到「小腸陳」,殊不知這已有百餘年歷史、被認為只有窮人才會喫的美味卻起源於宮廷。  清宮廷中有一道名為「蘇造肉」的菜餚。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的夫人浩著的《食在宮廷》中介紹,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皇帝巡視南方,曾下榻於揚州安瀾園陳元龍家中。陳府家廚張東官烹製的菜餚很受乾隆喜愛,後張東官隨乾隆入宮,深知乾隆喜愛厚味之物,就用五花肉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烹製出一道肉菜供膳。這九味香料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節氣不同,用不同的數量配製。這種配製的香料煮成的肉湯,因張東官是蘇州人,就稱「蘇造湯」,其肉就稱「蘇造肉」了。後來傳入民間,加入用麵粉烙成的火燒同煮,便成為大眾化的風味小喫了。  出售「蘇造肉」的小販清晨在東華門外設攤,專為進入昇平署的官員做早點。民國之後,

什剎海一帶的飯館和東安市場的景泉居出售「蘇造肉」最有名氣。《燕都小食品雜詠》中有「蘇造肉」的詠詩一首:「蘇造肥鮮飽志饞,火燒湯漬肉來嵌。縱然饕餮人稱膩,一臠膏油已滿衫。」並注說:「蘇造肉者,以長條肥肉,醬汁燉之極爛,其味極厚,並將火燒同煮鍋中,買者多以肉嵌火燒內食之。」   那麼「蘇造肉」又是怎麼演變成鹵煮火燒的呢?「小腸陳」的創始人陳兆恩當時就是售賣「蘇造肉」的。舊社會用五花肉煮制的「蘇造肉」價格貴,一般老百姓喫不起,於是他就用價格低廉的豬頭肉代替五花肉,同時加入價格更便宜的豬下水煮制。沒想到歪打正著,一發不可收拾地創出了傳世美味。----以上摘自百度

我最喜歡喫的就是位於前門大街,

門框衚衕的鹵煮火燒,很是喜歡,尤其是喫的時候點上幾個冷盤,來上瓶啤酒,感覺很不錯。建議朋友們有機會嘗試一下。
首推鹵煮呂,一定要喫正宗的那家!!!和雲南菜合體那家,是假冒的,店主搶注了商標而已。

通州德誠通鹵煮,絕對是我喫過最棒的


門框衚衕?
天興居和姚記都可以,這兩個店本行是炒肝,不過鹵煮也是主業,搜一下很容易找到。要不就是小腸陳,把鹵煮做的高端了一些。
北新橋鹵煮老店,老國營餐館的感覺

誠意推薦門框衚衕,只去過新街口地鐵口那家…

雖然價格越來越貴,分量越來越少,但是好喫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