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觸哲學大概半年左右了,只是才接觸黑格爾的書籍,我想問一下 請問先看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比較好呢?還是先看黑格爾的小邏輯比較好呢?還是這兩本書一起看呢?


謝邀,個人建議題主讀《精神現象學》,而且建議題主只讀《精神現象學》,在藉助著作和黑格爾進行溝通方面,閱讀《小邏輯》的性價比是最低的,而《精神現象學》的性價比是最高的,甚至沒必要閱讀《小邏輯》。

《小邏輯》是一個記錄,它所記錄的是黑格爾思想的成果,《小邏輯》沒有展現黑格爾的思想本身,它展現的是黑格爾的思想在他的那個時代所能獲得的內容,簡而言之,《小邏輯》是大道至簡和接地氣的成果。因為看似簡單,且都是成果展示,所以不肯用功的學者也能輕易地從《小邏輯》里拾得點牙慧,然後數落黑格爾的「局限性」。而且《小邏輯》里的「邏輯學」和他的物理觀已經嚴重落時,題主有志於了解黑格爾,其實沒有必要了解這些繁瑣且落時的內容,應當追求的是黑格爾那些永垂不朽的思想精髓。有人說《小邏輯》能讓人熟悉辯證法,其實要論辯證法,《精神現象學》更精彩,只是不容易看出來。

另外,就我對黑格爾之後的西方哲學家的了解,根本就沒有繼承黑格爾哲學精髓的哲學家,馬克思雖然繼承了辯證法,但這並不說明他繼承了黑格爾思想的精髓,因為辯證法真的不是精髓,相對黑格爾著述的體量和深邃,辯證法真是牙慧,甚至沒有專門以其為主題的著作,就黑格爾本人而言,辯證法是一個自然到渺小,以至於沒有必要大篇幅加以說明的部分,而黑格爾是一個錙銖必較的人。後世哲學家繼承了黑格爾哲學精髓的說法只是一種學院式的說教,他們本來就有嚴重的錯誤,編織出古希臘哲學、近代歐陸英島哲學和康德到謝林的德國哲學之間是一脈相承的知識,他們確實有這種傾向,但這種傾向沒有現代學院教育所編織出的這麼直接。跟之前的哲學家相比,黑格爾確實很不一樣,他在西方哲學史中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大腫瘤,謝林或費希特與黑格爾之間有質的差距,費希特和謝林在黑格爾這裡已經是被揚棄了的,黑格爾與之直接對話的哲學家主要是康德、洛克和休謨,尤其是康德。對於後世而言,胡塞爾和弗雷格這兩個神經質一點都不了解黑格爾,胡塞爾對接的是康德,他們不在乎康德之後有什麼。

回到正題,個人認為《精神現象學》,尤其是意識到自我意識這一段,是黑格爾著作中,也是在整個西方哲學著作中,思想最為深邃,推論最為精彩和語言最為華麗的一部分,擁有上帝創世的氣魄,是黑格爾思想的精髓。但是讀懂《精神現象學》有一定的難度,首先是要有一定的「哲學基礎」,主要是對康德、洛克和休謨的了解,配上鄧曉芒的《精神現象學句讀》效果最佳。另外是閱讀思維的轉變,《精神現象學》是一本變書,大多數人寫書是在書里寫正確的觀點和有用的內容,一個詞從開頭到結尾是一個意思,也就是一種靜止的敘述。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是一個充滿錯誤和無用的著作,黑格爾在不斷地運用辯證法,不斷地將原先正確的觀點變成錯誤的,再把錯誤的觀點變成正確的,不斷地揚棄,不斷地升華,以至於這本書從頭到尾都是謬誤,也從頭到尾都是真理。《精神現象學》裡面的每一個字隨時都會隨語境發生變化,比如「力」,上一行的「力」和下一行的「力」可能會有不同的涵義。這些都要求讀者緊跟黑格爾的思路,你不能用正常的看法看黑格爾的書,《精神現象學》是一條洶湧澎湃的江水,靜止和片面的讀法就像拿一個水桶在江邊取水,而你用水桶只能打出一桶死水,而黑格爾想讓你乾的是,大膽跳入他的思想洪流之中,然後他能帶你飛。


兩本書當然要一起看。《現象學》和《邏輯學》是有明確的對應關係的,缺了一本就不是黑格爾。

讀黑格爾要有明確的問題意識,不能被他繁複的推理繞暈。不過我不建議非專業的人閱讀黑格爾,因為投入產出比太低,雖然我在求學時代對黑格爾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與精力,但畢竟要說他的後世影響力遠遠不如康德,現代哲學和黑格爾基本沒關係,他屬於岔出去的分枝,斷了的那種。

但如果是專業要求,那麼不妨把黑格爾讀深一些,這樣答辯會上有面子。

作為我的個人體會,我建議你帶著如下的問題去閱讀黑格爾:

1.《現象學》是意識的跋涉之旅,《邏輯學》是概念的自明化,那麼意識和概念的區別在哪裡?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區別?

2. 《現象學》中,意識最終認識到自己是絕對精神,那麼,意識和絕對精神是什麼關係?如果意識就是絕對精神,我們可不可以說在意識還不知道自己是絕對精神的時候,意識就已經是絕對精神了?如果可以,那麼這樣的【意識】能否與《現象學》的邏輯論述相融?如果不可以,那麼黑格爾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3. 在《現象學》的末尾處,黑格爾點明了《現象學》和《邏輯學》的關係,即後者是前者的回憶,這是什麼意思?《現象學》中的【意識】為什麼需要回憶自己,為什麼它不能在《現象學》中回憶自己而非要跑到《邏輯學》中去。既然是回憶,為什麼在《邏輯學》中卻找不到《現象學》的【意識】,它去哪兒了?

4. 絕對精神在黑格爾論述的通篇是無冕之王,沒有絕對精神就沒有《現象學》的意識,也沒有《邏輯學》的概念,但是我們可以直接說【有絕對精神】或者【絕對精神是存在的】嗎?

5. 在《現象學》的語境中,我們似乎可以說【有絕對精神】,因為絕對精神在《現象學》的末尾出場了。但絕對精神在《邏輯學》中不出場,為什麼不出場?

6. 如果說《現象學》末尾的絕對精神開始回憶自己一路的旅途而有《邏輯學》的出現,那麼,我們真的可以說《現象學》中【有絕對精神】嗎?因為,如果說【有某某】,我們一定會去證明為什麼【某某】是存在的,在《現象學》的語境中,這就是【回憶】。但既然這【回憶】要跑到《邏輯學》中去進行,我們真的可以說《現象學》中【有絕對精神】嗎?還是毋寧說《邏輯學》中有絕對精神?可是絕對精神在《邏輯學》中分明不出場啊?

7. 如果《現象學》和《邏輯學》,一為現實,一為回憶;則問題出現:現實的根基點在哪裡?回憶的源頭在哪裡?不負責任的回答是:絕對精神是根基點和源頭。但仔細想:絕對精神在哪裡?它自己都不能在《現象學》和《邏輯學》中完整滴現身,又如何去談論《現象學》和《邏輯學》的現實合理性?

8. 如果沒有這種現實合理性,我們是否可以說《現象學》以一種虛幻不實的【現實】對標了《邏輯學》同樣虛幻不實的【回憶】,從而造就了一個真實的現實與真實的回憶?

9. 這分明是對本體論的釜底抽薪,是認識論中心主義,是以認識論重構了本體論。是這樣嗎?

10. 我認為不是。你認為呢?


寫先看小邏輯吧,跳過前面的,從存在論開始看。精神現象學就算了,看了也白看。


不知道你什麼資歷,主要學的什麼,黑格爾的文本很難的,這種難度,可以說,即使是哲學系博士甚至教授,也未必能理解黑格爾在說什麼,可能大概理解,但無法全部理解。黑格爾的文本堅深晦澀……

至於你說先看什麼,我覺得沒有先後,準備好一生的時間去讀,慢慢理解,這是個過程。認知就是個積累的過程,不要害怕看不懂,到火候了,一定會懂。

最後,建議你先讀一些哲學史,然後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結合某個哲學大家的相關論述,切入。其實任何問題,都能直達哲學最關鍵的地帶,並引起讀者的深入思考。閱讀的同時也是創造。切勿為哲學而哲學,我的理解,建議,還是以問題為主,圍繞一些問題展開。

順便說一下精神現象學,這本書雖然被某大家稱之為黑格爾的哲學秘密所在(好像是這麼說的),但是依舊很難,難以理解。我個人看此書,有時候看上幾頁,得花好幾天功夫。尤其是從講力的規律開始,後面難度挺大的,前面的文本還好。所以,我都是有空看,看不懂,前後反覆看,本來,就沒想著一口氣看懂。降低心理預期……

謝邀。


拿歐幾里得幾何做個比喻吧 。精神現象學提供了諸如點線面的基本材料,小邏輯提供了構造複雜形體的原則與構造過程。 這裡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分析與綜合的問題。我們從點線面這些基本的材料是沒辦法分析出諸如三角形四方體等複雜概念的。這也是精神現象學與邏輯學之間的關係。至於先學那個無所謂,最好是穿插著看 要不根本看不懂, 可以邏輯學和小邏輯穿插著看的 太難了 建議自己讀兩遍之前不要看其他解讀。


成書順序從早到晚是 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小邏輯

小邏輯是對前兩本的總結,邏輯學是思維的馬拉松,精神現象學是馬拉松的贊助人。

所以,先看《小邏輯》導言,再看《邏輯學》導言,最後看《精神現象學》導言。即先看比賽結果,再看精彩片段,否則你怎麼會想認識贊助人。

要了解黑格爾對自我意識和主體性的認識的,看《精神現象學》。

參見如何理解主觀唯心主義的「存在即被感知」? 中的引用內容及補充部分的現代意識研究,可以比較出黑格爾的自我意識描述與現代意識研究有許多符合之處。

要了解黑格爾辯證思維的,看《邏輯學》。(別人帶不動的,靠自己研讀)

要湊內容寫文章寫論文的,看《小邏輯》。(論文及引用最多,良莠不齊)


兩者應該換著讀,邏輯學和精神現象學的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在用辯證法推動概念發展。

《精神現象學》是意識形態在辯證法的推動下,從感性確定性到絕對精神;

《邏輯學》是概念,最初的概念 純粹無規定性的直接性,到絕對精神的發展。

兩者的表述不一樣,前者更生動,但是很繞;後者簡練,真因為簡練所以深奧、抽象。

讀前者讀不下去了,回來讀後者,會很快招到思路;讀後者讀不下去了,回來讀前者,可以招到一些具體的說明。

換著讀,讀上十遍八遍,細節都沒漏過,微妙的東西就出來了。

這種書,哪怕5年十年只讀這個,別的不讀都值得,讀懂了,基本沒有獨不懂的書啦!最重要的是會思考了、會批判了,再不會被120字以內的「意見」干擾了。


黑格爾的書恐怕一般人看不下去,也沒多大必要,因為其精華都被吸收到別的理論中去了。讀些簡介也行,摘些語錄也好。有些經典百讀不厭,言簡義深,多讀一遍能多一層理解。有些經典晦澀難懂,精華有限。


小邏輯也很難懂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