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這個辯題,求各位大佬指點


在他們和她們是孩子的時候,應該。

有個東西叫做善意的謊言,現在聽上去這詞有點傻,但是個人認為小孩的世界十分需要這個詞,尤其在他們撞見大人世界一些骯髒的、不那麼美的、複雜的東西時,需要這樣的謊言來保護他們。當然就算不用這樣的謊言,有時候小孩也會自己給事情找個童稚的解釋。如果不說什麼善意的謊言,直接告訴他們真相是否會更好呢?把世界擺在他們眼前,那些醜陋、黑暗、不堪和絕望讓他們過早知道是否會更好呢?

不,不會。

人是嚮往美的,小孩則更是,為什麼我們後來看到黑暗絕望沒有對世界失望到萬念俱灰不想做任何挽救就去死,不光因為看到的黑暗絕望不夠厲害,不是最慘的情況,還因為我們心裡沒有完全失望,我們還有愛的東西,還有永遠相信的東西,還看到過很多與黑暗醜陋相反的東西,是它們一直支撐我們行走,如果心裡還燃燒著希望的蠟燭,就不會絕望到一頭扎進黑暗,或者選擇自我毀滅。還有一點就是,不甘心,已經走了這麼長的路,怎能就這樣放棄。但是,小孩沒有走過這麼長的路,他們分辨力不強,也不會對你說的黑暗或光明有特別的懷疑,只要稍微有點道理就會相信。而且在最初時如果他們心裡還沒有足夠多的對愛和對美好的體驗、信任,就這樣看到那些黑暗——我不敢想像之後就怎樣。好比打遊戲時一個1級的小角色,把10級的怪物和難度提早告訴他,他不但不會因此有心理準備,還有可能被自己的幻想嚇得夠嗆,甚至為了避免日後被虐不玩這遊戲了。與其把10級的危險擺在他面前讓他提前知道,不如等他一步一步走過來自己感受,也許還是會被虐,不過這時也是他10級的身份該面對的挑戰了。有人認為性本惡,有人覺得性本善,我只覺得人最開始是沒有善惡的,一般情況下,你教他善,他就善,教他惡,他就惡。過去報紙上有「狼孩」的新聞,講母狼叼走嬰兒去餵養,嬰兒長大後就像匹小狼,可見如果是動物教他,他就有動物的野性。包括童話和兒童繪本在內的兒童文學的存在意義,就是給小孩子量身定做的書,不是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或者其他各種主義的小說,不是對於他們來說還很難懂的新聞報刊、歷史紀實、不是戲劇,不是苦大仇深的或者晦澀難懂的東西,而是少兒自己的讀物,這就是它們的存在意義。好的品質、習慣和思想是有力量的,它們像黑暗裡的蠟燭,一開始小孩就是一張白紙,如果在一個明亮的充滿著光元素的地方把光明播種到他們心裡去,那麼至少他們以後鬆開父母的手自己走路時能為自己的前路照明,直到到達下一個更亮的可以補給光明的光源處。如果沒有這些引導,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在一個人生命的最初,要有父母親人的愛,有美的事物,有動物和大自然,有好的思想像光一樣照著他,讓他學會愛和被愛,接納和付出,思考和創造,就是在給他力量,幫助他為今後遇到的困境做好精神上的準備,使他遇到那些黑暗時不至於絕望、脆弱不堪一擊。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樣的機會和條件擁有親情、健康的身體、和感受大自然、受到好書好文化氛圍的薰陶,還能有個好的成長環境,所以大部分人內心總有一些缺失,而那些缺失和他們一起成長,表現得越來越明顯,遇到困境的時候最容易受挫的也是那部分。

這是一本獲獎童話的序言。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作為追看了6季《奇葩說》的老粉絲,上週末的辯題#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深深地戳到了我的內心。

傅首爾這期狀態太好了,她講了一個幾乎讓所有人都無法辯駁的觀點:「如果你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他童話是假的,這相當於一種劇透,是快進了他的成長,不告訴是為了陪著他,一起去分辨去思考,這種成長的驚喜,纔是母子一場的風景。

這段話說得太漂亮了,作為一個媽媽,我幾乎想要立刻站起來為他鼓掌。

米粒出生後,我就開始了每天給他講故事的生活,等他再大一點,我們就開啟了讓我們都覺得無比親近、無比享受的親子閱讀,這期間,我給米粒講過無數過童話故事,我們一起閱讀過幾千上萬本繪本。

每天晚上臨睡前,他依偎在我的懷裡,我們一起讀一個或有趣、或美好、或驚險的童話故事,我們都沉浸在童話故事給我們營造的那個浪漫、美好的氛圍裏:

「哈利波特和朋友們一起努力學習和成長,最終打敗了伏地魔;勇敢的騎士為了拯救公主會鼓起勇氣與惡龍決鬥;青蛙王子用自己的真誠與善良得到了公主的肯定……」

小時候的米粒,會窩在我的懷裡,聽我講故事,或開心、或激動、或難過,跟著故事裡的角色一起感受各種情緒,我們一起沉浸在奇幻的故事裡面,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去重新塑造我和米粒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現在的米粒,已經是大孩子了,他早已在自己的成長中逐漸明白了「童話故事是假的,是編的」這一事實。

但年幼時候,我們一起講故事,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時光,不管過了多久再回頭看,都是我們彼此人生中最親密最動人最閃閃發光的時刻。

我是真的無法想像,在自己和米粒一起講故事、一起閱讀、一起感受童話美好的時候,我要一個勁的潑冷水,告訴米粒:「這都是假的,這都是編的,這都是騙人的」,這是有病嗎?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從來不是為了告訴孩子如何分辨真假、如何明確真善美。

給孩子講童話故事,最重要的是我們彼此擁有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在那個時光的回憶裏,好人總是得到好報,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傅首爾講了一個她自己經歷的「童話」。

小時候,她和媽媽住在米倉,那裡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老鼠,她晚上睡覺的時候特別特別害怕。

她的媽媽就告訴她:「米倉裏的老鼠晚上會給乖乖睡覺的小孩子送來糖果。」

她每天早上醒來,枕頭邊上都有一顆彩色的水果糖。

作為已經知道生活各種真相的我們,當然知道這個糖果是哪來的。

但我們和成年後的傅首爾一樣,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所感動:我們這一生,都應該要感謝那個用心給我們造夢,小心翼翼呵護我們幼小心靈的那個人。

米粒小的時候,特別喜歡聖誕老人,他一直非常堅定的認為聖誕老人是存在的,而且堅信聖誕老人特別聰明,並且特別愛他,因為每次聖誕節,聖誕老人都會送給他一直想要的禮物。

既然都是父母,大家肯定都知道聖誕老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每年聖誕節,我和米粒爸都會提前把家裡裝扮得特別隆重,聖誕樹、聖誕裝飾、小彩燈等等,提前很久就會開始營造聖誕的氛圍。

我們會給米粒講聖誕老人的故事,趁機偷偷打聽他今年想要什麼禮物,然後提前買好,藏起來,等到了平安夜米粒睡著了之後,再偷偷地放到聖誕樹下。

第二天米粒發現了聖誕禮物,我和米粒爸還要無比配合地演戲:「噢天吶,聖誕老人也太聰明瞭吧,給我們米粒送了他最喜歡的禮物呢~」

米粒還在幼兒園上中班的時候,不知道從什麼渠道,他知道了聖誕老人是假的。

那天一大早醒來,他如願以償的看到了他最喜歡最期待的聖誕禮物,他仍然特別開心,抱著禮物轉了好幾個圈圈之後,他突然特別認真地對我和米粒爸鞠了一躬:「謝謝你爸爸,謝謝你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禮物。」

幾乎沒有語言能形容我和米粒爸當時內心的震撼。

米粒去幼兒園之後,我和米粒爸憂心忡忡地討論:怎麼辦,孩子發現聖誕老人是假的了,他會不會覺得很幻滅,會不會覺得很崩潰,他是人生觀是不是崩塌了。

我們只焦慮了一小會,就發現:從小被童話滋養的米粒,在發現童話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時候,他並不是哭鬧、反抗、不願意接受,相反,即便是年紀如此幼小的他,很快就能理解並深深感受到這背後的愛意。

從小相信愛、相信世界美好的孩子,並不會因為發現童話是假的,就因此感到幻滅,相反,他像是得到了童話中的魔法,明白了愛和不易,所以他才會對我們說謝謝。

去年聖誕節前夕,我帶米粒去朋友家玩,朋友家的小男孩,5歲多,吵著鬧著要買一個汪汪隊的基地玩具,朋友嫌貴,不想給買。

小男孩眼巴巴地說:「那等到聖誕節,聖誕老人是不是就會送我了?」

朋友沒好氣地說:「聖誕老人那都是假的。」

我當時心裡一驚,果然小男孩馬上撇了嘴眼看就要嚎啕大哭。

這時米粒趕緊站了出來,溫柔地哄小男孩:

「聖誕老人當然是真的,哥哥小時候每年都會收到聖誕老人送的禮物,不過有時候聖誕老人太忙了,不一定能記住每個小朋友喜歡什麼,所以有時候他送的可能不是你正好想要的那個,不過沒關係的,聖誕老人永遠都會把你的心願放在心上的。」

朋友戳戳我:「你透露一下,這麼暖心的孩子你是怎麼生出來的。」

所以童話真的不是隻有講述的那一刻,才能帶給人溫暖與激勵,童話所帶來的美好和愛意,是人這一生中永遠的光芒,不僅照亮自己,也能感染他人。

年初的時候,曾經有這樣一個甚囂塵上的話題:到底該不該給孩子讀《海的女兒》?

起因是有網友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給女兒讀過《海的女兒》這種「經典童話」:「就為了一個只看過一眼的男人,需要用姐妹的資源(美麗的長髮)、自我的閹割(無法說話)和終身痛苦的代價(直立行走疼如刀割),換一個所謂的愛情,這是跪舔人類男性」。

同時她還認為:「包括所有happy ending的王子公主式童話也不適合講給女孩聽,她們不是隻能年輕美麗柔善可期,也不是隻能有嫁給王子這一種結局。」

誠然,在當下鼓勵女性追求自我、追求獨立的大環境下,這樣的言論是受歡迎的。

但我卻有另外一種看法,那就是,越是人生經歷格外豐富的人,越是經歷過各種困境的人,越是覺得自己已經看透了人性本質的人,越不應該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強行灌輸在孩子的身上。

提前告訴年幼的女孩:這個世界上沒有男人值得你付出,並不會真的讓她們避開所有愛情的陷阱,相反,她們只會對愛沒有期待,徹底失望,甚至根本找不到愛的方向,也不會學習如何去愛。

相信童話,相信小美人魚在追求愛情的那一刻是認真的,是滿足的,是閃閃發光的,並不會讓女性就此迷失在愛情中,相反她們會更有勇氣面對得到與失去。

更何況,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永遠不會只聽到並相信那個一心付出無所求的小美人魚的故事。

她們還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心地善良的白雪公主,有聰明機敏的灰姑娘,還有堅持夢想的愛洛公主,還有憑藉自己努力,勇敢拯救野獸王子的貝兒公主,還有替父從軍,拯救國家光耀門楣的花木蘭,還有那個直面內心,勇敢做自己,大聲唱「let it go」的艾莎公主……

我們該做的,不是告訴孩子,你應該像哪個公主學習,成為什麼樣的人才是正確的。

告訴一個孩子:「你要儘早認清世界的真相,你不是主角,你不是C位,你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你要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是為人家長最不該做的事情。

我們該做的,是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選擇,有無數的可能性,只要你願意,你可以成為任何人,哪怕受傷,也是珍貴的經歷。

我們可能出生平凡,我們可能長相平平,我們的性格普普通通,才華更是泯與眾人,我們的父母不能給我們好的起點,我們的家庭支撐不了體面的生活,我們不會次次考第一,甚至從來沒考過第一,我們會被喜歡的男孩拒絕,我們的戀愛可能磕磕絆絆,我們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學,我們的工作可能不盡如人意,我們的婚姻甚至可能完全是失敗的……

但是這都沒關係,現實越是這樣,我們越不應該把美好的火光給撲滅。

因為,相信美好,就是自己給自己穿上了那雙永遠承載希望的水晶鞋。

《奇葩說》中,傅首爾最後那一段話講得特別動人:

「如果有一天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關心你了,你難過時還有天上的雲為你落淚,你沮喪時,還有路邊的花為你加油。」

相信童話,就是相信內心最深處的美好。

不要告訴孩子童話是假的,就是在他們的內心埋下一顆愛和希望的種子,總有一天,這棵種子會生根、發芽、長大、綠陰如蓋,在他們跌倒、摔跤、遇到困難、陷入困境的時候,這棵種子,都會讓他們知道,即便受傷,也會痊癒,生活再苦,人生再難,總有希望,總有夢想。

我們自己不就是這樣,一天一天長大的嗎?


反方啊……可惜我是個兒童文學愛好者。

不過,辯論不應該讓孩子相信童話,也未必要說童話有什麼壞處,這麼辯估計也佔不到便宜。

以下就當我隨口胡謅。

1.部分家長對童話沒有興趣,缺乏分辨童話優劣的能力,同時又不會和孩子交流。如果讓他們的孩子隨意讀童話,說不定會讀到一些三觀不正,內容殘暴的童話,破壞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久之前的例子,Elsagate,就是將色情、暴力、血腥的內容偽裝成正常動畫視頻給孩子看,難保童話領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畢竟現在網路搜索很方便。

2.有些家長並不是真的關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他們需要的就是孩子老老實實讀書學習,將來考好大學,照他們的安排度過一生。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孩子喜歡閱讀並不是好事。他們可能會變得善於思考,有主見,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對幸福的理解與成人不同……總之是讓家長更難管控他們了。而這些人又是不會尊重孩子的,也不大可能好好溝通,只能敷衍孩子的疑問,或者強迫孩子。萬一這種不幸的情況發生了,對家長和孩子都很糟,家長生活不舒心就不說了,孩子可能會變得叛逆,故意反抗家長,甚至留下心理陰影。所以呢,防患於未然,這些人最好一開始就不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只讓他們看看科普之類的有助於學習的書就夠了,文學類的書不能買,包括兒童文學。


童話雖然是為孩子們寫的 但那是經歷世事飽經風霜後的大人們的內心想法 他們希望孩子們這樣,不斷地給孩子們灌輸諸如此類的想法 ,我是不太喜歡的。而且許多童話別有深意 細思極恐,如果被孩子加以歪解或是放錯關注點,也會因此埋下罪惡或是污穢的種子

不是說童話故事不好,但家長要會甄別,其實有時候讓孩子看到一些社會黑暗面也是應該的,童話交給孩子們的是善良 但不應該是盲目的善良 ,認清社會現實是對孩子好


當然是應該相信啊!不僅僅是小孩,大人都應該相信!

首先童話是什麼?

最初是兒童文學,用美好的故事教育真善美,摒棄惡習性的工具。書是好書,通俗易懂,奶奶講的好,孫子聽的美,學到真善美,何樂而不為?

童話帶給我們什麼?

給小朋友帶來英俊瀟灑的王子,美麗知性的公主,娛樂於教小馬過河,人間真情的小蝌蚪他媽媽,壞蛋是要倒黴的!不誠實是要長鼻子的,善良會有好的回報。對成人,是一張心靈的牀,躺下來可以讓自己心變得柔軟,也可以汲取力量,還有夢和夢想從來都不可恥。所有這些都要摒棄?因為童話不好?

所謂童話的傷害?

不是真的!呵,小朋友的世界都是真的?長大的世界都是真的?你對小朋友說的都是真的?

發現真相反差太大?發現真相的年紀就有認知了,你怕什麼?吧啦吧啦的給我舉例子,你能確定就是因為真相反差導致崩潰?請好好反思你的教育!反思你給孩子的環境!就你家崩潰,是童話的問題還是你家的問題?

王子夢,公主夢不切合實際,對不起,我集齊龍珠的願望就是繼續做夢,醒的太早,心就會變老。


我小時候看過很多童話,早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都建立在童話上。然而我又很不幸的過早見識到了世界的陰暗面,這兩個時期中間幾乎沒有轉換的時間。那個時候我10歲,我曾經所有引以為傲的包容善良和正義脆弱的不堪一擊,抑鬱的想要自殺。童話可以讀但是不可信,否則所有的天真隨著年齡的增長總要付出代價。


童話是為孩子們寫的,而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們不會看出童話的另一面。


回憶自己初看童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那是童話,不是真實的了。孩子其實有自己的認知,與其讓父母引導他信與不信,不如讓他自己選擇。你更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

童話是培養孩子想像力最好的途徑之一,好的童話故事能夠讓人有更多童心

低年齡小孩一般喜愛童話,稍微大一點就喜歡幻想故事,因為更接近現實,之後就長大了

孩子的分辨能力是隨著成長慢慢來的,這個倒是不必太擔心。倒是真的應該加強真善美的教育,免得小孩三觀畸形,大了改都改不回來

刻意培養孩子尋找答案的能力也挺重要的,不要被填鴨式教育,人云亦云,也不要過於個人化和極端而走上反社會的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