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內容真實性、客觀性如何?


我這麼說吧。

花10天寫的稿子,每天8小時,80個小時的勞動成果,語言表達的張力、結構合理性、某些詞的分寸,是和3天做出來的水平,完全不一樣的。

我原來以為巫師裡面很多渲染情緒、文采飛揚的句子,都是他自己寫的,讓我感到非常驚艷,以致於覺得這個人最起碼清北出身,文采極好,學習能力超強。

因為講得內容其實偏自媒體,跟行業關係不大,所以說專業能力不敢下判斷。

最後發現這些句子是抄的,挺失望的。


謝邀

這個問題要分兩種情況,如果當娛樂節目看,我覺得做的挺好的,如果當財經節目看,不好評價。

金融從業者,在我做分享和交流的時候,經常會被問到財經方面的問題,對這類問題,我一般回答都很謹慎,財經類的信息和其他方面的信息有很大差別

對於沒有基本概念的人來說,隨口一句沒有前提的結論,很容易誤導人。

站在投資角度我把一些常見的區別寫下來做個參考,大家在看節目的時候,可以有一些其他角度。

投資類財經信息的特點:

  • 如果沒有判斷信息的能力,信息不是越多越好
  1. 投資是反信息的,送上門的不一定是好事。
  2. 投資是反直覺的,大多數情況下錯誤的反面,還是錯誤。
  • 數據並不代表事實
  1. 低頻小樣本量事件沒有統計意義。
  2. 同樣的數據從不同角度可以解讀出完全不同的理解。
  • 金融市場是個高度競爭的博弈市場
  1. 你的競爭對手是世界最聰明的人。
  2. 這個世界充滿不確定性。
  • 沒有一種投資策略適合所有時間所有市場
  1. 不同的投資策略都可能賺錢,不存在一個策略適合所有行情。
  2. 現在有效的策略,接下來一段時間不一定有效。
  • 知道並不意味著做到
  1. 策略有效和能夠獲利是兩回事。如果像巴菲特早期低價買到好公司或者像索羅斯耐心等待定價偏差,當然很好。那如果好公司永遠不便宜,定價偏差遲遲不來怎麼辦?研究清楚了移動互聯網崛起的邏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沒有了怎麼辦。
  2. 策略有效和策略執行是兩回事。損失規避是人的本能,能超越這種本能知行合一的微乎其微。近10年間,不說看過,只說寫過騰訊、阿里巴巴、蘋果、亞馬遜相關報道的的記者,撰寫過相關研報的券商研究員。有多少人在這些公司上賺到錢呢。
  • 如果有足夠判斷信息的能力,信息也不是越多越好
  1. 全面考慮,等權評分意味著你不知道影響問題的核心因素是什麼。
  2. 很多時候獲利並不是依靠伴隨信息的增加,策略不斷優化調整,而是依靠對簡單深刻道理的長期堅持。

抓住本質,紮實研究,深入思考,敬畏市場,這些是我認為有價值的財經信息的核心。

先寫一些,後面再更

投資是反信息的

  • 投資和實業不一樣,投資常常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在別人還沒發現的時候,看到這家公司未來的潛力,在其他人沉浸在暴漲的狂歡時,看到其中蘊含的風險。一般情況下,隨著信息不對稱程度的降低,獲利機會就會逐漸減小。
  • 基於前一條,投資常常是反信息的。如果你是化工行業專家,你寫出一篇開創的論文,你希望全網都知道;如果你是家投資機構,發現了獨有的獲利機會,最優的選擇是藏起來,誰也不告訴。相反,四處宣傳的賺錢機會,往往是陷阱。

投資是反直覺的

  • 如果某些「大師」在媒體上,每週告訴你有一個輕鬆賺錢的機會,連續半年他都說對了,這時候你會怎麼想。大師可能只是陳述一個事實,但是這種事實對於缺少財經基礎的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導。

上圖是15年的創業板最高峯,當你終於被賺錢效應吸引,後續的發展是這樣的。

巴菲特說:

「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

「Be greedy when others are fearful, and be fearful when others are greedy.」

你覺得巴菲特這句話說的怎麼樣?是不是挺有道理。

那現學現用,看到下面這幅圖你會有什麼感覺。

這時候你是該貪婪還是該恐懼?後面的結果是這樣的。

這是巴菲特建倉至今的蘋果。

巴菲特其實還說了:

「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

「以合理的價格投資優異的公司勝於以優異的價格投資平庸的公司。」

2016年建倉蘋果股票,買入9,811,747股蘋果股票。在高峯時期,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度持有252,478,779股蘋果股票,但在19年略微減倉至248,838,679股,佔蘋果總股本的5.6%。截止到19年底,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的蘋果股票市值已達到約721.4億美元,收益率達到97.78%。

金融市場是個高度競爭的博弈市場

你讀了3本書,學了2門課,認真研究了幾份研報,甚至買了瓶可樂自己體驗了一下。

這時候隨便找些親屬、朋友、同事聊聊天,你會發現,你已經比普通人對可口可樂瞭解的多的多。

但是,這種認知優勢能在市場轉化為獲利麼?

很大程度上不能。

  • 你的競爭對手是世界最聰明的人

橋水基金的管理規模是1200億美元,1991年-2017年業績表現如下:

預期值18%,實際值14.8%;預期的波動率(標準差)18%,實際的波動率(標準差)14.8%。儘管預期值低於實際值,但是實際的波動率也更低。在26年的時間維度中,能做到這一點的對沖基金寥寥無幾。

綠光資本,創立於1996年David Einhorn以90萬美元的本金創立,最高管理規模超過100億美元。1996年至2014年的18年間為投資者貢獻了年均超過20%的收益,綠光歷史上幾次大幅獲利都來因為源於對基本面的準確判斷的做空,2008年通過做空雷曼大賺10億美金。

你覺得這兩家機構怎麼樣,你和他們相比在對金融市場的理解、對公司的認識、甚至交易速度上,你覺得有優勢麼?

  • 這個世界充滿不確定性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在社交媒體上撰文,文章題目為《世界已瘋,機制已損》(The World Has Gone Mad and the System Is Broken)。

2018年綠光資本大虧34%,創始人Einhorn曾在2019年初表示,將在2019年繼續做空特斯拉。

據美國金融科技分析公司S3 Partner數據,在2月3日,也就是特斯拉股價單日漲幅最高的一天:特斯拉的空頭持倉的賣空股份為2438萬股,金額為158.6億美元,佔特斯拉流通股的18.22%。

到了2月7日,S3 Partner的數據顯示,特斯拉未平倉空頭倉位仍有2263萬股,較2月3日減少了175萬股。數據還顯示,截止2月7日過去的30天,特斯拉未平倉空頭倉位共減少329萬股,這期間股價上漲56%,空頭在特斯拉股票上虧損85億美元。


恰巧我也在他所暗示過的那家投行實習,他的視頻我每期都看,而且一直關注b站的財經科普區,所以我想從我的角度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能進中金真的挺難的。我只是實習(還是那種確定沒有留用機會的崗位)就要筆試面試很多輪,真的被虐的很慘(這裡主要還是因為我太菜了)。

他本科畢業就能入職還參與過「大項目」,水平是不用質疑的。

有人說他本科非target school能進去是靠關係,就否定他的實力,我覺得嘛,進投行有人引薦的確會有幫助很多,但前提還是你有實力有野心纔行,關係是隻是加分項。

但我們討論的是作為up主的他,老是扒人家學歷、職業經歷其實有點跨越隱私的界限了。

如果把他定義為一個娛樂向的大眾財經科普博主,他做的非常成功,他準確的把握到了大眾的興趣點,把很多熱點問題結合資本進行「幼兒園化」的講解,說白了就是降維打擊。讓很多喫瓜羣眾感覺自己好像一下子get到了很多高深、複雜、酷炫、別的傻X都不知道的資本祕密。

而他又把自己設立(明示暗示)成一個名校畢業、投行精英、霸道總裁、金融高富帥形象,正好滿足了很多年輕粉絲的瑪麗蘇幻想

但是客觀來看,的確有一些沒法被忽視的問題。

首先是人設。

但是我覺得如果他只是抱著公益科普財經知識的目的的話,是沒有必要這麼刻意去經營這種略顯浮誇的人設的。

我覺得年輕粉絲對金融圈的人多少還是有些誤解。雖然投行賺得很多,但是真的很辛苦。

「起早貪黑,經常出差」是這個行業的人的常態。相比之下,互聯網公司雖然普遍晚上加班晚,但是投行不僅晚上加班晚,還經常出差。

互聯網公司管理相對自由一些,而投行每天累得要死還要把自己打扮得一絲不苟。公司有著嚴格的dress code,即使累得像狗,也得打扮得人模狗樣,還有很多強社交的工作要做,這和一整天在辦公室,不是開會就是對著電腦的累真的不是一個緯度的。

其次的問題的是洗稿。

具體的細節其他回答中的調色盤都能看到。我之前就有發現他的索羅斯那期和知乎上的一個回答很相似。他其實就是把網上的很多資料整合,然後輸出成一個視頻,畢竟視頻是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方式。他的其他的內容也引用了36氪的內容,進行了整合。

這是很有趣的一點。因為這些相對專業的內容都是基於文字,而文字是枯燥的。b站的用戶更喜歡的是更加生動立體的視頻方式。

其實從文字到視頻,看似是升維了,但是其實對於其承載的信息本身,並沒有升級。巫師所配的視頻內容也和其講解的內容沒有直接聯繫,很多時候就是配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讓人感受到華麗的資本主義氣息的畫面,這些畫面本身對於闡釋知識本身並無益處。

就像《娛樂至死》中的觀點,形式重於內容。其實知識這種嚴肅的東西,還是更適合用嚴謹的文字來闡釋,而視頻這種形式本身就已經破壞了它傳遞的內容。對於b站上一些對財經本身並不瞭解的年輕人來說,他的視頻可以是一個引起興趣的切入點,但是想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其實很難。更別說再去辨別其中知識的真偽性了。

巫師把那些行業裏高深莫測的東西「掰開了、揉碎了」餵給你, 你就可以真正理解金融了嗎?這種碎片化的知識可以用來滿足好奇心,說白了就是喫瓜,但要想真正獲得知識,還是得持續地進行系統枯燥的學習。

現在的問題是,大家不僅不去進行系統的學習,連文字信息都快懶得看了。就算洗了稿,但是很多粉絲本來就懶得去看那些文字稿,有人幫他們把那些文字重新組裝成一個好看的視頻,配上一個好聽的聲音,再加上一個瑪麗蘇的人設,這樣的體驗不是更好?

總體來說,我覺得巫師做視頻很用心,對於大眾high點的把握也很到位。講真,我特別佩服他的一點是,在他之前,很多UP主或者原來圖文領域的科普創作者都沒意識到,可以以這種形式產出爆款科普視頻。所以說他是B站科普財經類視頻模式的開路人都不為過。但現在他離開B站了,他的影響卻一直還在。


前金融同業+現自媒體同業,匿。

從內容看來大概率知道是哪位,畢竟視頻裏幾個項目都有參與的就是那幾位。從透露的信息可以精確鎖定到人。

視頻內容專業性一般,不過正是因為專業性一般所以比較適合做傳播。如果上來就是法律、會計準則和財務知識,專業倒是專業了,不過前一分鐘能勸退95%的觀眾。

明星那幾期可能是為了帶流量做的。單就內容本身而言論證不夠有力,證據鏈不完整,翔實程度跟其他幾個系列差出兩個數量級。可能有照顧粉絲情緒的考慮在裡面。且演藝業務嚴重非標,加上好多涉稅問題,也不可能獲取翔實資料。

然而這份不嚴謹卻是正確的選擇。明星內容漲粉快,關注度高,給了金融小白一個很輕鬆的臺階走到略高一點的內容。作者我記得不是搞TMT方向的,對傳播有如此深入的理解可以理解成專業投行人員對野生自媒體在方法論上的降維打擊。

做財經的媒體不少,業內知名的也不少。但愣是沒人看到喫瓜羣眾這塊巨大的藍海市場,導致巫師異軍突起。不得不說巫師這波抓得精準。

最精彩的是保時捷收購大戰那期。內容翔實,考據嚴謹。把複雜的金融工具通通降維成期權。槓桿部分乾脆省略不說。保證了明快的敘事節奏與較低的閱讀門檻。選材也很優秀。本身這次事件號稱年度大戲,當年在金融界引起的轟動不亞於核彈爆炸。且不論通過期權鎖定的部分,單從公開市場的操作來看競購過程都一波三折,精彩紛呈,堪稱史詩級基金經理大戰。這部分為了降維也被略去了。我認為:很好。畢竟不是專業財經媒體。

這種東西就是看得懂的不用教,需要教的看不懂。巫師將敘事降到了一個足夠低的維度,這很好。哪怕看起來像一個跌宕起伏的小說,但小說纔有人看啊。而且小白也渴望吸收姿勢,金融界擺著個臭臉不知勸退了多少對金融感興趣的妹子。

索羅斯那期事實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切入的角度十分精妙。講亞洲金融危機從英格蘭銀行入手確實是最合適的,提出的幾個數字也足夠有衝擊力。接下來真正精彩的部分是論證索羅斯到底賠了多少錢。這部分繞開了財經媒體集體語焉不詳的段落,給了一小段論證過程和一個尚能接受的結果。前所未有的角度。

現在的問題是,從前幾期來看,如果接著做明星系列,不會牽扯多少精力。效果也比較突出,但是調性就徹底完蛋。如果接著照以前做項目的態度繼續出保時捷、索羅斯那樣的內容,會導致更新頻率非常慢。而且做到這種深度的團隊與合作者估計不太好找。券商IBD那幫人一個個說起來都懂,真的給他們一大堆材料讓他們篩選出其中可信部分,他們馬上就懵逼。更不用說做內容的取捨了。

比如保時捷收購大眾案,我自己做類似文案的話絕對少不了訴訟與二級市場的明爭暗鬥,還有保時捷的花式槓桿。因為在行業內看來這裡面滿滿都是含金量,然而巫師就能做到為了節目效果大刀闊斧地揚棄。腦子異常清醒。

這麼做善莫大焉。現在大家都覺得自己是韭菜,巫師為大家提供了兩個東西。一曰正途,二曰正念。

正途是指,告訴大家資本真實的運作方式與想法。讓大家有個概念,以後碰到瞎JB忽悠的金融產品有個分辨能力。正念是是通過資本世界的冷峻故事,告訴大家一個沒有被妖魔化,也沒有被粉飾的真實資本形象。讓大家知道如何與資本共處。故意妖魔化資本的人跟故意粉飾資本的人沒什麼區別,都是讓大家看不清資本,從而可以恐嚇和忽悠普通人當韭菜。

希望巫師保持在金融行業時做項目的精神來保證出品的質量。再接再厲,為廣大想要了解資本世界的人打開一扇通往正途、正念的窗。


2/29

看到巫師發文道歉了,態度挺誠懇,繼續觀察未來表現。

看到有人說想學習去看書,我認為對於金融專業的人來講確實。對於非金融專業也不打算從事金融工作的人來講,我覺得這句話就是扯淡。首先,沒有相關背景你怎知道這是一本好書?我在淘寶上搜索金融入門書籍,下面給我拉出來這麼一大堆,從量上就讓人望而卻步,其次有大量不正經的入門書,就算正規大多數人翻了幾頁看不太懂沒興趣有沒有課業壓力,不可能學進去。所以對於小白來講,沒有濃厚的興趣,沒人引導,極難入門,這也就是所謂的隔行如隔山,在專業人看來很基礎的東西,外行人也會無所適從。

當然若是看類似《國富論》《門口的野蠻人》《隨機漫步的傻瓜》等等,對於拓寬知識面也是非常好的,算是瞭解歷史,瞭解思想,但從書中瞭解和從(內容不出錯的)自媒體那裡瞭解互不衝突,甚至可以相互補充。

接下來有人說去聽課看課件。(不是勸退

給大家欣賞一下傳說中的課件,這個基本的衍生品模型我學了好幾遍才大概明白這個獲過諾獎的理論模型的formula為什麼長這個樣子,什麼時候用,怎麼用。說白了深入學習是要花笨功夫的,更何況衍生品如此複雜變化多端,而這只是我上過的一門課的第一節第一張ppt,後面長路漫漫。我認為非專業人士不適合也不需要。

有人說考CFA,我覺得對沒接觸過金融又想從業的人來講適合,不想從業的人來講不適合,畢竟要考下來就是三年備考。但對於專業的人來講難度又有點低了,用教授說的話來講那個考試是high school level,你們要學習的是university level(也有人提到FRM,這個考試考完會對定價和風險管理有較為深入的理解,但公司金融方面較為薄弱。CPA是給會計的考試。)

打個比方,作為普通人的你看完《明朝那些事兒》也算對明史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了吧,你還會去看《明史》嗎?不看《明史》就是沒學習嗎?每個領域都看這麼艱深晦澀的東西你是要上天嗎?

2/26

看見飯統戴老闆也在B站發視頻了,三四個月前就看見這個團隊招視頻人才,終於看見成果了,作為老讀者甚慰。

其實大家在不斷討論巫師的時候也是在為早期B站的財經up討論出了一些規矩和範例,比如在備註區寫明出處、比如話題論調,視頻形式,當然這些也都可能是用來被未來的創作者打破的。不是說巫師的錯誤別人不會犯,只不過有了前車後人走路比較容易。這大概也是UGC的魅力:較短的製作週期和高頻的互動反饋帶來快速進步迭代,沒有什麼萬古長青之樹,只有滔滔江水前行。

2/25

看見很多不懂投行業務的人說作者不是ibd只是ecm什麼的,顯得非常外行。一般來說投資銀行的投資銀行部有ibd ecm dcm三個前檯子部門,ibd負責做單,ecm負責發股,dcm負責發債,ibd和ecm會一起幫公司IPO,ibd負責dd,寫書,ecm負責找投資人,很多時候會一起跟項目,deal都會瞭解得很清楚。誰也沒比誰高級,ecm也是很核心的前臺部門。

2/24

好久不來看了,剛回來看到爭議非常遺憾。我希望時間和專業的受眾能夠為大眾篩選出有能力、真誠的財經up。抄襲實錘,但做財經視頻也有做對的地方。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作為觀眾做到理性分辨巫師人品以及他可能為視頻內容風向做出的貢獻就行了,這裡不是飯圈,粉絲的戰爭從來都是刀劍相向你死我活的,而現實世界是一灘渾水,時間會讓人對人事物的期望和想像收斂至真實形態。

12/23

看見新一期視頻了,為什麼有時間做視頻的問題被回答了,有點試探觀眾的意思,之前可能已經不在中金了(只是猜測),但先做個人設。做了幾期效果不錯的時候告訴你,up已經不在投行工做,和朋友出來創業,大概率是資本投資這方面的(原話:撿一級市場的殘渣),把自媒體作為副業,不恰錢,看看沒了3C光環觀眾接不接受。我這邊兒的答案是可以理解並接受,創作者以作品質量說話而不是身份名號。

投資+自媒體這塊聽起來模式有點兒像GGV(投資公司自己搞了個podcast,講一些投資邏輯,聊幾個創始人),不一樣的是傳播方式更主流(視頻而非播客),內容和業務無關。

果然市場差。現在基本投不到項目,各個城市好的項目都要被大公司搶掉,更別說賺錢了,很多好項目都死在資本入場太快,本來可以健康發展的項目被投資條款中的目標搞得筋疲力竭(有點兒像資本與明星中的對賭合約之後明星瘋狂恰爛錢,自己親手砸爛自己的牌子。拿到投資之後為了達到營業指標,被投公司瘋狂補貼獲取用戶完成擴張,導致價格戰,最後資金鏈斷裂),即可看出當下資本投資僧多肉少,投資機構泛濫而機構之間競爭激烈的現狀(因為投資機構也是有回報率指標的,所以機構之間競爭越是激烈,機構越需要被投項目儘早跑出來,退出回本)。

希望up(現在應該是一夥人)能在當下激烈的競爭中長期存活,不需要用視頻賺錢。如果真走到需要拿視頻恰飯的地步,請別恰爛錢。

翻了翻新答案,後面有個人我覺得說的在理。

如何評價B站新人up主巫師財經??

www.zhihu.com圖標

12/1

8個視頻 3個月 粉絲破百萬

11/29

看見有人在評論裏說保時捷那篇與另一篇知乎上的文章內容高度重合,我就來說一下我的觀點。我先把那篇「被抄襲」文章放在下面。

今融道小祕書:大眾保時捷世紀逼空案,孫子和外孫巔峯對決!

我對比了一下:

邏輯:略有不同:

  • 家族八卦:這篇文章講了一些大眾、保時捷家族的八卦,巫師有提及但沒有講的很詳細,側重點在後面的資本戰爭。
  • 收購過程:在講述收購手法的過程和時間順序大致一樣,但涉及到這篇文章有一個事實錯誤

事實:公眾號有錯:

我標黃的地方公眾號出現了事實性錯誤,甚至下面評論有人指正也沒有改,很不專業。《大眾法》即使真的違反了《公平交易法》也不會被歐洲法庭判無效,而是意味著德國將必須對《大眾法》有關股東表決許可權制的內容進行修改或徹底廢除,並處以罰款。而最終德國的舉措也是將其修改,而非廢除。

根據德國的"Solange I",如果德國法律和歐盟法律有衝突,國際法不經過德國立法機關的轉化是不能成為德國法一部分的。因此,對於德國而言,雖然歐盟法具有直接適用的效力,但歐盟法進入德國國內法律體系,還必須經過德國立法或者德國司法判例方式進行轉化。

"Solange I":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61970CJ0011

這一點巫師是對的。

另外,不只是這篇文章,非常多文章都講過這個收購案,我放了一些媒體資料、學術資料和法律文件,Google一搜」大眾 保時捷 收購「,各路媒體都有報道和分析,或者說都不用這麼複雜,維基百科上全能查到。這不過因為事件發生在10多年前,這些報道的信息傳播效率在當下已經很差了,如果巫師不說,也很少有非專業人士會去關注

我想表達的是有太多資料可以幫助作者講這個故事,因為不是小說在講述事實的時候和一些文章有重合是正常的現象。我對好的財經up的評價標準仍然是沒有事實錯誤以及比書面上的同類內容有趣易懂,更多的是通過一個專業人士的視角幫助大眾篩選優質信息,傳播業內人的common sense,當然有趣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是噴抄襲是真的沒必要...

  1. MIT case study

https://mitsloan.mit.edu/LearningEdge/CaseDocs/08-075-whats%20driving%20porsche.henderson.pdf

2. 新浪專刊(這個做的很全,有興趣可以點開看看)

大眾收購保時捷跑車業務_車界風雲_新浪汽車_新浪網

3. research paper的截圖

Nachemson-Ekwall, Sophie. (2015). The cross-border hostile bid fight between Scania in Sweden and the two German companies MAN and Volkswage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he mandatory bid rule. Journal of Management Governance. 10.1007/s10997-015-9333-1.

原始資料:

《大眾法》:Gesetz über die überführung der Anteilsrechte an der Volkswagenwerk Gesellschaft mit beschr?nkter Haftung in private Hand

§ 4 VWGmbHüG - Einzelnorm

EU的判決書:THE VOLKSWAGEN LAW RESTRICTS THE FREE MOVEMENT OF CAPITAL

https://curia.europa.eu/jcms/upload/docs/application/pdf/2009-02/cp070074en.pdf

再一些利好:

很多大學教授在課上放了巫師的視頻也算是巫師內容質量的肯定(巫師在香港那期提到)。

知名up -LKs-做了相關的視頻。

【逆向分析】UP主做期視頻的成本高到你無法想像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有公眾號也開始援引巫師的內容,10w+的文章,內容差不多一致,但來回來去的噴抄襲真的沒勁。在你睡覺的時候,國家又一次保住了香港

有越來越多的up開始做財經方面的內容、或者之前做的現在開始被關注。

官方的比如:

  • 華爾街見聞出品的見聞研究所

「野路子」比如:

  • 香港保險顧問陳先生(這個名字起的有點內個,但內容還可以)
  • Prophet金融茶館(國際部高中生漫畫財經,每個視頻都會發雙語兩版)
  • 日新社by曉東(看題目有點兒營銷號,但我聽up應該確實是有金融背景的,視覺一般,口才一般)
  • 李永樂老師也講過一些,其他的我還沒看到歡迎補充

雖然競爭者變多,但也符合巫師開始做視頻的初衷,有助於財經類媒體的整體繁榮。

看了競爭者,我發現巫師還一個吸引人的點,不怎麼追每週或每天的商業熱點,而是等事情發展到一定階段以主題的形式分享,比如:資本戰爭、明星、經濟學等,有點類似商學院課程中的case study,只不過case study會更詳盡。這是知識和新聞的區別。金融雖然是講求時效性的行業,每天必須看新聞去了解市場變化,但同時也需要通過瞭解事情的發展,以時間為抽縱橫對比,發現規律,形成系統知識。對個人成長來講,知識比新聞的價值高,同時製作的壁壘也更高。

10/28

早上起來發現B站CEO關注他了,算是個利好?

10/27

我蹲一個,我看了一圈大多數都是主觀中略帶客觀的局部分析,我這篇可能是非常主觀的全面分析,我的觀點是,STRONG BUY。

我看好是因為覺得他口才好,邏輯不錯,立場相對客觀,確實有一些乾貨且沒有重大事實錯誤,視頻故事性強,選題很會迎合觀眾,更新頻率高,分享知識而非新聞。這是moat。

至於讓很多「業內人」嗤之以鼻的「投行大佬」,「以我為準」和「資本永不眠」,算是記憶點(品牌),我覺得挺好,至少說明他個人營銷101是過關的,不必較真。按up的話講資本不care對與不對,它只看利弊,這幾個點從營銷角度來講是非常有利的,不僅讓人記住了,還被搬上知乎討論。所以只要這up認真做facts check,他的品牌,也就是大家說的人設,基本不會塌。

關於更新頻率高的這一點,我覺得有可能是是之前有儲備,稿子和主題都是幾個月來選好寫好的,如果有新進展再補充,每週可能就花一些時間剪個視頻,現在發不一定是現在做。另一種可能是up不在投行的IBD如果在WM/AM/ST 我覺得剪個視頻的時間擠擠都有。up說過未來會露臉,大概率發生活向視頻,更新頻率和職業衝突的質疑大概率他自己會說,也不用太較真。

還有就是質疑他ycy是從36kr的一篇文章搬運的,行文邏輯和內容重合度高,而非作者原創,還有說雪球上ycy的分析比up深度很多。我認同重合度高,一些事實方面的內容即使寫文章的時候也難以做到不相互借鑒,投行寫研報的時候也相互「抄」,標明出處即可。up的立意的新穎的,且文章寫得好不一定視頻能做好,從這兩個角度看,借鑒文字資料並非不可容忍。另外,up作為在內地做金融的不可能不看,但我認為up沒有怎麼引用雪球上面的資料及分析,一個是內容太豐富分支邏輯比較多,用上的話視頻就太亂了塞不下,還一個是用上的話視頻太長了塞不下(但也不排除其它的可能)。還有就是視頻音頻內容和文字內容的性質不一樣,相比起閱讀複雜的文章時如果忘記了前面的內容,可以上翻進行直觀的檢索,但音頻在忘記內容或邏輯連不上時,拉進度條翻找重聽很麻煩,非常影響視聽體驗,所以用comprehensive這一衡量文章的標準來衡量視頻頗為不妥,好的視頻為了保證主幹流暢,要刪掉很多枝葉(但我不知道up做視頻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這些)。

還有個別知乎「大佬」歧視B站「小學生」、「無腦粉」的,我覺得這種一棒子打死,還帶有些許racist意味的話,著實不像是有見識、有教養的人能說出來的,說出這種話的人真是小學白上了。Talk is cheap, show me your code.

我們就算B站相對知乎低齡化程度高一點(我覺得這樣說比較proper),我認為這正是up想要的——年輕人。

從選材上來看,up選的都是10s、20s比較關心的話題(大概率up也屬於20s這個年齡圈層)。從發布平臺看,up在微信公眾號的發布遠遲於B站(我還催過更)且不發知乎且只發視頻不發文字,說明他押注年輕人能喜歡的視頻內容領域。最後看視頻素材,沒有PPT,沒有Excel,有天眼差和法律公文也只是意會,字都讓你看不清,我覺得這up做為專業人士真是下沉得非常努力,因為其實對投行的人來講做圖標PPT比做這種圖文並茂的視頻省事兒多了,因為B站不是雪球,論專業程度和分析的全面程度當然要找更專業的網站去看,但作為科普,這個已經夠了。

還有噴他科普的概念過於基礎的,比如「對賭」,我不知道說這話的人是不是為了體現您高貴,但我看出的更多的是傲慢,和up的平易親民形成鮮明對比。為什的這麼說?因為90%的人沒學過,他們不懂,這種基本概念的科普正是他們能在視頻中學到的東西,這種內容不僅不能鄙視還應該大力表揚。我覺得up能把專業的概念用一兩句話讓人聽懂,把枯燥的公告和書,用比喻擬人等手法變得生動有趣,是非常厲害的。

up的目標人羣就是年輕人,和雪球的受眾完全不同,所以內容既要有點兒東西,又不能專業到讓人腦殼疼。這種淺顯易懂、寓教於樂的視頻更容易引起年輕人對財經的興趣,我國對普通人(非經濟金融相關專業的人)的財經常識教育又比較少,更讓這種視頻有了它存在的意義。內容有時不是越專業越好,要考慮到場合、形式、受眾等等。

除了開頭說的那些還有幾個原因我挺看好這個up的

我在他3w粉左右的時候看過一個介紹投行薪金的視頻,因為比較瞭解,就沒有很關注,後來看ycy那個視頻(改前)覺得確實不錯,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行雲流水,好不快哉」。

我又在B站其他地方找了一下財經科普的視頻,兼具內容好口才好的中文財經up沒有,而且這up也說過是因為看見B站好的財經內容不多才進來的,前面也有人說過up對B站的演算法很熟悉,再加上我前面分析的up看好視頻領域的發展,以及B站的前景,打算佔領一波(財經內容)高地,說明書經過研究和慎重考慮纔在長視頻領域投入時間的。

並且以投行的薪酬,up基本不會恰爛錢。

另外up挺謙虛的,有人提到一開始兩個視頻表述沒有這麼有趣,也沒有「資本永不眠」,後來在內容上有進步,關於楊超越那篇的爭議,up寫了原創聲明,看得出來版權意識有加強,最近的視頻裏也都寫明來源給了鏈接,未來估計會更注重paraphrasing。給up推薦plagiarism checker,一般用在學術裏,但100%嚴謹的話,掃一下沒壞處。目測未來up會持續進步而非千篇一律。

從投資的眼光看入股不虧,持續看漲。

我看最近up發B站動態回懟造謠,個人認為大可不必,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不過回懟也可以稍微控制一下輿論導向,不讓無腦黑帶的節奏給吸粉造成太大阻力。Youtube上很流行的一個說法,感謝每一個黑子(或者說質疑者),他們的存在說明 你 火 了。

B站很多up話都理不清楚,每期就那麼幾句車軲轆來回倒,但表現力極強,也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粉絲。做什麼都沒必要讓所有人滿意,只要喜歡他的觀眾足夠多。

誇了這麼多,說點up的不足和建議。

我認為up主沒必要把自己放在太高的位置,在小白的眼裡他的資歷就是夠專業、很牛逼了,但在很多專業人士的眼裡難免讓人覺得會覺得存在漏洞,不夠專業等。雖然我們都知道他不是江一燕,他有點東西,有點精神,但社會就是這樣,姿態太高容易被狙。

也沒必要打苦肉牌,「看了很多同質化文章才深挖」,諸如此類。每個人對「深挖」的標準不一樣,比起深挖不如說是對四面八方的信息進行了總結,梳理邏輯。類似「深挖」這種表述確實可以製造噱頭,也可能確實是初衷,但更謙虛地表述更能建立信任,讓人不覺得是在吹逼。打硬核科普牌,已經是足夠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了。

「問了很多業內人」,這個確實有點做作了,除非跟過相關deal的人,其他即使投行的人也很難瞭解。如果真的問了,可以說一下哪條信息是問的。畢竟金融界這種以販賣信息為生的行業不嚴謹就沒信任,沒信任就沒生意。能謙虛嚴謹就別跑火車,畢竟被別人揭底更尷尬。

但話又說回來,畢竟財經視頻內容尚處於開荒階段,作為喫螃蟹的人,多暴露問題是好事,但有些觀眾確實戾氣太重,人身攻擊都上了,作為被網暴過的人,勸大家善良,即使是陌生人,語言暴力的攻擊力是比想像中還強的。表達觀點但別人身攻擊,況且都是些小事。

另外我知道最近market不好,3C也沒啥deal,未來忙起來也希望up別斷更。

@巫師財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