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對於亮劍小說和電視劇的看法就是他填補了一個位置,一個軍旅英雄的位置,就像恐龍滅絕後新的動物佔據不同的生態位一樣。說真的這部劇和原作小說在商業上來說不可謂不成功,可是按照如今的眼光來看《亮劍》小說和電視劇是否真的就很優秀呢?在我看來亮劍被捧上天了,就像83射鵰一樣。如果按照我們如今的眼光來看,亮劍的原作很優秀嗎?答案當然是不,軍事細節各種穿幫,核心思想也是很難讓人喜歡,一些情節更是老調重彈的傷痕文學,而表現的實質情況卻也不真實。對於武田醫生的鄙視和對山本一木的崇拜讓小說的毒點簡直了,至於某些人說的的電視劇後半部分,我認為恰恰沒拍,所以亮劍才能被稱為經典。後半部分的內容不如歷史的天空,我希望這劇和小說應有的位置,畢竟你既然接受不了褲襠藏雷,肯定也接受不了t34在諾門坎或者李雲龍這類昭和軍官吧,李雲龍的那個亮劍精神真的很像少帥裏提的那個陸軍大學考試題目,答案就是包圍起來消滅掉。說真的我對於李雲龍的亮劍精神和所謂特種部隊迷信,真是一臉迷惑,借十送紅軍裏的經典臺詞來說:一九一七年,英國步炮兵協同,一九一八年,德國步槍衝鋒槍火箭噴射器協同,一九一四年,火炮,機槍稱霸戰場,一九一六年,坦克出現。你告訴我,你告訴我,亮劍精神有用嗎!?亮劍精神有什麼用?

g98,德國槍,一米二五長,八斤重,口徑七九二,鐵瞄,五發圓頭彈。你玩的再好,在永備工事和坦克面前,你能幹什麼?你能幹什麼?你能拿著這個打坦克嗎?你打給我看看啊!?打槍打槍,神槍手,你一輩子就會幹這個!你沒了爪子,紅軍沒了你,就tn的不是紅軍了嗎!?神槍手,神槍手,有什麼了不起!?組織,紀律!李雲龍你懂不懂!?紅軍是靠科學的組織,鋼鐵一般的紀律。而不是昭和豬突的亮劍精神,不是靠大和號和高達這種所謂決戰兵器的理念的特種部隊。


亮劍一直在自己的位置啊,什麼時候說變了位置?

《亮劍》最開始是什麼?

是一部小說!

《亮劍》後來是什麼?

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

《亮劍》現在是什麼?

是以前一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

位置變了麼?

沒有對吧。

亮劍裏沒有組織紀律麼?

當然不是,電視劇裏李雲龍這個刺頭兵或者叫刺頭幹部冒冒失失的幹過不少,這是不假。

但是那次不是被組織紀律處罰了,他李雲龍那次不是服服帖帖的認罰。

李雲龍是一個老紅軍,甚至紅軍時期就是團長,到了八路軍還是團長?

為啥李雲龍能當團長?

因為他有能力有本事有那個腦袋瓜子。

李雲龍有組織能力,有指揮能力,有帶兵能力,有成為一個中級指揮員需要具備的大部分能力,甚至超出這個要求。

那為啥紅軍是起就是團長,到了八路軍了還是團長,甚至開始還弄到被服廠當廠長,紅軍時期他手下小兵都當了團長他還是個團長?

因為李雲龍一身桀驁不馴,經常無組織無紀律。

就因為李雲龍有這麼一個缺點,所以李雲龍雖然戰功顯赫,卻依然得不到升遷。

但是李雲龍心裡可能不服,但是面對制度,面對組織紀律,他一點脾氣都沒有。只能老老實實做自己的團長。

可後來為啥李雲龍卻逐步高升成了軍長,職位和亮劍(孔傑,丁偉)開始的幾個團長一樣高了呢?

因為有了趙剛!

因為有了趙剛這個政委!

因為有了趙剛這個政委能管得住桀驁不馴的李雲龍!

因為有了趙剛這個政委能管得住桀驁不馴的李雲龍,而李雲龍卻偏偏就聽趙剛的話!

奇怪的是,後來趙剛調走了,新來的政委李雲龍開始還鬧鬧情緒,後來也接受了,也聽話了。

李雲龍聽趙剛的話,聽後來政委的話,只是因為對這兩個人服氣麼?

當然不是。

主要還是因為組織紀律,那是政委。其次纔是那個年代的政委都不是一般人物,有愛心,有學問,有能力,有膽量,關鍵時候還有血性。

李雲龍不得不服,雖然李雲龍張口閉口這個團是他的隊伍,是他的團。

他李雲龍也不得不承認,

這個團沒他李雲龍可以,但是沒有趙剛不行。


李雲龍是桀驁不馴,甚至有一身匪氣。

但是他也知道黨的組織紀律,小毛病可以有,大毛病絕對不敢碰。

他敢叛變投敵麼?

他敢反水去楚雲飛那邊麼?

他敢造反麼?

都不敢對吧。

因為他知道,自己打仗的時候出點小格,上級也許能忍,下面也許會聽。

但是隻要真要大是大非前面出現任何問題。

那他一個人都拉不走,沒人聽他的。

甚至連魏和尚都不一定聽他的(軍事指揮官的警衛員是政委重點培養對象),電視劇裏也有魏和尚更喜歡跟著政委的情節。


李雲龍是桀驁不馴,甚至一身匪氣。

但是他見了旅長,就立馬老鼠見貓,旅長說啥是啥。

見到更大領導,也是絕對不敢耍橫,被大領導批評後也認真承認錯誤的。

因為他知道這是上級,這是組織,自己沒法和組織對抗。

當然,李雲龍知道自己的上級都不是一般人物啊。

亮劍裏批評李雲龍的那些領導,歷史裡都有對應的真實人物,那一個個都是牛的不得了的。


李雲龍是桀驁不馴,甚至一身匪氣。

但是李雲龍心裡明白的很,

他再有本事也需要一個好的平臺。

脫離了八路軍這個平臺,

他李雲龍啥都不是。

真去楚雲飛哪裡當國軍?

國軍那年頭是個什麼尿性,他李雲龍肯定知道,畢竟他紅軍時期跟國軍打過的仗多了去了。

沒關係,沒靠山,沒學歷,沒山頭的國軍軍官哪裡有希望。

說別的沒有,當兵前大老粗一個的李雲龍進了國軍,根本就沒有希望當軍官啊。

即便作戰英勇,那也只能混個低級軍官,當炮灰,背黑鍋的命。

你有靠山麼,你是軍校畢業麼,你有裙帶關係麼?你是土木系還是其他汕頭的。

都不是?那滾一邊去。

自己出來單幹?

那就是一個山大王,有啥出息,日本人,八路,國軍都看他不順眼,早完吞了他。

投靠日本人?

別,日本人哪裡規矩更多,出門都要給日本人鞠躬,少於90度都不行。

李雲龍要發展,要趕出一片事業來,只能再八路軍這裡。

也只有遵守八路軍的組織和紀律,他才嗯呢該發貨出自己的能力來。


曾經,有那麼一些人

對中國革命應該是什麼人來領導,進行過不靠譜的理解。

他們認為只有絕對的無產階級,而且是先進的無產階級,有極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的無產階級纔是我們團結和發展的對象。

這種無產階級只能使工人,而且是部分工人(當時符合他們標準的大概十萬人多點)。

他們看不起農民,認為他們愚昧,落後,懶散,無組織無紀律。

他們看不起舊軍人,認為他們是一堆老兵油子,無組織無紀律,及其落後。

他們看不起富農和小地主,認為他們是封建制度餘毒,是落後的階級。

當然,他們最後失敗了。

而最後勝利的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那些人,大多出自上面三類他們看不起的羣體。

而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也正來自上面三類他們看不起的羣體。


解放軍歷史上就是一隻有組織有紀律的軍隊。

但是看看解放軍最開始也是從就國民黨軍隊起義來的,就軍隊一直都是解放軍的主要來源。

新中國成立的那個時候,解放軍五百多萬人中,一半以上都有過舊軍隊當兵的歷史,其中軍官尤其是高級軍官比例更高。

個別解放軍部隊,75%甚至85%以上都是解放戰爭剛投誠或者俘虜轉化來的解放戰士組成。

更個別的,如解放軍第50軍,全軍滿員3萬人,絕大多數是國軍60軍起義過來的,只補充了400人的文化較遠和政委等。

這些解放戰士,剛到解放軍,自身肯定帶了不少舊軍隊桀驁不馴的匪氣。

但是人民軍隊的大熔爐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經過熔煉後,出來的都是有組織有紀律的解放軍戰士。

這個過程有的很快,有的需要一個過程。

李雲龍屬於後者吧。


亮劍什麼位置我不清楚,但是你這種提問題本來就預設立場,再在描述裏標準答案似的長篇大論把預設的立場和答題方向給鎖死的方式要不得。

無論亮劍是個什麼位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你如此大的預設立場下擺放的位置肯定不是它應有的位置。

我相信你在這個問題下也很難討論出亮劍應在的位置,因為最終都只會剩下贊同你的人和反對你的人。


首先,我認為「存在就是硬道理」,亮劍這麼火,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你不得不承認。

對於你說的「軍事細節各種穿幫」沒有任何異議,甚至還有羣演的穿幫,這些內容你給這部電視劇減分,完全沒毛病。

但是你說「核心思想很難讓人喜歡」,這裡我覺得你應該說」很難讓你喜歡」,因為你不能代表所有人,你僅僅只能說你不喜歡。

接下來說說你所理解的「亮劍精神」吧,在我看來,你完全就覺得「亮劍」就是莽,不管你幾對麪人,反正我沖就完事了,就算死了也是亮劍。但是李雲龍是這樣麼?記得應該是李雲龍和趙剛吹牛逼的時候說過「我沒有那些武器裝備(迫擊炮重機槍),敢和山崎大隊硬碰硬?得了吧!」。舉這個例子只是想說「亮劍精神」不是無腦沖。

然後是你說的武器對於戰爭的作用,「步炮兵協同、機槍壓制、坦克」等等,你覺得有更好的武器就一定能勝利麼?你還問「亮劍精神有什麼用?」你也說了,德國、英國、日本都有更好的武器出現,,,那我想問你,當時小米加步槍的中國是不是就應該共建「大東亞共榮」?反正也打不過是不是?

你問步槍怎麼能打的過坦克和永久工事的時候,那我想問問蛋白質能和鋒利的鋼刀硬碰硬麼?按照你的邏輯肯定是打不過,如果一個人拿著刀強你的愛人,你不會眼睜睜看著然後蹲下抱著頭瑟瑟發抖吧?

在我看來「亮劍精神」有可取之處,特別是對於一個男人來說,在不能慫的時候,就是拚命也不能認輸。

最後說一下演技和臺詞吧,倆字「牛 」。


十五年了,亮劍非但沒有按你所說的「回到他原來應該有的位置」,反而因為短視頻、鬼畜等等新媒體的形式,重新煥發出了生命力。

看看這誇張的數據,絲毫不遜色於現在的當紅流量小生,甚至猶有勝之。然而亮劍的主演不帥,十幾年前的老劇也談不上什麼宣發,但它就是能重新爆火。你瞧得上它也好瞧不上他也罷,《亮劍》這部劇是絕對有可取之處的。

說完這個,再來談談《亮劍》電視劇裏的中心思想「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句話幾千年來膾炙人口,中國老百姓耳熟能詳。這句話最早是紙上談兵.趙軍埋葬者.趙括同志~的爸爸趙奢同志說的。

奢對曰:「其道遠險狹,譬之猶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趙奢將,救之。

趙奢同志雖然是這麼對趙王說的,但他一到陣前就變卦了。

兵去邯鄲三十里,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軍武安西,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振。軍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趙奢立斬之……趙奢既已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曰:「先據北山上者勝,後至者敗。」趙奢許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趙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秦軍解而走,遂解閼與之圍而歸。

虛假的閼與之戰:狹路相逢勇者勝。真實的閼與之戰:利用秦間造成一波信息差,然後急行軍搶佔有利地形陰了一波秦軍。狹路相逢勇者勝最初其實只是趙奢忽悠趙王的鬼話,但趙王就信這個,很多中國老百姓信這個,他們就愛看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小時候看的啟蒙讀物(一本介紹成語的啟蒙讀物)就沒有提到趙奢的智謀,把趙奢勝秦軍完全歸功於勇氣。

古典演義小說寫戰爭,謀士給個錦囊,然後戰將陣前solo,solo贏了鬥陣贏,solo輸了鬥陣輸,破陣也不管兵種,反正是選一員猛將帶幾個兵東進西出這陣法就破了,還要根據陣法的「五行屬性」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宋江破太乙天象陣),古代戰爭是這麼回事嗎?顯然不是,但沒辦法,老百姓還就喫這一套。有的大山裡的老人理解國共之爭時還停留在古典小說的層面,毛主席金袍金甲,蔣介石銀袍銀槍,蔣介石挺槍來刺,毛主席架住的層面。這麼理解肯定與真實的歷史有很大偏差,但這種思想的生命力卻非常頑強,傳了接近幾百年。

回到亮劍,亮劍的火爆其實與前面那種思維類似。它確實是偏離了現代戰爭的真實面貌,但它卻又迎合了普羅大眾對於戰爭的想像。比如師部作突擊隊這個事,以現代戰爭的眼光看來簡直不可理喻(現實中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但以古典演義小說的思維來看,卻又頗有演義小說中猛將萬軍取首的風範。而且以上情節出現在小說裏,作者讓他幹了,還幹成了,這代入感自然就來了。

還有李雲龍這個形象,其實也非常符合我國人民想像中的「草莽英雄」、「綠林好漢」形象,出身草莽、桀驁不馴、能力高強、捨己為人(寧願暴露也要掩護老百姓撤退)、衝冠一怒為紅顏。觀眾看亮劍看的就是人,亮劍確實不夠真實、裡面也有很多情節硬傷,但《亮劍》電視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確實各具特色且有魅力,如李雲龍、楚雲飛、張大彪、旅長、趙剛、魏和尚等,也都是影視史上的經典人物形象。(張光北老師演技精湛,扮演過無數角色,讓人記得住的也就數呂布和楚雲飛)

回到原題,你說的什麼亮劍裏的展示戰爭型態應付不了步炮聯動、多兵種共同推進、海陸空三位一體立體打擊,這當然是對的。但這就相當於質疑古代演義小說裏的單兵種破陣類似,我這個陣法這麼多兵種協同,憑什麼就因為我穿白的你穿紅的我就打不過你了?

《亮劍》電視劇是披著現代戰爭片皮的古典演義故事,你不能把《亮劍》當紀實片看,否則單就亮劍開篇的情節就說不過去,張大彪抱個歪把子突突不停,這彈夾怕是外星進口吧?但質疑這個就沒意思了。你如果把《亮劍》當成古典演義來看,你就會發現它順眼多了。


一直是第一,從第一回到第一


15年了嗎?

啥位置咱也不知道。

只要二營長能拉回去他的義大利炮,我就同意你的觀點!

我老李是會喫虧的主嘛!


本來就是個屁股歪了的傷痕文學

本來就是個兩三個月就拍完的粗製濫造的劇,完全靠編劇,和演員的演技,以及同行的襯託封了神

中國軍魂是什麼?亮劍精神?狗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纔是永恆不變的軍魂。


不是早就回到原來的位置了?很多人粉亮劍完全是因為電視劇,小說那能看?


李雲龍何嘗不想飛機坦克df21義大利炮開到爽,問題是他沒有啊……

當年要是能用上你說的飛機坦克,還需要窩山溝裏打遊擊嗎?你認為只有輕兵器幹不過有飛機大炮,但是我們的先輩就是用這些東西把有飛機大炮的日本人趕走的。

按你的觀點,我們現在批判鬥破蒼穹的特效,是不是要把86版西遊記的紙紮小白龍也拿出來批判?還有老版三國演義打軍體拳的蜀軍是不是也要批判?

舊版的電視劇確實製作粗糙,大部分是因為經費不夠技術不夠,比如亮劍中就有的羣演演技不佳,因為拍攝時間導致季節對不上,因為缺乏道具使用了一些不符合時代的替代道具等,但主演的演技挽救了這片子。

這些舊版電視劇瑕疵很多,所以給你新時代電視劇超越他們的機會,自己做不到不是要回頭批判是不是把舊的抬太高,你現在的片子,羣演質量高了,道具講究,特效出色,但是你主演和劇本都不行,那能有什麼說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