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或縣為單位,能向我們介紹介紹你的家嗎??在戈壁、在平原?洞庭湖湖畔、青海湖邊?有成羣的建築?有大片的良田?中國太大了,大部分地方或許我們一輩子都走不到,你能給我們介紹介紹你美麗的家鄉嗎?


故鄉的秋

雨的秋

秋天來了,在聒噪了一夏的蟬鳴消失了之後。秋的到來往往伴隨著一場朦朧而綿長的細雨。秋雨是寧靜而溫柔的,她乘著烏雲緩緩地來。她先是抖了抖腰肢,稀疏的小雨點就落在了忙碌地農人頭上、臉上,人們才驚覺何時在那天邊積聚了那麼大一塊烏雲。忙收拾了傢什,吆喝著牛馬回家了。不一會兒,雨絲變得稠密。雨幕從遠山漸漸地移到村莊。山林在重重雨幕中顯得有些朦朧,只有淋淋瀝瀝的雨聲傳來。少頃,霧氣漸起,在河谷、在林間、在山巒間上升繚繞,彷彿是在身上著了一條輕盈地薄紗帶。遠山在霧氣中有些模糊。忽然遠遠的天空裏出現一片密匝的黑點,急掠著,漸漸地近了,又倏地化為一陣細碎而匆忙地雀語,還原成一片小小的黑點,消失在灰沉的天空......

屋檐上的雨水叮叮咚咚地掉在水溝裏,滴滴答答地摔在青石板上,濺出蓬亂的水花。站在屋檐下,伸手接住滴落的雨水,已有了涼意。一早放出去的雞蜷縮著腦袋躲在豬圈、牛欄下,獃獃地望著雨幕。豬擠挨在一起取暖,牛站在欄裏望著屋檐上草尖滴落的雨水,嘴裡反芻著乾草,偶爾發出一聲低哞,似在感慨這雨水的綿長。牛欄邊稀薄的竹林在雨中靜默,只有雨水打在竹葉上的沙沙聲。那棵被雷火劈過的百年楓樹在雨中蒼涼而悲壯,粗壯的樹榦開始腐爛,長滿了青苔。飽滿的梨在秋雨的撫摸下顯得光滑細嫩,水溝裏渾黃的溪水湍急地流著,帶走了屬於秋的第一片葉子。

田埂上偶有行人披蓑衣、戴斗笠緩慢無聲地走著,煙鬥明明滅滅地燃著,從嘴角輕飄飄地吐出一口青煙,風一吹,不見了。沉甸甸地稻穗把頭埋得很低,有的經受不住雨水的重量,倒伏在水中。滿架青翠欲滴的葡萄在雨中搖頭晃腦,架下的指甲花撒了一地,攸的順水漂到溝裏,在水中翻滾打著旋兒。山坡上清明時節掛在墳頭上的墳飄被雨水浸濕,垂落在這種墳頭衰草間。就連石碑都已浸透了秋雨的涼意。

起風了。那霧從遠山、山林間推移過來,先是那一片玉米林子變得模糊,再是那連綿的稻田,最後是那清幽的村莊。連那出門取柴禾的女人的身影也在這霧中變得朦朧綽約起來。此刻,萬物都沉寂在這仙境中。

不久,炊煙在村莊上空升起來了。天空暗沉下來,雞鴨開始回籠。那撿拾野生菌子的農人踏著薄暮歸來,只在青石板上留下一陣蛩音。小孩欣喜地從農人手上接過筐,雀躍地數著筐裏的菌子。夜降臨了。雨還在淋淋瀝瀝地下著。遠處、近處都在這夜色中顯得深沉而幽遠,只有那窗口溢出一絲橘黃色的燈光。

村莊在沉睡。雨漸漸地小了,小了......只有那涼意還浸在風裡。

晴的秋

黎明踏著雞鳴而來,隨著飛鳥而去。連綿的秋雨終於停了,歇了好幾天的太陽耀武揚威地躍上山頭,開始統治人間。它的千萬隻手穿透雲層,親切地撫摸萬物的頭。向日葵欣喜地張開笑臉,小草輕輕地點著頭,樹葉搖擺著身體吶喊......只有那飄忽地霧氣在顫抖著,在林間、山巒間躲來躲去,最後消失在蔚藍的天邊。

在這裡,初秋與夏天並沒有明顯的變化。如果硬要指出變化來的話,那就是一切都變得成熟了。看啊,那滿坡碩實的玉米,露出一口口大黃牙;那滿梯田的稻穀啊,風一吹,便立刻翻滾起一層層金黃的稻浪;那片高粱地裏,青色的葉子上面是一團團暗沉沉地紅。總之,這一切都使人歡愉。

久雨而晴,天空中的浮塵和悶熱被洗滌乾淨。那肅穆地藍天彷彿一下就遠了,山巒在陽光中顯得明凈秀麗,站在山坡上俯視這個小山村,村莊是安詳慈穆的,只有風在拂動晾曬在竹竿上的牀單,還有一縷淡青色的炊煙。留在家裡的老人坐在屋檐下戴著老花鏡縫縫補補,花白的頭髮隨風輕輕舞動,不時拂到眼鏡上,老人伸出乾枯的手將頭髮捋到耳後。小凳子的一邊放著老式的小木箱,箱裏有幾筒青色、藍色的絲線,有幾粒釦子,還有一把古樸的剪刀。另一邊臥著一條慵懶的狗,眼睛半閉著,只偶爾抬頭看看老人和天空。院壩裏曬著幾包新打的稻穀,有麻雀飛騰落下來啄穀粒喫。梨樹下的磨刀石上有一層暗紅色的鐵鏽,那是歲月的痕跡。花圃裏有幾株指甲花,開著粉的、紅的、紫的小花,有蜜蜂蝴蝶在花間穿梭。花期已到了末尾,只在等待那場久別重逢的秋風。石牆上的竹篾裏曬著紅艷艷的辣椒,旁邊是白生生的南瓜子。樹葉在風中微微翻動,草也在微微搖晃,打碗碗花癡纏在草上跟著顫動。潔白的雲似白紗,飄過來遮住溫煦的陽光,那片山巒半明半暗,暗的幽靜,明的溫柔。光影浮過村莊,村莊便成了一幀黑白的照片,安靜的躺在歲月的相冊中。

山坡上的氣氛是熱烈的。隨著鐮刀的「唰唰」聲,稻浪不停地翻滾倒下,隨後跟著的是用來捶打下穀粒的木鬥,「叮咚」「叮咚」地聲音持續地響起來。重力打下來的穀粒飛到鬥外,飛到人身上,飛到風和陽光裏。鬥力的穀粒漸漸地堆積起來,加重了斗的重量,木鬥在水田的中間拖過時留下一條清晰地泥痕。秋天的水田清淺而溫柔,但有一些涼意。那放牛的孩子早立在田埂上看了許久,經不住新奇,飛速的扒拉掉鞋,跳進水田裡,卻打了一個激靈,又躍回到田埂上。大人看到他的窘樣哈哈大笑。小孩羞紅了臉。他這一次先慢慢地將一隻腳踩到水田裡,才將另一隻腳邁進去。他感覺到水是涼的,泥卻是溫熱的。陽光隨著攪動的漣漪在水田裡蕩來蕩去。

牛在山坡上悠閑地喫著草,牛尾掃來掃去地趕蚊子。有烏鴉落在牛近旁,膽大的落在牛背上捕食蒼蠅。牛喫飽了肚子,迎著風站立著,明亮的眸子反射出溫和的光芒。放牛的孩子忽然在這雙眸子裏感到一種觸動,他並不明白那到底是什麼,他只是感到了一種滿足與欣喜。

從羣山深處湧出的溪水細弱了,露出許多圓滾滾的鵝卵石。螃蟹和小蝦往更深處藏去。有幾株野花立在溪旁,添上了幾分淡雅。清淺地溪水映出高潔的藍天白雲,「啪」,被草鞋驚起的蛙跳進溪水裡,攪起的波紋打皺了這寧靜的畫面。溪旁的林子,齊刷刷、靜幽幽地,林中的野瓜熟透了,瓜皮裂開,露出裡面乳白色的果實,淡淡的香氣在林間回蕩。林子裏暗沉沉地,十分安靜,鳥兒似乎都在緘默著,只聽得到風吹過樹林的「颯颯」聲和腳踩在枯葉上的「嚓嚓」聲。也許秋天的樹林是悲涼而寂寞的,沒有了知了,沒有了蜻蜓,沒有了鳥鳴,只有那註定飄零的命運。

太陽漸漸地落下了山頭,只有幾縷晚霞還鑲在天邊。涼意從土裡升起來,浸到風裡,拂過山巒、田野和村莊。路上,是歸家的農人,或挑或提,帶著一身勞累而歸。大水牛的背上斜倚著牧童,在清脆地鈴鐺聲中打著口哨。在他們背後,是水田裡一茬茬的谷樁子和漸升起的炊煙。

不久,晚霞淡去。月亮從樹梢升起,萬物籠罩在一片銀白色中 。月光中染上風的涼意,冷得讓人發顫。村莊早早地睡去,在這清冷的月光中。秋蟲在月夜靜靜死去。天地間,只有月光,和風。

隨著時間的推移,秋意漸濃。秋風直逼得葉子從青轉黃,最後像翻飛的蝴蝶一樣飄落在地上,層層疊疊地蒼涼堆滿了山坡。那光禿禿的樹枝斜指天空,倒是有些倔強。風嗚咽吹過村莊,衰草飛過池塘,落在青冷的瓦上。烏鴉在樹梢撲閃著翅膀,蒼涼的歌唱。村莊在秋風中老去,只有炊煙還在反抗。山巒褪去了青綠,變成了灰色。茅草叢裡飛出一片白茫茫的花絮......

如果說初秋是寧靜而溫柔的,那麼晚秋就是蒼涼而悲傷的了。但最令人悲傷的是,無論是何時的故鄉,都已慢慢地在歲月中老去。


大家都說廣西賀州存在感特別特別的低,確實,我的家鄉存在感太低啦,魅力我也實在找不出來。

我的家鄉相比較其它城市,它簡直就是個孩子。

不過呢,賀州雖然是個年輕的仔,可一點不妨礙它有個有趣的靈魂,當然啦,外表雖不是天仙但也還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喜歡小城裡不緊不慢享受生活的態度所謂知足常樂!

先說說關於玩的,據百度百科是這麼介紹的

黃姚古鎮,休閑度假好去處,圖片隨便放的,是一個古香古色的小鎮,去了可以感受下慢下來的生活!

姑婆山,十八水,南鄉溫泉(離桂林也近,喫個早餐去,再喫個晚餐回來都行)

再介紹下家鄉成片成片的果園(砂糖橘,沃柑,李子,火龍果馬蹄),之前在CCTV上也看過,我的家鄉算是一個長壽市,大面積富硒土地種植有機食品。

要說魅力的話,我覺得喫的倒是挺吸引我的,說說關於喫的吧。

萬物皆可釀的釀菜

還有簸箕宴席

接下來是泡菜跟酸菜

載入超時,重試中

接下來就是水果嘉賓們場啦

這個介紹有點兒粗糙,但是不妨礙它好玩,要攻略的可以找我


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

其西北為會稽山,秦始皇銘碑頌功之處;

其東為四明山,素有第二廬山之稱;

其南為天姥山,李白夢遊尋仙之地。

三山環抱,四圍成盆,方圓百里,乃聚人家。因乘山之間,故謂之嵊。

兩江相匯,融成剡溪,潺潺北去,直至東海。昔王獻之雪夜訪戴,便是逆此溪而上。

所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古代三大文驢:謝靈運、李白、徐霞客,

無不對此處稱絕。

千年剡溪唐詩路,百里茶山越劇鄉。

此處有紅岩土、黃蠟石,

此處有黃緣龜、金菖蒲,

此處有文人書聖王羲之,

此處有武夫強盜王金髮。

能文,能武,可雅,可俗。

有詩讚曰:

中天之日,赫赫其光;天姥之陰,會稽之陽。

中天之日,其光赫赫;照我嵊縣,剡溪兩側。

兩火一刀,開我鄉土;乘山之間,生我先祖。

享運千載,民風烈烈;嗟爾子孫,萬壽永昌!


六安這個地方以地理位置來說,安徽省西部,在江淮之間,淠河上游。老實說這個地方實在沒什麼名氣,除了安徽人大概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地方,也實在沒有什麼好以自誇的東西。

能讓六安人驕傲的恐怕也就幾件事,第一是此地仍皋陶故里,皋陶是上古時期的聖人,傳為司法鼻祖。他的墓也在我們這邊,墓前有一個 大鼎,墓上還有一顆黃連木。墓的對面是一個公交站臺,第二就是我們六安這個名字是漢武帝取的,取自六地平安。其次,六安公交車上的宣傳視頻上經常講:「紅軍搖籃,將軍故里。」我算是有一位長輩就是將軍,然後姥爺在文革時被掛上破鞋遊街示眾。我姥爺在我姐姐兩歲的時候去世,他當過大隊書記,本來可以做更高的職務,可惜他不識字。這就不再細講了。

另外就是我們的六安瓜片也是頗為不錯的,我去獨山的時候,那裡有700裏茶谷。我上次去的時候茶樹都很清翠,路兩旁還長滿櫻花,漂亮極了。我那裡有一個舅舅,身體不好,我表哥又是一個不讓人省心的人,人們說他是情聖,結了一次婚,現在又離了。六安這邊也有幾處風景上佳的地方,有好山好水。不過名氣也不太大,和黃山華山沒法比。我們這來過幾任領導班子,也是很普通的,讓人想發一點牢騷。這地方也沒出過什麼實實在在的大人物,或許出過,但也沒多少人記得。

六安這個地方食物給我的印象偏鹹,但實在沒有什麼特色食物可言,過年時會曬上一大堆鹹貨,這也不是什麼特例,全國是很平常的事。我挺喜歡喫臘肉,臘肉炒白菜倒是最能下飯,其次就我個人而言應當是鹹魚,在六安鄉下,每年冬天都會有人專門去村裡的大塘裏打魚,那場面實在熱鬧。打漁的人是早就僱好的,兩個專業人員,有兩條木船,澡盆大小。先有專業人員把網撒好,其餘人再一齊用為拉網,網有一片魚。不過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這樣了,我記得大約十年前應當是這樣的,但自己早已大致模糊。那撒網的當中似乎有一個是我的親戚,在我小時候他時常擔著一擔子菱角去賣,然後經過我家門口會給我媽一些,讓她煮給我喫,然後我媽就給他一些桃子,西瓜,蘋果之類。(我們這現在有去承包旱地種桃子,然後每畝地給500塊錢應當是。) 除了擔菱角,還擔蒲就(具體是什麼我不知道,我們這是這麼叫。)是一種餅狀的,水生植物,有黑色的皮,喫起來是很脆的。


坐標:重慶

1、大部分外地人想起我們重慶的第一印象就是:熱

確實,重慶一年只有兩個季節:夏和冬

只有重慶崽兒能體會,在一個沒有春秋的城市生活是個什麼體驗。

本來還在穿著秋衣秋褲,突然間氣溫就飆升,可秋衣秋褲還沒曬乾,溫度又下降,如同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刺激無比。冬天的重慶,沒有暖氣,只能靠一身正氣。

而到了夏天,重慶氣溫,千里清蒸,萬裏紅燒;望市裡市外,熱浪濤濤,各大區縣 ,基本烤焦~燒烤模式瞬間開啟,如果重慶燒烤申非遺不成功,那重慶崽兒即使烤焦了都不會放過你的!

2、第二個特點,就是重慶的地形,魔幻8D來形容應該沒得人反駁喲!

外地朋友在重慶待幾天,感覺都快精神分裂了,一會在天上一會在地下,導航什麼的根本沒什麼卵用,經常會有一個看起來不像路的小道,其實它就是路,

走下去或是上去就是另一條大馬路,啊啊啊啊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了,玩過紀念碑谷嗎?!走在重慶就是在玩實景!

什麼輕軌穿樓啊,8樓的2路汽車,在重慶分分鐘實現啊!

3、在重慶,當然離不開美食撒!

很多重慶的火鍋店,都沒得鴛鴦鍋,因為微辣是我們最後的底線。

外地小哥哥第一次喫重慶火鍋,在點鍋底時候給老闆說自己不能喫辣的,老闆說重慶的火鍋微辣是底線沒有不辣的,而且這個老闆還說微辣的火鍋一點都不辣,這個小哥還是擔心會辣,讓老闆又特意添加了很多清水沖淡辣味。老闆還一直說這個一點也不辣。

先用筷子蘸點底料嘗了一哈

重慶人都是騙子,他們說的微辣,而且還說一點都不辣。就蘸了一下湯汁,嘗了一下,整個臉都辣到麻木,辣的汗直流,而且嘴巴都不停,指揮都在顫抖,完全控制不了呀。

最後把肉片放在鍋邊,利用高溫燙熟,小哥哥也是非常自豪,感覺自己終於破解了重慶火鍋的喫法,感覺自己又征服了一個美食似的。

其實我覺得重慶也不是每道菜都是辣的,而且火鍋也偏向於香辣,不算是麻辣。重慶人愛喫辣椒是因為那裡處於盆地,空氣比較潮濕,而辣椒又可以抗濕。

4、重慶美女

有人說,重慶的美女已經泛濫成災了,哈哈哈,因為重慶天氣濕潤,導致個大個女生皮膚都是水潤水潤的。而且重慶女人性格獨立,火辣,不完全依賴於男人,自信有主見!

5、重慶到底有好大?

一個外地朋友跟我說:來之前我一直以為解放碑是重慶的中心,直到帶我去了觀音橋...南坪...大坪......楊家坪......各種坪......所以你們重慶的中心到底在哪啊?!

解放碑人說,一年難得去一次大渡口;大渡口人說,一年去不了幾次江北;江北人說,一年去南坪的時間實在太少;南坪人說,北碚是哪來的?

早晨,你在法國,坐一小時的車,你就到德國了,再坐一小時,你到波蘭了。同個時間點,你在渝中區,坐一小時的車,你渝中區,再坐一小時,還居然在渝中區…...

在重慶工作但並不同居的男女朋友屬於異地戀。朋友公司有對情侶,一個住奉節,一個住綦江,後來忍受不住異地戀,分手了!

哈哈哈!重慶有太多的故事擺不完,歡迎你能親自光臨,好好感受哈我們重慶的熱情~


18年傑哥要來太原開演唱會寫的,搬一下好了。山西太原。晉善晉美歡迎您。


莒縣。

我的家鄉隸屬於「東方太陽城」的日照,位於山東省的東南部。

莒縣春秋時期稱莒國,創造了莒文化。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 並稱為齊魯莒三大文化。

齊桓公曾去莒國避難,後來就有了 勿忘在莒 這個成語。

莒縣陵陽河出土一文物,將華夏文明往前推進了一千多年,文物現在在莒縣博物館。

《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也是莒國人哦。

浮來山景區有一顆老銀杏樹,據說四千多年了。相傳在明朝時期,有一位秀才進京趕考,天降大雨,剛好看到銀杏樹便去銀杏樹下避雨,雨過,他想量一下銀杏樹有多粗,於是自己便摟抱銀杏樹,秀才摟到第七摟的時候,便看到樹縫中有一位小媳婦也在避雨,男女授受不親,於是秀才便用手拃量一下,後來就有了「七摟八拃一媳婦」的說法。又過了很多年,現在的銀杏樹應該更要粗一些。

縣城裡許多路邊都是銀杏樹,秋天的時候,滿地金黃的銀杏葉,還有銀杏果都散落在地,我特別喜歡踩銀杏果,一踩就吧嗒啪嗒的響,不過秋天的時候環衛的爺爺奶奶應該也會比其他時候更勞累吧。

莒縣縣城東邊的屋樓崮,也有很多傳說。

莒國古城正在建設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重現莒國風采。


首都低薪保安[doge]風景算不上最絕,人口算不上最多,面積算不上最大,收入算不上最高

高房價,高大氣污染物指數(現在可能好一些),高高高分數線,高競爭壓力,以及我們的 鞍??曲百年計劃[doge]

逆境生長,才能磨練自己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