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是想留在大城市的,但是目前能力有限,不能做自己想學習的那份工作,正好家鄉有一份這樣的工作,我可以學習積累經驗,我想回去幹個一兩年再來大城市找工作。不知道我的想法現不現實,家裡是想讓我就在家鄉上班,我是不願意的,我只是打算回去可以積累經驗,有了經驗再來找工作,也不知道會不會回去了就讓我在家鄉工作結婚生兒育女,然後我的一切夢想都破滅了。


個人親身經歷總結出一點經驗,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家,你需要綜合考量很多東西:

第一:你的人生計劃。說白了就是你的理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你在做選擇的時候首先放到第一位考慮的是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只要這個確定了,就很容易判斷出你應該做什麼樣的選擇。比如說你喜歡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那肯定回家,如果你想過的是生活在一個相對來說陌生的環境的生活,那麼基本導向在大城市。

第二:現實因素。這個方面有很多,你的個人能力,你的現實的未來發展前景——加了現實是說別整天做夢——想想你最好的發展前景,再想想最差的發展前景,再想一個你覺得自己的能力再努努力就可以達到。將第二條和第一條放在一起綜合考慮,關鍵在於認清自己的能力,明確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三:行業問題。從你的問題來看,你沒有回家以後找不到工作的困境,這是你的優勢,這也就意味著,你從大城市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家不會面臨無路可退的情況,所以行業問題在你這裡不是問題,你可以用更多的時間去嘗試去學習。而對於某些人來說,回家就意味著換行,所以需要儘早做出決定。

第四:家庭問題。這是我放在最後也是對我的選擇影響最大的問題。你必須要考慮你的父母距離你理想的大城市距離有多遠,你能不能保證在你所生活的大城市給你父母一個穩定的不用操勞的晚年生活,能不能給你的父母多一些陪伴。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當今多少在外奮鬥的人面臨的痛苦局面。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身邊朋友在外地剛剛參加工作,剛剛拿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父親就突然離開人世,他幸好還來得及見父親最後一面,這件事情,他只對我說了一句:你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我還想放年假回家給他買點東西呢。

總之,留在哪裡最終還是要看你個人,冷靜的把事情都考慮一遍,你會知道你應該怎麼選擇的。


有些話忘了說了,這是看某搞笑節目的不正經雞湯說的,覺得還有點意思:有時候責任比夢想更重要。責任是你無時無刻都面對的,夢想是你用無數的付出與未來做的一個對賭,一場永遠沒有倒計時的賭博,你不知道這場賭博結束的時間在哪,但是責任卻一直在你眼前。


#35歲沒房沒戶口,該留在大城市奮鬥,還是回老家生活?#前段時間,我們在獵聘APP上發布了這樣一個話題,引來了近五萬用戶的回答和討論。

4萬4千人的投票,1800餘條的留言,著實地感受到了大家對35歲的焦慮和擔心。

沒錯,人終究逃不過年齡的洗禮,或早或晚那一天遲早會來,我們每個人終將面對。可35歲招誰惹誰了?我明明還活得好好的

但不可否認

35歲,是「人到中年」的年齡平均值。35歲,是「焦慮」人羣的代表。35歲,是職場年輕和衰老的分水嶺。35歲,是不夠年輕又不夠老,有點活力又沒熟透的人羣畫像。35歲,是一個人開始成家立業,小孩逐漸出生,爸媽又開始退休步入晚年的時期。甚至整個社會都給35歲人羣不友好的貼上了「35歲危機」的標籤。

職場上的「35歲」「上有老,下有小,找工作嫌你老,想退休嫌你小。」

「35歲」對很多職場人來說是個非常尷尬的年齡。實際上,將「35歲」作為一個用人的界限,是中國長期形成的「招聘文化」的一個縮影。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大興用人年輕化之風,就將基層年輕幹部的劃分界定在35歲以下。從那以後,人們普遍接受了用35歲來衡量人才年輕與否的思維定勢。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壽命不斷延長、對職業生涯的結構規劃已經有了調整和改變,但不少用人單位仍沿襲了以往的慣例,下意識地將用人的年齡要求和35歲掛鉤。35歲至40歲時,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職業發展進入「滯漲期」,缺乏職業興奮點也是職場人在工作近10年後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有個說法,人生的黃金職業生涯只有10年,25~35歲。職場要完成新老更迭,就勢必會出現一批精幹的年輕者,他們出色的表現在潛意識裡給這些35歲的職場人造成了一定的生存壓力。許多企業員工在過了35歲以後,都不免有些擔心:公司裁員,一旦中年失業,生活就難保了。

生活上的「35歲」

35歲的人已然工作10年有餘,這個年齡層的人羣大多已經結婚生子。

他們要面臨的是比二十幾歲的人更加現實的問題:一家人租房要租更大的,租金年年漲,每個月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買房的話就要想盡辦法東借西湊,湊夠6個錢包交首付而之後,要不要孩子、敢不敢要孩子也是個問題,畢竟前一陣的「5歲男童簡歷」也震驚了不少人。如果要孩子,出生後的教育問題、上學問題要怎麼去應對對於還沒結婚的人士而言,到了該安定下來的年紀。但如果沒有獨立住房,多多少少會成為步入婚姻的一個障礙。可以想像,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時期,身處大城市的他們一邊焦急一邊又面對「高不可攀」的房價默默嘆息。以北京為例,雖然拿著一兩萬的月薪,但扣除五險一金、房貸車貸、喫飯、交通費、日常開銷,小孩營養品尿不濕、教育、人情往來等開支,最後所剩無幾,而且這還只是滿足一些基本生活需求,說白了,活得還挺「剋制」。北京這個地方承載著大多數人的夢想,白天西裝革履,光鮮靚麗,晚上捲縮在自己的小窩,風光的背後隱藏著多少故事與多少辛酸只有自己知道。成功沒有那麼簡單,那些看似簡單快樂的人也有很多的無奈。它是在大城市打拚的千千萬萬羣體們的兩難。

在話題後臺1800餘條的評論裏,我們節選了一些用戶的觀點和心聲:1支持留在大城市奮鬥 ?「老家留不住靈魂,靈魂都沒有了,還要肉體幹嘛,至少大城市還能給你靈魂,加把勁,或許肉體也有安身之所。」?「比較直白的一句話,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年輕時敢於面對,敢於嘗試,敢於拼搏,你才能贏得更好的未來。大城市的教育,醫療,發展都是最好的,沒有目標和方向的人才會迷茫,才會不知所措。」 ?「剛從北京回家鄉,後悔了,根本沒法和周圍人融到一起,各種話題都聊不到一起。到處是房子孩子的事情,還是應該和更多積極優秀的年輕人待在一起。」?「一則,是習慣了大城市的生活狀態;二則,很難再融入其中的老家,以及無法提供足夠發展平臺或者機遇的老家。」?「留在大城市。首先大城市對於年齡是相對寬容一些的。再來大城市機會多很多。如果只是年紀的原因回老家,那年紀在老家人看可能是兩倍的歲數。」2支持回老家生活?「35在北京,有房有車,有小孩,一樣活不起,薪資家庭收入如果達不到3萬一個月,壓力山大——上有4老,下有一小。」

?「35歲以後,父母健在的話,應該為父母考慮。百善孝為先,大城市承載更多夢想,老家未必沒有機會。更重要的是有更多的機會陪伴父母。」

?「沒房沒戶口,娃的讀書問題沒法解決,還是回家好。老家幸福感強,小孩讀書有保障。」?「生活就那麼短短几十年,大城市裡卑微的活著,倒不如小城市優越點生活。回老家你會覺得你過得是人的生活!」////////// 當然除了有明確的觀點(「留下」或「回老家」)之外,也有很多網友對此進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討論。?「如果老家是欠發達的小城,不建議回去!不能有第三種選擇嗎?可以考慮換個城市,目前很多2~3線城市也很好的。」 ?「各個年齡段有各個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最終看自己內心追求是什麼。」 ?「根據自己的能力好好規劃分析下,其實只要想明白人生是什麼,活著為什麼,工作為什麼,當你有答案清晰明確的時候就對了,留大城市和回老家都沒對錯。」?「以你自己的想法為主,眾說紛紜,我相信在問這種問題之前,你把這兩個前綴拿出來講,說明你心裡有了答案。」

在大家的討論和回答中,我們看到了糾結,看到了無奈,看到了夢想,也看到了可能性……也許,生活永遠都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選擇題。之前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作者是從農村出來的,考上了大學進入了大城市,然後留在北京工作。父親去世,他也面臨著不得不做一次抉擇,究竟是留在大城市發展,還是回家陪著山裡孤身一人六旬年邁的母親?他也動搖過,甚至還瞞著母親報考了當地公務員,其中離家不遠的鎮上有一家單位都已經錄取他了。但他又做了一個假設:如果我真的回去了會怎麼樣?我自己就是這麼一路從山裡走到縣城,從縣城走到大城市。如果我選擇回老家,我的後代將會繼續複製我曾走過的這條路。而且老家的收入不高,一旦回老家後母親身體出現什麼狀況,我不可能及時接她來北京就醫,畢竟北京的醫療資源是最好的。」經過深思熟慮後,他選擇留在了北京,而且更加努力地工作,後來他在北京買了房成了家,也把母親接到了北京。他說:「世間的道路有千萬條,沒有哪一條是唯一的一條。許多時候,大城市又或者小城市不過是圍城,我們應該選擇的,是最適合自己的。」

是的,我們如何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纔是最重要的。這與別人的價值觀無關,與別人的評價無關,只關乎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境況。這個世界不是單線競爭,每個人都存在差異,就像每份工作都需要不同的人、需要他們擁有不同的技能和性格。我們該做的是認清自己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然後找到那些恰好需要你的領域/城市,並和他們合作。不論去與留,人生都不是隻有一種活法的,只要我們不把自己侷限在單線思維上,就可以活出更豐盛的人生。喬布斯說過:「人這一輩子沒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絕倫。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最後,不論你最後選擇了「留在大城市」還是「回到老家」,生活從來不易,這世上沒有躺著的安逸。如今這個現實的社會裡,我們只能變得更強,才能跟生活對抗,只有我們變得強大了,生活才會溫柔待你


大多數情況下回去了就出不來了,特別是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基本就可以成家養老了!


那就先回去,過幾年還想出來再說。實際上回家是真的好過在遠離父母的大城市,我現在這麼說,你肯定是不會信的。


今年回家的。

可能也會和疫情有關係吧,畢業快三年了,工作兩年,已經成為一家中檔酒店的總經理,工資稅前18k,自己這兩年也在一直努力往上爬。但是升到這個職位後,我開始考慮我以後的生活,如果繼續幹下去,很可能我以後的生活就是在南京,上海,無錫,蘇州這幾個地方來回的奔波,是的,我可以受到員工的尊重,我可以看到城市的繁華,我也感受到了城市的快樂,還沒結婚的我似乎本應迷戀於這種生活。但是我難道要把這種生活延伸到以後嗎?

過年的時候和爸爸打羽毛球,結果有五年糖尿病史的他打完後突然冠心病發作了。雖然最後有驚無險,但是我在那一刻才知道,爸媽離我而去一點都不遠,爸媽原來身體已經不行了,在那之後的兩三個月的時間裡,我總是做噩夢,早晨起來看到媽媽還在牀上躺著一動不動,我非常驚慌的去試探她的鼻息,提醒她,生怕她就此睡過去。我知道這樣可能看上去有些神經質,但是我真的好怕。這樣面對爸媽的逐漸老去,作為家中獨子的我不能離開爸媽太遠。父母在不遠遊,此話古人誠不欺我。

我也有夢想,我之前還想著過年回家呆7天,然後回去繼續努力工作。然而疫情的到來,門店被政府徵用,我呆在家裡一呆就是三個月,工資也越發越少。媽媽總是鼓勵我,讓我去做自己的事,不用擔心他們,不用管他們,但這是他們的心,卻不是我可以棄他們而不顧的理由。與此同時,離家求學多年我長期以來和父母好好相處的時間非常少。但這次疫情讓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我不斷的被感動著,我希望我以後也能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有幾個可愛的孩子,有時間能夠陪著父母慢慢老去,陪著老婆慢慢變老(雖然她想在上海),陪著小孩慢慢長大,我想,這纔是我想要的生活原本的意義吧。

見識過大城市的喧囂,就想得到小城市的安寧與溫馨啦,對了,現在正在準備考公,希望能夠儘快上岸吧。願我們都能夠去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職場,地位,名利挺好的,親情,愛情,家庭也挺好的,想要最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