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後我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麼,人性的複雜性?亦或是追逐夢想的瘋狂?裡面有句話我印象比較深刻,「愚蠢的女人總把一切問題與情愛牽扯在一起」,令我困惑的是,為什麼這本書被很多人追捧,畫家不懂同情與憐憫 ,睡了別人的妻子 ,偏執,以及作者反覆提到到的畫家充滿肉慾具有原始氣息這一特點


一個人經常會有德不配位的問題。一本書也經常有它的內容配不上它的名聲的問題存在。

月亮與六便士本身是一部較為小眾的題材和主題,但是由於標題和某句名言,使得大家都把它想像成一碗雞湯,爭著去喝。喝了一口發現是雞湯味的巧克力,覺得還行可以忍受,於是繼續喝,然後湯裏又出現大蒜味,就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了。

實際上是大家的期待值與它的文本內容本身出現了嚴重偏差。

這本書本身是一部對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關係的反思之作。它通過一種特立獨行的生存模式的描述,給我們展現了社會生活之外的人類精神探索的一種可能性。它誠然不是令人愉悅的,至少我看完之後不想看第二遍。

尤其裡面對於社會規則、倫理規範破壞性的描述,對女性和普通人的偏見,都讓人感覺到生理不適。

但我承認這就是這本書的價值。它不是春風化雨的,它不是循循善誘的,感性的,它是居高臨下的,強制性的,理性的。它強行輸出一種非規範化的價值體系,讓你感受到不快和冒犯,然後再引導你進行自我反思。

說實在的,這本書不值得被捧那麼高,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就是部二流作品,作者毛姆本身就有一種懷疑主義的傾向,它的作品往往質疑普世價值和人生意義。所以很多想要在書中找到人生價值的人,看完這本書發現價值沒被建立起來,反而稀碎一地。

我記得我之前看完書也是著急的去批判它。後來我讀了很多書,發現我的憤怒不過是因為我害怕。害怕它影響了我,害怕它破壞了我的信仰我的人生觀。

我現在可以去直面這本書,直面毛姆,我會承認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對於一個思想過於追求物質忽略精神追求的社會,是具有其糾偏價值的,雖然它本身就是矯枉過正的典型。

就像魏晉名士之風,那種笑傲山林、俾睨世人、以天地為棟宇的狂放不羈,我們永遠不能進入他們的世界,也不可能讓自己成為他們,但對於那個文化被禁錮的時代,它依舊有其價值。


因為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已經適應了快節奏高密度的信息衝擊,十幾秒一個的短視頻能你能毫不費力的刷上一上午,各種層出不窮電視劇,電影,動漫充斥在你的周圍,每年都有幾百部新電影電視綜藝湧現看都看不過來。而小說成書是什麼年代?那還是交通靠馬車,通信靠寫信的時代,那個時代小說節奏慢,信息量普遍不大,所以現代人再來看這本小說往往很不適應。你想想在現在,一個笑話十幾秒沒包袱你可能就往下劃了,網路小說三章沒出現爽點或者打臉情節你就不想看了,以前的相聲十幾分鐘就為了埋一個包袱,最後抖出來,現在誰還看這種相聲。現在人心浮躁,很難在看的下這種慢節奏的小說了。

第二個是你需要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毛姆不是技巧派的作者,他的文風平淡,不會炫技,也不像網路小說,一章裏的情節就能反轉再反轉,打臉再打臉,讓你爽的不行。他的小說曲折離奇的情節很少。這樣看下來確實會讓人覺得無聊,但是如果你耐下心來看,還是能體會到毛姆在平淡無奇的筆鋒下對人性,社會種種剖析的到位和老辣,以及他自己對這些的一些感悟。

建議你看小這本書可以慢下來,不要給自己壓力,看書不是做任務,沒有規定你多少時間必須看完,必須有收穫。真的看到無聊的地方也可暫時放一放,什麼時候來興趣了什麼時候看,這樣才能靜下來,體會到小說的經典之處。


首先要理解時代背景——尼采宣佈上帝已死,傳統基督教對人的規訓已不再強力,從理論上來說人人都可以創造真正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但大多數人沒那個意識或者能力,況且,即使是處於資本主義高速發展時期,人還是需要崇高價值形象來裝飾自己,所以整個社會還是強調西方版的仁義禮智信——雖然人們內心深處都知道它們已經很脆弱,因為金錢纔是萬能的。

這時就有些藝術家跳出來說去你大爺的,既然上帝已死,我就自己創世,創造出的這個世界可能亂七八糟但也可能美輪美奐,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自洽,你們恰不恰隨意。這個過程中,就可能會發生一些違背仁義禮智信的事情,但他們覺得自己是創世神啊,創世神不是說啥都算麼,基督上帝乾的壞事還少麼?

所以會有月亮與六便士這個「凡人創世」的故事,毛姆很完整且真實地把思特里克蘭德從人到神的變化過程展現出來,好像在說:看,在我們的時代,凡人創世這事噁心、艱難甚至要很難看的死掉,但高更把這事辦成了,結果是偉大的,這就很牛逼。

所以圍觀者覺得噁心是正常反應,但要是隻盯著噁心這事就沒勁了。別人要是隻盯著梵高割耳朵,那梵高單純就是個神經病。


一本書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太正常了。

經歷的事情不同,所處的階段不同,追求的東西不同,價值觀不同,愛情觀不同,人生觀不同,表達情感的方式不同,說話的用語習慣不同。自然沒辦法互相理解。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如此的大,你不認同的東西而別人認同。僅此而已。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希望你可以理解。


有人會癡迷有人就會覺得無聊,正常情況

喜歡就看,覺得無聊就不看

很簡單 也不必強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