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之前讀過一些哲學史和理想國,就有些奇怪為什麼說柏拉圖的哲學博大精深,因為光理想國這本書來說寫得並不是非常艱深晦澀,內容也不像想像的那樣龐雜。而且最近讀了卡爾 波普爾的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就更覺得奇怪了。柏拉圖的政治學說看上去非常不切實際而且過時,在現在的社會似乎也沒什麼現實意義,而且他的所謂哲人王和國家分層的體制體現出很明顯的專制主義。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研究柏拉圖呢?不僅是研究,包括哲學普及這塊,說到哲學講座,我所知道的一些基本全是柏拉圖相關。而且講座的主講老師也是研究柏拉圖的。並且通識課也都是以柏拉圖哲學為主,關於德國古典哲學的比較少,現代哲學就更少了。雖然我能理解他的哲學對後人影響很大,但是看了一些書感覺後人哲學也快把柏拉圖嚼爛了,包括卡爾波普爾的書把柏拉圖批評得非常徹底。

感覺在這樣的情形下現在還有人去研究柏拉圖有些沒法理解。為什麼柏拉圖這樣明顯過時的哲學還有這麼高的研究價值?


我自號柏拉圖主義者,但其實不大懂柏拉圖,也不大懂古希臘哲學,說錯了勿怪。。。

柏拉圖對哲學的根源性貢獻主要是以下幾條:

(1)在形而上學上,給定或(不確定是否第一個)自覺地明確了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抽象和理想性的對象,或者不那麼柏拉圖主義地說,至少是抽象化理想化觀念、思維中的對象。於是,相當於給出了一個獨立於現實與局域性經驗之世界的對象集合,並使其成為專屬於哲學的研究對象。PS:這條主要是受畢達哥拉斯主義的影響。

(2,或者是1.1)在形而上學上,針對(1)所提出的那種對象,給定或自覺地明確了其研究路徑和目的主要是考察其存在方式,以及其作用於現實經驗世界的方式,特別是擺脫了認為那種對象是對現實經驗世界的本源/還原性解釋的傳統。這一條也是專屬於哲學的研究路徑,並使柏拉圖及其之後的哲學與米利都學派、赫拉克利特等早期自然哲學家的路徑區分開來;進而,這一條與(1)的合力就使哲學也得以與後來的科學區分開來。PS:這條大概是受巴門尼德等的影響。

(3,或者是1.2)針對(1)和(2)的形而上學主張,柏拉圖進一步探究了出身於現實與局域性經驗世界的人探究(1)與(2)的可能性、必要性與路徑方式等的問題,從而在哲學中引入了「人的本性」和「知識論」等的經典論域。「人的本性」這一條還進一步產生了道德哲學乃至政治哲學等方面的後果。

由(3)出發,我們可以進一步地解釋題主的一個疑惑,即「這麼『反動』的柏拉圖哲學為什麼還如此盛行」?這裡要注意到:

A. 如前所述,柏拉圖哲學的主要貢獻發生在形而上學(包括人的本性也是關於人的形而上學問題)與相關的知識論領域上。政治哲學,特別是具體的政治設計安排既是細枝末節,本身也是用於詮釋他的形而上學和知識論思想的

B. 由(1),柏拉圖對「人的本性」的形而上學刻畫是抽象和理想化的;由(2),「人的本性」之形而上學對社會現實、政治制度設計的作用不是一個簡單的「公理-定理」式推導關係。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的個人建議是,針對柏拉圖(其實一切古代、乃至近代和部分現代的哲學家都是如此)涉及到較具體/現實性情形的論斷、設計(既包括針對社會的,也包括針對自然的),我們最好採取偏於隱喻式的解讀辦法,否則就會糾結於其字面上的錯誤和不合時宜,而忽略了其思想內核的合理之處

B.1. 從B的角度來看,且結合(3)和A,我覺得柏拉圖對「哲學王」等的設計可以更傾向於解讀為一個「能力安排」而不是「等級、地位安排」——當然,我也承認其在字面上確實更接近於後者。把「哲學王」等解讀成「各盡所能,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顯然會更順耳,也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運作原理。

B.2. 在之前所述的基礎上,我還可以承認,波普爾的證偽主義、《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以及由後者延伸出的現代社會的運行理論)確實與柏拉圖的哲學在(特別是關於人的本性的)形而上學內核上就開始有分歧。不過我認為,也需要注意到,這裡的分歧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的抵觸關係,而更接近於是強弱關係」:柏拉圖的哲學是「強」,或者說是目標明確、唯一、高標準的進步性綱領,是「沖頂」;而波普爾乃至整個現代社會運行理論的形而上學內核是「弱」,是用於避免出現不可饒恕之大錯的「平凡標準」穩健性綱領,是「保底」。


當代認識論的兩個核心問題,都是從柏拉圖那兒來的。

第一個是知識的定義問題

這要從蓋梯爾1963年那篇著名的論文說起。在那篇3頁的短文中,蓋梯爾挑戰了知識的傳統定義——知識是正當的真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

蓋梯爾給出了兩個反例,證明瞭這個定義是不充分的,於是後來的認識論學者踏上了一條尋找知識定義的漫長道路,直到現在。

那話說回來,知識的傳統定義最早是在哪裡提出來的?柏拉圖的《泰阿泰德》

認識論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知識的價值問題

假設今天要下雨,A知道「今天要下雨」,B只是單純地相信「今天要下雨」。我們一般會認為A的知識比B的真信念更有價值。但問題是,知識比真信念有價值在哪兒呢?

我們可能會說,比如,知識能夠指導實踐。但是,其實真信念也可以指導實踐。可見,這個問題比想像中更難回答。在鑽研了很久知識定義問題後,哲學家們回過頭來思考知識價值問題,發現很多對知識的定義都很難回答知識價值問題。

對知識價值問題的討論起源於哪裡?柏拉圖的《美諾》

現在,但凡要提出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理論,都必須要回答以上兩個問題。柏拉圖的影響和貢獻,不可謂不大。

當然,柏拉圖也有很多過時的理論。太陽喻、線段喻和洞穴喻在當代認識論文獻中已經幾乎不被提及了。回憶說——知識來自我們前世的記憶——則顯得更加不合時宜了。

以上只是我熟悉的認識論領域的情況。柏拉圖在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哲學、美學和宗教哲學等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看看斯坦福哲學百科和網路哲學百科有多少柏拉圖的詞條心裡就有數了。


除了「為什麼柏拉圖的哲學在現在還有這麼高的價值?」,題主的問題補充其實還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即「為什麼對柏拉圖哲學的研究現在還有這麼高的價值?」

這兩個問題,有聯繫,也有區別。

題主似乎認為:

1. 柏拉圖哲學沒有太高的價值。

2. 如果柏拉圖哲學沒有太高的價值,那麼對柏拉圖哲學的研究沒有太高的價值。

所以,

3. 對柏拉圖哲學的研究沒有太高的價值。

我不同意前提1,因為柏拉圖的哲學其實很有價值。

但是在某種意義上,我同情題主的結論。

牛頓的物理學有很高的價值,但是牛頓研究就沒那麼高的價值。

牛頓固然牛逼,但是尊重他的最好方式應該是驗證和完善他的理論,甚至像愛因斯坦那樣推翻他的理論。

同樣,柏拉圖的理論對當時和後世都有重要的影響,但是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看,把研究往下推進一步。


大家都寫得那麼專業,而且因為我個人的原因註定暫時不能好好寫答案,那怎麼辦?寫暴論咯。

題主自己寫完問題描述難道還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我再幫題主畫一下重點讓題主自己去品:

題主之前讀過一些哲學史和理想國,就有些奇怪為什麼說柏拉圖的哲學博大精深,【……】最近讀了卡爾 波普爾的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他的所謂哲人王和國家分層的體制體現出很明顯的專制主義。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中國學者】要研究柏拉圖呢?不僅是研究,包括哲學普及這塊,說到哲學講座,我所知道的一些基本全是柏拉圖相關。而且講座的主講老師也是研究柏拉圖的並且通識課也都是以柏拉圖哲學為主,【……】包括卡爾波普爾的書把柏拉圖批評得非常徹底。

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是卡爾·波普爾關於政治哲學的一本著作。本書批判歷史主義的目的論(歷史發展有必然性,歷史根據普遍規律而發展,人的主觀意志不起作用),批判對象包括柏拉圖、黑格爾和卡爾·馬克思,指他們以歷史主義為依託、鞏固自己的政治理念。(維基)

求生欲讓我只能言盡於此。


1.柏拉圖提出許多問題,太過有啟發性且深刻,使得不同時代的學者都在要通過這些問題切人哲學研究中。

例證:

比如Euthyphro Dilemma是「元倫理學」夢開始的地方,比如格勞孔在《理想國》中的發言,構成了道德契約主義的底味

2.柏拉圖對某些問題的提出概念和理論,構成了某個領域的研究基準點(benchmark)。

例證:

比如JTB之於認識論。比如美學中,關於藝術的定義,柏拉圖構建了本質說,幾千年後到了新維特根斯坦發展了反本質和家族相似;柏拉圖把藝術價值和道德價值聯繫在一起是一種思考藝術價值的典型方式;比如模仿說對於藝術的定義。

3.幾乎每個時代都有學者在某些重要方面聲稱自己在這個方面是柏拉圖主義者。

例證:

有個眼前的例子比如這個回答下 @oldgoat

4.柏拉圖對某些問題的認知太過深遠,以至於到現代科學完善的今日我們纔有機會逐步認識這種思想的深刻價值。

例證:

柏拉圖認為我們所能感知的世界是某種程度上存在缺陷的,因為它只是對最終現實擬近的一個影子,所以存在一個更為完美和真實的領域,它充滿了永恆不變的實體。

而這個觀點深邃體現在了人們對數字化(digital data)和模擬數據(analog data) 的認知數字是對於模擬數據的描述,它是記錄模擬現實的一種機制,人們只能通過識別(idenification)數字(digital data)獲得信息。當你捕捉一個你說的話到硬碟上,這就是數字化,只是存儲了現實中你所發出的聲音的有限信息,也正是因此,他無法真正捕捉模擬數據。模擬描述是無限的,數字描述是有限的,所以人的認知是有限的,某種程度上來說,人無法完全認知the nature of reality。

這說明瞭柏拉圖有深邃的洞見和敏銳的直覺,無愧該領域最偉大的學者,就像亞當斯密當年只是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直到幾百年後,現代經濟學的福利經濟學第一和第二定理才證明瞭看不見的手的價值。

這些我列的例子,在哲學許多重要領域(ME、Value Theory)中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最後送你一段話:

The great philosophers are great because they have defined the problems that all later thinkers and scholars have had to use in order to make sense of their world at all. There are no final authorities in philosophy because even the greatest thinkers disagree profoundly with one another over their answers and it is precisely this disagreement with one another that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he readers today to enter into their conversation.

偉大哲學家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定義的一些問題使得後續所有學者和思想家不得不使用它,來構建自己的理論世界,哲學研究的問題往往沒有最終的權威,因為即使最偉大的思想家,也會在最基本的問題上,產生巨大的根本性的分歧。

柏拉圖所思考的問題,提出的概念和論證思路,構成了後世學者發展自己理論的原初視角(perspective)、參照系(reference)或基準點(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

也正是因為這種分歧的存在,才能使我們有機會參與到ta們的對話當中。


很好的問題。

懷特海在他的《過程與實在》中說整個西方哲學是伯拉圖的一系列註腳不是沒有道理。波普爾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中主要是對伯拉圖和馬克思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作了分析和批判。你要知道他在寫這本書時候的歷史環境,差不多是二戰結束的時候,因此他對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以及意識形態等作了哲學的分析,把根源追究到到馬克思以及伯拉圖。他認為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模型最早是在伯拉圖在《理想國》中關於論述城邦制度時就有的,理想國是集權主義的原始雛形。(當然伯拉圖也受到斯巴斯城邦制度的影響。)這是波普爾他自己的觀點。

你從哲學整體來看的話,不能單單看某一個哲學家對他的論述或者批評是如何的,你也要看其他哲學家對他的認識和影響,同時整個西方哲學直到現今當下受到伯拉圖的影響是如何的。波普爾批判伯拉圖比較激烈,但是另一方面伽達默爾對他則是極其推崇的。伽達默爾的詮釋學和美學思想等都是深刻地受到伯拉圖的影響,他早期的博士論文就是分析伯拉圖的《菲利普斯篇》。對他來說前蘇格拉底哲學的文獻都是通過亞裏士多德以及後人的著作中才得以瞭解的,從文本的角度來看,哲學思想的起源是從蘇格拉底和伯拉圖來的。後來不管是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美學、政治哲學、社會哲學、詮釋學、主體性哲學等哲學分支的源頭都可以從伯拉圖的著作中找到思想的雛形。《理想國》中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單討論城邦的制度,更重要的是對真理和善的認識以及實踐。最簡單的來說,他的洞喻和線喻是對人類的處境、人對真理認識以及無知,和知識的價值等有著深刻的洞見。這些話題都是西方哲學之後研究了2400年了。伯拉圖不但沒有過時,而且他所重視的問題到現在還是哲學問題的核心,將來也會是。首先我們要分清楚伯拉圖對讀者的價值,以及伯拉圖對整個西方哲學,乃至於世界哲學,的價值。西方哲學基本上大多數的話題以及問題等都可以從伯拉圖的著作中找到最原始的思想。只要你叫得出名字的大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奧古斯丁、康德、黑格爾、海德格爾、胡塞爾、伽達默爾等人)太多了,無一不受伯拉圖積極的影響。

伯拉圖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在於對通過對話和辯證的思想知識和真理本身的追求。在他許多的著作中,很多問題是沒有結論的,這就表示了哲學的開放型,而不是像後來系統體系的哲學家那樣,建構成一個封閉的系統,好像把問題都解決完了一樣。在他的對話錄中,讀者可以看到開放型和無窮的可能性,對一個問題不斷地追尋和詰問。這是真正的哲學精神,而不是有些哲學家愛閉門造船。

伯拉圖還決定了西方哲學的思維模式。為什麼中哲和西哲不一樣,因為古代的文化不一樣,思維方式不一樣。伯拉圖就是奠定了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哲學家之一。

你問了這個問題,說明你看過一些書了,自己也思考過了。我建議你去讀一下《伯拉圖全集》,特別是其中一些重要的對話錄《美諾》、《蒂邁歐篇》、《菲多篇》、《泰阿泰德篇》、《普羅泰格拉斯篇》、《法律篇》等,以及一些其他哲學家對他的評論或者研究,像是伽達默爾或者懷特海等人,從多方面來看他對整個西方哲學的影響,就會比較全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