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問題,小懂來回答一波,小懂這邊的評測團隊剛完成賓士A 220 L與C 260 L對比評測,不妨就來聊一聊。

當A級經歷國產,兩廂變成三廂加長版的之後,對於工作不久的年輕人來說,實現賓士夢彷彿變得容易一些了,然而曾經的1.3T發動機多少會讓人覺得不夠痛快,而2.0T的A 220 L或是新選擇。

其實A 220 L還是目前A級產品序列中很主流的一款車,為什麼說它主流,不妨先從價格說起,它售價29.98萬元,在目前A級產品序列中,比A 200 L貴3.5-3.9萬元,除了一些配置的提升,發動機從1.3T變成了2.0T,從前驅變成四驅,後懸架也從扭力梁非獨立式變成了多連桿獨立式。總之,除非你手頭拮据只能買個A 180 L,否則A 200 L確實是沒必要考慮了。

不過再主流也還是個A級,它只適合20多歲的年輕人,從畢業到成家無非短短几年,而同樣的價格,算上市場優惠的話,你已經能買到C 260 L了,A到C,級別跨了一步,適用性更廣,這一次,不妨就讓C Class來參與,做個跨級對比。

其實從外觀來看,除了尾標之外,很難看出A 220 L的與眾不同,它有的A 200 L也有,不過有了選裝幾何多光束大燈的資格,以及配備了18英寸輪圈,說起來還是十分低調的,所以用相同的價格,選擇更高一級的賓士C也是不錯的選擇。

總體來看,新A級的內飾確實是更炫了,聯屏的出現算是個跨級的產物,甚至在C級上都沒有配備,但是缺少了CarPlay、CarLife這樣實用的手機擴展功能。不過凡事怕比,從檔次感上來看,A與C還是有不小差距,賓士的名頭和檔次哪個更重要,相信不同人心裡各有一桿秤。

這臺A 220 L是目前國產賓士A中除了AMG A 35之外最高的動力水平,配2.0T發動機,跟A 200 L的那臺1.3T發動機完全是兩回事,你不必再擔心動力不夠用的問題,無論是油門還是動力的響應都是線性可控,你可能會多少介意它配備的雙離合變速箱,它的表現雖然說不上有多出色,但正常行駛倒也挑不出太多毛病,它的換擋時機準確,只是在急加速時從降擋到動力大幅輸出有明顯的等待時間,雖然A 220 L也很快,但就這一下,可能你的對手已經先發制人,提前你一步衝出去了。

至於頓挫,倒是這臺雙離合變速箱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在賓士家族中,那個招牌式的9AT變速箱也有同樣的問題,這不免讓我們產生好奇,A 220 L的雙離合,能達到9AT的水準嗎?

為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測試,讓兩臺車以60千米/時速度滑行減速,自行降擋,用專業測試設備記錄兩車的換擋頓挫。通過數據曲線分析,兩車均在3擋降2擋的過程中產生了一次最明顯的頓挫,巧合的是,頓挫產生的最大g值變化均為0.07g,不過C 260 L的9AT的換擋速度更慢,因此產生的拖拽感持續時間更長,體感上也是C 260 L的頓挫更突兀一些,從降擋這一點來看,A 220 L這臺雙離合變速箱的頓挫抑制還是強於C 260 L的9AT的。

不過你千萬不要因此認為A就比C強,在很多方面,C 260 L還是表現出更高一級別車型帶來的品質感,最明顯的就是噪音,在加速過程中A 220 L的噪音嘈雜感簡直讓人懷疑正在駕駛一輛賓士,說是10萬級別中國品牌的水平也不為過,而C 260 L在噪音抑制方面就要出色得多,即便傳到駕駛室的噪音也並不難聽,其實只是怠速時,兩車的噪音差別就很明顯,A 220 L很粗糙,而C 260 L要細膩得多。

操控方面,A 220 L同樣就像個年輕少年,它的懸架很緊實,併線和轉彎都能提供堅實的支撐,對於轉向的響應也是十分迅速,稍有不足的是方向盤對路面的回饋很弱,也很難從方向盤上感知前輪的極限。C 260 L雖然掛著賓士的名頭,相比3系這個同級運動標杆,依然在操控上有過人之處。它同樣有靈活的車身和底盤,轉向力度的調校也恰到好處,既提供了出色的駕駛感,又不會跟你較勁,後驅與抓地力出色的輪胎搭配,讓人覺得反倒是C 260 L開起來比A 220 L更加輕鬆自如,並且懸架在對顛簸的化解上,也是C 260 L更勝一籌,為此我們還做了減速帶測試,用數據直觀地為大家展現兩車的差異。

30公里/小時過減速帶時,A 220 L車身上的振動加速度最大有效值為1.3g,車內的振動加速度最大有效值為0.9g,C 260 L車身上的振動加速度最大有效值為1.1g,車內的振動加速度最大有效值為0.7g,可以看出C 260 L無論是車身上的振動還是車內的振動都小於A 220 L,這一點從我們的駕駛感官上也能夠明顯感受出來,C 260 L更為舒適一些。

輪胎是濾振的第一道防線,我們看下輪胎,A220使用了米其林的浩悅4,注重於舒適靜音的中端輪胎,C 260 L使用了馬牌ContiSportContact5,高端性能輪防爆胎,單從舒適性方面來說的話A 220 L的輪胎會佔一定的優勢,畢竟C 260 L輪胎扁平比只有35,還是防爆胎,理論上相對於A 220 L輪胎會比較硬,但是懸架結構和彈簧彈性強度同樣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A 220 L採用的前麥弗遜懸架穩定性稍遜一籌,相對更大節距的彈簧也讓它更適合吸收低頻大載荷的振動,在這種高頻率的振動方面則不佔優勢。

說到最後,C 260 L上最讓人不滿的應該就是這臺代號為M264的1.5T發動機了,雖然加上48V微混技術,並且達到了和老款C 200相同的184馬力,但280牛·米的最大扭矩還是少了20牛·米,但日常駕駛會覺得相比老款的2.0T發動機,它的低轉速實在是太無力了,想獲得理想的加速感,轉速都得跑到3000轉以上,完全沒有一臺賓士應該有的從容。或許在當今節能減排的大趨勢下,環保、低油耗纔是這臺發動機所注重的,正好這次我們也可以看下,兩臺車究竟哪個更省油。

經過四小時的奮戰,我們到達了油耗測試的終點。期間三四環城市路況的平均時速為34公里/小時,測試全程平均時速為40公里/小時,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時。A 220 L共加註燃油13.27升,行駛總里程185公里;C 260 L共加註燃油13.40升,行駛總里程183公里。實測得出賓士A 220 L的綜合油耗為7.2升/百公里,賓士C 260 L的綜合油耗為7.3升/百公里,雖說採用48V的賓士C無法單純與賓士A進行比較,但總得來說這兩臺車都取得了可以接受的成績。

加速測試,A 220 L有著絕對的領先優勢,只是在起步初期由於雙離合變速箱起步轉速無法太高,在前0.2秒g值略遜C 260 L,而後續憑藉著2.0T發動機更強的動力輸出,形成碾壓之勢,最終破百成績領先C 260 L 1.59秒,穩贏這一局。

不過在制動表現上,A 220 L的表現則不及C 260 L搶眼,八次測試中只有一次進入了40米大關,最好成績僅為39.49米,反觀C 260 L的連續八次制動成績全部剎到了38米以內,最好成績為36.45米。

賓士A 220 L的平均樁間速度為59.18公里/小時,繞樁過程中可以體會到A 220 L的轉向手感很好、方向精確,轉向助力在不同速度和角度下的力度也很自然,但A 220 L的ESP不能完全關閉,在快到極限的時候會幹預駕駛;相比之下,C 260 L的平均樁間速度為61.13公里/小時,多連桿前懸架可以讓輪胎更好的接觸地面,提高車輛極限。從主觀感受方面也是覺得,還是C 260 L開起來更順滑更有節奏感。

總結:

正如開頭部分所說,無論怎麼看,A 220 L在目前A級的產品序列中是一款值得推薦的車型,當然,這只是在AMG A 35 L沒有爆出更驚人售價的前提下。雖然配置相比A 200 L沒有太多提升,但發動機、後懸架、四驅等硬體上的提升都是後期無法換來的。從表現上來看,它的表現也足以對得起硬體上的提升。如果你執意選A,那麼A 220 L會是個靠譜的選擇,不過這個價位可選的也很多,相比C 260 L,確實性價比確實算不上高,從全局的角度, C也會是更加明智的選擇。

以上就是小懂的回答了,想了解更多新車型之懂車評測,不妨先關注小懂一波,往期懂車評測請參見小懂此前回答。


謝邀

全新一代A極的內飾從視覺效果來說可謂同級別最強的存在(大多數審美),做工用料我沒有摸過也不知道。

最新的中控系統「你好賓士」,你應該也知道了吧,這系統和siri差不多,反正有點智能,又覺得很弱智。

但有一說一,我說下我的觀念

這個價位的車,A的性價比肯定不是最優解;買個外觀和中控的話,那肯定毫無問題,沒有其他選擇。

回到題目的C和A的區別,這個最直白的就是級別不同,A的定位是一個人代步上下班,C的定位是兼顧了一些家用。我倒是覺得不用去考慮什麼機械層面的問題了,如果要考慮機械層面的話,那基本上可以拿出20個車來做比較,但賓士就是賓士(手動狗頭的政治正確)

這個價位的車,總結起來就是:喜歡什麼買什麼。乘著年輕,泡泡妞什麼的,享受青春。

正面回答問題:值得買,和C的用途區別較大。


什麼能力買什麼車,有A的能力就買A,有C就買C,有E就買E…

講真我覺得A還是可以的,外觀內飾都不錯,不是人人買車都考慮什麼動力發動機什麼的,很多人開車很多年連120都開不到,買車的時候卻一直考慮這些那些的。總之自己看著舒服,開著舒服就值得買。


本人22周歲,男生,A級是是我的第二臺車!

好喜歡!因為他是賓士!對,這一個原因!

我解釋再多沒有用,朋友的話我都聽膩了,類似於「你應該買凱美瑞!」 「你著急了,應該買C級!」 「應該攢攢買A4」等等,為什麼?

  • 家庭背景

我不是富二代,富二代不會買A ,甚至家庭條件不太好,但不至於太慘,父母工薪階級。大學期間,生活費1000元,要知道瀋陽的消費也很貴,一頓飯怎麼都得10塊,自己算算就知道了,攢不下來錢。

  • 收入分析 購買背景

大二下(19歲)是我人生的轉折點,我開始工作,忙碌事業,兼顧學業。原因如果大家想聽,我再更新,因為丟了手機我開始奮鬥歷程,感謝那個小偷!

大三(20歲)開始的學費和生活費就不用家裡面拿了,生活也變得很美滋滋了,19歲每月收入7k左右,合理合法,就這樣一年過去了。

實現了第一個願望,蘋果全家桶,1??iPhone 7plus 2??iPhone X3?? iPad 20174??Macbook5??AirPods 6??Apple watch ,當然父母也全都換成了蘋果手機。這是我曾經的夢啊,真的很多錢,很多錢,大學生不靠家裡不奮鬥是不可能實現的,通過奮鬥實現了。好香!

大四上我買了一臺華晨中華車,全款7萬塊落地,攢了半年,說是有寶馬的操控 哈哈!但有意思的是當時我還沒有駕駛證 半年以後我才考下來才開上!我以為我會很快考下來,結果掛了三次科三!直到大學畢業也沒有開上!這是我的遺憾!

書歸正傳,A級是大學畢業以後9個月,2020年3月,我攢了一點錢,加之朋友(中華就是他推薦我買的)換了車,我也心癢癢,和一起去看車,我第一眼就看中A了!賓士,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 購買原因

A級的四年分期0首付,我入坑了!只需要拿稅和保險大概24000就能提車了!

我買的時候諮詢我哥們

1??這車開出去丟面不?

答:不丟面,再怎麼的也是賓士,不過懂車的人會覺得你是傻X,不懂的人會覺得你牛X,哈哈,同級別緊湊級的會嘲笑你的性價比,同價位的B級車也會嘲笑你,賓士C級車主也會嘲笑你!

2??賓士能黃(倒閉)不? 答: 幾乎不可能

3??這車二手四年以後能賣出去不?

答:那必須的,不太保值,但價格不可能太低!

好 這就夠了,我買了!

因為我只比BBA,也許是小時候同學們的名牌我都沒有,同學們的AJ我都沒有,同學們的iphone我都沒有!這就是虛榮,我太懂了!我勇於承認這一點!

寶馬1系內飾low,奧迪 A3品牌力一般

賓士A級符合我對車除了動力的一切要求!

綜合以上我的實際情況,我羅列購買原因由大到小排列

1??品牌

2??外觀,確實BBA都不差,甚至領克思域都不錯

3??內飾 真好看,真香,不容反駁

4??0首付 適合年輕人 實際月供5000+

5??動力 在城市開,你要什麼動力,能超車得唄,1.33T 163馬力只是數據不好看,開起來真的還挺好,賓士的調教還是有一套,只是同樣價錢,能買到更有勁兒的,這個我太懂了!未來有機會我一定買動力好的,賽道飆車去~

6??空間 這問題不是我這個年紀考慮的,副駕駛目前還沒人呢。

不寫了,總之,根據實際情況購買,年輕可以選擇,建議二線城市月平均收入1W+購買,C級怎麼得1W5,不然會很累。


當然值得

賓士這個品牌首先毫無性價比可言這是一定的,但是因為定價的關係賓士A也肯定沒辦法發揮賓士品牌最大的競爭力——豪華。

那麼起意想買這輛車的人圖的是什麼呢?

我只能想到賓士的Logo

並且由於自己的預算沒辦法上更好的賓士

那麼這輛車不就是這些人買車的唯一解了?

我個人對汽車品牌沒有這麼大的執著,只能瞎說說,如果我是你這個情況我會去看看二手,A的價格已經能買到14年的E260L了。反正都是圖面子,我覺得就算是14年的E也比19年的A更有面子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