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钻石原石不是球型,这是由于晶体本身的特征决定的。我们知道,晶体是固定的原子分子,在空间内做固定的排序,用教科书上的说法就是,「质点在空间内周期性的重复」。

所以,晶体六大基本性质之一就是「自限性」,也就是说,晶体总会长成特定的形状。在结晶学上来说,三大晶族、七大晶系、47种单形,这些晶形都是有固定的对称特征。

根据晶体的对称要素组合定律,可以知道晶体是不可能长成球型的。

而市场上为什么看不到球型的钻石成品,其他小伙伴已经回答过了。人们在切割钻石的时候,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钻石的美观。人们改善钻石切割工艺,也是人们追求完美的一个历程,这在我之前的文章里也提过了: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896194?

zhuanlan.zhihu.com图标

钻石本不闪耀 变美都靠它

尖琢型切割

Point Cut

图源:网路

「尖琢型切割」诞生于14世纪中叶,是钻石最早的切磨形态。当时的珠宝匠依照钻石的八面体外形,只通过简单的抛光打磨,提高钻石的对称性、光泽和透明度,保留著钻石天然的结晶形态。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桌形切割

Table Cut

图源:网路

「桌形切工」 的出现标志著现代宝石琢型的诞生。它于15世纪初出现,并且一直沿用到17世纪,通过磨去八面体中的一个顶角,形成上半部分的「冠部」与下半部分的「亭部」,相较于尖琢型钻石更加平整些。虽然「桌形」切割在当时很流行,但从现在看来,这种切割形式还是有些不足的:大的底小面会使光从其中漏掉,不能产生全内反射,因而钻石的亮度不高。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后来,桌形琢型逐渐演变成我们如今所见的阶梯琢型:将其4条倾斜棱抛磨成4个小面,亭部的4个面抛磨成4个阶梯形小面,增加了刻面,钻石也变得更加闪耀一些。

图源:网路

玫瑰式切割

Rose cut

图源:网路

「玫瑰式切割」诞生于16世纪中叶,是历史最悠久的切割方式之一。这一琢型拥有平坦的底面,拱顶由24个三角形切面组成。「玫瑰式切割」最大的特点是「保重」,多用于扁平状的钻石晶体。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早期的玫瑰式切割是三面玫瑰花琢型,做工粗糙,体积也很小。后来逐渐增加到了六面,十二面,十八面,最终成为了二十四面全玫瑰工,后来演化为48个切面。称为「双玫瑰切割」。玫瑰切割只有冠部没有亭部,而双面玫瑰切割则是亭部与冠部一致,侧面呈枣核形。

图源:网路

相比「明亮式切割」,「玫瑰式切割」更具立体感,但不如明亮式切割的亮,因为其小面的排列可产生较多的外反射,无法像明亮琢型那样产生内反射或亮度。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老矿式切割

Old Mine Cut

图源:网路

从18世纪早期至19世纪晚期,老矿式切割可能是最流行的钻石切磨方式,这种切割方式显著提高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是最早的「明亮式切割」的尝试,并且在乔治亚时代(1714-1837)与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珠宝中最为常见。

图源:GIA官网

「老矿式切割」最初是指任何原产自巴西或印度的「明亮式」切磨、近似方形、无色或近乎无色的钻石。后来,随著非洲矿场开始生产颜色更优质的钻石,「老矿式切割」一词被用于指代任何颜色方面品质卓越且采用较老的切磨样式的钻石。最终,「老矿式切割」仅用于指代近似方形并采用18世纪早期开始流行的刻面排列的钻石。

图源:GIA官网

老矿式切割钻石和如今的现代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一样,也有58个刻面,但相似之处仅止于此。除形状与众不同之外,老矿式切割的钻石比例也比较独特:桌面较小,尖底较大,冠部较高,且腰下刻面较短,腰围各处非常薄。因此,老矿式切割钻石的外观也非常特别。

老欧式切割

Old European Cut

图源:网路

作为如今的圆形明亮式切割钻石的前身,「老欧式切割」钻石也属于圆形式切割。与现代圆形明亮式相比,「老欧式切割」钻石的冠部更高,全深会更大。「老欧式切割」始于18世纪早期,一般在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爱德华时代(1901-1915)或装饰艺术时期的钻石珠宝基本都属于「圆形老欧式切割」钻石。

图源:GIA官网

「老矿式切割」与「老欧式切割」因名字相像很容易混淆,但其实二者还是很好区分的。「老矿式切割」的绘图显示其形状近似方形,拥有小桌面和大尖底。而 「老欧式切割」的绘图显示其为圆形,与老矿式切磨相比尖底较小。

图源:GIA官网

明亮式切割

Brilliant Cut

图源:网路

1919年,比利时宝石学家和数学家马歇尔?托克夫斯基(Marcel Tolkowsky)得出了一组数学公式,用于确定钻石各切面角度和比例,使钻石能最大程度的反射光和表现最佳的亮度。这个切割方式要在钻石上切割出58个刻面,也就是著名的「理想切型(Ideal cut)」即如今最经典的钻石琢型——「圆形明亮琢型」。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马歇尔?托克夫斯基所发明的「理想切型」虽然考虑到了钻石明亮度和火彩,但由于这套公式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持,有一定局限性,但在当时仍算是一项巨大的行业突破。

不久后,「圆形明亮琢型」便成为行业的标准切型,订婚时送钻石戒指这一形式也在这个时期流行起来。

Tiffany经典六爪镶嵌钻戒

圆形明亮式切割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花式琢型

Fancy Cut

虽然有圆形明亮琢型珠玉在前,但是花式琢型仍然以保重、样式多变等特点获得许多人的喜爱。

图源:网路

花式琢型的发展实际上与琢型的整个发展是平行的。花式琢型的出现可追朔到500多年前,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种各样的花式琢型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宝石琢型款式。目前在市场上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彩色宝石加工方面使用更多。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花式钻的加工工艺要求和切磨成本更高,对称性和明亮度较低,亮光和火彩的表现不均匀。切割花式钻最重要的是有利于保存重量,形态不规则的钻石原石切割成圆钻,重量损失较大,依原石形态采用花式琢型,可以获得很大的重量收益。所以,几乎所有的大钻,都切磨成各种花式琢型,以获得最大重量。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另一方面,花式琢型更有利于展现钻石的色彩,尤其是颜色不够浓艳的钻石。同时,切磨花式钻石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钻石原料,追求更好的表现和美感。

图源:每日珠宝杂志

钻石的变美之路其实还在继续著,钻石切割工艺也在走向更成熟的道路。在越发精细且具有艺术性的切割方式下,在光影的交错中,忽明忽暗的闪亮使钻石变得更加多姿,她的耀眼仿佛可与时间同长。


天然球形的宝石,只有一种——珍珠。

其他球形的矿石类宝石,都是人工切割打磨的,比如水晶、玉髓、玛瑙之类的

钻石如果打磨成球形,那就变成了一颗小号的白水晶了。这样的胡闹,就相当于让赛琳娜·戈麦斯去富士康装手机,让吴亦凡去工地搬砖。


你是想问为什么没人把钻石车珠子吗?因为车珠子要远比切刻面难,而且钻石是靠他的火彩取胜的,车了珠子没有火彩了还不如水晶(大和便宜)而且钻石盛行于国外,他们并不像国人一样,喜欢手串

最重要的一点,贵


钻石的火彩是靠他的切工来决定的,如果是球形的话,钻石就呈现不出布灵布灵的感觉了。

还有就是净度,会应该很容易被看出来吧 。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